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琴
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以来,达拉特旗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把惠民、利民、富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大力开发沿黄灌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20多年来,共改造土地56.1万亩,1.1万户、3.9万农民受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
体现农民主体地位
增强农业综合开发后劲
一是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20多年来,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农业综合开发得到了农民的拥护。特别是2007年以来,达拉特旗按照“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平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到2013年底,7年共完成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14.46万亩,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其中自筹资金1895万元。
二是为项目实施奠定了群众基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很难避免占用农民的土地、树木,甚至损毁青苗,而项目资金又不能列支补偿费用,只能靠地方政府协调以及项目区农民的理解和支持。群众能否支持,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真正为了群众,群众就会大力支持。一方面,配套的机电井、喷灌、电力、田间道路、农业机械等基础设施,可使项目区农业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另一方面,土壤改良、适用新技术、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产和品质,增加了生产收益。耕地的承包收入和流转收入也较项目实施前增加了2-4倍,如以前最好的耕地承包费为每亩130元至150元,综合开发后,承包费达到每亩500元,而且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大部分农民可以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获取新的收入来源。侯家营子村党支部书记祁有师说:“土地改造前,农民靠天吃饭,‘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如今,柏油路修到了田间地头,土地可以随时浇,雨大了能排水,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三是为项目管理增添了重要力量。农业综合开发涉及面广,仅靠政府职能部门远远不够,仅靠专业监理单位派驻一两名监理工程师,也很难做好监管工作,因而需要各方面力量的支持,特别是只有当地农民参与项目管理,才能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投资的效益。如组织群众代表担任监理协管员,对施工单位和监理人员实行监督,让农民对自己土地上的工程设施和质量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为项目实施和管理增添了重要力量。
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综合”作用
让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做好宣传,让农民群众成为开发主角。以加强政策宣传为突破口,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各种形式对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进行广泛宣传,让广大农民了解、支持和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加大对项目规划、建设内容、资金筹集、工程质量、竣工验收、项目预期效益和工程管护等各个环节的公示力度,让群众从项目规划之初到项目竣工都充分享有知情权,积极营造群众想开发、要开发、开发好的良好氛围。
二是做好引导,让农民群众成为开发主力。运用利益引导机制,激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热情。在项目规划、立项时,对群众积极性高、愿意筹资投劳的村子优先扶持,并签订筹资投劳承诺书,作为设立项目的条件之一,确保筹资投劳到位,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创新扶持方式,利用开发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农民投资建设农业项目,扩大财政资金投资的倍增效应。对群众自行修建的农业基础设施及设施农业等,采用补贴的方式进行扶持,真正体现财政资金的造血功能,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让农民受益更直接,使农民成为农业综合开发的主力。
三是做好项目,让农民群众成为开发主人。围绕农民群众增收和满足群众搞开发需要,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部建成精品工程,扩大项目的示范效应,让群众从开发与不开发的对比中感受到农业开发带来的实惠,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身到农业综合开发的事业中,让农民真正成为农业综合开发的主人。
(作者单位:达拉特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本栏编辑/周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