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雨露润民心
——江西专项扶贫四大品牌之“雨露计划”

2014-12-07 01:56上官涛
老区建设 2014年17期
关键词:雨露计划技能

□本刊记者 水 木 上官涛 文/图

都昌县工业园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

吉安缝纫培训

2014年6月23日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并指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雨露计划”正是这样一项让农村贫困群众人人出彩的“圆梦工程”。

“雨露计划”是指通过财政扶贫专项资金补助,鼓励和引导有转移培训愿望的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积极参加职业学历教育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提高转移就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促进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德政工程。

2006年,“雨露计划”全面启动。2014年,“雨露计划”培训实施方式改革转型在江西省范围内全面铺开,兴国、宁都、于都、瑞金、遂川、万安、鄱阳、乐安、莲花等9 个县列为改革试点县。据统计,2011-2013年,江西省共有12万多贫困群众得到了“雨露计划”政策扶持,培训对象转移就业率达到95%以上。“雨露计划”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让许许多多的贫困青壮年走出大山,放飞梦想,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真正成为了一项卓有成效的“圆梦工程”。

一、“雨露计划”在江西取得的成效

1、扶助贫困群众增强转移能力、提升就业层次。

江西是著名革命老区,受历史、地理及自然禀赋等诸多因素制约,经济欠发达。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纲要》之初的2011年,全省确定了3400个贫困村,农村贫困人口有438万人。导致贫困群众深陷贫困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其思想观念的陈旧、自我发展能力的不足和基本职业素质的低下。通过“雨露计划”的资助,贫困户子女更好地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培训,提高了就业技能,从而斩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而贫困户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使他们有了“洗脚进城”的本领,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比如南昌女职,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毕业后被选拔到中央办公厅、人民大会堂和国家机关、大型文化企业实现就业,仅中央军委办公厅就累计从该校选拔了40 多人。兴国县贫困学子罗辉模具专业毕业后,2008年就业于江苏省常熟市柯马特殊装备有限公司,连续四次参加公司技术竞赛均获冠军。

2、加快贫困农村人口转移步伐、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

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和社会生产率的提高,贫困农村劳动力已明显超出农村和农业的需要。与此同时,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和加速推进,又为贫困农村人口转移进城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一供一需之间,存在无数机会和无限可能。通过加大转移培训力度,实现了贫困群众转移就业增收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现代规模农业的同步发展。

3、缓解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承载压力。

有资料表明,贫困地区与生态脆弱地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两者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江西贫困山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农民对货币的渴求及低水平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构成严重威胁。以提高贫困地区家庭成员向外转移能力和提升其务工收入水平的“雨露计划”,无疑对缓解生态脆弱地区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具有重要作用。而随着农民的大批进城,对推动贫困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和农业规模化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4、提高了新生代贫困农村人口融入城市的能力。

吉安电子电工培训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年青人进城打工,他们被现代化城市生活所吸引,对乡村的归属感下降,对城市的认同感上升,迫切渴望融入城市主流社会,被城市群体接纳。但因缺乏在城市中自主生存和发展能力,加之受城乡二元制度的限制,很难实现市民身份的转变。“强市民化意愿”和“弱市民化能力”形成强烈反差,使他们一直游荡在现代城市的边缘。而让贫困“两后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在提升技能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在城市的适应能力,为其子孙后代融入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雨露计划”江西的具体做法

“雨露计划”是扶贫部门针对农村贫困人口而实施的一项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是千千万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圆梦工程”,要确保专项扶持穷人的“雨露计划”真扶贫、扶真贫,必须在招生、培训、转移等几个关键环节上下足功夫。

1、择贫而训,精准扶贫。

都昌县扶贫办领导慰问“雨露计划”学生

实施“雨露计划”,必须体现扶贫特色,要坚持择贫而招、择贫而训。直面穷村,直面穷人。2011年,按照全国开展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部署,江西以罗霄山特困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和西部政策延伸县共43 个县以及全省3400个贫困村为重点,深入开展了贫困农户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共识别贫困户90.5万户,共349.2万人。2013年底,根据国家核定江西省当年贫困人口下降到328万人的规模,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13]25 号《意见》的精神及部署,对全省贫困人口重新开展了全面精准识别工作,于2014年3月底完成了识别到户到人,并全面完善了精准扶贫的工作部署。在此基础上,“雨露计划”严格按照“户申请、村证明、乡审核、县审批”的程序进行招生和培训,以确保真正惠泽贫困群众。

2、改革创新,狠抓质量。

自2006年实施“雨露计划”以来,极大地提高了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江西着力推进“雨露计划”实施方式的“四大转变”,即:一是培训期限由中短期培训为主向中长期培训为主转变,克服过去培训时间短、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确保贫困群众通过培训后,真正具备实现转移就业增收所需要的素质和技能。二是培训内容由宽泛式培训向集中扶持贫困群众职业学历教育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转变,重点扶助贫困家庭“两后生”子女就读中高职业学历教育,增强其稳定转移就业创业的基本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重点培训有转移愿望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技能,提高其转移就业、持续实现增收的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培训方式由扶贫部门组织培训向贫困群众自主选择培训转变,在培训时间、专业、地点及培训机构的选择上,实行灵活机制,给予贫困群众自主选择权,最大限度地方便贫困群众参加培训、满足贫困群众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对培训工作实施目标管理,做到既重过程,更重结果。扶贫部门主要负责宣传发动、对象审核、培训机构资质的把关、证书的审查等工作,不直接参与组织办班实训,采取“凭证补助”(即扶贫部门根据培训对象提供的学籍证明和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等证书核发培训补助)的方法组织“雨露计划”项目培训。四是培训补助由发放到培训机构向直接发放到贫困群众转变,扶贫部门依据贫困群众提供的参加中高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籍证明、具有资质培训机构颁发并可上网查证的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按参加职业学历教育实际时间每人每学年补助1500元、接受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每人一次性补助600元的标准,经审核无误后将培训补助资金直接打入贫困农户家庭的“一卡通”。贫困群众按照“自愿受训”、“自主选择”的原则参加培训,满足了群众在培训内容、地点、时间上的多样化需求,极大地调动了贫困群众的培训热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3、创建品牌,优化转移。

实践证明,培训穷人,就是为了减少穷人,减少穷人就必须下大力气转移穷人。全省各地在开展“雨露计划”中“远交近攻”,一方面瞄准当地的工业园用工需求,通过订单、定向等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转移就业培训,帮助培训对象就近就地实现转移就业;另一方面,又主动出击,努力与沿海发达地区联系,通过“异地培训、异地就业”的模式,打通就业渠道。通过长期摸索和实践,打造了“吉安菜农”、“鄱阳缝纫工”、”、“资溪面包师”、“宜春焊工”、“赣州铁路乘务员”等一大批就业前景好的特色培训品牌,带动了更多的群众更好更稳定地就业。

三、江西“雨露计划”的经验与启示

1、转变理念,重在扶人。

现代反贫困理论认为,贫困农户的贫困,不仅表现为物质资本稀缺,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本匮乏。在大面积解决温饱之后,素质贫困、能力贫困是贫困户发展的最大障碍。所以,扶贫开发必须重在扶智,重在扶本,重在扶人。必须在扶贫理念上实现三大转变,一是在扶贫方向上,使扶贫开发的重点不断从注重自然资源开发向注重人力资源开发转变;二是在扶贫路径上,从依托项目带动向精准到人到户的转变;三是扶贫策略上,从单纯扶持传统农业向统筹城乡发展,引导贫困农户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脱贫转变。

2、领导重视,高位推动。

江西省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雨露计划”这项工作。2013年,省委、省政府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制定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的意见》(赣办发[2013]13号),把加强就业扶贫作为重要政策措施。一是技能帮扶。整合“金蓝领工程”、“阳光工程”等各类培训资源,为帮扶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 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促进稳定就业和增收脱贫;二是教育帮扶。对扶贫对象户和农村低保户子女就读职业院校的,要整合教育部门和扶贫部门的相关优惠政策,实现免学费就读,并给予适当的生活费用补助。2013年9月17日,江西召开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扶贫攻坚促进小康提速的意见》(赣办发[2013]23 号),部署全省实施扶贫攻坚“六大工程”,把“贫困群众培训转移就业工程”作为重要任务。

遂川县汽车驾驶培训

莲花县举办缝纫培训班

3、完善制度,规范工作。

为规范“雨露计划”培训项目管理,提高转移培训项目质量和效果,制定了《江西省“雨露计划”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对培训的范围对象、政策保障、组织实施、分级职责、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全面规定。要求各地扶贫和移民部门要通过相关会议、广播电视、互联网站、短信、张贴公告、村务公开栏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在实施范围和对象中广泛宣传“雨露计划”政策。在对象的审定和补助资金的发放上,要严格执行“户申请、村证明、乡审核、县审定”的程序,公开透明操作,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严格要求各级特别是县级扶贫部门加强“雨露计划”实施的日常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省扶贫和移民办将“雨露计划”培训工作列入各地完成年度扶贫开发任务考评的重要内容,重点考核考评培训任务完成情况、补助资金发放和管理情况、培训工作制度落实情况等。考评结果作为下年度培训任务及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4、强化管理,防控风险。

为确保“雨露计划”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和扶贫部门干部安全,保持扶贫部门勤政为民、廉洁从政的良好形象,江西省专门制定了《在推进扶贫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中加强专项资金项目风险防控的意见》,把防控“雨露计划”培训资金风险列为扶贫资金项目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明确了省级、市级、县级、乡村各个层面的风险防控责任,防控风险的措施贯穿到了培训资金管理流程的各环节、全过程。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防控培训资金风险纳入扶贫部门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抓紧抓实,在推进“雨露计划”发展的同时,坚持培训资金风险防控常抓不懈,在履行“雨露计划”职责中坚持反腐倡廉警钟长鸣,在查处违法违纪问题上决不姑息。

猜你喜欢
雨露计划技能
《花红承雨露》
雨露
红色雨露滋养下的乡村沃土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雨露
劳动技能up up!
暑假计划
拼技能,享丰收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