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陕南移民搬迁调研组
镇安“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的成功尝试
省人大陕南移民搬迁调研组
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是陕南地区“挖穷根、排险患”的治本之策。李克强总理来陕调研扶贫工作时,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工程实施四年来,镇安县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探索出了一些好的办法和经验,对全省很有参考借鉴意义。
镇安县确定“前三年重点实施避灾避险搬迁、再三年扶贫搬迁、后两年综合搬迁”的思路,努力十年任务八年完成,结合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规划,实现一次规划、分年分片区实施。对移民户精准识别,划分类型,分类施策,保证困难群众搬得出。
精准对象,因户施策。对有搬迁能力的户,积极宣传政策,促使尽快搬迁;对有搬迁愿望、有一定搬迁能力的,实行住户努力、亲戚援助、镇村帮助、部门扶持,解决资金问题帮助搬迁;对低收入贫困户,实行政府保障,建设25-60平方米安置房,采取共建或公租进行搬迁;对于无房的特困户,由政府兜底,实施“交钥匙工程”,房屋产权归集体;对愿意入住敬老院的,由政府供养。
精准片区,整体搬迁。对北阳山和永乐山片区实施整体搬迁试点,“统一建房、差异补助、整体搬迁”采取租赁或者分期付款的方式,引导群众搬迁。
完善公共服务产品。在安置点规划上,以美丽村镇为标准,做到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美化,实现道路硬化、道旁绿化、供水安全、排水畅通、污水处理、垃圾分类收集、超市商贸便利和幼儿园、卫生室、文化书屋、活动广场配套到位,吸引群众搬迁居住。
创新服务方式。对100户以上规模安置点,实行社区化管理,成立社区服务中心,使群众不出社区,就可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组建社会化物业管理公司,按照“原籍管理山和林,社区管理房和人”的思路,从居住地房屋管理入手,推行以房定户、以房管人的新型社区管理服务模式。
完善管理制度。推行《农村社区居民居住户口簿》制度,把城乡低保、新农合、计划生育等与人口和房屋相关的权利和义务从户籍上分离出来,做好搬迁、扶贫和社会救助政策的有效衔接,逐步实现搬迁社区物业管理社会化。
突出“以产定搬、以搬促城、产城融合”的搬迁思路,把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群众能致富。
筹措资金,精准扶贫。镇安县在解决“搬富不搬穷”问题方面,筹措2500万元作为精准扶贫担保基金,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困难。
发挥优势,建农业园区。按照“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的思路,结合区域主导产业,建设万亩烤烟、茶叶、魔芋、蔬菜产业园和东部环形核桃路、西部万亩板栗带,实施镇云千亩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让附近安置点群众就近转变为产业工人。
招商引资,建工业园区。在柴坪镇文家庙、米粮寺、石湾安置点配建石材产业园,在午峪工业园建设永乐镇中合村安置点,在云盖寺花园移民小区配建产业孵化园,一期引进企业8家,二期12家,引进刺绣、电子陶瓷、金刚石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培训后,分散在各家的刺绣工已达6000多人。今年,镇安县又为19个镇、71个搬迁点招商68个项目,使每个搬迁点都有企业引领。
依托集镇,建商业街。围绕中心村、集镇优势,按照“楼上住房、楼下商铺”的思路,在云盖寺镇花园移民社区、铁厂镇移民和谐社区、永乐镇栗园安置点等15个安置点,建设商业街或商铺,扶持搬迁户发展农家乐、商贸等产业。
快速干道连接。以“镇云一体化”为例。镇云二级公路作为片区的“主线”,连接了云盖寺镇和永乐镇三个移民搬迁安置点,云盖寺镇至县城的车程由原来的50分钟缩短为15分钟。
优美社区点缀。云盖寺镇花园千户移民小区、东川镇西川村安置点,按照新型农村社区标准,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幸福和谐,成为新农村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片区组团发展。着力打造“一城两区五个重点镇”,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周围集镇的带状串珠组团模式,有效推进了城镇化。镇云一体化项目串珠式建设了青槐、栗园、结子、岩湾、花园、云盖寺古镇等7个城市综合体项目,打造山水园林山城;在木王山片区,建设了木王镇坪胜安置点、月河镇菩萨殿安置点,打造乡村旅游小镇;在北阳山片区,建设了西口镇聂家沟安置点、上河安置点、茅坪镇移民新区,打造了一批特色民族风情小镇。
短 评
镇安的四点启示
一是对特困户必须采取特殊的搬迁政策,要利用省上提高建房补助标准的政策契机,集中解决这些户的问题。
二是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移民搬迁不是“复制农村”,要与新型城镇化、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等统筹兼顾。
三是同步配套相关产业。让搬迁群众就近就业、脱贫增收。
四是移民社区管理必须不断创新机制。与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有效衔接,改革户籍、社保、医疗等制度,让搬迁户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