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探索“第三条道路”任重道远

2014-12-05 01:35王佳
世界知识 2014年22期
关键词:席尔瓦社会民主党选情

王佳

2014年10月26日,四年一次的巴西总统大选落下帷幕,劳工党候选人、现任总统迪尔玛·罗塞夫以高于对手3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获得连任。大选中,代表左翼的劳工党和代表中右翼的社会民主党候选人势均力敌,令选情跌宕起伏,充满悬念。舆论认为,这次大选堪称30年来巴西最为激烈和结果最难以预料的总统选举。胶着的选情折射出巴西民众对“第三条道路”的强烈期待,也体现了巴西各政治力量探索“第三条道路”的艰辛。

“第三股力量”成为影响选情的关键

2014年巴西大选主要参选政党有劳工党、社会民主党和社会党,选举过程用“一波三折”形容一点也不为过。8月13日之前,大选并没有太多悬念。多数人认为,这次选举只是走个过场,现任总统、劳工党领袖罗塞夫无疑会取得连任。

然而在2014年8月13日形势突变,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坎波斯的私人竞选飞机坠毁,包括坎波斯在内的一行七人全部遇难。一周后,社会党推举女性候选人玛丽娜·席尔瓦代表该党参选。此后选情变得扑朔迷离,民意调查显示,席尔瓦的受欢迎程度一路飙升,没有人再敢断言大选投票只是走过场。甚至有人预测,2014年大选将首次跳出20年来劳工党和社会民主党之间“左”与“右”的对决,最终将演变成劳工党的罗塞夫与社会党的席尔瓦“两个女人间的角逐”。席尔瓦被视为异军突起的“第三股力量”。

10月5日,在总统大选进行的首轮投票中,劳工党候选人罗塞夫以41.59%的支持率领先,社会民主党候选人阿埃西奥·内韦斯获得33.55%的支持率,而社会党候选人席尔瓦获得21.3%的支持率。因首轮投票中没有人获得超过半数的支持率,相对领先的罗塞夫和内韦斯进入第二轮投票。罗塞夫和内韦斯的选票数量相差不过800万左右,席尔瓦虽遭遇淘汰,但她的倾向却成为影响选情的关键。

10月12日,席尔瓦召开记者会,表示自己支持内韦斯,这使得选情更加胶着。10月15日,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内韦斯获得的支持率比罗塞夫高出2个百分点。短短五天后的10月20日,选情再次逆转,罗塞夫的民意支持率反超对手内韦斯,领先4个百分点。

10月26日,大选第二轮投票结果显示,罗塞夫以领先对手3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艰难获得连任。

纵观2014年巴西总统选举历程,席尔瓦的意外参选和遭遇淘汰后对内韦斯的支持,成为影响选情变化的两个关键环节。虽然最终对决的双方仍然是劳工党和社会民主党,但与前几次总统大选相比,席尔瓦代表的“第三股力量”的支持率一直在走高,力量不断壮大。

民众期待为巴西量身打造“第三条道路”

通过这次巴西总统大选两轮投票结果可以看出,现在既不是1998年社会民主党在各个州大获全胜的年代,也不是2002年劳工党一次性翻身的年代了。民众徘徊于眼下的不满和脱离贫穷的记忆之间,对未来的变化抱有期待,也持有怀疑。与其说民众是在纠结中寻找着新的面孔,不如说是在对现状不满中期待出现为巴西量身打造、切实可行的“第三条道路”。

罗塞夫执政三年,2013年巴西经济增长率下跌到2%左右。巴西地理统计局2014年8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头两个季度,巴西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下滑,陷入技术性衰退,投资减少,工业萎缩,预计2014年经济增长不超过1%,通胀也将超过了政府设置的6.5%目标。2014年巴西政府在经济衰退背景下斥资100亿美元举办世界杯,引起贫困人群不满;同时,与执政联盟有关的高官及国企持续不断曝出的腐败丑闻造成民心游移,2013年6月100万巴西人走上街头愤怒抗议,要求政府控制腐败。不久前的一项民调显示,75%的巴西民众渴望变革。

但是,如果让民众选择回到中右翼社会民主党执政的“过去”,也同样面临风险,心有余悸。1995年至2003年,在社会民主党和传奇总统卡多佐执政的八年间,巴西经历了国有企业私有化和“出口或者死亡”的经济改革,成效卓著地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但失业率和贫富差距明显增加,出现了通胀和失业率的“双高”。社会民主党及其候选人内韦斯显然也不是替代罗塞夫的最佳选择。

从选票分布来看,罗塞夫和劳工党仍然握有收入水平最低层民众的坚定支持,而社会民主党及其候选人内韦斯则受到巴西收入水平最高阶层、特别是工商界的青睐。双方争夺的焦点,就是介于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中间的中产阶级。根据巴西政府的标准,凡是家庭月收入在1064雷亚尔(约合532美元)至4591雷亚尔(约合2295美元)之间都可被列为中产阶级,符合这一标准的人口数量超过总人口的一半。中产阶级的选择决定着谁是最后的赢家。

现在已跻身中产阶级的民众虽然在劳工党执政期间享受了增长红利,但他们对现政府的态度又十分矛盾。一方面他们有感于进步,另一方面对于物价水平、基础设施也有所不满。他们的收入超过申领低保福利的水平,但处境脆弱、一次经济冲击就能被打回“老家”,对前任劳工党领导人卢拉和现总统罗塞夫的信任也不及从前,期待能找到合适的“代言人”。

探索“第三条道路”已迫在眉睫

对比参加大选的各方竞选主张不难发现,各方力量都在试图摆脱以往政策的阴影,寻找到与巴西当前形势相适应的“第三条道路”。在这一点上,除了新兴的“第三股力量”,代表左翼的劳工党和代表中右翼的社会民主党两大传统力量也都心知肚明。

罗塞夫在2014年竞选中打出“更多的变化,更好的未来”口号,承诺不止于先前的改革。虽然罗塞夫给竞选口号冠以各种“新”名头,但真正能解决当前问题的具体措施却少之又少,更多的还是对前一任期政策的修修补补。罗塞夫同时还强调,她的政策核心仍然是政府干预。这种老调重弹也让不少期待以自由市场刺激经济增长的工商界人士心生排斥。

与平民出身的罗塞夫相比,内韦斯更像一名典型的政治精英,他的政策也更为中上层的工商界所喜欢。内韦斯的竞选口号是“通过安全的路径实现真正的变化”。他在竞选中承诺,一旦当选,他不会做出剧烈的改革,而是本着保护既得利益的态度进行改革。内韦斯的竞选主张看似想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解决实际困难,但作为中右翼政党候选人,延续劳工党政策的承诺难免令人生疑。十几年前社会民主党执政带来的高失业率阴影,更让中下层民众心生忌惮。

竞选中,社会党候选人席尔瓦提出了与时代同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席尔瓦希望在全球化的现实下,巴西能成为文化多元、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公正、经济繁荣的国家。席尔瓦表示,“现在最重要的是选举出一个政府给基础经济改革释放信号,中央银行必须全面自治,执行浮动汇率、控制通胀。”

席尔瓦认为政治就是服务。她坚持政府要改善公共服务,同时提倡以“高密度”民主替代现在的国家官僚主义,她表示会给普通选民更多机会表达政治意愿,例如进行公投或者在互联网上表达意见。

与劳工党和社会民主党候选人相比,席尔瓦的竞选主张富有新意。但是,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计划又有些过于理想化,改革可能带来的“阵痛”也难免令人担忧。所以,虽然席尔瓦在民意调查中获得较高支持率,但最终得票低于预期。特别是对低收入选民而言,她的很多政策显得极端,而这群人在劳工党的政策下是获益最多的。在劳工党和社会民主党两大政党面前,席尔瓦在大选中显得后劲不足,这与席尔瓦本人缺乏政治经验以及社会党民意基础尚弱不无关系。未来,如何积累实践经验,在改革和稳定之间找到更切实可行的平衡政策或许是席尔瓦实现民意和选票“双丰收”的良方。

总之,2014年巴西总统大选再次表明,以劳工党为首的左翼执政联盟以及以社会民主党为首的中右翼联盟,仍是左右巴西政坛最重要的两大力量,自1994年以来历次巴西总统选举的最后角逐均在这两大阵营间进行。“第三股力量”的不断壮大和两大阵营间的势均力敌无不证明,探索适合巴西当前形势发展的“第三条道路”已迫在眉睫。成王败寇的思维早该摒弃,罗塞夫虽最终获胜,但在经济增长和民生建设之间探索出鱼与熊掌兼得的“第三条道路”仍任重道远。

(作者为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工作人员)

猜你喜欢
席尔瓦社会民主党选情
足坛告别中场魔术师
德国左翼党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西方社会民主党研究的新视角与新突破——《冷战后欧盟诸国社会民主党政坛沉浮研究》评介
查韦斯骂哥伦比亚防长“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