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会被自私的机器所取代吗?

2014-12-05 23:47:51
投资与理财 2014年21期
关键词:弗兰克理性大脑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法则就是理性经济人原则,但在实际生活中,没有人可以做到完全理性,可以精确计算,正如行为经济学家所概括指出的,有限理性、厌恶损失、有限意志力、注重公平才是真实的人性。

假如我们的大脑被一个邪恶的科学家从身体里切下来,放进一个泡满营养液的缸中,通过计算机输送的信号刺激大脑,让它感觉蓝天白云生活一切如常。身体已经腐朽,大脑仍然活跃,这种状态,究竟算是活着还是死去?

如果你回答,单独“存活”的大脑,并不足以代表人的生存,那么,又怎么解释而今的数字化生存呢?如果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再进一步,让大脑的信号输出与输入可以脱离人的其他器官,这样的数字化生存严格意义上就只需要一个个大脑,其他器官都只是所谓的冗余。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法则就是理性经济人原则,但在实际生活中,没有人可以做到完全理性,可以精确计算,正如行为经济学家所概括指出的,有限理性、厌恶损失、有限意志力、注重公平才是真实的人性。充分理性与自利,只能由技术设计,通过一组组代码、一个个模型来模拟实现。技术演进的速度越快,模拟实现的仿真度就越高,就越能发挥相比只能做到有限理性的人的优势,美国金融机构从1970年代末期开始,就大量引入基于先进算法的交易设备,越来越多物理学家、数学家取代了原先的分析师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角。而在文化、公共管理等其他领域,技术、机器、算法取代人也成为趋势。

随着技术的人工智能的实现程度逐渐提升,上述模拟实现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先前人们不敢想象的技术奇迹。人们需要意识到,既然人只能做到有限理性,无法最最完整和准确的反映理性经济人原则,最终人不仅将被剥离大脑之外的存在必要性,而且可以具备人工智能、能够完全理性自利的技术还将取代人的大脑的存在价值,将人彻底淘汰出局。

生命最伟大的游戏正在悄悄上演,但人类已经被排除在游戏之外——这就是今年6月逝世的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汇报》前主编弗兰克?施尔玛赫生前通过其所著的《自私:生命的游戏》一书,向人们发出的警告。这本书一经出版便在德国引发轰动,被誉为思想界的“黑客帝国”、媲美《失控》的震撼之作,引发了德国及其他多个国家的人们对技术演化前景及相关社会影响的深切反思。

弗兰克?施尔玛赫主要讨论了三个相关关联的核心问题,一是理性自利,即自私原则是怎样给一步步从经济学家的假设,经论证放大,成为社会甚至自然演化的法则;二是自私原因如何成为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演进的法则;三是为什么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成批生产出自私自利并在各方面拥有优势的“怪兽”,以取代人的存在。

几十年后,技术在金融市场上的模拟实现,发生了系统错误,引发了金融危机。而这场危机也迫使市场的其他主体,来分摊危机的拯救和治理成本,否则就必然要触发整个经济体系的崩溃。弗兰克?施尔玛赫指出,这种威胁的方式恰恰与冷战时期的核讹诈的威胁方式近乎一致。

简而言之,膜拜理性“代理人”,崇尚理性自利原则,带来了改变了世界的计算机、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和学科的技术及科学成果。而在冷战后,这些成果开始更为集中的应用到最能赚钱的金融领域,掀起了大批物理学家进军华尔街的热潮,他们在后来被称为“宽客”。发明金融衍生品是宽客的一大杰作,也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最主要诱因。而在相关的程序、产品开发中,宽客并不需要遵从现有的金融和社会规则,一切都简化为数据、代码和模型组合。

自动化设备、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及不断进步,要求人予以适应,然而,就像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人本身无论如何适应,如何主动异化自我,都很难做到机器、技术所可能达到的精确和标准。

郑渝川

广东三个火枪手之一、知名书评、时评作家。

《自私:生命的游戏》

作者:(德)弗兰克?施尔玛赫

译者:谭琳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9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弗兰克理性大脑
弗兰克·盖里——建筑界的“毕加索”
弗兰克先生是个女的
学生天地(2018年2期)2018-09-06 12:00:44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想进监狱的蒙弗兰克
弗兰克与滑板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汽车科技(2014年6期)2014-03-11 17: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