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梁
2014年8月27日,四川省巴中市发生一起惨案:一名18岁少年,在父亲为他办完“升学宴”后,竟然举刀将奶奶杀害,将父亲刺成重伤,然后自己从五楼纵身而下,年轻的生命就此陨落!
血案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真相?
“升学宴”后的惨剧
2014年8月27日,晚上11时许,巴中市公安局接到报警,巴州区某小区有人跳楼!
民警赶到现场,在平房顶上找到血泊中的一个少年,已经停止呼吸。根据小区居民辨认,这是平房对面居民楼五楼张勇家刚刚考上大学的儿子张文。
民警随即上楼寻找少年家人,更让人吃惊的一幕出现了,张勇家的门口出现了一大摊血迹,而血迹的尽头是瘫倒在楼梯间捂着脖子的张勇本人,已意识模糊。随后,在张家的房屋内,发现了张勇70多岁的老母亲,身中近十刀,已停止呼吸……
一周后,张勇才脱离危险。面对办案民警,他叹了一口气,说出行凶者是他儿子。问及原因,张勇竟也回答不出来。
据张勇回忆案发经过,2014年高考录取结束后,张文告诉父亲,自己被川南一所三本大学录取。张勇非常高兴,张罗办“升学宴”。2014年8月27日晚,由于妻子在深圳打工,张勇自己置办了酒菜,请来了亲友。亲友们到齐后,发现“升学宴”的主角张文并不在家。张文的姐姐给弟弟打电话催他回家,张文称,自己在外面和同学一起聚会,抽不开身,没法回去,让大家不要等他。
终于,张文带着酒气回到了家中。亲友们纷纷向张文贺喜,有人提出,把录取通知书拿出来看看吧,但是张文却说:“有什么好看的,算了。”直到宴席结束,亲友们也没见到录取通知书是什么样子。
吃完这顿“升学宴”,亲友们各自离去,家中只留下张文、父亲张勇和奶奶三人。想到儿子不按时回来,连录取通知书也不拿出来,张勇发怒了:“张文,必须把通知书拿出来!”但张文沉默着,一言不发。
晚10时许,张勇再一次逼问儿子,张文终于面无表情地拿出一个牛皮纸口袋:“通知书就在信封里面。”张勇低头去打开牛皮纸口袋,口袋还没有打开,他只觉得背后一股寒气,喉咙一凉,瞬间,一股湿湿的液体从脖颈间喷涌而出,他用手一摸,是血!
张勇立刻伸手抓住刀刃,转过身,张勇发现竟然是儿子张文拿着刀!张勇嘶哑地喊了一声“儿子——”张文面色冷酷,再次举刀向父亲胸前一阵乱捅……
剧烈的疼痛让张勇倒在血泊之中。老奶奶听到打斗声,喊了一声:“啥子啦?”张文暂停对父亲的攻击,转头冲进奶奶的卧室,向奶奶连捅数刀,70多岁的老人当场身亡……
全家眼中的优秀学子
张文为何会行凶?在张勇看来,可能是儿子的高考成绩不够理想。
张勇是巴中市一名保安,因为家境不好,妻子一直在深圳打工。小学时的张文学习成绩好,是班里的前几名,初中时虽然成绩一般,但是也很安静,从不与人打架。张文中考时考入巴中市五中,在五中参加的高考。
记者赶到五中,试图了解张文的学习生活,这时出现了离奇的一幕:五中的办公室负责人查询了在籍学生名单,却没有找到张文的任何信息。记者又通过巴中市教育局查询,整个巴中市高中都没有张文的学籍。也就是说,张文家人从他口中所知的“三年的高中生活”,不过是张文编织的一个谎言。
在张文家里,记者找到了张文使用过的手机。打开手机,通讯录中仅存了三个人:父亲、母亲、姐姐。少年与外界上百条的短信记录,最多的是“10086”一条条的充值信息。
记者走访张文的数十名亲朋,无人知晓他最近三年的真正下落——现实生活中的张文就像一个隐形人一样。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初中与张文关系最为要好的李强。中考过后,和张文成绩相仿的李强,通过择校和缴纳较高的费用,进入一所高中就读,他从此就再也没有听到过张文的消息。
记者从教育部门查询到,张文的中考成绩为408分,但是当年巴中城区的高中录取分数线都在600分以上,这个分数显然不能被五中录取。
瞒学三年,张文到底在做什么?
高中三年网吧“读”
张文的QQ微信,都使用了一个相同的网名:“NP……黑桃K”。用这个网名,记者在百度贴吧找到了张文的两个发帖账号。其中一个账号发帖15条,而另一个账号的发帖和回复数量竟然高达5245条。这些帖子清晰地勾勒出张文的内心世界,以及三年瞒学之路。
在网络上,张文对玄幻小说非常痴迷,在5000多条发帖和回复中,约4000条都是和玄幻小说有关的。为了和网友讨论一部玄幻小说的人物设置,他会连续跟帖近百条。他常常会引用玄幻小说中的文字作为自己顶帖的文字:“一个人在世界的角落,连寂寞都在笑我太堕落!”这样的句子就出现了50多次。
每天按时上学放学,按时放假和补课,张文是如何做到的?在张文的另一个百度贴吧小号上,能找到答案。2013年11月,张文开始用自己的小账号发帖,帖子都在巴中五中和巴中六中的贴吧中。“五中高三有月假吗?”“高三寒假要补课的吧?”“补课期间要上早晚自习不?”张文通过回帖的信息,了解到高三学生每天的作息规律,使自己能够与五中高三学生同步。
“迷途的羔羊,只有默默流泪。”张文在高考前夕的帖子里如此感慨。6月7日高考那天,张文写道:“三年一梦,一梦三年。高三是一部传奇的小说,叙述着悲欢离合。”6月8日,在高考的第二天,张文有一条帖子:“怎样自杀痛苦才会最小?”随后,他的搜索历史记录显示了这样一条内容:“巴中哪有卖管制刀具的?”在张勇看来,儿子最初是有自杀的准备。
除了自杀,张文也想过把谎言继续下去。在分数公布之后,张文在网上发帖求助:“464分能读四川某某学院吗?”得到网友的回复后,张文随后告诉家人自己收到了该校的录取通知书。
张文在网络上最后的搜索记录是:“贴在墙上办假证的那些是真的吗?”“外地租房子需要什么证件?”看完这些记录,张勇的心情十分沉痛,他说:“儿子到最后都还在网络上寻找答案,想要继续圆谎……”
在张勇的回忆中,终于可以理清张文撒谎的脉络。三年谎言的起点,应该是在他询问儿子中考成绩那一天。那天,张勇询问儿子中考多少分,张文第一次告诉爸爸:自己的分数没上二中高中部的分数线。张勇提高声音问儿子:“考了多少分?”张文神色有点慌张,说:“590多分。”张勇回想起这一幕时恍然大悟,或许是怕自己责备,儿子在慌忙之中撒了这个谎。当时张勇接着问:“这个分数可以上哪个高中?”儿子回答:“可以上五中。”很明显,儿子为了弥补第一个谎,撒了第二个谎。再然后,开始了“高中”不断圆谎的三年生活。
张勇说,他工资低,老婆在外地打工,聚少离多,见了面总会有摩擦,这肯定对孩子的心理有影响。平时大多是奶奶在带他,但奶奶年岁已高,连手机都不会使用,更无法和这个喜欢玄幻小说的少年沟通。
高中开学时,张勇正好赶上值班,他问儿子能不能自己报到,兒子说可以,这个谎言就此开始。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少年,每天早晨按时背着书包走出家门,然后藏身于网吧之中,傍晚时分,他再背着书包回家……这个活在虚幻之中的少年并不轻松,但这些压力,他没有一个倾诉的对象。谎言无法继续,少年最终选择了用毁灭来使谎言终止。
这起惨烈的家庭悲剧,再一次拷问我们的教育体制和家庭教育。
(文中张勇一家人为化名)
(摘自《知音》2014年11月下 图: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