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稳中求进 锐意改革创新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4-12-10 04:1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
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 2014年1期
关键词:改革建设发展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徐绍史



中心组讲堂

坚持稳中求进 锐意改革创新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徐绍史

2014年是改革年,发展改革系统要坚持以改革统领全局,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

最近,中央先后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系统总结了2013年经济工作,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宏观政策取向、主要任务和工作部署,分析了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工作着力点,对当前推进城镇化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全面把握精神实质,切实贯彻落实到发展改革各项工作中,统一思想、把握大势,明确任务、凝聚共识,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2013年发展改革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201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有机统一,创新调控思路和调控方式,保持政策定力,注重深处着力、精准发力,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共同努力的结果。发展改革系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注重形势分析研判和政策综合协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决策部署。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复杂严峻局面是近年来少有的,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为了更好地把握大势、研判走势,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深入调查研究。二是加强政策储备。三是提出了一批政策建议。四是主动开展政策的综合协调。五是调整优化预算内投资结构。六是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总的看,随着已出台政策措施的效应进一步发挥,经济社会发展向好势头更加明显。

(二)注重突出重点、有扶有控,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调结构是2013年的重要任务。一是着力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先是叫停遏制新上产能,随后是出台化解方案。二是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布了支持“宽带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物联网发展的政策或规划,出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在平板显示、海工装备、新材料等领域,推进一批重大工程建设。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电子商务、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示范工程。三是加快服务业发展。在组织实施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同时,制定出台了促进信息消费、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发展等政策意见,着力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西部地区,支持推进了20项重点工程建设,上报了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指导意见。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重点是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两项试点,出台了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两个规划。在中部地区,着力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还支持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在东部地区,重点是配合支持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继续开展海洋经济试点。五是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出台了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了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的10方面35条政策措施。开展了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园区循环化改造、国家“城市矿产”等示范试点。继续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推动深圳、北京、上海正式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参加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和交流合作。

(三)注重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和动力。2013年的改革开放力求抓得扎实。一方面,切实履行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职能。研究提出年度改革意见,部署了7方面22项重点改革和需要继续深化的5方面改革。加强督促检查,10月份,形成了关于2013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进展情况的汇报,提出了加快落实的工作建议,推动改革举措落地。对国务院批准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第三方总结评估已近尾声。另一方面,抓好国家发改委牵头的重点改革。一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切实转变职能,主动简政放权,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全年共取消和下放44项,各地较好地进行了承接。二是投资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取消和下放了一批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权限。把31类点多、面广、量大、单项资金少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项目,下放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安排。制定了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放开部分铁路所有权、经营权。三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成效明显。抓住国内价格调整空间比较大的有利时机,3月份顺利推出了成品油价格形成新机制,7月份调整了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9月份出台了支持油品质量升级的价格政策,还推进了可再生能源电价和环保电价政策、核电上网电价机制、电煤价格并轨等改革。与此同时,积极推进12358价格举报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价格监管。四是积极创新企业债券品种和审批方式。推出了3个债券新品种,包括: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扩大了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面;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开展债贷组合,支持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可续期债券,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同时,探索改进审批方式,把企业债券预审权委托给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五是坚持以开放促改革。积极推进境外投资重大项目,鼓励和引导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研究,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新机制建设。

(四)注重民生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投入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民生领域的比重超过60%。二是完善相关制度,牵头制定并认真落实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建立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实施工作机制。三是促进就业,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已超过1200万人。四是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地方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政策。五是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圆满实现全年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的目标。六是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玉树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及时启动四川芦山,甘肃岷、漳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一年来,发展改革系统切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加强自身改革,自觉简政放权,集中精力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着力提升行政执行力,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效。

二、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发展改革工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2014年是改革年,发展改革系统要坚持以改革统领全局,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

(一)全面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重要讲话,用以指导改革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我们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尤其要学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重要讲话精神,重点把握好5个方面。一是科学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和重大作用。二是正确把握改革开放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时代特征。三是坚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和鲜明立场。四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科学方法和正确路径。五是让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二)把三中全会精神和《决定》要求学深学透,自觉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三中全会已经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发展改革系统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己任,落实好4个方面的要求。一要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二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三要坚持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四要增强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

(三)对照调整、对号入座,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责任。全面总结梳理改革发展各项工作,逐条逐项对照《决定》要求,不符合《决定》精神的要对照调整,《决定》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要对号入座,特别是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的改革事项,要细化工作安排,明确路线图,确定时间表,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工作进度。主要是6个方面。

一是切实转变管理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按照中央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把该放的坚决放开放到位,该管的管住管好管出水平。具体推进4项工作。一要严格规范审批行为。总的要求是,修订审批、核准和备案办法,进一步规范并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要简化手续、优化程序、在线运行、限时办结,把审批变成服务。二要加快建立纵横联动协管的机制。原则是“两个同步”,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强化。一方面,加强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动。协调相关部门同步下放前置审批权限,并根据职责同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另一方面,加强部门、地方之间的纵向协管。地方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国务院有关部门下放的审批事项接住管好,也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联动配合。三要强化规划的约束力。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后,要通过提高规划约束力来加强调控和监管。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探索只审核规划,不再审批、核准具体项目的办法。鼓励其他方面和各地积极探索。四要夯实信息化基础。加快建设全国联网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信息系统,实现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管信息互通共享。国家发改委和各地都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二是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重点是切实落实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2014年做好3方面工作。一要最大限度地缩小企业投资项目核准范围。《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已经批准,要及时把取消和下放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事项落实到位,并启动2015年进一步调减核准目录的基础性工作。二要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推动出台政府投资条例,完善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制度,修订中央投资项目后评估管理办法。继续下放一批点多、面广、量大、单项资金少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项目。三要抓好民间投资36条及42项实施细则的落实工作。抓紧清理和修订有关民间投资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制定清晰透明、公平公正、操作性强的市场准入规则。尽快在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再推出一批示范带动项目。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健全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四是健全宏观调控体系。要进一步强化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宏观引导、综合导向作用。发挥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作用,加强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的协调配合,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手段运用机制化。出台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指导意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框架。

五是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逐步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清理违规设立的优惠政策,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六是继续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第三方总结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决定》精神,继续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四)统筹谋划、推进落实,进一步发挥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统筹协调作用。一要狠抓落实。对已经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加强督促检查,一抓到底,确保改革取得预期成效。二要研究2014年改革重点。按照《决定》的总体部署,尽快研究提出2014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协调推进行政体制、国有企业、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等重要领域改革。三要搞好协调配合。加强对《决定》部署的重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的统筹研究,特别是涉及部门多、关联度高、协调难度大的重大改革,要主动沟通、积极协调,最大限度地凝聚改革共识,推动各项改革。

三、扎实做好2014年发展改革重点工作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改革创新动力不断激发,转型升级出现积极变化,内需潜力依然巨大,特别是宏观调控积累了新的经验,2013年的发展也为2014年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国内外发展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世界经济虽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发达经济体量宽政策调整、新兴市场国家增速减缓的影响尚难估量,我国出口面临的外部环境仍不乐观。国内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稳中有忧、稳中有险。既要充分认识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坚定信心,又要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远近结合,综合施策,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按照上述总体要求,中央提出了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在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上,中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中央关于2014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发展改革系统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改革为统领,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切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

(一)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加强对经济形势的跟踪、分析和研判,及时提出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适时进行预调微调,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充分发掘消费潜力。一要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协调推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关实施细则的出台,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二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发展信息消费和养老、健康等服务消费。支持4G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扩大绿色节能环保产品消费,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尽早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健康发展。三要改善消费环境。制定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农产品冷链、城市物流配送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价格和收费检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是着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一要调整投资结构。大幅压缩用于一般竞争性企业项目投资,适当减少可利用社会资金的经营性基础设施投资,压缩小型分散投资,停止建设楼堂馆所等投资,重点支持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办大事。二要合理确定投向。2014年主要投向是,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中西部铁路、高标准农田和农村民生建设,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重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工程,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应用等重大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工程,教育、医疗、社会养老、食品药品安全等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发展等领域。三要管好用好政府投资。2014年,“十二五”确定的相当一部分重大项目要上马建设,在建的也要加快进度,会形成比较大的资金需求。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一定要加强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用出水平。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有效吸引社会投资。

三是努力拓展外需。当前,国际投资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稳定外需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一要优化进出口结构。积极发挥高铁、核电、通讯等大型成套装备对关联行业和服务出口的带动作用。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国内紧缺的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二要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稳步扩大金融、教育、文化、医疗、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对外开放。继续优化外商投资产业和区域结构。三要推动产业境外投资。支持企业联合走出去,引导优势产业走出去,形成从资源开发到生产加工再到营销的一条龙产业链,输出国内产能、装备和技术。四要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

四是搞好经济运行调节。加强监测预警,强化统筹协调和产运需衔接,推进战略和应急储备能力建设,保障煤电油气运供需平衡。当前,要突出抓好缓解天然气供需矛盾工作,确保居民生活用气和汽车用气。2014年,要在努力增加天然气供应的同时,强化需求侧管理,“煤改气”必须先签订供气合同落实气源,燃气发电要暂缓上马。

(二)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保障粮食稳产增产。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性的“十连增”,突破1.2万亿斤,但农业发展依然面临体制机制和资源、成本等方面的制约。要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一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向“三农”倾斜,优先保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加快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骨干水源和引调水工程、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等重点水利建设。抓紧编制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加强耕地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治理。继续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

二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各地应探索开展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支持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逐步破解大市场与小生产、大市场与小农户之间的矛盾。

三是落实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继续实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健全玉米、油菜籽、大豆、食糖等临时收储制度。启动农产品目标价格试点。研究农业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倾斜的具体办法。推进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渔政渔港建设和远洋渔船更新改造。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三)加强价格调控监管,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要加强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合理引导价格预期。

一是保障供给。合理把握粮油、棉花、食糖、猪肉、化肥等收储投放力度、时机和节奏。完善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储备制度。加快粮棉等大宗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推进对外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合作。适当进口牛羊肉。

二是完善价格调控机制。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开展生猪价格指数政策性保险试点。扩大基本蔬菜品种政策性保险试点。研究制定电煤价格调控预案和应对高油价调控方案。

三是加强价格监管。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价格检查,严肃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深入治理涉企乱收费,全面清理取消违规收费项目。坚决查处价格垄断行为。

四是健全物价补贴联动机制。完善并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缓解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

(四)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出台关于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优化沿海、沿边和内陆地区产业布局,推动城市高污染企业环保搬迁。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重点还要抓好3方面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地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认真落实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坚决遏制新增违规产能,违规新上的,要严肃处理。同时,多策并举优化存量产能。一要综合运用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环保监管等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要坚决停产整顿。二要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通过差别化用电、用水等政策,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市场。三要通过建立境外生产基地、承揽海外重大基础设施和大型工程承包项目,转移消化部分过剩产能。

二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完善机制、强化基础、培育产业上下功夫。一要完善机制,强化技术经济政策引导,完善普惠性创新优惠政策,出台支持云计算、空间基础设施发展的政策规划,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二要强化基础,在转化医学等重要领域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环保等重点产业布局一批创新平台。三要加快培育,落实好战略性新兴产业20大工程,开展信息惠民、智慧城市、4G等应用示范。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以及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建设。

三是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制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尽快出台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继续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区建设。开展物流园区示范工作。积极发展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金融租赁、检验检测等重点行业。

(五)统筹地区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各具特色、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推进东中西联合协作和南北联动发展,加强区域间互联互通、合作对接和经济一体化,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一是继续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总的考虑是,由东向西梯度推进,加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力度。我们将加快制定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性文件,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扩大退牧还草范围。加快出台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和城区老工业区更新改造,促进全国资源型城市和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全面落实中部崛起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前海、南沙、横琴、平潭等重大平台建设,抓紧制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

二是加快培育新的经济支撑带。把增长点带动和轴线开发结合起来,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进沿海、沿江、沿边、沿路桥的轴线开发,带动更大范围的腹地发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支持武汉、长株潭、环鄱阳湖等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原经济区加快发展。深入推进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环渤海地区转型升级。推动云南、广西等地向南亚、东南亚开放,支持西北地区向西开放,着力培育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支撑带。

三是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能力。推进对口支援,支持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等跨越式发展,落实扶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实施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六)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问题,既是重大民生问题,又是重大社会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密切关注,主动作为。

一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研究制定加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完善生态环保责任追究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完善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制度。继续开展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

二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考核。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和监管,加快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在政府投资建设领域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落实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等重点工程,推广高效节能产品,提升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水平。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深化园区循环化改造,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再制造产业化示范试点和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建设。实施综合利用双百工程,推进粮棉主产区秸秆综合利用。

四是狠抓环境治理。落实和完善大气污染治理计划及配套政策,完善鼓励脱硫、脱硝、除尘改造以及炼油企业升级改造经济政策。继续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湘江流域为重点,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工程。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五是扎实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深入推进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碳排放权交易、低碳工业园区、低碳产品认证、碳捕集利用封存等试点示范。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加强温室气体统计核算体系建设。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继续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七)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发展,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大投入,加强统筹,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重点是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和进城农民就业问题。要落实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各项政策,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强化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中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同时还要加强养老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

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一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继续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二要加快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进一步鼓励社会办医,研究制定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政府补助范围的具体政策。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三要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自然遗产保护利用,积极发展红色旅游。

三是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扎实推进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危房改造。继续抓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落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推动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2014年还有一项工作,就是要在“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基础上,启动“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和编制工作。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抓紧梳理研究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我国城镇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必须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科学布局、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完成好5大战略任务。一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和推进城镇化,根据土地、水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促进城镇空间布局合理均衡,优化城镇规模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发挥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三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城市产业就业支撑,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功能,严格规范新城新区建设,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推动创新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城镇建设质量和水平。四要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五要完善城镇化体制机制。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加快破除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个长期的历史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2014年必须开好头、起好步。发展改革系统要会同有关部门抓好5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规划实施。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抓紧修改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争取尽快发布实施。规划出台后,及时分解落实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改革举措,明确责任部门和工作要求。

二是出台配套政策。推动出台户籍、土地、资金、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研究推出促进中小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支持政策。地方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配合,推动上述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的落实,特别是因地制宜制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标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的落户预期和选择。

三是编制配套规划。组织编制实施重点城市群发展规划,跨省区市的由中央负责编制,省级行政区内的由省区市负责编制。各地要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为指导,因地制宜地编制和实施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

四是开展试点示范。国家发改委将围绕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降低行政成本的设市方式、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在不同区域开展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试点,请各地支持配合。各地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试点,探索积累经验。

五是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东部地区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推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内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与交通干线、交通枢纽城市的连接。强化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对人口集聚和服务的支撑能力。

做好2014年发展改革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改革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改革之路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