甘青 李娉
新媒体兴起,传统媒体人惊呼: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时代来临,传统媒体的声音将被淹没。这给纸媒一个警醒:在新旧媒体融合期,纸媒一线记者编辑又该怎样对待。
内容为王
权威信息,为什么重要?追溯新闻产生的源头,新闻源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需要了解身边信息来为行动作出决策。所获信息的真实性、有用性、有效性又决定了决策能否取得效果。这些又引出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价值的五W。
传统媒体要融合新媒体的渠道优势,技术平台优势,互动互联优势,来壮大自己“内容为王”的传统优势。传统媒体已经在铅与火,光与电阶段发生了巨变,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在网与数的第三阶段怎么实现内容为王,获得突破。
为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三为”方针早已为媒体人指明了战略方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早为媒体人部署了战术操作。“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教给了媒体人实战技能,剩下就靠媒体人去实践“内容为王”。
贴近群众
摄影界有句名言: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这话放在记者身上也适用,你的作品没反响,群众不买账,是因为你贴群众不够近。
怎么贴近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盼群众之所盼。这不是一个挂在墙上的口号,而应成为记者外化于行的标准。
怎么转化为标准?整个纸媒从上到下形成一种任务意识,计划习惯。整个流程应由值班总编牵头带动,每天为编辑定任务,找出一个群众关注的热点选题;每天为记者定任务,采写一篇群众关心的热点稿件;每星期为记者部定任务采写一篇涉及群众利益的深度报道;每星期为编辑部定任务,策划一组群众关注的选题。并打造一个交流平台,让部门间、记者间、编辑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总编辑在整个流程中充当教练的角色随时随地不断教育员工,让员工形成贴近习惯。
深度阅读
新闻业界有种观点,认为纸媒不会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纸媒这一载体更适合读者深度阅读,引发深度思考。这一观点在警醒纸媒人,报道的深度,采访的深度,思考的深度决定着纸媒卖座的程度。
但深度思潮并没在纸媒盛行。为什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的对职工离职分析有借鉴意义。他说,员工的离职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一是钱没给到位,二是心受了委屈。这些归根到底就一条:干得不爽。
记者编辑不愿深度采访、深度思考,就因为“干得不爽”。在现有的“企业运营,事业性质”的运营模式下,干得好,干得多并不意味着能拿到相应的报酬,获得相应的发展机会。
深度思考需要记者编辑深度付出,这是一个自发自愿的过程,更是一个主动付出的过程。这需要纸媒在现有体制下,追求“内容为王”的同时,考虑记者编辑深度发展需求,让记者编辑们干得很爽,让深度成为一种本能。
(咸宁日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