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勇 曾志远
移民,是每一项水利工程背后最难写的两个字。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整个工程建设的成败,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影响深远,责任重大。移民安置工作开展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吉安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移民长效维稳机制,精心操作,有效掌控,统一部署,依法移民,始终确保了库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重点水利工程,融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一体。对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高江西省会城市南昌防洪标准、保障粮食安全、增强通航发电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整个工程涉及吉安市吉水、峡江、吉安、青原和吉州共5 县(区)、18个乡(镇)、73个行政村,淹没房屋面积135.2万平方米,占用耕地3.3万余亩,共规划建设移民新村113个,搬迁安置移民6680 户,24953 人。移民安置范围之广、人数之多、难度之大,在我省水利建设史上是空前的。
一是时间紧,任务重。根据枢纽工程建设时间节点安排,要在2013年7月全面完成2.5万人的搬迁安置任务,为工程下闸蓄水、首台机组发电提供先决条件,形势严峻,不容乐观。再加上库区征地抬田、新村建设、旧房拆除、库底清理等多项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巨大。特别是吉水县搬迁安置6009 户22349 人,建设移民新村100个,数量最多,难度最大。
吉水县枫江镇谭西移民新村
峡江县巴邱镇蒋沙移民新村
二是资金缺,压力大。尽管省委省政府高度关爱,省直对口支援单位倾情支援,在政策落实、项目安排、资金扶持等各方面给予了极大帮助,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也从人均4000 元提高到6086 元,但大部分基础设施从无到有,必需的投入又要确保,建设资金缺口仍然存在。再加上近年来物价、建材、工价等上涨因素,给移民建房带来较大压力,库区稳定存在隐患。
三是程序繁,矛盾多。移民工作牵涉面广,涉及乡镇多,移民身份界定难,调山调土调田难,宅基地分配难,淹没资产处置难,山林土地权属争议多等等。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利益交织,矛盾迭出,容易引发各种纠纷,极易引发越级访、非法访、缠访、重复访等现象以及拒绝搬迁、抵制搬迁等行为。
四是经验缺,人手少。如此大规模的水利搬迁安置移民在我市尚属首次,没有现成道路可走,干部群众从未经历过,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失误难免。而像移民大县吉水,决战城区、园区“两区”任务已然艰巨,再加一个库区移民决战,干部人手立显不足,这对开展移民工作、维护稳定,明显不利。
尽管移民安置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移民工作之始,我们就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将维稳工作放在移民工作首位,做到移民思想不通、先等一等,移民情绪激动、就缓一缓,以足够的耐心化解矛盾;对诉求不合情理的移民,则采取抽丝剥茧的办法,通过争取多数人的舆论去感化少数人的不当;通过政策疏导与亲情感化的结合,个别诉求与变动处置的灵活运用,属地管理与上级协调的多方互动等方式,确保了移民安置的稳定推进。自移民工作开展以来,除了试点阶段因政策消化不到位出现少数移民上访事件外,至今没有出现因工作不力引发移民上访的现象。主要做法有:
1.善待移民的顶层设计,夯实了维稳工作基础。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善待移民的基本方针,从政策安排、资金支持、对口帮扶等方方面面作出关心关怀移民的顶层设计。历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亲临工程建设现场调研并反复强调要善待移民,妥善安置,确保移民群众“移得出、留得住、富起来、不反复”。政策上,将峡江水利枢纽工程补偿标准比照省重点工程标准上浮5个百分点,对移民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偿标准由原来的人均4000 元提高到6086 元。举措上,创造性地实施库区防护工程和“低田高抬”,减少淹没耕地6.82万亩,减少受淹人口7.85万人,切实减轻了移民安置压力。同时,创历史之先河,部署安排49个省直单位和省属企业对口支援移民新村建设,到位帮扶资金1.96 亿元,为移民安置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夯实了维稳工作基础。
2.责任机制的建立健全,构建了维稳工作网络。移民安置工作的紧迫性以及移民诉求的多样性、突发性和反复性,决定了移民安置维稳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移民工作当作最大的民生工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科学推进,坚持做到维稳“四到位”。一是机构到位。市、县都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吉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移民新村现场指挥调度,高位推进。峡江、吉水两县还设立了由政法书记担任组长的移民安置维稳工作组;县信访局、县扶贫和移民办均设立了移民信访接待室,专事移民来信来访接待;成立了由县领导挂点、县直单位驻村的移民工作组入驻113个移民新村;所有移民乡镇都成立了由乡镇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移民工作组;所有移民新村都成立了移民理事会,从上到下织牢移民维稳工作网络,全力推进移民安置工作。二是制度到位。凡事预则立,制定移民安置矛盾纠纷和突出信访问题的调处办法、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建立分类负责、定期调度、限时办结、进度通报、在岗督查、责任追究等六项制度,采取分县、分片、分类、分乡镇调度方式,挂点县领导采取分组、分点调度方式,以完备的制度防范纠纷发生,及时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三是责任到位。市委、市政府把移民安置任务列入综合考核体系,市对县每月一调度,每季一检查;县对乡一周一调度,半月一检查,定期协调推进。移民任务重的吉水、峡江两县还分别实行了县级领导包片、县直单位包村、移民干部包户的移民安置责任体系。同时,建立项目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和省、市、县移民管理机构与当地政府共同协商、快速办理的责任体系,形成了责任主体明确、处理问题及时的良性互动。四是方法到位。针对移民工作的阶段性安排,组织开展了“百日攻坚”、“百村竣工”、“乔迁安居”、“库区清理”等攻坚战,开展了“走新村看两头比进度”、“四十天冲刺”、“千名干部驻百村,帮扶移民促安居”等活动,有效地把责任担当落到实处、落到基层、落到所有的工作节点,维稳贯穿整个移民安置过程,成功实现无缝对接。
3.和谐移民的诸多举措,营造了维稳融洽氛围。一是坚持宣传覆盖前线。通过广播电视、公告标语、宣传手册、层层培训、动员大会、简报通报等形式,广泛宣传移民搬迁的重大意义和政策法规,树立一批主动带头搬迁的先进典型,充分搅动思想、消除顾虑,解决移民实际困难,努力营造和谐搬迁的融洽氛围。特别是2012年6月份,在移民工作进入关键时段,有感于移民工作中的感人事迹和面临的困难,市委王萍书记向奋战在一线的全体移民群众和移民干部发出了一封公开信,进一步凝聚了移民工作正能量。二是坚持优惠基本兑现。制定出台《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奖励办法》、《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搬迁安置考评办法》、《外迁移民新村建设扶持办法》、《移民新村建设奖惩办法》等重大文件20 余个,各项管理制度、具体操作办法50余个,对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新村建设任务、按时搬迁入住的移民户、移民新村、移民乡镇、相关机构和责任单位等实施奖励,有效调动了移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了利益诉求,促进了社会和谐。三是坚持开辟绿色专线。建设移民新村,涉及国土、供电、通信、广电、林业、教育、规划、交通、公安、招投标等诸多部门,要走诸多程序,如果按常规办,来不及,等不得,拖不起。我们想移民之所想,急移民之所急,开辟办事绿色通道,实行专线对接,特事特办,提高效率,方便移民。真情付出赢得了移民的信任与理解,消除了移民的对抗心理,减少了移民的逆反情绪,“脸难看、话难听、门难进、水难喝”的现象逐步瓦解,横亘在彼此间的冰块渐渐消融。四是坚持标准全面呈现。制定《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新村建设实施方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配套,采取建样板房引导移民,出台奖励办法激励移民,培训庐陵建筑风格工匠方便移民等措施,在移民新村基本普及了“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的庐陵风格,所有移民新村都成为展示庐陵村落文化的样板,得到广大移民的一致称赞,确保移民安置工作稳定推进。
峡江县罗田镇西坑移民新村
吉水县八都镇中村移民新村
1.排查矛盾,掌控纠纷。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片分线落实维稳责任,将矛盾纠纷排查责任到人、分“兵”把关,实现常态化排查,打好“情报战”。移民所涉县(区)党政主要领导身先垂范,坚持做到每周至少深入移民点一次;驻村工作组充当“排头兵”,坚持现场办公、吃住在村,充分听取民情民意,全面排查各类移民纠纷;移民安置维稳工作组是“主力军”,对每半月整理分析研判移民维稳形势;国土、林业等相关职能部门当好“技术兵”,针对征地补偿款分配、家族内分家析产、山林权属纠纷、土地承包经营等移民热点问题进行反复研究并提出解决意见,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帮扶移民,切实减轻移民压力,从源头上稳定移民思想。
2.诉调对接,化解矛盾。占工程移民总数90%的吉水县是移民安置的主战场,维稳任务分外艰巨,而涉移民矛盾纠纷千头万绪,“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已不能满足移民安置维稳工作需求。2012年,该县政法委牵头、县法院为主力,在库区搭建诉调对接工作平台,实现诉讼与调解无缝对接,矛盾纠纷得到有效管控。如吉水县水田乡移民新村石方爆破工程,因中标人的技术和设备跟不上施工进度,业主单方要求解除合同,若该纠纷按程序走,耗时短则3个月,长则6个月,势必影响工程进度。2013年3月,驻水田库区诉调对接工作室、水田乡司法所、警务室、移民工作组组成调解团队,短短一周内协商解除部分合同,保证了新村建设进展。2012年以来,吉水县通过诉调对接共化解该县涉移民案件300 余件,稳控有信访苗头的矛盾纠纷20 余起,其中调处重大涉群体性案件6 件,有力地维护了库区社会稳定。
3.不避危机,果敢处置。移民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变,矛盾重重,实际操作中我们坚持以大维稳服务大建设,以大调解服务大移民,不避危机,果敢处置,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2月,峡江县巴邱镇蒋沙移民新村建房采购了峡江县罗田新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不合格机砖,部分移民新建房屋出现墙体开裂现象,影响恶劣,矛盾凸显。事件发生后,峡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调处,专门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常务组长,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和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调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建设工程处置组、司法专案组、纪检组、维稳组、宣传组和综合组等6个工作组,先后召开12 次专题协调会,从移民建房损失评估,启动司法程序立案调查到帮助移民按照技术部门处置方案扎实修建新房,全力以赴维护移民合法权益,切实稳定了移民情绪,有力保障了建设进展。2012年春节过后,吉水县水田乡新市村委会上尹家和三房村40 余位移民分赴省、市、县上访,以淹没线上还留有耕地、可以抬田或利用山地造田为由,不计成本强烈要求后靠。事情发生后,吉安市高度重视,市委分管领导亲自过问,吉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召集有关部门集中接待上访移民,宣传、解释相关移民政策,明确答复有关问题。同时监理、设计、业主单位会同市、县国土、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先后8次深入实地勘查调研,论证结果是因地势较低,淹没线上耕地容量严重不足,该村完全不具备后靠安置条件。2012年5月,吉水县专门成立了新市三房外迁工作组,9月,重新整合成立新市外迁工作组,通过召开村民大会、上门访谈、个别约谈、张贴宣传单、悬挂标语、发放告知单等多种形式和措施,以人为本,依法依规,说服疏导,驻村帮扶,有效遏制了事件危机,稳定了移民思想。
4.双向选择,优待安置。一是安置方式双向选择。在全面掌握、理解和吃透移民政策的基础上,移民干部深入村组进行思想动员,按照自愿自主原则,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引导移民自主选择安置方式;组织移民前往外迁安置点考察,让接受方与外迁移民双向选择,并撮合双方达成协议;出台外迁移民扶持办法和外迁工作实施意见,消除外迁移民思想顾虑;对移民应该享受的政策和补偿,一项不落,一分不少,切实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尽量减少因安置不当产生的纠纷。二是孤寡贫困优待安置。在充分尊重老人意愿的基础上,将鳏寡孤独人口集中供养至养老院;为特困移民户建房提供1.5万元/户的救助款,在建起一层后,帮助其到信用社办理低息抵押贷款,对极个别特困移民户,政府帮其代建,满足其搬迁入住的基本需求;60 岁以上老人采用“买断式”投靠安置,一次性支付其补偿款,投靠子女亲友,安享晚年。
5.重点突破,依法移民。用法律保驾护航,让移民安置搬迁工作在法制轨道上有序推进。从搬迁安置、土地调剂到实物指标补偿、淹没资产征收、库底清理等各个工作阶段,与移民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合同,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增强移民安置维稳合力。针对少数村工作阻力大,搬迁安置工作难以推进而影响整体搬迁的实际,及时调整工作部署,采取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的方式进行破解。抽调公、检、法、司等职能部门干部,成立依法搬迁工作组,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控,针对少数“钉子户”和少数幕后操纵、策划抵制、扰乱移民工作秩序的人,采取强制送学习班、法教班等一些超常规的措施,促使其转变思想,接受依法移民;对拖延搬迁、拒绝搬迁或违法违规的移民进行强制搬迁或依法处理,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2012年6月11日,吉水县水田乡西流村近百名村民受煽动唆使,聚众阻挠移民工作组开展工作,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直接指挥,亲自督办,政法部门依法办案,惩治首要分子,震慑胁从人员,教育广大群众,确保了移民安置工作的稳定有序推进。
一是高度重视,做好规划。后续扶持是关系到库区2.5万移民今后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对移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大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一手抓移民新村建设不放松,一手抓移民产业培植不懈怠,稳妥有序推进移民工作。按照项目选择准确,资金运行高效安全,移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原则,周密安排部署,聘请专业机构科学合理编制库区移民“近、中、远”生产发展扶持规划,既解决移民当前突出的生产生活问题,又能立足长远,给移民创造良好生产条件,提高移民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稳定发展。
二是结合实际,选准项目。根据移民新村的自然禀赋、生态条件、产业基础和种养习惯,结合地域经济发展和吉安市近年主推的“千村万户老乡工程”,因地制宜,量身定做,在移民中积极扶持发展井冈蜜柚、高产油茶、有机茶叶、绿色蔬菜、花卉苗木、珍贵楠木、烟叶种植以及休闲农业等富民产业项目。通过积极鼓励移民群众土地留转入股或农业合作社等扶持方式,力争打造出一批“一村一品”产业村、一批星级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项目。
三是尊重民意,促进增收。主动深入移民新村调研,广泛听取移民群众意见,从广大移民群众愿不愿意、接不接受、参不参与的实际出发,制定接地气、受欢迎的产业扶持年度计划,并明确职责分工,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积极抓好项目实施和建设,确保每个新村都有1-2个特色富民产业,绝大多数移民能够通过项目实施增产增收致富受益。
四是合作经营,积极扶持。实行“合作社(基地)+移民户”产业发展模式,鼓励移民户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社(基地),双方签订产业发展合同,由合作社(基地)负责各类产业经营管理,搞好技术服务、统防统治、市场营销等工作,带动移民发展产业,为移民提供增收渠道。同时,针对部分有产业发展基础而资金不足的移民,政府将安排适当的资金予以扶持,并协调相关金融机构,调剂一定资金作为移民产业发展贷款保证金,金融机构按比例放贷给移民,财政予以贴息扶持,确保“移得出、稳得住、富起来、不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