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创++孙立峰
孩子刚开始独立出行,家长先跟一跟
看刘同学说得那么热闹,我这当爹的得补充两句了。估计你们肯定把刘同学他爹给想象成一个脑门上顶着个“二”的人,或者铁石心肠到丧心病狂的家伙,而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
决定让刘同学自己从杭州回齐齐哈尔,我和他妈开始也担心,毕竟孩子才十二三岁。我们俩商量了一下,决定让他试试。但前提是,我们得跟一跟。当然不是我们跟在刘同学屁股后面,而是把这事托付给了在机场工作的朋友。
我给朋友打了电话,嘱咐他不必事必躬亲地照顾孩子,只是在暗中看护就好,也请他转告飞机的空乘朋友别暴露身份,给这小子一个独自处理的机会,我十分想看看,一向自信爆棚、声称独立性强的儿子,怎么面对这第一次的一个人出行。
把刘同学送到机场,我就转身拉着他妈妈离开了。坐在车里我们没有急着回去,而是拨了电话让朋友给我们现场直播。朋友说:“你儿子坐错了位置,本来是首都航空,他却坐到了厦门航空的候机区。”我说先别管他,如果到了登机时他还没有发现,再过去提醒他,同时注意不要暴露身份,以一个例行检查员的身份过去提醒一下就行。
还好,儿子自己发现了问题,最终还是自己找到了候机区并及时登机。剩下的就看儿子的了,飞机上不能开电话,不过咱飞机上有人,应该不会有大问题。下了飞机,“内部人”立即跟下去。还好,儿子无惊无险地坐上了机场大巴,回到了家。
晚上接到儿子电话报平安,我心里窃喜:以后这小子的自信岂不是要冲上天了?
第二年,我决定让他坐火车来,继续锻炼他的独立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火车不比飞机,情况要更复杂一些,儿子要在几十个小时里面对众多陌生人,火车上我也没有朋友,稀奇古怪的事情得要他一个人面对。不过在火车上可以通电话,基本上我每隔四五个小时就联系一次,判定儿子的正常和安全。
当时正好有事到上海,于是通知儿子在上海南站下车。坐在车里等他时,突然想到,上海车站的地下通道四通八达,而且足有两三公里长,别在地下通道里出什么事。不如找到他,偷偷跟着,看他怎么办,一来有趣,二来也放心。
我早早走到出站口,找个隐蔽处,远远盯着他出了检票口,一路往南广场的方向走,背包显然有点太沉了,看他越走越慢,略显单薄的肩膀一晃一晃的,真想上去帮一把,不过我还是耐住了性子,一直不远不近地跟在他身后。
果然出了点小问题,因为通道里的指示牌故障,在一个三岔路口,这小子有点拿不准主意。
当我看到他犹豫着把一张可乐标签贴在墙角上时,我明白这小子在干嘛了,暗暗佩服他的聪明。当他往一个错的方向走时,我没有跟上去,我相信他发现了错误一定会返回来。不一会儿,他回来了,左右端详着,又把那个可乐标签一分为二,贴在另一个路口。这一次他走对了,我依旧不紧不慢地跟着,直到他找我的车时,我才过去招呼他。
看着他满脸的汗,还真有点小心疼,不过这么一折腾,我想这小子肯定又成长不少。
为了这次出行,我们准备十来年了
说到成长,我这个当爹的还真是处心积虑蓄谋已久。
刘同学活泼好动,瞅什么都新鲜,特别是爱凑热闹。两三岁时,他就哪热闹哪去,你稍不留神他准扎人堆里去了。为这,我和他妈没少犯愁。他妈总是提醒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对此,我不赞成,人是群居动物,不和陌生人说话怎么能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呢?而且,人和人都是从陌生开始的。我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的自我保护技巧。
与其怕跟陌生人接触发生危险,不如锻炼他将陌生迅速转化为熟悉,在陌生的时候正确地判断对方的可靠度,更靠谱。
我先有意训练他如何察人,穿制服的是公务人员,信任度加20分,街边乘凉的大爷大妈一般都比较慈祥,信任度加10分,张嘴就说粗话的,减10分……如果遇到困难就找最高分,低于安全分值的尽量不接触,万一需要接触,那得警惕加警惕。
这土办法还挺有效。刘同学对衣着整洁彬彬有礼的人充满了好感,并且因此自己也变得整洁有礼起来,因为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眼中高分的那个人。一举多得,这不仅开拓了他的社交圈,养成了懂礼貌爱整洁的好习惯,还锻炼了他主动社交能力,收获了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
初中时,我开始有意找时间和他聊一些社会热点新闻,启发他的社会判断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碰瓷的人很多,如何判断和避免此类事件;年长者摔倒了,从道德的角度,应该施以援手,但在此基础之上,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刘同学设身处地思考,拿出几套方案来,比如让同学帮忙用手机录像、打电话报警、喊其他人帮忙等等。社会的复杂让现在的青少年公德教育成为“问题”,但方法总比问题多。而且孩子有时候确实能想出很棒的主意。给孩子机会,孩子会让你大吃一惊。
这两次远行之前,我和他妈也是好一番讨论。最终,孩子毫发无损回到了我们身边,他收获了很多,比如自信、细心,最重要的是学到了经验。就算孩子在刚开始摔跤了,也没太大关系,他会知道疼,就会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