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蚕桑产业的发展思路

2014-12-07 02:50方广生柯红成郑爱华余兵妹唐金富
中国蚕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小蚕淳安县蚕业

方广生 柯红成 郑爱华 余兵妹 唐金富

(1 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浙江淳安 311700; 2 淳安县汾口林场,淳安汾口 311719)

浙江省淳安县是集库区、边区、老区、山区于一体的经济欠发达县,但拥有一流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丰富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依托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借助“公司+农户”、“合同蚕业”两大机制,大力发展生态优势产业——蚕桑产业,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1],是浙江省蚕桑生产的后起之秀,是浙江省蚕桑新区发展的一面旗帜,是全国最大的优质茧生产基地之一。蚕桑产业是淳安县农业产业中唯一一张对外宣传的金名片,蚕茧总产量居全省第3(蚕茧统一收购量全省第1),蚕茧质量连续15年名列浙江省前茅。然而,自2008年开始淳安县的蚕桑产业逐年下滑,如今若不及时调整思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整个产业就难以稳定。为此,我们通过对淳安县蚕桑产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蚕桑产业今后的发展思路。

1 淳安县蚕桑产业的现状

分析近几年蚕桑生产的实际情况认为,淳安县蚕桑产业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 蚕桑总量持续下滑

2008年是淳安县蚕桑产业的高峰年,有养蚕农户2.78 万户、饲养蚕种21.28 万盒,生产蚕茧8 778 t,然而此后逐年持续下滑。至2013年,养蚕农户减少到1.62 万户,比2008年减少了1.16 万户,减幅为41.73%;蚕种饲养量减少到11.67 万盒,比2008年减少了9.61 万盒,减幅为45.16%;蚕茧产量减少到5 181 t,比2008年减少了3 597 t,减幅为40.98%(表1)。

表1 2008—2013年淳安县蚕桑产业的基本情况

1.2 户均规模基本稳定

虽然近几年的全年养蚕次数不断减少,但年户均饲养蚕种盒数基本稳定,2008—2013年户均蚕种饲养量基本稳在7 盒/年(表1)。

1.3 蚕茧质量持续稳定

淳安县由于不断采取技术措施,极力打造“千岛湖”品牌效应,并坚持蚕茧收购仪器评茧计价,充分体现了“优质优价”政策,以利益驱动的方式推动蚕桑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而促使淳安县蚕茧质量保持持续稳定,2009年至2013年上车茧率均在88.95%以上,解舒率在65.93% 以上,洁净超过93.71 分(表2),为打造全国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

表2 2009—2013年淳安县茧丝质成绩

1.4 蚕桑比较效益持续下降

据我们调查,20 世纪80年代初期,淳安县的蚕茧收购价格是4.0 元/kg 左右,而当时猪肉的销售价格约为1.8 元/kg;至2013年11月,猪肉的市场销售价格上涨至28.0 元/kg,比20 世纪80年代初上涨了1 455.6%;而蚕茧的收购价格是40.0 元/kg 左右,比20 世纪80年代初仅上涨900%,可见蚕茧价格的上涨幅度明显低于猪肉价格的上涨幅度。并且与茶叶、毛竹相比较,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也比较低,严重挫伤了农户种桑养蚕的积极性[2]。

另外,我们对2011年至2013年淳安县蚕桑样本户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调查(表3),从表3 中的绝对数量看,每工纯收入略有增加,但由于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的加快,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增多,农村劳动力就业门路广,劳动力工资高(每工80~160 元不等),蚕桑比较效益已日趋下降。

表3 2011—2013年蚕桑样本户经济效益分析

1.5 蚕茧竞价销售成效显著

2010年以前,淳安县的干茧销售与全国各地一样,一直采用“与客户议价”的方式进行。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这一销售方式显得非常滞后,经营效益难以提高,也存在一些漏洞和难以防范的经营风险。从2010年春茧开始,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通过认真调查分析和多方征求意见,应用了“竞价销售”的运行机制,对供应县内丝厂以外的干茧采取公开竞价的办法进行销售,构建“公开、公平、公正、有序”的干茧销售体系,蚕茧销售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为进一步打响“千岛湖”蚕茧品牌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3]。

2 蚕桑产业的发展思路

2.1 坚持适度规模生产

养蚕目前还仅仅停留在手工操作层面,劳动力投入较大,所以生产规模要适度,不能过大或过小。生产规模过大,养蚕房屋和劳动力紧张,不能达到良桑饱食,质量和经济效益较差;生产规模过小,由于房屋、劳动力不能充分利用,且因养蚕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小而引起对养蚕不重视,舍不得投资,也造成养蚕质量和经济效益较差。一般以“户有0.2 hm2桑、年产0.5 t 茧、收入2 万元”为适度规模[4]。

2.2 坚持“十天养蚕法”模式

所谓“十天养蚕法”就是把小蚕集中起来饲养,大多数农户只饲养大蚕,通过推广“十天养蚕法”技术模式,应用“小蚕一日二回育”技术,将全村或几个村的小蚕集中起来饲养。实行“十天养蚕法”,一是可以解决农村饲养小蚕劳动力素质低下的问题;二是可以解决小蚕饲养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三是能够充分利用房屋、劳动力和加温材料,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

2.3 推广机械化培管

在桑园培育管理方面应尽量推广机械化操作,如桑园耕翻、伐条、防治桑树病虫害等方面应用机械化操作,可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据我们调查,每667 m2桑园手工耕翻需2~3个工,约200~300 元左右的劳动力成本,若用小机具耕翻仅需50 元油费和20 元劳动力成本,1 台小型翻耕机仅需3 600 元左右,可用3年,每年可耕翻26.67 hm2,平均每667 m2机具折旧仅有3 元,可见通过机械化操作,可大大节约劳动力成本和降低劳动强度。

2.4 坚持省力化养蚕

省力化养蚕是今后蚕桑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饲育技术上要推广“小蚕一日二回育技术”、“大蚕一日三回育技术”,并通过“十天养蚕法”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减少大多数农户饲养小蚕的环节;在大蚕饲育形式上要改“蚕匾育”为“地蚕育”,以减少大蚕的除沙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因为大蚕推广地蚕育技术是有效解决目前养蚕劳动力紧张问题、切实做好5 龄大蚕稀放饱食工作的有效措施之一[2];在上蔟技术方面应大力推广方格蔟自动化上蔟技术,减少捉熟蚕的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2.5 推行多批次养蚕

要通过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地改革养蚕布局,推行1年多批次养蚕,要以“工厂化养蚕”为突破口、以“十天养蚕法”技术模式为支撑,把1年饲养批次增加到6~8 批[5],减少每批蚕的饲养量,以缓解养蚕劳动力和养蚕房屋紧张的问题,保持蚕种饲养总量不减,年产蚕茧总量不变,稳定蚕桑生产现行规模,防止蚕桑生产再度滑坡,进一步促进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

2.6 强化蚕桑政策保险

为减少农户因蚕病或农药中毒造成的损失,提高养殖风险的防范能力,2013年淳安县尝试了蚕桑政策保险,由省、市、县各级政府财政分别出资30%,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出资10%,从春蚕期开始实行蚕桑保险,全年461个村次,48 656户次,116 777盒蚕种参加蚕桑政策保险,承担风险保障8 605.4 万元。蚕农不用自己掏钱即可享受保险,减少了蚕农在生产中遇到中毒、发病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给蚕农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今后应继续加大蚕桑政策性保险工作。

[1]陈田飞,郑爱华,方广生,等.淳安县蚕桑产业经济效益分析及提高对策[J].中国蚕业,2013,34(3):46 -48.

[2]余晓萍,鲁建根,何晶女.提高淳安县临歧镇蚕茧质量与效益的几点思考[J].中国蚕业,2013,34(4):52 -53.

[3]杨仁宽,方广生,邵国昌,等.推进淳安蚕桑产业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蚕业,2011,32(2):55 -61.

[4]管三平. 推广适用技术提高蚕业经济效益[J]. 中国蚕业,2006,27(4):37 -38.

[5]陈正余.推行多批次养蚕模式的探讨[J]. 中国蚕业,2006,27(4):87 -88.

猜你喜欢
小蚕淳安县蚕业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浙江淳安县一带土壤碳储量分布特征研究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淳杨线】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浙江淳安县石林镇:运动小镇助力乡村振兴
可爱的小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