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荣
摘 要:地方文献资源是一种有别于普通文献的特殊资源,在内容上具有地方特征的区域性文献。 它客观反映了一个地方历史发展的轨迹。地方文献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继承和发扬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昭平地方文献建设相对落后,研究昭平地方文献的历史现状,提出昭平地方文献建设的途径和思路,是图书馆促进地方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区域文化;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专业队伍
地方文献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地理人文学科,它以广义的文化领域为研究对象,探讨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区域的地理特征、环境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传播的路線和走向以及人类的行为系统。”是记录、保护、传承区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在区域文化建设视野下,结合区域文化内涵与外延的发展,制定地方文献发展战略,建设地方品牌化文献,协调地方文献与区域文化建设需求的平衡,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是地方文献工作的关键所在。目前我省县级图书馆均已开展了地方文献工作,可是由于开展的时间早晚不同,同时由于各地区的条件差异,使得各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发展情况不尽相同,述评参差不齐。尽管如此,“地方文献工作为地方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服务”这一方针都是相同的。地方文献工作的作用,就是通过对文献资源的采访收集、整理开发、加工制作等工序后,为这些建设事业提供情报依据、文献资料和参考数据等多方面的服务。昭平县书馆近几年来走遍了昭平县直单位和12个乡镇,收到集地方文献500多册,价值1.5万元,为弘扬、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建设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地方文献资源打下坚实基础。
一、昭平县区域文化的形成及其特色
区域文化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经过长期的历史过程,导致文化背景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了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昭平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汉族、瑶族、壮族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地域文化。瑶族、壮族是昭平县主要世居民族,因此,瑶族、壮族表现了昭平文化的主体特征,尽管后来大量汉族涌入,汉族文化对该地区影响巨大,但是昭平仍不失作为民族地区具有的文化个性。昭平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使昭平地区的地域文化具有神秘浪漫的色彩。我们从仙迴瑶乡的“调马戏”、富罗瑶乡的“盘王节”可以领略到昭平地区地域文化的神秘性。这种神秘性正是昭平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这种文化对昭平地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它使得这一地区的汉族、瑶族、壮族的民族文化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融合,形成昭平多民族文化构成的多元文化。
二、昭平地方文献收藏范围和重点
1.地方文献概念
地方文献是指涉及某一地区的历史与现状,并且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文献。地方区域性,这是地方文献本质特征。地方区域性是指地方文献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反映某一区域范围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山川河流、气候灾异、建置沿革、物产资源、语言文字、风俗人情、名胜古迹、政治军事、经济生活、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它包括图书、档案、期刊、报纸、会议记录、文件、公报、官报、史志、报告、布告、通知、宣言、传单、谱碟契约、诉状、合同、名人手稿书信、日记、游记、会刊、简报、文史资料、图表照片、画册、印谱、碑刻、拓片、文物、民歌、民谣、民间故事、重大事件知情人谈话记录或录音等。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历史的产物,它能客观反映一个地域历史发展的轨迹,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本地域原生态的文化资料,是区域文化发展的缩影和积淀
2.收藏范围和重点
昭平地方文献收藏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内容上包括地方史料、地方人士著作和地方出版物三个部分;从形式上包括专著、期刊、报纸、会议记录、文件、报表、学位论文、文书、信函、地图、图表、画册、印谱、碑刻、拓片、文物、民歌、民谣、民间故事等;从类型上包括印刷品、写本、抄本、拓本、书画、声像、磁带、唱片、幻灯片、复印件、电子文献等。收藏重点为(1)地方史料。地方史料是专门记述某一地域或社会发展过程的文献。梁启超在其《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它反映一个地方社会史、地方经济史、地方文化史、地方革命史等诸方面。如《昭平文史资料》以及县政协文史委编辑的“文史资料”,内容涉及近百年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机构等,撰述者多为当事人或目击者,内容多涉及到亲自参加或亲自看见、亲自听到的事或人。已经整理出版的地方档案资料,如《中共广西省工委在黄姚》、《中国共产党昭平历史:1921-1949 第一卷》、等。(2)地方志。简称方志。是一个地区的综合性资料书,它要求对该地区的全部已有事业、客观条件、社会状况等作如实记载。简而言之,地方志者,地方之全史也。它属于史学范畴,但不是国史、正史,而是地方史;由于它记载面十分广博,故推而论之,地方志亦可称地方的百科全书。地方志有综合性的,也有专门性的。既要注意收集综合志,也要注意收集专门志,包括非正式出版的专门志。如《昭平土地志》、《昭平县工商行政管理志》、《昭平税务志》等等。(3)地方性百科全书、年鉴、词典、手册、图录。这些都是概述或者汇集地方知识的工具书,是重要的地方文献,又有检索地方文献的作用。如《昭平年鉴》等等。 (4)地方人物资料,包括传记、评传、回忆录、文学作品、纪念文集、研究评论文集、哀挽录、年谱、照片、日记、信函、笔记、文集、著作目录等。昭平图书馆近几年加大了地方人物资料的征集、整理的力度,广泛与昭平籍和曾在昭平工作的外籍人士的联系;如韦瑞霖等名人,离休后他写有很多有关昭平的文史资料,我们都及时联系进行收藏。如《韦瑞霖纪念文集》等。(5)族谱。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族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族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可供相关学科,诸如社会史、移民史、人口史、地方史、经济史、妇女史、人物传记、伦理学、民俗学等若干方面的研究利用,有着巨大的学术史料价值,正如梁启超指出的家谱是“重要史料之一”,“实可谓史界瑰宝”。昭平县族谱的修订主要在农村,这给地方文献的收集造成一定的困难,我们加强与各个姓氏在县城工作的人的联系,并通过各乡镇文广站出通知征集,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华丘氏大宗谱——广西昭平分谱》(1-4册)、《昭平李氏总谱》、《左氏家族志》等十多种已经出版的族谱已被我馆收藏。(6)地方报刊。地方报刊有很强的区域性、史料性,地方信息的密度最大。它全面记录了地方的政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真实情况。如《文化昭平》、《昭平资讯》等从从创刊起我们就和主办单位进行联系,一期不落进行收藏,从而保证了文献的完整性。
三、昭平区域性地方文献建设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地方文献资源虽有“资治、教育、存史”等重要的人文价值,但是要引起社会的关注,还需要地方文献工作者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如何发挥地方文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变被动提供为主动参与。进入新世纪,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对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必须加强区域性地方文献的建设工作,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成为这项工作的承担者。
1.加强区域性地方文献建设的宣传力度
随着地方文献征集成果的扩大,馆藏的不断丰富,我馆于2014年5月举办一次昭平地方文献作品展览,把征集成果推向社会,扩大影响。得到了地方领导的高度重视,从筹划到展出、各级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题词留言、并指示宣传部门,专发文件,组织各部门、单位参观,既使家乡人受到教育和激励,也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声誉和知名度。举办地方文献展览,不仅为弘扬家乡文化开辟了阵地,也为征集工作注入了活力、拓宽了道路
2.强化区域性地方文献建设收集手段
区域性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历史沿革,经济特点、自然环境、文化状况等情况的记录,对人们了解过去,指导现在,探索未来,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昭平县图书馆要通过多次和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勾通,于1998年出台了《昭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呈缴地方文献的通知》,明确规定凡编撰地方出版物、地方著述、地方史志及个人著作等,必须免费交付图书馆收藏存档。这样,图书馆收集地方文献就有法规保证,这样,使地方文献收集工作更加顺利,各文献出版单位、个人都积极主动把文献呈缴到图书馆,使馆藏文献资源数量激增,征集的地方文献更加齐全。
3.保障区域性地方文献建设收集的经费
地方文献征集,并不是每个单位和个人都能理解图书馆的困难,我们上门收集的时候,常常碰到这样的尴尬,某些部门和个人要求我们按价购买图书。所以图书馆除部门和个人捐赠外,每年还应从全年购书经费中抽出一定比例来保证地方文献收集的要求。
四、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
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是人们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更需要地方图书馆拿出有地方特点的东西,有特色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才能使图书馆在改革的大潮中更具有生命力。”所以在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时要充分展现区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做到“人有我优,人有我精”。昭平县图书馆有很多
五、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
地方文献收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好关系到馆藏地方文献收集工作和质量的好坏,因此从事地方文献工作的人员要具备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攻关能力,这样才有能力完成地方文献的采访、收集、调研工作,并对新收集的地方文献进行整理、开发。专业人员的培训是图书馆一切建设中最根本的建设。特别是县一级图书馆,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不多,现有的人员远远不适应如此专业性的工作。图书馆要为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创造条件,使他们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优化,知识层面不断得到拓展,知识内涵不断得到补充与变新,使他们更好的开展地方文献工作,为读者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
六、结语
昭平区域文化承载着悠久灿烂的文明,它也见证了桂北地区民族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有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昭平现存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大多数散落在其他文献之中。这就要求地方文献工作者,不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开发和利用文献资源,把地方文献建设工作抓实、抓牢,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社会建设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段昌华。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地域文化建设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4):99-100.
[2]李萍萍。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J]。现代情报,2004(10):135-136.
[3]黃昭彦。CAIS三期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体会——以广西与东盟民族文化旅游信息库为例[J]。图书馆界,2014(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