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纪卓如

2014-12-13 13:32蔡祥斌
新闻前哨 2014年10期
关键词:同志广播

蔡祥斌

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名记者纪卓如同志,静静地走了。按照他生前的意愿,丧事从简,连骨灰也没有留下,只给他的亲友、他昔日的老同事、老部下留下不尽的哀思与怀念。

纪卓如同志是广播记者的楷模。1984年夏天,又一批年轻同志加入到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行列。为使这批新鲜血液尽快成长,台里专门举办了青年记者学习班,邀请纪卓如同志给年轻同行讲课。他以自己亲身经历,希望年轻人要“立志做一名献身广播事业的、永远勤奋的、能不断地拿出拳头产品的、合格的广播记者”。纪卓如同志的一席话,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纪卓如同志自己就是这样的一名广播记者。他以毕生的精力实践了热爱广播、献身广播的诺言,为我们这些后来者树立了热爱广播、献身广播事业的榜样,留下了当终身记者、全天候记者的敬业精神,留下了许多拳头产品和精品佳作。

我与纪卓如同志相识相知30多年,有幸曾长期在他领导下工作,他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使我获益良多。下面仅就我亲身经历的几件小事记述如下。

一、随时准备采访

纪卓如同志常说,他有两套行装,一有采访任务,可以立即拿起行装就出发。他说,当记者的,就是要时刻准备着,随时准备出发,随时准备投入采访。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一天,我陪同他送一名记者到沙市记者站工作。这本是一件例行公事,因此,行前我没带采访工具。我们到市委宣传部、市委办公室很快办完了接洽手续。当我们离开时,偶然碰到沙市市委书记王开炳。王书记是老纪的老朋友,他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的办公室坐一坐。在王书记的办公室里,稍事寒暄,王开炳便谈起了沙市的经济形势和当前的工作。老纪立刻进入了采访状态,马上掏出随身携带的钢笔和笔记本,认真地记起来。他抬头看见我两手空空,干坐在那里,一副尴尬难堪的样子,就递给我几张稿纸和一支圆珠笔。纪卓如同志的言传身教,令我非常感动。

纪卓如同志是一位十分勤奋的记者。他勤于学习,善于积累,从不打无准备之仗。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和纪卓如同志一起,到十堰采访二汽“10万辆东风汽车下线”的活动。这个活动,当时台里是作为重大战役报道策划的。在热烈的仪式、隆重的庆祝大会结束后,报道组分工,要赶写出一组报道:消息、工作通讯和评论。我和郑新民等人紧赶慢赶、东拼西凑,完成了消息和通讯。老纪却胸有成竹,迅速写出了一篇有气势、有文采、有分量的评论。节目播出后,二汽的领导和新闻同行一致称赞这篇广播评论写得好,立意高远,有深度,有张力。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只是带着眼睛和耳朵到二汽采访;老纪出发前就做足了功课。他不仅掌握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的相关资料,还收集了反映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生产水平的最新数据。当时我就想,如果由我们来写这个评论,那就只能根据活动举办方提供的材料和现场的感受,写出一个抽象的、空洞的、口号式的东西。

二、朋友遍天下

纪卓如同志从农民到地(县)委书记,从清洁工到政府要员,他都一见如故;从家庭主妇到企业家,也能无话不谈。他的家中往往宾客满座。庞大的信息网络、众多的消息渠道,使他能够眼观六路之事;众多的朋友,使他能耳听八方之音。工作起来,就能耳聪目明,得心应手。

纪卓如同志结交广泛的主要原因,一是他学养深厚,阅历丰富,见多识广,人们想结交他。二是性情豁达、性格开朗、爱开玩笑,人们乐于结交他。老纪是个乐天派,无论男女老少、三岁小孩,只要碰到了,他都要开玩笑、逗乐子、打打嘴巴官司。三是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人们愿意结交他。纪卓如担任过湖北台的副台长、全国人大代表。但是,他从不摆架子,总是以普通记者的身份与人交往;以普通记者的身份参加各种活动。

三、当一名终身记者

改革开放以后,纪卓如先后担任湖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部主任、副台长,他多次诚恳地对我说,搞行政,不是他的长项。他说自己永远不会走出广播记者的行列。因此,他始终以当一名“终身记者”来要求自己。

纪卓如同志以毕生的努力,实践着自己的诺言。他走到哪里,采访到哪里,写到哪里。无论是参加会议、到外地出差、评奖,总要挤出时间采访写作。他目光四射,善于发现新闻,擅长做人物专访,采访过许多风云人物、高层领导、社会名流。一些在省内外很有影响的人物专访,如访丁玲、访萧乾、访朱伯儒、访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等等,就是在他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全国“两会”时,见缝插针,挤出时间完成的。年过八旬、行动不便时,仍然笔耕不掇。他离世前写下的《远行告亲友书》中,他还表示:“如果能再来,我还愿意再当广播记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同志广播
同志
侯宗骐同志逝世
林向义同志逝世
OVER THE RAINBOW
FOR YOU, O DEMOCRACY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浅谈广播五要、五不要
网上广播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