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向世界敞开“西部之门”

2014-12-08 10:48崔晓林宋爱民
中国经济周刊 2014年39期
关键词:成都企业

崔晓林++宋爱民

坐在自家巷口,泡上一杯花茶,三五邻居凑在一起,摆摆龙门阵,刷刷朋友圈,顺便给外地人指指路……

当夕阳浸满远山,巷子里跑满了背着书包、如燕子般欢快的孩子;马路上,车声、人声从喧嚣到沉寂。夜色渐浓,万家灯火如银河般闪烁,街灯把人影拉长又缩小……

这样的成都,仿佛存在了一万年。

很长时间以来,成都人都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充满自豪,甚至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拼命似的快节奏“嗤之以鼻”。成都的生活品质也羡煞了一线城市的白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座城市忽然变得异常活跃起来。中国经济发展重心逐渐西移,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座城市,成都人也发现,没有海岸线,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西南,他们却有一个被长期忽视的优势——在青藏高原的另一侧,广阔的欧洲大地如久不往来的邻居,与成都近在咫尺。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吸引力、辐射力越来越强。作为中西部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成都首先处在全国大城市竞争格局中“提档升级”的关键时刻。成都的管理者们认为,从地理位置上看,成都比北京、上海、广州更靠近西方,成都完全可以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门户,依托产业创新及交通、物流、文化等优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驱动。

西部之门:从“虚掩”到“敞开”

成都拥有约3000年的建城史,西汉时,已是中国六大都市之一,三国时期为蜀汉国都。作为四川省府所在地,这座常住人口超过1400万,拥有都江堰、青城山、武侯祠、宽窄巷子等著名景区的古老都城,犹如一株巍峨古树,在中国西南大地从容生长,生生不息。

如今,令成都人自豪的,是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新符号: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软件名城,以及中国重要的航空、航天、核动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

截至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55家落户成都,77条国际及地区航线直飞伦敦、旧金山等数十个国际都市和地区。2013年9月1日起,成都正式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过境免签的“第四城”。今年6月,中国政府批准以色列在成都设立总领事馆;7月,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事馆正式开馆、新西兰驻蓉总领事馆获批……目前,获批在蓉设立的领事机构达到12家,居全国第三、中西部首位。

成都,中国面朝西方的一扇门,曾经虚掩,如今敞开。

世界500强抢滩成都 已有255家落户,建成电子信息、汽车两大千亿级产业基地

“临走的时候,我妈给了我600块钱,说在外面要处处小心,实在不行就回家,别在外面硬撑。”李广涛清楚记得1998年春天去南方打工的那个早晨,“那天下着小雨,很冷,我和另外两个初中同学一起踏上了去广州的火车。”

15年过去了,李广涛从深圳一家汽车企业的推料工做起,最终成为总装车间副主任,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汽车装备技术。2013年底,李广涛辞去深圳的工作,带着老婆孩子回到老家成都。

如今,李广涛是成都一家汽车生产企业的技术骨干,得到厂里领导的重视与赏识,“工资比在深圳挣得还要多,还可以照顾老人;更重要的是,成都已经变成真正的大都市了,深圳有的,成都一样不差。”

李广涛上班的地方在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成都经开区”),这里地处成都的龙泉驿区。当年,毛头小子李广涛南下打工时,这片土地还一片荒凉。如今,年产70万台轿车的一汽大众成都基地,年产5万台整车的一汽丰田成都基地,年产10万台整车的吉利汽车成都基地,年产20万台轿车的沃尔沃成都基地,年产10万台轻、中、重卡的大运汽车等11个重大整车项目聚集于此,成都经开区北部拓展区年产能36万辆SUV的东风神龙成都基地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这里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新地标,离打造“世界知名、中国一流”国际汽车城的目标越来越近。

德国人Hansi-Christian Kranka是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下称“一汽平台”)的厂长。他有一个中文名字,叫柯澜珂。“我不懂中文,但我知道我的中文名字,意思是‘水里的漂亮石头。”

柯澜珂告诉记者,来中国以前,和很多德国人一样,他对成都没什么印象,但现在,他已习惯和喜欢上这座城市,“整个工厂只有我和质保部长两个德国人,但我一点不孤单,我有很多中国朋友,也有不少德国老乡在成都工作。”柯澜珂表示,作为汽车配套设备生产企业,一汽平台在成都的发展快速而稳定,“成都政府部门具有非常强的服务意识,给予我们非常大的支持和帮助。”

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投资服务局商用车投资服务处处长贺玲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2013年,是成都国际汽车城的新纪元。“因为在这一年,一汽大众最环保的工厂、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最快速的生产线全面量产;一汽大众发动机厂落成,国内第一款能够达到欧Ⅴ标准并实现量产的发动机诞生;全新速腾销量稳稳占据A+级细分市场的头把交椅;全球鹰GX7携CVVT+6AT动力组合成功登陆……”成都,自此树立了自主汽车工业的标杆。

据悉,落户成都的255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境外企业有191家,境内企业64家。他们在蓉投资领域集中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工业领域投资主要涉及电子信息、汽车、航空制造、石油开采、食品加工等;服务业领域投资主要涉及金融、保险、商业零售、物流等。特别是英特尔、大众、丰田、博世、沃尔沃、微软、戴尔、联想、富士康等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后,所投资工业项目多具有产业带动性强、产品竞争力强和技术领先等特点,极大地推动了成都市电子信息、汽车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仅仅是成都经开区,也不仅仅是汽车工业,如今,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在成都各区(市)县扎堆发展,如蒲公英一样飘向各个角落。例如成都的新津县,已成功引进雀巢银鹭、德国林德、中航油等世界500强企业,如今累计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到了11家。2013年,双流县在香港、澳门成功举办成都双流(香港)投资说明会和成都双流(澳门)商务推荐会,成功承办了中国(成都)国际物联网峰会和中国(成都)新能源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协议签约总投资273亿元,全年成功引进“扬子江药业集团”、“伟创力集团”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endprint

蓉欧快速列车:14天货物到达欧洲 国内唯一完全市场化运营,货运费用仅为空运的1/4

2013年4月,蓉欧国际快速铁路货运直达班列(下称“蓉欧快铁”)从成都青白江集装箱中心站实现首发。蓉欧快铁经宝鸡、兰州到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直达波兰罗兹站,线路全长9826公里。

经测试,蓉欧快铁成都至罗兹运行时间为13天,下一步可缩短至12天,是目前国内唯一承诺每周开行、固定周六发车、冬季不停运的欧洲专列。成都出口货物到波兰罗兹后,可以在1至3天内通过欧洲铁路或公路网络快速分拨至欧洲任何地方。和空运相比,蓉欧快铁时间虽比空运长5天左右,但费用仅为空运的1/4。与海运相比,速度也快了2~3倍,优势可见一斑。

今年8月8日20时左右,记者来到成都青白江集装箱中心站。夜幕下,站场一片繁忙景象,工作人员正在连夜加班装车检车。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本趟列车满载笔记本电脑、服装、电视机、电子产品、吸尘器、塑料建材等货品,将于第3天零时发车起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每周星期六,蓉欧快铁都会满载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准时从青白江集装箱中心站出发。现场一位调度员向记者表示,截至2014年9月22日,蓉欧快铁开行了65班,每班41个40尺集装箱的运量,将华东、华南、华北以及成都本地的包括IT产品、汽车零配件、家电产品、服装鞋帽、工业品、日用品等货物运往欧洲。目前,返程班列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之中。在不久的将来,欧洲的红酒、牛肉等产品也将通过列车,源源不断地来到成都。

与国内其他开通了洲际铁路货运的城市和地区不同,蓉欧快铁完全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

成都市经信委产业发展处处长周卫东向记者表示,蓉欧快铁打破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赖港口的老路,不仅提升了成都的投资环境,增强了城市竞争优势,而且为中西部地区通往欧洲架起了陆上货运大通道。相比目前国内到欧洲的其他货运班列,蓉欧快铁节省了2~10天。“更重要的是,蓉欧快铁的运输成本只有空运的1/4,因此不仅四川众多生产企业跃跃欲试,还吸引了贵州、湖北、重庆等地区的企业纷纷上门,希望自己的产品借道成都出口欧洲。”

蓉欧快铁开通后,原本冷清的“成都—中亚”线路变得热闹起来。为形成相互弥合的放大效应,7月中旬,成都又开通一条通往国际的物流大动脉——中亚国际铁路货运班列。一列列满载“成都造”货物的班列从成都铁路口岸出发,在未来的9~11天内,分散到土库曼斯坦的阿什哈巴德、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等5个中亚国家目的站。

蓉欧快铁和中亚快铁,势必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干线组合,进一步推动四川乃至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助力成都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

“欧盟中心”的使命把欧盟经济、商贸、技术、文化较量的最前沿“窗口”放在了成都

在成都高新区,欧盟在中国的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项目创新中心——欧盟项目创新中心(EUPIC)(下称“欧盟中心”),将欧洲的企业、技术源源不断带到成都,并把中国的企业不断推介到欧洲市场。在成都国际化的进程中,欧盟中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中心与28个欧盟成员国的66个欧盟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成功引进53家欧洲企业落户成都。

使成都如此紧密“拥抱”欧洲,成都的年轻女企业家代伊伶功不可没。

此前,代伊伶在成都高新区经营一家规模不大的创新型企业。由于属于外向型企业,代伊伶需要经常在中欧间飞行。一次,她偶然得到一个消息:欧盟启动的亚洲投资计划的第二期,是“重点推动亚洲与欧盟中小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消息源同时显示,这个计划之所以推进缓慢,主要是缺少“一座桥”,也就是一个亚洲与欧盟之间沟通的专业平台。代伊伶把这一信息带回成都高新区创新中心。

消息得到验证,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很快作出回应,由代伊伶牵头,在成都高新区成立欧盟中心,并由成都高新区创新中心起草完成项目实施方案,“三步走”战略清晰明朗——第一步是在中国召开一次中小企业洽谈会;第二步是建设一个欧盟项目孵化中心,作为平台来承接欧洽会的后续项目跟踪与合作;第三步则是欧盟项目孵化中心运转成熟以后建设欧盟工业园。

2005年5月,以成都高新区创新中心的名义,一份详实全面的方案,正式提交给欧盟。“方案加起来有6本,有牛津字典那么厚。”如今已是欧盟项目创新中心(成都)总裁的代伊伶向记者感慨道。

一年以后,经过异常艰辛的多轮谈判,代伊伶打败100多个竞争对手,与欧盟达成协议。欧盟项目孵化中心在成都高新区成立,欧洽会随之“扎根”成都。欧盟项目孵化中心落户成都,机遇之难得,不亚于任何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来蓉。作为欧盟在中国的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项目孵化中心,相当于欧盟把经济、商贸、技术、文化较量的最前沿“窗口”放在了成都。

“我们的两只手,一边是中方企业,一边是欧洲企业。”代伊伶这样诠释欧盟中心的使命:欧盟中心定期邀请中方企业、机构参与欧盟企业及代表团的见面会、配对洽谈会等各种经贸活动,并负责组织中方企业和机构参加国际展会以及安排各类商务考察。“对于来华的欧洲企业,我们帮助他们在西部开展市场调研、咨询评估、项目合作、技术转移等推介工作,同时,我们也会协助欧洲企业在华成立办事处、分公司,协助办理注册、年审等相关手续。”

截至目前,欧盟中心已成功引进53家欧洲企业落户成都,成功举办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参与欧盟的转变亚洲援助项目和第七框架项目(FP7);还成立了中欧技术转移中心、欧盟多语言处理中心、中国—欧盟知识产权示范点、中国—欧盟新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并于2011年获得欧盟委员会批准在成都设立“欧洲企业网络(EEN)中国西部中心”,覆盖范围包括四川、重庆、陕西、云南等10个省份。

欧盟中心已连续举行8届欧洽会,现已发展成为欧盟成员国参与最多、欧方企业参与最广泛、中欧交流规模最大的投资、贸易和技术创新合作盛会之一,是中国西部全面开展对欧合作的重要桥梁,是中国西部地区与欧盟成员国之间重要的外交平台、科技经贸合作平台和投资促进平台;欧洽会在推动西部企业产业化、国际化以及促进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八届欧洽会累计参会的欧方企业已达1572家,中方企业已达3255家;成功安排企业配对洽谈21191场次;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1235项;签约成功率达30%以上。而这些与成都“结连理”的经济组织,今后将成为成都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成都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园区,深入走向国际、融入欧盟的“左膀右臂”。endprint

离世界越来越近 产业开放、市场开放、合作开放

相对于过去的古老和“闭塞”,如今的成都,呈现给世界的是全新的形象。如果说成都离世界越来越近,倒不如说世界离成都越来越近。全域开放,让成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改写了中国西部因“遥远”而“落后”的历史。近年来,成都一直站在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前沿。目前,成都已与2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经贸关系,国际化的生产环境、政务环境和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作为全域开放最重要的筹码,成都已有77条国际及地区航线,直飞阿姆斯特丹、旧金山等数十个国际都市和地区。而且,从2013年9月1日起,成都正式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过境免签的“第四城”。

一座城市的发展方向,离不开国家宏观战略指引和政府的“一盘棋”策略及协作。2014年,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下称《决定》),成都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全面呈现。其中,成都正在实施的“全域开放”战略将提升到更高水平。

《决定》的核心精神,就是被称作“三维度”突进的“产业开放、市场开放、合作开放”。成都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快形成联动省域、联通全国、联接世界的大开放格局,全方位推进国际化,不断完善全域开放体制机制,以高水平的开放倒逼多领域、深层次的改革。

成都离世界越来越近,最为直观的体现就是交通的便利、信息的畅通和国际交往的日益活跃。

2013年是成都外事工作最忙的一年。“我们完成了包括英国首相卡梅伦、马其顿总统伊万诺夫、澳大利亚总督布赖斯、加拿大总督约翰斯顿,以及英国、澳大利亚、芬兰、荷兰、奥地利等国部长(大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等37位政要高官,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5国驻华大使,以及美国霍尼韦尔、可口可乐,英国渣打银行、汇丰银行,法国阿尔斯通等14家世界500强企业高管在内的125批3309人次外宾接待任务。”成都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李利心里有一长串傲人的数字。

“成都不仅经济上成为中国西部之‘核,其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大幅提升。这两年,成都就像明星一样备受瞩目。”李利对成都的蜕变充满自豪,“过去,外国政要访问中国的行程往往是北京、上海等这样的发达城市。如今,随着成都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外国政要赴蓉访问越来越频繁。尤其默克尔,她率领阵容庞大的德国企业家来成都,为成都实体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李利认为,外界对成都的广泛关注,正是成都以积极姿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一个结果。

几乎每次“高端访问”,成都的教育都无法被忽视:英国首相卡梅伦去了武侯区龙江路小学分校、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到了成都七中、德国总理默克尔更是深入社区去看望学生们……不同的时间、地点,相同的却是他们对成都教育和成都学子给予的广泛赞誉。

成都市教育局对外交流合作处负责人沈鹏介绍,近年来,成都确立了“以市级为指导,县级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的教育国际化推进策略,在办学理念国际化、课程资源国际化、师资生源国际化、教育合作国际化、评价标准国际化等“五化”方面狠下功夫,构建起市、县、校“统筹规划、圈层融合、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教育国际化工作机制。

为解决外籍人士来蓉兴业投资的后顾之忧,成都市建起多所外籍子女学校,位于市区塔子山公园旁边的成都爱思瑟国际教育学校便是其一。该校为旅居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外籍人士子女提供从幼儿园小班到十二年级的西式教育。即便是假期,学校里依旧热闹极了,不少教职员工以及他们的子女把这里当成家,玩乐工作两不误。

成都这座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如今正以开放的胸襟,主动融入教育国际化的大潮中。通过系统构建、深度融合,成都教育与世界日趋接轨,初步形成了与国际化城市建设相适应的教育扩大开放新格局,犹如一幅幅美丽画卷,次第展开。

(陈妍莉对本文亦有贡)

在蓉外商:我的成都故事 外企看中“占领市场,布局中国西南”

王晓东 (美籍华人)

中国西南美国商会会长

我2002年来到成都,已在这里生活工作了12年。12年前,成都的美资企业才20多家,如今已有550家,其中世界500强多达70家。这种变化是惊人的。当初,成都只有波音、IBM等老牌美企,之后,英特尔进驻成都,成为里程碑式的事件,在英特尔带领下,成都的IT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此前我们曾做过一个调查,让美资企业在中国做投资选择,成都连续6次成为首选城市。以前,美国大企业投资成都,看好的是政府的优惠政策、劳动力优势等。现在,他们更看重成都市场本身的优势,占领市场,布局中国西南——看好的是成都在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地位。相比从前都是大企业进军西南,目前,很多中小企也把目光投向成都。一是世界500强的产业拉动效应;二来,成都的国际化进程也吸引着他们。而且,成都有33所大学和各种职业院校,人才储备非常充足,这为成都打造电子、汽车产业奠定了非常扎实的人才基础。

“成都的国际化氛围非常浓”Hansi-Christian Kranka (德国)

中文名:柯澜珂

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厂长

当初,公司派我来中国投资建厂,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此前我一直认为,德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文化不同,我恐怕很难适应中国的生活。但是来到成都,发现情况完全不是想象的那样。我们工厂有500多员工,只有我和质保部部长是德国人,但我并不孤单,成都人热情好客,我交到很多朋友,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成都的国际化氛围非常浓,而且具有非常奇妙的东方艺术,如“变脸”。在成都,我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而且最让我惊喜的是,成都的天空和德国的天空一样湛蓝。

“我喜欢这里的一切”Debbie-Sue Blanks(南非)

中文名:白思语

成都爱思瑟国际学校总校长

每次向大家谈起我们学校在成都的故事,我们都会非常兴奋。我们集团在中国一共有6所国际学校,现在正在筹办可招收中国学生的实验学校。今年,成都爱思瑟国际学校已经走过17个年头。17年前,我们是受美国总领事馆和四川省政府的邀请在成都办学, 17年来我们已经融入这座城市,我们就是这座城市的一员,是这个大家庭的一部分。所以,在这个美好的城市里办学,我们深感荣幸。一直以来,我们感受到了成都市政府的支持和人民群众的欢迎,感受到了很多的温情。

国际学校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人种、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这个国际大融合的学校里,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这座城市带给他们的友善和温暖。17年来先后有几千名学生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无论今后他们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会有一段温情的成都记忆。成都是一个美好、舒适的城市,我喜欢这里的一切。

“成都更具人文气息”JEAN-Francois Vallee(加拿大)

中文名:樊尚福

成都育碧电脑软件有限公司制作室总经理

我本人对中国充满好奇。我先是在上海工作了两年,随后来到成都。刚来中国,发现这里果然人多车多,空气质量不太好。

但是当我来到成都,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现在,我在成都自己开车,对成都已经非常熟悉,公司里的本地员工有时候都向我问路。我可以熟练地用中文点餐,还有很多中国朋友,也经常去他们家里做客。相对于东部一些大城市,成都更具有人文气息,而且国际化进程非常快。周末和节假日,我经常开车去旅游,峨眉山、青城山、九寨沟我都去过,这些地方非常美丽。

我在成都工作生活7年了,这注定会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记忆。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都企业
成都之旅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数看成都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