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广场设计的文化表达

2014-12-09 10:35毛縯韬孙一卉沈志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2期
关键词:城市广场设计

毛縯韬+孙一卉+沈志勇

摘 要:城市广场在现代城市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将文化融入到环境中是城市广场设计的重要内容。该文提出了城市广场设计的文化表达应重点做好的4个方面,即体现场所精神、中西方文化交融、挖掘历史文脉和组织文化活动,为城市广场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广场;设计;文化表达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2-113-02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广场已经逐渐成为不少城市的“市民客厅”,承载着城市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但不少城市广场在设计与建设中,盲目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文化内涵的创作,造成“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文化环境建设是人居环境建设的最基本内容之一”[1],如何将文化融合到环境中去,是城市广场设计中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城市广场设计的文化表达应重点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1 体现城市广场的场所精神

1979年,挪威的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茨(Christian Norberg·Schulz)在他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2]中首次提出了场所精神,迅速引起了国际上的巨大反响。诺伯格认为所谓“场所”并非只是某一抽象的地点,而是由不同的具体事物组成的整体,这些事物的集合决定了“环境特征”,是一种质量上的整体环境[3]。

每一个不同的场所都依着自身的独特特征,这些特征既包含了物质层面的,也包含了文化与精神层面的,人们在场所中通过物质层面的要素来确定自身与周边环境的联系,通过精神与文化的要素来了解自己的生存文化,在场所中获得自身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这就是“场所精神”所要表达的含义。城市广场作为城市中“场所”的一部分,自然应当在城市中体现自身的场所精神,带给城市居民以认同感,这才是人性化的城市广场所应当追寻的目标。

要体现城市广场的场所精神,首先要提高广场自身的可识别度,让城市广场在城市居民和游客中广为熟知,让人们产生“我们今天x点约在xx广场前见面”这样的影响,让城市广场成为人们脑中的一种特定映象。在实际的设计中,可以通过在城市广场上设立地标性的建筑、选择特殊的地理交通位置、承载特殊的城市活动等多种手段来实现,如杭州市西湖文化广场的170m的41层浙江环球中心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次,加强广场空间的可识别度,让人们对广场空间形成良好的认知关系,加深对广场的印象。这就要求广场从自身的图底关系开始就应当重视起来,让人们形成良好的图形知觉,另外,可以在城市广场空间中利用小品、构筑物等特殊景观要素来为人们识别方向提供参照物。再次,要注重城市文化的引入,注重对城市居民生活习惯的了解,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广场的细部设计中去,创造出适合本地城市居民的城市广场,让市民们对城市广场产生认同感。

2 注重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当前城市广场设计中存在一种惯性思维,即城市广场是一种西方的舶来品,不少城市广场只是对西方城市广场进行简单的模仿,如某些城市广场中耸立着罗马柱式的柱廊,某些城市广场中有大面积草坪,却不种一棵树。盲目学习西方并不合理,中国人对广场的理解与西方并不完全相同,虽然中国古代社会没有形成类似于西方的城市公共空间,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可取,恰恰相反,儒学思想中成长的中国人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西方的城市广场自古以来强调开放性,且由于发展时间长,相关理论与实践都领先于中国的,但是在城市广场的设计中不能一味遵循西方的设计标准,而应融合贯通,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起来,创造中国特色的城市广场,既体现中国“顺应自然,和谐统一”的文化观,也引入西方城市广场的开放性与民主性。在广场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中国古代传统园林的造景手法,利用障景、点景、漏景、对景等不同的设计手段来创造城市广场,同时也要注重广场的开放性,创造出具有文化交融性的新型城市广场。

3 注重对城市历史文脉的挖掘

在城市广场设计中,应当注重对城市历史文脉的挖掘,尊重城市的固有历史和文化,体现城市独特的地域特色。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不同城市都有其独(下转115页)(上接113页)特的历史文化体系,因此,在城市广场的设计过程当中,要注意在设计中融入这些文化元素,从广场设计的各个方面入手,将文化元素嵌入到广场的物质要素中去,注重对地域性、民俗性特色的体现,以广场反映城市的历史,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同时,也用历史文化来丰富城市广场,提升城市广场的品味;且具有地域文化的城市广场,既能给予市民地域归属感,又兼有教育功能[4],市民在广场中休闲娱乐的同时,还可以对本地的地域文化与城市历史有所了解。

4 积极组织城市广场的文化活动

当地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在城市广场中组织文艺表演、艺术展览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提高城市广场的使用效率,促进城市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挪威)诺伯特·舒尔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台北:台北尚林出版社,1986:4-21.

[3]简舜.场所精神在城市广场中的体现-重庆市三峡广场评析[J].中外建筑,2004(01):6-48.

[4]毛縯韬,孙一卉.现代城市广场设计的人性化思考[J].中国园艺文摘,2013(02):109-111.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市广场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南宁市城市广场绿化景观提升的必要性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