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火文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内蕴

2014-12-09 06:15吴亚辉周全胜
学理论·下 2014年11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吴亚辉 周全胜

摘 要:中华民族自古有深厚的节日文化情怀。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在春节期间举行的隆重的“社火”文化活动是我国绚烂多姿的民俗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内蕴着通俗而实用的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价值因子。它在活跃民族节日气氛、提振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同时,载负着对民众进行以尊重和传扬民俗文化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关键词:社火文化;思想品德教育;春节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3-0278-03

引言

我国恢宏博大、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中华民族的睿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样式。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在春节期间举行的隆重的“社火”文化活动是我国绚烂多姿的民俗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内蕴着通俗而实用的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价值因子。它在活跃民族节日气氛、提振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同时,载负着对民众进行以尊重和传扬民俗文化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民努力共同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四有”人才是当务之急。如果将我国“社火”文化适时引入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无疑将会开拓思想品德教育新视野、增加思想品德教育情趣、提升思想品德教育实用价值、强化思想品德教育的提取和应用功能。为此,我们拟从思想品德教育视角对我国“社火”文化进行缕析,试图为思想品德教育增姿添色。

一、我国社火文化与思想品德教育诠释

(一)我国社火文化的含义、实质与特性

1.我国社火文化的含义

社火文化是我国北方汉族人民的一种特殊春节文化现象,是以我国北方地区春节期间举行各种社火活动为纽带的民族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是我国北方汉族人民代代相传的隆重节日文化徽章,是我国北方汉族人民春节娱乐狂欢以示庆祝的特别符号标记,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的观念体系与行为活动方式。社火文化涵盖了社火的历史起源、社火的原本意义、社火的传承与发展、社火的经典故事、社火的形式创新与内容选择、社火的保护与开发等丰富内容。

社火文化源自于我国北方汉族先民对“土”与“火”的崇拜,是原始图腾崇拜的形式之一。“社”的原始意义为“土神”。社,地主也。《春秋传》云:共工之子位社神。《周礼》云:二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许慎《说文解字》曰:先秦时初指土地神,亦指祭祀土地神的场所,后代逐渐演变为地方基层组织或民间团体。《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社,古代指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祭礼等。”“火”是物质燃烧过程中发出的光和热。在我国文献中则是传说中“火祖”、“火神”。“土”与“火”是世界上两种十分寻常的具体物质形态,“土”能滋育万物,是人们安身立命之本,是社会发展之基;“火”具有熟食、取暖、御险、屠害等功效。为此,我们的先民们赋予了“土”与“火”以灵性,并视之为“神”加以崇拜。对“土地”的尊崇,对“火”的敬畏,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以“土”为本的农耕社会的历史事实。

2.我国社火文化的实质

社火文化的实质是基于物质文明的精神文明现象。经过了一年的辛勤劳作,人们利用春节休闲时节,举行唱、打、游等多种社火活动形式,宣传赞扬积极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健康的行为习惯,丑化鞭策有违伦常及社会发展的消极现象,以喜庆当年五谷丰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祝福大家幸福健康生活之娱乐心情,凸显人们乐观向上、共生共荣的和谐精神面貌。截至2013年,国家逐渐把陕西宝鸡和山西潞城等9项民间社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传扬与保护。

3.我国社火文化的特性

我国社火文化具有源远流长性、多元性、地缘性等特性。

(1)源远流长性。我国社火文化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文字尚未出现以前的上古时期,“水神共工之子社神勾龙与火神祝融之战”之传说,便可印证我国社火文化的久远性质。中华民族人民的社火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迄今已有五六千年的悠远历史,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延伸进步与发展,社火文化还将传扬光大。社火文化与中华文明一同成长,成了堪比甲骨文、敦煌壁画、万里长城之中国文化的活化标本之一,值得我们永恒珍视。

(2)多元性。社火文化的多元化特征,主要表现为:1)中国社火文化起源的多样性,或是源于对自然的敬畏,人们赤诚祈求自然保佑人类的安宁,避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侵害;或是源于对土地与火等人类基本物质生活条件的崇敬与膜拜;或是源于对丰收喜悦的庆贺之情。2)我国社火文化种类繁多,不同地方社火的种类样式各异,大致有地社火、背社火、抬社火、车社火、马社火、高芯社火、高跷社火、血社火、山社火、唱社火、武打社火、丑社火等。3)社火表演内容丰富多样性。因社火进行过程中,不受时空、内容的局限,从上古的三皇五帝神话传说到历史故事、野史逸闻、英雄传奇等无所不包,无所不演。今天有些地区的社火节目表演中就有《轩辕黄帝战蚩尤》、《神龙氏拿野苗》、《大禹治水》等等。我国社火文化的多元性反映了中华民族人民的兼容并包、开放广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等特质。

(3)地缘性。在我国社火文化的源流中,社火民俗活动经历了地缘播迁。我国社火文化主要流行于甘肃、陕西、山西等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后因这一地区的人民向东北等地迁徙,随之,又把社火文化带到了东北辽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陇中地区的民间社火、陕西宝鸡民间社火、山西潞城民间社火、辽宁本溪民间社火等。社火文化的地缘播迁,使得我国的社火文化呈现出复杂性特点,形式相同内容可能不同,内容相同形式可能不同。我国社火文化是在不断播迁与融合中进步与发展的。

(二)思想品德教育含义与特点

所谓“思想”是相对于客观物质现象的一种主观意识现象,是相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主观精神性行为,是针对某种客观对象的一种心理活动状态,思想还是一个人的心态和气质。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是人们主观世界对外部客观对象的意识反映和心理情感。思想的特性是基于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性,它包括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等。“品德”是以一定社会舆论和是非、善恶为评价标准的人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品德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以认知、态度、语言、行为等形式表现出来。所以,人们通常把思想和品德连在一起,叫“思想品德”,二者不能截然分开,思想是品德的前提和基础,品德是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没有思想不可能行为,而品德可以折射出人的思想,比如,善念与善行,恶念与恶行。

思想品德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管对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实践活动,而且充满着强烈的国家情绪和民族情结。它广泛存在于人们社会生活领域以及各项事业与活动之中,我们称之为广义的思想品德教育,其特点是:教育实施的范围、实施者、对象、内容与方式等都很宽泛。狭义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特指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及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其特点是:教育实施的范围在学校,教育实施的对象是学生,教育的施行者是具有专业技能的教师,且有专门的教育教学目标、计划、方案、教材、教学设施,教育内容、有相对稳定的组织者和评价考核体系等。它们的共同特性都是以人们思想品德的培养为内容,以促进个人与社会发展为目的。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是以人们的思想品德培养为内容、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一项有影响力的社会实践活动。

综合上述,对我国社火文化与思想品德教育的诠释,二者有契合之点:社火文化中蕴含着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因子,借助社火文化活动可以扩大思想品德教育视野,增加思想品德教育的实用性。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实践活动也可以向更多人们宣传社火文化,促使人们科学认知社火文化,扩大社火文化的影响面,提升社火文化的影响力。

二、我国社火文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内蕴

教育是文化肌体的血脉,也是文化传扬的重要途径,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本身也是民众接受教育与洗礼的过程。繁复博大的我国社火民俗文化,从其源流、内容、形式与主旨等诸多方面,均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内蕴。

(一)个人层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内蕴:爱国、友善、诚信、敬业

以爱国为题材的社火文化活动,是我国的社火文化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之一,如,以车社火、马社火等形式表演出来的《精忠报国》、《三元里人民抗英》、《“三个代表”暖人心》、《中国梦凝聚民族魂》、《三娘教子》、《只生一个孩子好》等内容,既向欢庆节日的民众讲述了我国古代的爱国故事,又向人们宣传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方针政策,警醒人们一定要坚信并履行“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国家是人民的根,没有国家的富强与安宁,社火文化将何以存在。爱国情怀主要表现在学习祖国的文化,牢记祖国的历史,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全心全意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诵读方式表现出来的社火民俗活动中,宣传与人为善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社火传颂的“务要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妇善、长惠幼顺、见善互相劝勉。”等体现了社火文化里的“友善、和善、良善”之思想品德因子。血社火所表演的《快活林》、《铡美案》等历史故事体现了“疾恶如仇”的民族情感。“善”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原则,“抑恶扬善”历来是我国社会尊崇的思想品德之风。

唱社火——“务兴礼让之风,以成敦厚之俗”,“礼让”与“敦厚”是诚信品德之精髓。我国历来重视“诚信”品德之传扬。诵社火——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孔子“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就是诚信品德的传颂。社火文化中不乏“诚信”的经典故事,如,“曾子杀猪”、季布“一诺千金”、“管鲍之交”、“范张鸡黍”等广为人们熟知和传扬。“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我国社火主义道德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敬业是我国现实社会所倡导人们的职业态度和办事精神。我国社火文化中透射出敬业品质。我国不同地区社火活动虽然形式的侧重、内容的表演、持续的时间可能不一样,但社火不管以什么形式呈现、突出什么内容,持续多长时间,都需要人们去精心准备、精彩表演、至诚关怀。敬业是做好社火活动的基本。敬业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社会层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因子:平等、公正、守法

社火文化娱乐活动中,只有分工、角色不同,没有地位、财富、强弱、贵贱之分。任何人都可以客观、平等地参与其中。社火文化的形式、内容、精彩表演技艺对于任何人都是公正的,不娇富、不谄贫,同乐、同喜、同欢庆。社火文化活动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社火文化也须依法举行,“奉公守法,毋得辄兴词讼,有恶互相惩戒”便是对社火人的“守法”之告诫。对于借社火文化活动进行敛财、宣传有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封建迷信思想、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损害人民身心健康等违法犯罪行为是与社火文化精神主旨相悖的,也是要遭到舆论谴责和法律制裁的。

(三)国家层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因子:富强、文明、和谐

富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物质基础。社火文化活动形式中,背社火、马社火、车社火、山社火、高跷社火、旱船社火、舞狮、舞龙、秧歌等,都需要人们盛装穿戴、精巧道具,并配以旌旗、仪仗、锣、鼓、铙、郄等,规模浩大,场面热烈壮观。社火的热闹氛围,一则反映了国强民富的盛世情景,一则也需要国强民富为前提。难以想象: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和社会,还能把社火民俗活动搞得气派热闹。自强是内含于富强里的应有之义。社火文化活动中,无论什么形式的表现,都需要人们自强。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锻炼自己的身体,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等,自强方能适应社火文化气场,享受社火文化的愉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重生报本”是我国社火文化厚重的思想品德遗风。

我国社火文化中还蕴含着文明与和谐的思想品性。在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社火民俗活动中,“脸谱”、“词联”中有“文明”与“和谐”的传扬。比如,“谦和乡里,心要平恕,毋得轻易忿争;事要含忍,守望相助,患难相恤”,就蕴含了“文明与和谐”的思想品德要求。参与社火表演的人们要互敬互让、互助互帮;社火的祝福语言要反映人类的进步与发展状态,要有美好的祝愿与“正和”的精神激励。中国社火文化崇尚“事有始终,物有本来,以温良恭俭让之德,圣德光辉。”和谐文明的我国社火文化,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之“中国梦”。

三、我国社火文化彰显思想品德教育内蕴应坚持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精神的本质是客观性和理性。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我们必须理性地审视和客观地遵循而不得违背,这就是科学性原则。我国社火文化是在我国历史源流中长期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糟粕与精华并存,我们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们需要科学分析我国社火文化包含的诸多因素及其内在联系,掌握我国社火文化的特性与发展规律;坚决摒弃借助社火民俗活动宣传、实行有违科学的封建迷信、愚昧无知之类的事情。只有遵循科学性法则,社火文化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才会凸显。

(二)释放正能量原则

借助民间社火民俗文化活动平台与契机,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新媒体把国家、社会、民族、个人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行为,充分展示给社会民众,通过社火文化活动的唱、说、演、打等方式,把历史上、现实中那些具有正能量思想品德的人物、事迹、影响等,传导给广大民众,使他们在自娱自乐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熏陶,促使他们在社会生产、生活、工作、学习中,也能发挥出正能量。

(三)与时俱进原则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今天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发展的世界。我国不同地区社火文化活动都有其独特而有优势的文明成果。且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重要原因就是注重人的发展。他们有丰富和先进的文化理念、文化内容及其演进方式和方法,尤其是民俗文化(比如圣诞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健康的庆祝方式,显著的节日文化成效等。这些都是可资我国社火文化学习和借鉴的素材。我们一定要以开放的胸怀、学习的姿态,与时俱进地创新我国社火文化形式,丰富我国社火文化的内容。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社火文化一定要在不断融合与学习中与时俱进。

(四)批判性原则

今天的时代是知识经济和网络化社会时代。信息的生产和再生产功能很强,信息资源的消费量很大,信息的更新速度很快,日新月异是当今时代最典型的特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在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基础上,一定要秉承批判性原则。批判性原则的精神实质是创新,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意識、创新能力、创新工艺等。我们在对社火文化传扬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批判的法则,努力创造崭新的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示范性社火文化发展模式,彰显社火文化内蕴的思想品德潜移默化教育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媛媛.我国西北地区社火文化研究——以甘肃临洮社火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屈社明.宝鸡社火文化研究[J].海峡教育研究,2013(2).

[3]关丙省,赵郡丹.文化演进博弈:河湟西纳地区阳坡人的社火历程[J].青海民族研究,2013(1).

[4]李崴.本溪社火文化的价值内涵与保护作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5]张萍.宁夏隆德社火文化探析[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1(5).

[6]李崴.移民社会的文化记忆——朝阳社火文化的象征意义阐释[J].西北民族研究,2009(1).

(责任编辑:姚 丽)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育
浅谈“历奇”体验式训练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基于生本教育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浅议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教学
从《论语》中汲取文明礼仪养成的营养探析
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粤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阅读与感悟”的特征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