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项目中的合作网络系统探究

2014-12-13 04:38:17杨光
决策与信息 2014年33期
关键词:网络系统子系统关联

杨光

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10168

关于科技项目中的合作网络系统探究

杨光

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10168

文章基于合作结构界面提出了科技项目合作网络系统的概念及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合作网络系统具有相关性、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四方面性质特征,然后按照项目合作主体之间的等级关系将合作网络系统划分为横向、纵向和双向三种类型,最后依据复杂系统理论分析了合作网络系统的运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科技项目;合作网络系统;系统运行效率

资源是开展项目所必须依赖的或必然涉及的软硬件基础,状态配置关系是指根据各种资源在状况、态势与特征等方面的约束关系而对他们进行的时间安排、数量匹配或结构布置等。合作结构界面是影响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效果与完成质量的主要矛盾。合作界面作为信息、物质、能量传递媒介,只有使其保持畅通才能为合作主体之间搭建起相互信任的和谐合作关系,抑制信息粘滞、资源外溢等机会主义行为,促进异质性和互补性资源的共享与转移,进而保证重大科技项目得以高质量完成。科技项目合作网络结构,简称合作网络结构,是由所有结构界面按照特定关联影响关系所构成的集合,更进一步说,是与重大科技项目合作实施全过程相关的资源在时间、空间、层次上的状态配置关系集。

1、合作网络系统的影响因素

合作网络系统的运行效率是指主/客体元素之间的配置关系对于完成科技项目、实现预期目标的有效程度。合作主体参与科技项目,虽然有着共同的目标即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任务,但他们都是彼此独立的经济实体,会受所在领域、发展阶段等多方面的约束,所以在某些目标上也会存在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会给人们塑造差异性的价值观体系,使得人们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对彼此的某些行为、举止和处世方式产生疑惑,如果没有充分的沟通,就会产生界面矛盾,影响系统运行效率与效果。由于所在学科领域、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合作主体所关注的与所掌握的知识不尽相同;当面对同一管理或技术问题时,不同的合作主体会基于其特定的知识背景做出各式各样的解释,处理问题时也会带有专业性色彩。

2、合作网络系统的性质特征

2.1 合作网络系统的相关性

虽然合作网络系统中个别元素之间似乎不存在明显的相互关联关系,但是从宏观上看系统中每一个元素都因重大科技项目而凝聚在一起,都为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服务,也都会对重大科技项目完成效果产生影响。可以说,合作网络系统中不存在与其他元素无关的孤立元素,所有主客体元素都是相互关联的。按照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元素关联关系可以分为确定性关联(关联关系受确定性规律支配)和不确定性关联(关联关系受随机性规律支配);按照作用类型的不同,元素关联关系可以分为正反馈型关联(元素问相互作用具有同向性)、负反馈型关联(元素问相互作用具有异向性)及滞延型关联(元素间相互作用具有非即时性)。

2.2 合作网络系统的整体性

合作网络系统的相关性是其具有整体性的根源所在。这是因为,若合作网络系统元素或子系统(元素/子系统)之间相互耦合或者相互协同则整个系统会表现出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涌现性,反之,若元素/子系统相互冲突或者相互抑制则整个系统会表现出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的内耗性。例如,各主体若都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与技术资源则合作网络系统会因知识与技术能够在各合作主体间得以有效传递和转移而比各他们独立开展项目研究的效果好的多,即此时合作网络系统具有涌现性,反之则会表现出内耗性。涌现性与内耗性的存在使得合作网络系统的功能不能完全按照还原论思想仅简单地将元素/子系统的功能进行线性叠加,而应结合整体论思想在考虑元素/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后分析预测合作网络系统的整体功能。

2.3 合作网络系统的开放性

现实中绝对孤立的系统是不可能存在的,也就是说任何系统都具有开放性即系统总是要以特定的方式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合作网络系统也不例外。合作网络系统其目标是要保证重大科技项目的顺利实施与成功完成,实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与影响,然而研究周期长,作为重大科技项目的重要特征,决定了合作网络系统在保持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也要与政治、经济与社会等外部环境进行信息、物质、能量的交换,以保持重大科技项目的持续必要性与环境适应性。另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合作网络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只有与其他子系统进行充分的信息、物质、能量交换才能逐步形成协调的、耦合的结构关系,从而使合作网络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得以实现。

3、合作网络系统的类型分析

3.1 横向合作网络系统

横向合作网络系统是为节约研发成本或实现规模经济由若干个实力相当的占有同质性或异质性资源的主体对项目开展联合实施所形成的合作网络系统。其主要特征是各合作主体之间是无等级的平等关系,不存在主导与非主导之分,项目合作规则由所有合作主体共同协商制定。横向合作网络系统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之上的,有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合作氛围,使各合作主体都能相对自由地开展项目的合作实施。但不容忽视的是,一旦在合作过程中出现冲突,特别是在各合作主体都不肯让步的情况下,这种合作网络系统便会因其缺乏明确的主导型主体而使冲突难以有效协调,进而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3.2 纵向合作网络系统

与横向合作网络系统不同,纵向合作网络系统的合作主体之间在综合实力或在投入资源上一般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他们彼此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或控制与被控制的等级关系。就项目合作规则来说,虽然其制定时也会征求各合作主体的意见,但总的来说处于较高等级的要比处于较低等级的合作主体具有更大的决策权。在纵向合作网络系统中由于各合作主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等级性关系,因此即便在合作过程中出现冲突也可以由处于较高等级的合作主体从全局利益出发科学地对冲突予以仲裁或协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然而,合作主体之间的等级性关系是一把“双刃剑”,在具有冲突协调能力的同时,也会带来牺牲或忽视较低等级合作主体利益或意见的情况,从而导致他们在项目合作实施过程中积极性下降,不利于项目的顺利开展。纵向合作网络系统通常存在于项目规模相对较小的政府主导型合作项目中。

3.3 双向合作网络系统

双向合作网络系统是横向与纵向合作网络系统的综合集成,即各合作主体之间在综合实力或在投人资源上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也可能实力相当,并且有/无等级关系在合作主体之间并存。双向合作网络系统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由有等级合作主体构成的纵向网络子系统和由无等级合作主体构成的横向网络子系统。由于在纵向网络子系统中处于较高等级的比处于较低等级的合作主体具有更大的决策权,而在横向网络子系统中合作主体之间决策权是被平均分配的,因此无论是就制定项目合作规则方面而言,还是就合作网络系统运行效率方面而言,二者均兼有横向合作网络系统与纵向合作网络系统的双重特征。

4.结束语

本文侧重于从系统整体论视角构建重大科技项目中主/客体要素之间合作结构界面问题的研究框架,一方面希望能够为系统全面地开展重大科技项目合作管理研究构建理论架构,另一方面也希望可以为科学合理地改善重大科技项目合作管理行为指明优化路径。

[1]程妤.科技项目的过程管理及协同机制研究[J].企业文化,2013 [2]杜元伟.科技合作项目管理机制的缺陷分析[J].管理学报,20l4

猜你喜欢
网络系统子系统关联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2:00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奇趣搭配
基于DEMATEL-ISM的军事通信网络系统结构分析
智趣
读者(2017年5期)2017-02-15 18:04:18
高速公路网络系统配置浅析
时滞复杂网络系统的保性能控制
计算机工程(2015年4期)2015-07-05 08:27:41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