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苗苗
有人说,未来十年,UPS会消失,在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技术创新发展的今天,需要什么样的UPS,UPS到底会不会消失?成了技术专家们追问的谜团。
让我们先来回顾下UPS的历史。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跟随总统专机漂洋过海而来的礼品中据说就有一台UPS,这是UPS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四十多年过去了,据统计,如今全球UPS市场已达7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也超过40亿人民币。近年来,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数据中心的大规模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市场对于UPS的需求。然而,现在的UPS真的能适应数据中心的发展,尤其是未来云数据中心的发展吗?十年后的供配电设备还会是现在这样吗,UPS最终是否会消失?这并非是杞人忧天,有业内专家预测,伴随着计算机技术诞生的不间断电源(UPS),已经越来越跟不上IT行业的发展,在伴随大数据而来的各种新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的UPS行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近年来,融合基础架构已经成为数据中心的新趋势。所谓融合基础架构,简单说来就是将服务器、存储、网络以及管理软件等资源融合于一体,形成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和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相比,融合基础架构打破了存储、计算、网络的边界,简化了IT基础设施的部署、运维和管理,从而缩短了用户的部署时间,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采购与运维成本。
目前,IBM、惠普、戴尔、华为、甲骨文均推出了各有特色的融合基础架构产品。预计到2017年,融合基础架构会占到全球服务器、网络、架构和服务市场总开支的三分之二,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而对于底层的供配电设备,未来也将进一步与IT设备进行融合。
大势所趋,事实证明多方因素阻碍了UPS的技术进步。相比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数据中心的供配电产品明显进步缓慢。这主要是因为供配电产品的“基础设施”属性注定了,用户很少会主动进行更换功能完好的产品。除此之外,部分设备厂商的封闭性理念,也进一步阻碍了新技术在UPS领域的应用。
那么究竟UPS目前在中国的市场前景如何,哪些品牌占领了这一块看似萎缩的市场。
伊顿占据大部分国内市场
近日,赛迪顾问发布《2014年7月中国UPS市场监测报告》,报告对7月中国UPS市场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对UPS的产品、区域、用户城市层级、用户领域、用户行业、销售渠道和品牌结构进行了详尽的数据研究。
报告数据显示,7月中国UPS市场,伊顿销量居首,达6.76万台,占比29.5%。报告数据同时显示,7月中国UPS市场销量排名前十的品牌还有:科士达,3.43万台;施耐德,2.15万台;易事特,2.03万台;艾默生,2.02万台;冠军,1.39万台;中达电通,1.33万台;科华,1.17万台;金武士,0.89万台;先控,0.86万台。
按销售额来看,7月艾默生、伊顿和施耐德分别以11262.1万元、9294.9万元和9344.1万元的销售额位居前三甲。本土品牌科华以6393.3万元的销售额位居第四。
中小功率UPS产品受青睐
另据,赛迪顾问发布《2014年7月中国UPS市场监测报告》,报告数据显示,7月中小功率(X<10KVA)UPS产品销量为20.7万台,市场份额超90%。其中,功率小于3KVA 的产品占整体销量的66.7%,为15.3万台;功率在3KVA至10KVA的产品占整体销量的23.6%,为5.4万台。
数据同时显示,中小功率的UPS产品价格也相对较为低廉,7月功率小于3KVA的UPS产品销售额为7622.8万元,仅占比15.5%;功率在3KVA至10KVA的产品销售额为9442.4万元,占比1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