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强素质,增加密度练体能
案例:“同学们,小刺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是怎么应对的?你能做出来吗?”学生积极完成团身成球动作。
分析:认知动作需要过程,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中提取、生成动作雏形,可以减少教师对动作的讲解示范时间,增加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同时,一个小情景的运用,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到动作的模仿中,有效去除单一动作学习的疲劳感、厌烦感。增加了练习次数,增强对“团身紧”以及“滚动圆”的认知,强化“紧”、“圆”所需的肌肉发力。
案例:“请同学们将准备好的纸片分别放在下巴、腹部及膝关节内侧夹住进行练习”。
分析: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及创改,增多了学生练习的方法,新鲜感促使学生保持较高的练习热情,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水平一的学生在练习前滚翻时,经常出现抬头、团身不紧、分腿等错误动作。限制物使用的趣味性,让学生乐此不疲,积极练习,竞相参与,增加练习次数,增强运动量,提升体能。
案例:在前滚翻的技术教学中,学生在腰、背部着垫后的团身动作很容易出现松散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大致有:学生腰腹肌力量不足;空间感的改变,使学生不知道团身,未掌握团身时机;学生反应慢、协调性差,不能及时完成收腹团身的动作。
分析:巧设针对性练习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积极地锻炼腰腹力量,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体能;听口令迅速完成动作,可锻炼学生的反应、灵敏和协调性;口令的发出,让学生完成条件反射,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练习过程中,听见口令后,及时做出团身动作。
针对性专项素质是掌握某一项技能的必备素质。在练习中,要及时发现学生专项素质的缺失,并进行弥补。教师应将专项素质的练习融入到小比赛、小游戏中,突破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难点的同时,提升练习积极性,强化素质,提升学生体能。
案例:本节课,学生在不断地体会中练习动作,教师在组织教法上,尽量减少讲解、示范、集体纠错、展示等指导时间,科学引导学生在体会中生成动作,各类体验强化了专项素质。同时,学生每人1块垫子,增加了练习次数。
分析:教授、指导、组织等过程耗费的时间,也是减少学生练习密度的重要原因,上述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了合理的引导性语言,科学的练习手段,让学生在大密度的练习中理解前滚翻动作,强化完成正确动作所需的素质。因此,高效的教学策略能够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紧凑实施,提高练习密度,加大运动负荷,强化素质,提升体能。
技能教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学生的素质发展处于低谷期时,教师应多措并举,加强练习密度,增加运动负荷,从而强化素质,提高体能。
—徐晓东(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大众完小,264400);姜建明(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教研中心,264400);孙爱霞(山东省荣成市世纪小学,2643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