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的机缘 亚历山德拉的中国旅程

2014-12-05 00:25郭成
投资与理财 2014年23期
关键词:亚历山德拉藏家画廊

郭成

2008年,亚历山德拉(Alexandra Grimmer)随着James Cohan画廊在中国的开幕来到上海。随之爆发的金融危机将全球带入了沮丧与萧条,上海的空间在开幕不久便无法支撑跨国经营的高额费用而关闭。然而,祸兮福之所倚,亚历山德拉就像是《幸福终点站》的汤姆汉克斯被困在机场一样开始了她的中国探险。经过5年的坚持,这位奥地利策展人成为了中奥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

艺术与财富: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中国当代艺术感兴趣的?

亚历山德拉:2006到07年,我在芝加哥认识周氏兄弟。他们在美国是很成功的艺术家,在芝加哥买了套别墅,准备在那做一个艺术中心。我当时帮他们为这个艺术中心组织展览,也算是那里的策展人。

当时我不熟悉中文,但是周氏兄弟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来往非常密切。我与他们一起工作,也很早就跟艾未未、北岛、欧阳江河认识。北岛每次来都给我带一些关于中国的DVD。那时候他们跟哥伦比亚大学做一个影像活动,邀请中国的导演来美国,贾樟柯也参加了展览。我从这个时候对中国文化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艺术与财富:来中国之前你都在做些什么?

亚历山德拉:年轻的时候,我主要在学院和学校之间组织一些活动,寻找未来的艺术家,我喜欢跟青年艺术家呆在一起。同时我也在一些机构做些兼职。之后我在美国和欧洲工作,那时的工作主要跟艺术市场有关,你知道画廊的工作就是要卖画。来中国之前都是游历在美国和欧洲之间。

James Cohan画廊和我的老东家Lelong画廊在纽约是邻居,2009年James Cohan画廊招聘上海空间的临时负责人,我就应聘来了中国。正好这个时候就碰上了经济危机,James Cohan画廊没法维持,关闭了上海的空间。我非常失落,刚到中国什么都没做就遇到这样的情况。于是我自学中文,也是从那时候我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当时我还为Lelong画廊做一些中国艺术家的顾问工作,但那只是个兼职,我有很多自己的时间。

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的节奏总是那么快。从那以后我就频繁来往于上海和北京。但是你知道,当代艺术的圈子大多都在北京。每次来北京我就找欧阳江河,他们都会安排一个大聚会,然后走访一些艺术家的工作室。就是那个时候我认识了赵野和关晶晶。

艺术与财富:之后就主要在北京了吗?

亚历山德拉:2010年我搬到了北京,我也可以来去欧洲找工作,但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留下来。欧阳江河和赵野帮我找到一份798的工作,做一些艺术家的推广和艺术基金之间的沟通。我就往返于维也纳和北京之间。

201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很多艺术品基金,但是我们很难找到可以提供大量资金或者能够赞助有意思的展览的项目。偶尔我也能碰到机会做我觉得有意思的项目,但是这个完全得靠运气。2010年前后那段时间很好,那时整个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几乎没有外国人在其中运作。2011年我们在上海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为何多苓做了很大型的个展。

艺术与财富:2009以后的经济危机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个时候的市场是不是就由中国人接手?

亚历山德拉:有一段时间看起来确实是这样的,但是今天中国市场的情况又与西方市场又不同。我看过苏富比的统计,有很多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以高价卖到西方市场,但是最后很多还是流拍。但是中国藏家在传统书画收藏方面还是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比起西方,中国的艺术品收藏领域有更多资本的流通。但是中国也有它的特殊性,藏家的类型显得更加多样。更多中国藏家倾向于收藏中国古代艺术,相比之下面向当代艺术的收藏微不足道。这其中又有极少一部分人对当代艺术作品有知识上的认知。西方藏家从来不会在对艺术家不了解的情况下或者仅凭好友推荐就购买艺术品。

经济危机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我觉得不是很大。中国官方对艺术有极大的兴趣。情况并不像1990年代,官方对当代艺术没有把握的时候会用余光打量这个领域,不轻易涉足。很快他们就改变了对立的观点,也许是因为他们到西方看过了这些东西之后,从中发现了极大的商机,才对这个领域发生了兴趣。我们看中国当代艺术价格的快速攀升,这个现象是与欧美市场的发展有关系的。

艺术与财富:你在中国的经历,在寻找艺术赞助上遇到什么阻碍?

亚历山德拉:我想我没有遇到。经济危机前后的中国就像是1990年代的欧洲,那完全是艺术的黄金时代。人们毫无顾忌地投身艺术,感觉就像是“我只做艺术,不在乎钱!”从2004年到2007年,甚至是2008年上半年这种趋势都非常明显。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等艺术家的作品被乌利希克推介到欧洲。展览《麻将》之前,欧洲对中国当代艺术几乎是闻所未闻的。2000年以后,中国当代艺术在国外有了一个大的推进,可能从2009年开始到现在才逐渐地趋于稳定。而且,你也在这个领域中也能越来越多地发现好作品。

中国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随着当代艺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美院学习。他们的家长觉得孩子学成之后就能做艺术家,变得很有钱,所以愿意在艺术教育上花很多钱。这在10年前是没有的现象,也是一个中国特有的现象。

艺术与财富:你怎么看中国青年艺术家的作品?

亚历山德拉:我有时候会对比西方和中国的某些情况。德国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画廊Michael Werner,从1960年代开始他们就与里希特、波洛克、巴塞里茨这些艺术家合作。1964年他们做了第一个巴塞里茨的展览,当时因为展出内容太露骨而被警察查封了,没有买掉一张作品。1980年代之后,这些作品突然变得非常好卖,成了一笔大买卖。你再看看今天的中国市场,90年代的圆明园艺术家苦哈哈地做艺术,现在作品非常好卖,现在他们也非常有钱,有能力去实现更大的想法。这是非常有可比性的。

对于中国的年轻艺术家,现在是有很多可能性的。

艺术与财富:今后的工作有没有特别的准备?

亚历山德拉:就继续我现在的状态吧,我喜欢现在的工作方式。

猜你喜欢
亚历山德拉藏家画廊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你是哪种职业呢?
《啊,拓荒者!》的积极心理学解读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画廊
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