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热斯拜克·哈西哈尔巴依
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少,教材设置问题简单,特别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规律概念含义的讲述,不够深入透彻;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实验不够重视;课后不总结,一味的死记硬背。所以,很多学生觉得物理难学,如果我们教给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帮助初中生学好物理。
一、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有:基本概念(定义)、基本规律(定律)、基本方法。初中物理概念多,概念是课堂学习的重点,是学好物理的首要因素。要理解和掌握好物理概念,就要研究和思考这个概念是怎样引入的?是如何定义的?有什么物理含义?学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为真正理解呢?很多学生认为能背出来就是理解,所以变成死记硬背。理解的标准应该是:达到你对所学过的每个概念和规律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对一些相近、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如,学生在学习《重力》时,很多学生把重力与压力相混淆,误认为压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而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作用点在物体上,方向垂直物体的表面。由此可见,只有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相等。两个力的区别是:压力是效果力,重力是性质力。
在理解好物理概念后,用科学的方法,把学过的大量物理概念、规律、公式、条件、影响因素等记忆下来,成为自己知识信息库中的信息,再通过练习对知识进行巩固。通过记忆、练习掌握好知识,到考试时就能从大脑信息库中将信息提取出来。有人以为,理解了就一定能记住,这是对人的思维和记忆规律的误解。一个人的一生见过、理解过无数的事物,但只有那极少数经常反复
作用在我们头脑中,而且反复应用的事物,我们才能记住。如电话号码,经常打的号码,人的大脑是记得住的。所以,要巩固已经记忆的知识点,学生就应该有计划地安排好课后的复习、练习,再通过单元测试、期未测试不断提高和加强记忆。
二、着力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兴趣是学习和求知的最大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培养钻研精神,开发创造能力,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物理教学更是要求教师不断地推陈出新,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实效。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很多。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人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提出一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四阶段三环节”教学法(学习山东杜埌口中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四阶段指:个人自学、检测基础知识、突破重难点、总结巩固;三环节指:合用探究、成果展示、质疑创新。这种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展示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简要的讲述,学生分组实验和讨论,学生展示:我的实验结论是“原来运动的物体……,请问同学们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吗?谢谢!”一节课下来,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课本知识。实践证明,我校开展的有效课堂教学,实现了教师由“演员”转变为“导演”,学生从“观众”变为课堂“主角”,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参与了学习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从此他们不再因为厌学而提不起学习兴趣。
三、强调通过实验进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物理实验是培养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的主阵地,物理概念、规律的发现,源于实验。在物理教材中,设置的实验为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其中学生实验是要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做的实验,实验后得出物理概念或规律。所以,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重视通过实验进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何理解大气压的存在,旧的物理教材设计为教师演示实验,新的物理教材设计为科学世界,虽然设计不同,但目的都是通过实验来理解大气压的存在。学生通过教师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橡皮半球,用力将它们挤压而合在一起,分别请两个小组进行操作,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两个半球拉开?结果两个小组的同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拉开,这是为什么?其实,早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德国马德堡市长、科学家格里克就当众做了一个精彩的实验。他所用的黄铜半球直径约20厘米,抽气以后两边共用了十六匹马才把两个半球拉开。这就是轰动世界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刚才的实验,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拉开(演示)。谁知道我是怎样把它拉开的?——放气(学生笑了)。为什么抽气以后就拉不开呢?球的外部有什么?空气,而球的内部是真空。显然是空气对球施加了压力。这些实验生动地告诉我们,我们的周围存在大气压强。
四、加强课后章节总结
课堂总结,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整理,使学生抓住内容的重点,将知识系统化、简单化,还可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掌握方法。因此,本人在学生学习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后,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再写出学习小结,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在班上交流学习方法。常见的总结方法有以下几种。
总结归纳法。总结归纳法即是学习完一课或某一单元后,利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一堂课或包括前几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識结构进行总结归纳。如八年级下册物理《功和能》一章,可分别总结为两个层次的知识点:功(包括功的定义、单位、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做功的多少、做功的快慢);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及能量转化)。
比较识记法。是将一节课或一章内容的不同概念、规律,以及对新旧知识采用叙述、列表等方法加以对比,以此帮助学生加快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开拓思路,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设疑伏笔法。在一章或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提出一定难度的问题供学生课后自行探讨,或诱发一个或几个与以后学习内容有关的悬念,让其找出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从而起到巩固知识、带动新知识的作用,通过讨论,便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进而推动全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
当然,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除了以上方法外,我们还要亲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从而知己知彼,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养成物理学习的基本习惯,掌握学习初中物理的基本方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