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计科宪
“华山好司机”杨京红
文/计科宪
行车途中突发脑出血,他用尽最后的力气把满载游客的大巴车停放在安全地带,用生命践行了“游客至上、服务至诚”的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
“暴病施虐临危一刻挽众生得以保全,英年早逝悲痛之余仰英雄堪应彪炳。”
3月17日,华山瓮峪旅游客运有限公司大巴车司机杨京红出殡的日子,悬挂在华阴市果菜公司家属区里的这幅挽联,道出了这位“华山好司机”生前的壮举和亲友对他的无限怀念。
突发脑干出血,他强忍疼痛将车停在安全区域,告诉游客:“我会叫人把你们安全送到目的地。”
3月9日,仲春的阳光温暖明媚,华山景区迎来了旅游旺季。当天下午4点,杨京红像往常一样,驾驶着景区05号客运大巴,满载着31名游客由太华索道下站返回华山景区生态广场的游客中心。
“司机突然将车停在紧急停车带,然后起身坐在门口台阶处。”坐在司机后面第二排的四川游客蒲女士回忆说,由于爬山很累,当时不少游客在闭目休息,突然一个急刹车,游客都被惊醒了。
“我以为车出了故障。”蒲女士看到司机坐在台阶处,双手捂着头,嘴里不停地说头晕、难受、想吐。
只见杨京红掏出电话,想要拨打给同事,但是手已经不听他的使唤,手机滑落在了地上。在仅存一丝意识时,他对凑过来搀扶他的乘客说:“我不能开了,你们放心,我会叫人把你们安全送到目的地。”
这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此时,车前方不远处就是一道急转弯,右边则是深崖。
车上的游客随即拨打了120和杨京红同事的电话,同时将他平放在车门下的空地上。有游客意识到他可能是突发脑溢血,便扶他平躺下来,靠在车门的台阶上。还有的旅客帮他扎破中指放血,有的掐他虎口和人中让他保持意识。大家一边忙碌,一边焦急地等待着救护车的到来。
驾驶35号大巴车的孟高伟途经此处,看到前方有车辆停靠在路边,有人在不停挥手拦车,觉察出事了,便将车辆停靠在安全区域,下车查看。此时,杨京红已经面色苍白,嘴唇嚅动想要说话却说不出来。
随后,接到游客求救电话的赵保国和刘阳乘坐着从索道公司借来的皮卡车也赶到了。在游客的协助下,大家将杨京红抬上皮卡车,向山下的医院赶去。途中遇到疾驰而来的120急救车,众人又合力把已经陷入昏迷的杨京红抬上急救车送往华阴市人民医院。
此时杨京红已经陷入重度昏迷,呼吸微弱。经诊断,他被确认是脑干出血。闻讯赶来的华山景区管委会的领导和同事们围着医生不住地恳求:“好大夫,一定要救救他啊!”
然而,数小时的急救仍未让杨京红脱离危险。3月10日凌晨2时,年仅38岁的杨京红还是离开了。
“好人,真是好人。”蒲女士说,虽然人已回四川,但他们还在担心着司机的病情。当她得知司机没有救过来时,难过得哭了。
游客潘女士也流着泪说:“如果不是他刹住车,安全停在路边,我们几十个人可能就没命了。我们很感激他。”
“他是个英雄,他确实做到了‘真爱华山、待客如亲’。我们为他感到自豪!”
2013年3月,杨京红和赵保国、孟高伟等50多人,通过严格的驾驶资格审查和身体状况检查,成为华山瓮峪旅游客运有限公司的首批员工。工作一年来,杨京红始终爱岗敬业,全心服务,安全运送旅客3万余人次,从未发生行车安全事故和服务质量投诉。
何开平是杨京红的班长,得知杨京红被送往医院抢救的消息后,他马上赶到医院,一直在病房外守着。他回忆说:“杨京红刚来公司的时候,留着光头。军训的时候,因为身体偏胖,几天下来腿都肿了,也没吭一声,就那样咬着牙坚持下来了。公司举办拔河比赛、拓展训练等活动,他每次都积极参加,就为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司机可以说是高危行业,每天乘载着几十上百个生命,如果疲劳驾驶或者带病工作是很危险的。平时他对自己严格要求,才使他在危急关头表现出良好的自控力,能为乘客着想,忍住疼痛把车停好。我觉得京红是个英雄,他确实做到了‘真爱华山、待客如亲’,我们为他感到自豪!”
在华山景区管委会主任霍文军的印象中,杨京红话不多,但每天都提前到岗,检查车况、打扫车内卫生,努力做到最好。
“每天7点前例行车检、帮同事擦车、扶残疾人上车……”孟高伟说,“杨京红发病前半个小时,还开车上山去接残疾游客。”孟高伟回忆,3月9日16时左右,车辆调度中心接到山上工作人员电话,有一位老年残疾游客,需要一辆车过来接一下。杨京红主动提出上山接残疾游客。“这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它反映出杨京红心里永远先为别人考虑。”
“帮同事擦车、扶残疾人上车等是常有的事。”赵保国回忆说,就在事发前一个小时,在太华索道停车场,杨京红主动帮一名游客排查私家车故障,临出车前他还专门叮嘱其他同事帮忙把车修好。
“在我们心里,他是最美的司机。”四川游客袁女士回忆说,发车前,工作人员查票时发现上海一家四口游客没有购买返程车票,杨师傅并没有将游客放下等下一班车,或是让游客补票再乘车,而是将车开到售票中心等游客补完票,直接开车上路。“我去过的旅游景点很多,第一次遇到这么周到的司机。”
杨京红的妹妹泣不成声,哽咽着说:“哥哥在生命最后一刻首先想到的是游客,我觉得这与我哥平时总为别人着想有很大关系。”
“这种人性美德和职业道德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杨京红出生在一个普通职工家庭。初中毕业后,他考上一所技工学校,毕业后在一家电机厂上班。去年3月,为了更好地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尚在读书的孩子,杨京红应聘到华山景区,成为一名旅游大巴车司机,开始了新的生活。
妻子在西安打工,杨京红是家里的顶梁柱。上班时间,他在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下班后,他要照顾常年患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采访中,同事和朋友们说,尽管生活艰辛,可是杨京红从没抱怨过,再苦再累都一个人默默承受着,还整天乐呵呵的。
瓮峪客运公司办公室主任杜立宁回忆,去年渭南市总工会有个扶贫项目,对家庭困难职工进行援助,杨京红也没吱声。
杨京红从小生活在农村,农村吃水比较困难,十来岁时杨京红还是个孩子,就抢过爷爷手中的水桶和扁担,独自一人去挑水。由于身体瘦,力量小,一担水挑不动,他就挑两个半桶,挑满一缸水往往需要跑十几个来回,累得满头大汗,却从没一句抱怨。
杨京红的叔父杨再青哭着说:“这么好个娃,咋说没就没了……娃以前回来老来看我,总说咱现在是给国家干事情,整天拉的都是全国各地的游客,人家出来开开心心玩,咱要保护好游客的安全,这也是给咱华阴争光哩!”
杨京红的女儿在一家寄宿学校读书,每周回家一次,父女相处的时间只有周末的夜晚。现在,父亲走了,年仅17岁的她一下子成熟了许多。她说:“我爸的事迹将会影响我一生,我以后要像他一样有社会责任感,要多想着别人,有奉献精神。”
3月17日,省旅游局局长杨忠武到杨京红家慰问时,拉着杨京红父亲的手动情地说:“谢谢你们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儿子,他用生命弘扬和践行了‘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号召全行业向杨京红学习。”3月14日,省旅游局发出《关于开展向杨京红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全省旅游系统开展向杨京红学习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