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
受命掌南粤,“摸出规律,搞出样子”
1980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调广东的习仲勋、杨尚昆回到中央工作,他俩的职务分别由任仲夷和梁灵光接替。任仲夷担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梁灵光任广东省委书记兼广州市委第一书记。
为什么要抽调任仲夷和梁灵光到广东做领导工作?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找任、梁谈话时讲了这样的话:广东现在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需要人去加强领导,为广东和经济特区的起飞进行探索。
行前,从10月31日至11月6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接见了他们,并作了重要指示。邓小平对他们说: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厦门、珠海、汕头那几个地方,而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
任仲夷走马上任之际,适逢全国实行经济调整之时。在这种大背景下,怎样加快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步伐?经过再三斟酌,任仲夷决定根据广东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坚决贯彻执行中央从大局出发提出的经济调整方针,另一方面要根据中央赋予本省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坚持发展生产和对外搞活。任仲夷在省委常委会上提出:要“以调整为中心安排我省的经济工作,继续执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进一步搞好特区建设,把经济调整和实行特殊政策统一起来,把‘集中和‘搞活统一起来,把‘退够和‘前进统一起来”。
特区就要“特”,改革莫缓,发展不舍
任仲夷曾回忆说,令他印象很深的是,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政策,他说一个地区工作好不好靠政策,政策对头,工作就好做,政策不对头,工作就做不好。
任仲夷来广东遇到的第一道难题是在1981年,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中心议题是讨论国民经济的调整,这自然就涉及到改革开放,涉及到广东办特区的问题。会议期间,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在会上讲了一封4个青年人写给中央领导的关于经济调整的来信,信中提出了“缓改革,抑需求,重调整,舍发展”12字方针。
任仲夷认为,信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药方下得不对。中央对广东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办特区,就是希望广东先走一步,发展得快一点。如果按照“12字方针”办,特别是要“缓改革”、“舍发展”,广东怎么能先行一步呢?至少在广东,改革不能缓,发展不能舍,而是改革要坚持,发展要加快。不搞改革,舍掉发展,一切都谈不上。
1981年3月,任仲夷在广东省对外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积极办好深圳、珠海以及汕头经济特区,这几个特区应该比全省其他地方更特殊一些,更灵活一些,要先行一步,为全省甚至全国提供经验。在研究特区问题的省委常委会议上,任仲夷也反复强调,办特区,就是要让特区有点“特”。
1983年4月25日,在省委常委会上,任仲夷又说:搞特区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不会损害社会主义,而是大大地有利于社会主义。
排污不排外,“越活越管,越管越活”
1980年前后,广东有些人“求富”心切,不顾党纪国法挺而走险走私贩私。1982年2月,中央书记处召开广东、福建两省座谈会,专题研究打击走私贩私、贪污受贿问题。
如何传达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呢?经向中央领导请示和慎重考虑,对那些不利于广东改革开放,不利于在广东实行特殊政策,甚至容易引起党内外思想混乱的话,任仲夷没有传达。
在这次会议上;任仲夷在报告中提出了“两个坚定不移”的方针:打击经济领域的严重犯罪活动坚定不移,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坚定不移。不久之后,任仲夷在汕头又提出“执行让人民群众富裕起来的政策坚定不移”,和前“两个坚定不移”加在一起,就是“三个坚定不移”。为避免“一治就乱”、“一管就死”的恶性循环,任仲夷在这次会上提出了24字方针,即“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思想先行,管要跟上,越活越管,越管越活”。
任仲夷1981年9月25日在广东省三级干部会议上说:“中央采纳了我们的对外要开放,对内要放宽,对下要放权这几句话。其实这三句话对每个省都适用,各省都在试验。广东应该加一个‘更字,应该对外更开放,对内更放宽,对下更放权。”他还提出了“三真论”:“特殊政策真特殊,灵活措施真灵活,先走一步真先走。”
中央要求广东“对外更加开放”,广东更加跃跃欲试。1982年1月,任仲夷在地市委书记会议上提出既要注意吸引港澳资金和技术,也要吸引日本、欧美的资金和技术。对前者,广东是“近水楼台”;对后者,要学会“长袖善舞”。
1982年,白天鹅宾馆部分试业,霍英东请了任仲夷,任仲夷到场并应要求题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意味深长,表达他对中国和广东坚持改革开放的乐观态度。
在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任老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已经冲破了封锁,我们没有理由再闭关自守……对外经济、技术、文化交流,我们一定要开展,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坚定不移。我们的口号是‘排污不排外。”
1990年9月任老再次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排污要同时针对内、外两个方面:“门窗打开了,新鲜空气吹进来,蚊蝇也乘机而入。我们不能因为有蚊蝇飞进来,就把门窗重新关上,拒绝开放。积极的办法是把它们消灭掉或赶出去……蚊蝇有从外面来的,也有原先自己内部孳生繁衍的……排除生自内部的肮脏的东西,往往更重要。古语说:‘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
探索不停步,给个体经济正名
经济学家郑炎潮最近接受访谈时回忆道,当时任老在广东做了大量调研,断定个体经济蓬勃发展的趋势已是不可阻挡。但按照马克思的说法,雇工到了八个就不是普通的个体经济,而是资本主义经济,是剥削了。经过研究,郑炎潮认为需要一个新概念来定义和规范超过雇工八人的个体经济,但叫什么呢?
当时主政广东的任仲夷正主张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搞活经济,为全国先行一步作探索。在看到郑炎潮这篇论文之后,他亲自约见了郑炎潮。任仲夷对他说:“现在对个体经济,只能扶持不能压制,但要扶持个体经济,首先就要给个体经济正名,如果个体经济头上始终悬着一把‘资本主义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个体经济还怎么发展?你的论文非常好,为我们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我支持你。并且我们还要围绕着你的这些观点,制定一个政策,给它取个正式的名字,就叫做‘私营经济怎么样?让它发展,让它壮大。”
上世纪80年代初,任老反复强调经济搞活过程中企业和市场的重要力量,鼓励企业开专业店、分店。他在哈尔滨时就常说:“怕什么,夫妻店成不了资本主义。”1982年他去南方大厦考察时对邓汉光总经理说:“要多开分支机构,企业要善于提拔自己,你的企业小,自然‘官(经理)小,你的企业扩大了,你的‘官(经理)就大,这主要是看自己有没有真正本领。”
(200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