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锡瑠:台湾水利事业中的精神符号

2014-12-12 03:46刘建林
台声 2014年7期
关键词:水渠记忆里小河

刘建林

在每个人童年的记忆里,总会流淌着一条河,哪怕那河水浅浅的,河面窄窄的,窄得能一跃而过,但在儿时的记忆里它却显得很宽阔、很幽静。或许,那根本就不是一条河,就是一条人造河、一条水渠或是水利枢纽工程的一部分。

在台湾著名作家刘墉的童年记忆里,就流淌着这么一条河,那是瑠公圳主流的小圳。他说,虽然水小了,流得慢了,但是开始执行灌溉的任务,两边渠道由石砌变成泥土地,长满野草闲花,变成一条温柔的小河。

这条温柔的小河,滋养出作家的无限思绪,也曾使得台北变得富裕繁荣。这条小河就是郭锡镏用生命雕刻在台湾水利史上的璀璨明珠。

1740年,郭锡瑠由漳州移民到台湾,发现新店溪基隆河和淡水河的水面,都比陆面低很多,田地灌溉起来很不方便,只能用水车。于是,他从新店溪上游的山区引水,造了一条水桥,把水引到景美溪的对岸。可惜大伙儿为图个方便,将个水桥当成了便桥,来来往往在上面行走。没多久,那水桥不堪重负就垮了。然而,桥虽垮了,可郭锡瑠却没垮,又卖尽家产,再挖一条水道。天有不测之风云,1767年台北地区发生重大水灾,辛苦做成的景美溪通水暗渠被洪水激流冲破。20多年的辛苦经营,瞬间毁于一旦。当时已60岁的郭錫瑠,眼睁睁地看着一生的心血一夕付诸东流,内心遭受着巨大的煎熬,后终因忧思成疾,于第二年去世。后人继承其遗志,完成水渠修建,并为纪念他,取名“瑠公圳”。可以说,瑠公圳是伟大的水利工程。正是因为它将水引到了台北盆地,分为许多水渠支流,灌溉了几千亩的土地,才使得台北变得物产富饶。

瑠公圳这种庞大的灌溉系统,是知识分子郭锡瑠用生命在台湾留下的痕迹。他将大陆灌溉工程经验引入了台湾,设计出适合当地情况的庞大灌溉工程,富裕了一方民众。二三十年前,在桃园地带,我们仍然还能看见许多大小池塘,分布在村庄附近,甚至在民宅的前面。这些池塘彼此以渠道相连,调节水流、储蓄积水、灌溉田地。如今,瑠公圳的支流都被四周新建的房子掩埋,然而水如小溪般仍然在那儿流着。那水流由辛亥路一带斜斜地穿过台湾大学、流过军眷区,便进入文教区,再由师范大学旁边往北,流入剑潭。水流滋养了台湾的土地,也富裕了台湾的民众,人们自然永远铭记郭锡瑠。

难怪,走进台北市政大楼七楼,会在水利处会议室看到“郭锡瑠厅”。整栋大楼内只有4个以台湾历史人物命名的大厅。目的是“感念先贤对台湾之贡献,并激励后辈学习”。

由此可见,在台湾的水利事业中,郭锡瑠已经成为一种永恒的精神符号。

猜你喜欢
水渠记忆里小河
清澈的小河
我的乐园
在记忆里永存
落在年少记忆里的星星
记忆里的红薯香
落在年少记忆里的星星
最重的工作
小河马和刷牙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