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擂台(125)

2014-12-08 11:46评点/韩子满
新东方英语 2014年10期
关键词:原文中修辞格参赛者

评点/韩子满

英译中部分

The weatherman said it would be warm. He must take his readings in a bathroom.

中译英部分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上述两部分分开评奖,参赛者可任选其一进行翻译。译文请在2014年10月10日前在网上提交,网址为http://www.dogwood.com.cn/intro.html;或者用稿纸誊写工整,寄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东三街2号新东方南楼19层《新东方英语》编辑部“翻译擂台”收,邮编为100080,截止日期为10月10日(以邮戳为准)。我们将隔期刊登有关译文的详细评点,并评出若干名最佳译手(奖品:《一瞥一惊鸿——一生必看的58部电影(下)》)和潜力译手(奖品:《漂亮的英文句子——英文这样写就对了》)。快来一试身手吧!

2014年8月号英译中获奖名单

李香爱

王蓉 赵莉莉

2014年8月号中译英获奖名单

韩单

方埼逍逍

“反复”是汉语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段之一,通过多次使用同样的词汇或句子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同时强化语言的气势。这和英语中的repetition异曲同工。虽然英语中通常会避免重复,但有意为之的重复同样可以起到强化情感、增强语气的作用。因此作为修辞格,repetition的常用汉语译名就是“反复”。尽管英语和汉语中的反复修辞格有一些区别,比如汉语中较多地使用反复,英语中使用反复的频率相对较低,但两种语言中反复的功能是一样的。这种相似性为翻译提供了便利,降低了译者误解原文反复修辞格的概率,同时也保证了译文的可读性。但在翻译实践中,由于语言反复的现象很常见,有时译者不一定能认识到这种现象的修辞特性,因而对其修辞效果也不加注意,导致译文在情感的表达上不如原文强烈,影响了译文的质量。

本次翻译擂台的参赛译文就体现了这一点。英译中和中译英原文中的反复修辞格都不难辨别,其功能也很明显,都表达了强烈的情感,形成了顺口的节奏。但许多参赛译者没有注意到原文中反复现象的修辞作用,或是虽然注意到了,但对其含义理解有误,导致译文不理想。我们在下文中具体分析。

2014年8月号翻译擂台英译中评点

英译中题目

I hear the voices, and I read the front page, and I know the speculation. But Im the decider, and I decide what is best.

翻译要点

英译中原文包含两个句子。从语法上来讲,第一个句子中的后两个I完全可以不用,第二个分句前的and也可以不用,用了反倒显得不符合常规,因而具有了修辞效果,构成反复修辞格。第二个句子中,decider和decide在语义上呼应得很自然,形式上也构成了反复。在翻译为汉语时,译者要把这三处反复都表现出来并不容易:汉语中虽然不忌讳重复使用代词,但第一个句子中的后两个I完全可以省去不译,不译的话译文同样很流畅;and作为连词,有时只是起到连接两个句子的作用,翻译成汉语时通常采取省略的办法;由于英语和汉语表达习惯不同,decider和decide这两个同源词要翻译为两个形式上重复的汉语词也不容易。因此,很多参赛译者没有处理好这三处反复修辞格。参赛者对反复修辞格的翻译主要存在四类问题,下面来具体分析。

问题一 参赛者没有注意到原文的反复,三处反复在译文中都消失了。

例:我听到了流言蜚语,看到了头版新闻,当然我也知道这是在炒作。而我就是那个裁决者,由我来决定什么是最好的。

评析:译文中的“我”重复了四次,第二个I被省略了,这样第一句话中I形成的反复就消失了,原文五个I连用形成的强烈语气也打了折扣。原文中的两个and只有一个被翻译成了“当然”,原文中由and构成的反复自然也消失了。后一句中的decider和decide分别被译成了“裁决者”和“决定”,同源关系并不明显,反复可以说也消失了。正如前文分析的那样,and构成的反复在汉语中很难再现,但其修辞作用却不容忽视。翻译成汉语时,译者如果能在其他地方使用反复修辞格,对其加以补偿,也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由I和decide构成的反复在汉语中不难复制,如果再现这两个反复,也可以对and构成的反复进行补偿。但上面的译文没有再现原文中的任何一处反复,修辞效果必然远不如原文。另外,译文对一些词汇有明显的误解,下文再详细分析。

问题二 参赛者在译文中只保留了两处反复,修辞效果不如原文。

例:我听到了那些声音,我也阅读了头版头条,我也知道那些猜测怀疑。而我才是决策者,什么是最好的由我主宰。

评析:译文中“我”重复了五次,完全再现了原文中的反复修辞格,语气很强。两个and译成了“也”,比较妥当。但后一个句子中的decider和decide分别被译成了“决策者”和“主宰”,同源关系消失,未能再现原文的反复。从整句话来看,译文对原文中反复修辞格所营造的修辞效果还是有损害的。

问题三 参赛者误译原文中反复的成分,反复修辞格消失。

例1:我听见了人们的议论声,也看见了头版头条,因此,我知道这是人们在炒作呢。然而我能自己做决定,而且我做的决定是最好的。

例2:我听到声音以后去看头版新闻,才知道此次投机活动。但我是决断者,可以采取最合适的对策。

评析:第一个译文把第一个and翻译为“也”,把第二个and翻译为“因此”,说明译者对两个and的理解有问题,误以为前者表示并列,后者表示因果,没有认识到两个and构成的重复,自然也就无法再现原文的修辞效果。第二个译文对and进行了灵活处理,把第一个and翻译为“以后”,把第二个and翻译为“才”,误以为二者都表示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以后”与“才”没有相似性,同样不能构成反复。

问题四 参赛者用其他修辞格代替反复,表达效果不如原文。

例:我听到呼声,了解新闻,知道炒作。但是我是决策者,我知道什么是最好的。

评析:译文第一个句子里“我”只出现了一次,反复修辞格消失了,但“听到呼声”“了解新闻”和“知道炒作”构成了排比。这里的排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and在汉语中无法再现所造成的遗憾,但其修辞效果毕竟与原文不同。再加上I所构成的反复消失了,译文语气不如原文强烈,传达的思想也不如原文深刻。

除了与反复修辞格相关的问题外,参赛译文还存在以下三类问题。

问题一 参赛者误译原文个别词,主要是误译voice和speculation两个词。

例:我听到些流言,看过头版新闻之后我明白过来,这只是炒作。但我才是决定人,我来决定什么是最好的。

评析:译文把voice译为“流言”,把speculation译为“炒作”,但在本句中,两个词的翻译显然都不对。Voice的本义是人发出的声音,结合后面的decider和decide来看,voice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观点”或“看法”。而speculation是speculate的名词形式,其本意是“猜测”“推断”,“炒作”是其常用的引申义,但原文用的恰好是其本义。

问题二 参赛者没有注意到原文中的语法现象,导致理解错误。

例1:我听到了各种声音,读了头版新闻,我也知道有种种猜测,但我是决定者,我决定什么是最好的。

例2:我听到声音,我读头条,我知道那只是猜测。但我是决定者,我决定什么是最好的。

评析:原文第一个句子中的voices、front page和speculation前都用了定冠词,说明都是特指。其中voice用的是复数,其他两个词用的是单数。第一个译文没有注意到speculation用的是单数,将其译为“种种猜测”,显然是错误的。把voices译为“各种声音”,虽然传达出了复数的含义,但特指的含义并不明显。第二个译文把voices简单地译为“声音”,没有体现出复数的含义,也没有体现出特指的含义。把the front page简单地译为“头条”,也无法体现出特指的含义。冠词和单复数都是汉语中没有的语法现象,翻译者稍不注意就会忽略其含义。

问题三 参赛者无故增译,添加了原文中没有的内容。

例:我倾听群众的意见,也去读头版新闻,同时还清楚大家的猜测。但我才是决策者,我会做出最佳决定的。

评析:译文把the voices译为“群众的意见”,其中“群众的”显然是增译,原文并没有这个意思;把the speculation译为“大家的猜测”,其中“大家的”也是增译。单独从原文这两句话来看,“群众的”和“大家的”这两种增译并没有根据。其中“群众的意见”这种说法还属于汉语的特色词,用在译文中显得格外别扭。不过,“大家的”这种增译还是有道理的。既然原文用了定冠词,说明指的是某一种特定的“猜测”,这里用“大家的”来修饰“猜测”,就对其进行了限定,特指说话人和听话人都知道的某一种猜测。

获奖译文:我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我看到了报纸的头版,我明白各方的猜测。但是我才是决定者,我决定怎么做才是最好的。(韩单)

评析:“我”重复了五次,“决定”重复了两次,再现了原文中的两处反复修辞格。“声音”前加上了“不同的”几个字,注意到了voices是复数形式。对speculation的理解也没有问题。但and构成的反复没有体现出来,“猜测”前面的“各方的”增译得也没有什么道理,把voices直接翻译为“声音”虽然也可以理解,但不如“观点”更易懂。对这个译文加以修改,就有了下面的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我听到了这些意见,我也读了头版报道,我也知道大家的揣测。不过决定由我来做,什么最好由我决定。(韩子满)

2014年8月号翻译擂台中译英评点

中译英题目

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

翻译要点

中译英原文前三句中“原来是这样的”重复了三次,构成反复,表达的是香雪对大山、月亮和核桃树有了新的认识,与后面的“第一次认出”形成呼应。译者要再现这个反复有两重困难:一是有的译者可能会认识不到该反复的修辞意义,在翻译时省略反复;二是其含义用英语表达有一定困难,如果机械地按照字面翻译,意思可能出错。这两重困难在参赛译文中有明显的反映。具体来说,参赛译文在反复修辞格的翻译方面存在如下三类问题。

问题一 参赛者改动原文结构,反复修辞格完全消失。

例:While moving on, Xiangxue surprisingly found what the mountains, the moon and the walnut trees are, as if it were the first time that she had recognized the valley which raised her up.

评析:译文采取了非常灵活的译法,把原文的四句话翻译成了一句。原文的前三个句子合并在一起形成主句,原文最后一句的两个分句作为状语,分别放在了译文的句首和句尾。整个句子结构完整,意思基本准确,语法也没有错,但反复修辞格在这个译文中完全消失了,传达的感情也不如原文强烈,节奏也和原文完全不同。

问题二 参赛者部分再现反复修辞格,修辞效果不如原文。

例:Thats what the mountain turns out to be! Thats what the moon turns out to look like! It turns out that the walnut tree looks like this! Xiangxue is walking, as if recognizing the valley that brought her up for the first time.

评析:译文的前两句都用了“Thats what … turns out to be”的表达法,形成了反复,意思也正确。原文中的“原来”是指香雪终于认识到大山、月亮和核桃树的样子,用turn out来表达完全没有问题。译文的第三个句子用了“It turns out that …”的句型,意思虽然不错,语法也没有问题,但与前面两句结构不同,原文中三个重复项所构成的反复变成了两个重复项的反复,语气不如原文强烈,表达的情感自然也不如原文浓烈。

问题三 参赛者再现反复修辞格,但译文意思有误。

例:There are the mountains! There is the moon! There are the walnut trees! Walking down the road, Xiangxue appears to recogniz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valley which has nurtured her.

评析:译文前三句都用了there be句型,形成了三个重复项的反复,语气很强烈。但译文是简单的存在句,意思和原文不一致。原文的意思是香雪形成了对大山等的新认识,而不是意识到大山等的存在。大山等一直都存在,只是香雪对它们的认识与以前有了不同。

除了与反复修辞格相关的问题外,参赛译文还存在以下两类问题。

问题一 参赛者误解原文,译文意思与原文有出入。

例:It is the mountain! It is the moon! It is the walnut tree! Xiang Xue is walking in the valley, as if it was the first time she recognize the valley that brought her up.

评析:译文把“养育她成人”翻译成了brought her up,把原文的拟人翻译成了平实的表达,似乎真的是山谷把“她”抚养成人,容易引起误解。汉语原文的意思无非是说“她”是在这个山谷里长大的,养育“她”的是利用山谷里丰富资源的人,而不是山谷本身。

问题二 参赛者的译文表达不正确,存在语法问题。

例1:So should the mountains be! So should the moon be! So should the walnut trees be! Xiangxue walked along, as if this was the very first time she had recognized the valley where she was brought up.

例2:Mountains turn out to be this way! The moon turns out to be this way! Walnut trees turn out to be this way! Xiangxue walks, like the first time to recognize the valley that nourishes her growing up.

评析:第一个译文中,recognize和walk发生的时间应该是同步的,“走着”一词表明了这一点,be brought up则发生在这两个动作之前。因此,recognize应该用过去时,be brought up应该用过去完成时。第二个译文中,mountains和walnut trees前都没有用定冠词,似乎大山和核桃树都是泛指。但原文中,这二者都特指山谷中的大山和核桃树,翻译成英语时前面都应该加定冠词。

除此之外,参赛译文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如无故增译、无故省译等。还有一些译文对人名的拼写不规范,比如把“香雪”的英语译名拼写为Xiang Xue、XiangXue、Xiang xue等。“香雪”显然是名,不是姓,根据汉语姓名英译规则,应该写作Xiangxue,即将两个字的拼音连写,第一个字的拼音首字母大写。上面提到的三种写法都是错误的。

获奖译文:So thats what the mountain looks like. So thats what the moon looks like. So thats what the walnut trees look like. Xiangxue walks and seems to recognize the valley which has brought her up for the first time. (李香爱)

评析:译文前三句都用了“So thats what … look like”句型,构成了反复,三个句子的英语表达也很自然。Mountain、moon、walnut trees前都用了定冠词,walk和recognize用了一般现在时,bring up用了现在完成时,时间上的区分很明显,符合逻辑。但mountain用了单数,不太符合逻辑,山谷里能够看到的应该不止一座山,用复数更好。另外,has brought her up的逻辑主语是valley,照搬了原文的拟人,这一问题在前文已经分析过。For the first time与recognize隔得太远,容易引起误解。针对这些问题,把这个译文修改一下,就有了下面的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So thats what the mountains look like. So thats what the moon look like. So thats what the walnut trees look like. Xiangxue walks and seems to recogniz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valley where she was brought up. (韩子满)

评析:由于原文没有具体说明时间,这里沿用上面的获奖译文,用了现在时态。也可以用过去时态,此时look、walk和seem都用一般过去时,be brought up用过去完成时。把for the first time放在recognize之后,意思更加明确。

猜你喜欢
原文中修辞格参赛者
朱自清散文写作的遣词造句艺术
修辞格在高考英语中的应用
劝退马拉松参赛者
害我受伤的小石头
浅谈高中英语常见修辞格
浅谈陕北民歌歌词中常用修辞格的英译
导数的应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