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玉
①远处的泥泽里,我突然看到一条挣扎的鱼,更准确说是抖作一团的泥土,或是一节被遗弃的干枝,或是蚯蚓?当我用手将它捏起来,软绵绵的,的确是一个生命——一条漏网之鱼。应该还能活,我轻轻地将它送入水中,没有告别,也没有回头,只是一个荡漾的水波就不见了。
②之后是第二条,跟它一样的命运,因为抖动而没有逃过我的眼眸。如果不挣扎,它们就会没入泥土,永远停止呼吸。感谢那一次挣扎吧,虽然那个过程是多么艰辛与疼痛,但最终还是等来了我的注视!
③朋友和我说起过他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年的一些往事,令我记忆犹新。
④他说,接到录取通知书是让全家甚至全村都兴奋的事情,可是学费却愁坏了家里人。父亲东挪西借最后还是差很多,情急之下想到自己家里的一门远方亲戚。那是一个富户,平日里没少做耀武扬威的事情,父亲是个正直憨厚的人,看不惯他这样的作风,好几次还当着很多人的面顶撞了他,这让那富贵亲戚很没面子,心情极为不爽,所以两家几乎也就没什么走动,这亲戚关系也就名存实亡了。父亲硬着头皮去了那亲戚家,却无功而返,钱没借到反而受尽了奚落。“你不是有骨气吗?有骨气就别来和我借钱啊!”这是不用想都能猜得到的富贵亲戚要说的话。
⑤“我再去一遍,多说点好话呗,就不信他还能一点不看这亲戚的面子啊,再说,咱的娃上了大学,以后就是体面的人了,他们也总有求咱的时候吧。”父亲胡乱吃了一口饭,跺跺脚,仿佛给自己下了很大决心的样子,又一次推门走了。
⑥亲戚知道他们家穷,还是不肯把钱借给他们,任凭父亲说尽了好话。父亲灰头土脸地回来,蹲在墙角,一口一口地抽着闷烟,母亲也缩在炕头暗自垂泪。朋友心疼父母,对他们说这个大学不想念了,要出去打工挣钱。父亲当时就火了,对他说,你只管念你的书,钱的事他来想办法。然后把烟袋锅往鞋帮子上嗑了一嗑,壮士断腕般悲壮地说:“我最后再去试试。”父亲又出发了,披星戴月,再一次去走那10多里的山路。看着父亲微驮的背影,步履蹒跚地走在夜色里,朋友说他当时的心如同被剜割一般疼痛。
⑦将近凌晨的时候,父亲回来了。他是一路小跑着回来的,看父亲那兴奋的神情,他知道肯定有好消息了。果然,这一次父亲真的借回了钱!母亲揉着红红的眼睛,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父亲,父亲掐了一下母亲的胳膊,“傻婆娘,呆愣个啥哩!”母亲才知道这不是做梦,赶紧给父亲卧了个荷包蛋,犒劳他这一夜的奔劳。
⑧过了许多年后,他家的那个亲戚对他说起这件事,说他有一个伟大的父亲,为了他,什么脸面都不顾了,甚至是不惜下跪!
⑨朋友說,父亲一辈子顾及自己的脸面,下跪的那一刻,他的内心该是怎样的挣扎啊!
⑩他说那一天那三次借钱的路途,比唐僧西天取经的路途都要遥远,父亲每一次出门都是一种挣扎!他在心底永远记着,他感谢父亲的一次次挣扎,换来他今天的好前程。
11当世界所有的灯都灭了,你想,不会再有任何一盏灯为你点燃,但是你错了,人间的灯火就是那样反复无常,说不定何时为你点亮,只要你再坚持那么一下,哪怕是挣扎也好。
12就像那条濒临死亡的鱼,用一次次微弱的挣扎,终于令一盏慈悲的灯为它亮起。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4年8月上)
【训练题目】
1.文章以“两条鱼因挣扎获得救助”作为开头,有何作用?
2.文中的父亲三次去亲戚家借钱,为什么前两次无功而返,第三次却借到了钱?
3.父亲外出借钱,儿子的心理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4.本文是怎样刻画父亲这个人物的?请简要分析。
5.阅读文章第11段,你能用陆游的一句诗来概括作者所讲的意思吗?
【参考答案】
1.文章以“两条鱼因挣扎获得救助”作为开头,一是为了激发读者的兴趣;二是借此引发下文,因为下面这个故事实际上就是“两条鱼因挣扎获得救助”的现实版;三是与文章的结尾形成呼应之势。
2.因为正直憨厚的父亲曾经得罪过这家富贵亲戚,两家几乎没什么走动,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前两次借款无功而返也就不足为奇。接下来,父亲不顾面子,第三次上门借钱,甚至给人家跪下,伟大的父爱彻底感动了那名亲戚,所以最终借回了钱。
3.先是焦急而心存希望;见父亲两次都没借回钱,感到绝望,准备外出打工;看到父亲第三次外出借钱,心如刀绞;后来,同情父亲,感恩父亲。
4.一是通过语言描写,如“我再去一遍,多说点好话呗……”;二是动作描写,如“父亲胡乱吃了一口饭,跺跺脚”中的“跺”,“把烟袋锅往鞋帮子上嗑了一嗑”的“嗑”;三是神态描写,如“壮士断腕般悲壮地说”、“ 父亲灰头土脸地回来”;四是肖像描写,如“父亲微驮的背影,步履蹒跚地走在夜色里”。这些描写,将一个为了儿子忍辱负重的伟大父亲的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感动。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