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在武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可行性分析①

2014-12-05 11:48:20苏彦秀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爱好者博客观点

苏彦秀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广东广州 510000)

1 微博客

“微博客”又称为“微型博客”或“一句话博客”,简称微博,它是即时信息的一个变种。微博客传播内容精而简,最多只有140个字,但是传播内容却相当丰富。因为微博客网站以互联网WEB2.0技术为依托,支持API(开放的应用数据接口)技术,由此实现了网络和手机的短信连接以及与其他社会媒体(如即时通讯工具,如:QQ、MSN等)的超级链接[1]。谈到微博,那就不得不提到诞生于2006年的Twitter,一个在当时迅速走红、最具影响力的微博,它带动了中国微博的发展。2007年饭否fanfoucom的诞生标志着微博正式进入中国,同时也开启了微博的发展历程。自此之后的2年里微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不顺利,始终处于初始和缓慢发展阶段,在探索中前进。2010年至今,微博快速崛起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新浪、搜狐、百度腾讯、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相继推出微博。

为什么在有了博客之后,微博为何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博客是一个不定期的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说道文章那是要有一定写作功底的人才可以完成的,并非任何人都可为之。微博是博客的衍生品,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相对以精英文化为重点的博客,微博更加注重大众文化,早已突破年龄、性别和阶层的束缚。移动、分享、短小、互动的传播特点已经使得微博具有勇往直前的动力,而作为重要的移动互联网之一的手机微博早已渗透到大众的具体生活。在微时代,在这个空间里,那些处于社会底层、被限制话语权的“草根”成为这个平台的主导者。微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对中国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影响,微博已经开始逐渐的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方式。

2 中国武术文化

中国武术文化是伴随着武术的出现而产生的,自古以来对内对外的传播行为也一直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所谓武术文化传播,说简单点就是武术文化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一定的途径,在人与人之间横向或纵向的流动和接受。在这里所说的途径也就是所谓的媒介,从古至今武术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媒介。

最初武术文化的传播是口传身受,离不开人这个媒介。追溯到以军事武术为内容的士兵操练时期,当时武术的练习和武术文化的传播是依赖军事家及将领。后来武术的发展逐渐的摆脱了军事武术的束缚,各武术宗派相继的出现,拜师学艺风靡一时,大大的丰富了武术文化的内涵,师徒传播成为当时武术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武术文化的传播同样离不开师父这个传播媒介。甚至是后来出现的各种武术组织、武术学校等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武术文化传播。直至今天,武术文化的传播依然需要这种媒介,并会永远的存在下去,可随着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不断增多,以人为传播媒介的传播途径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随即以广播、电视、网络、图书等现代工具为媒介的传播途径悄然出现在大众面前。这种方式的传播特点也显而易见,第一,传递信息是公开的,各不相干;第二,信息单向流动,来自大众的反馈是有限的;第三,传递的内容大都是经过特定部门审核、筛选、修订后的。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武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所以微博这个具有传播主体草根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速度即时化、传播渠道多元化、传播双方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国际化[2]的特性的媒介顺应时势的成为当今时代武术文化传播不可替代的一种传播方式。微博的强势兴起是当今时代物竞天择的结果,所有微博用户之间利用微博这个中介可以随时随地的互动,构成了一个具有庞大传播功能的交流圈。

3 微博在武术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3.1 分化性

微博汹涌而至,在中国掀起了互联网的一个高潮。省时、省事、易操作的特性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在这种趋势推动下,武术部门、武术组织以及武术爱好者已经相继开通了微博。微博的使用大大拉近了使用这项服务的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可是正如一枚硬币总是有正反面的,在拉近用户之间武术文化交流的同时,也拉大了微博用户与非微博用户之间的距离,阶级分化崭露头角。目前,虽然武术微博的注册用户一直持续上升,但与武术爱好者的数量比起来,那还是冰山一角。虽说微博注册是不限制任何条件的,但相对于那些武术老前辈以及信息弱势的武术爱好者来说,运用微博进行武术文化的传播、交流还是比较困难的。这些武术爱好者就被甩在了微时代的后面。

3.2 封闭性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关于武术是否可以被列入奥运比赛项目,未来是向健身武术还是竞技武术发展的问题一直处在刀口浪尖之上。通过微博可以看出武术爱好者的态度不一,他们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可是在这些观点的背后也反映出了一种趋同现象。所谓“趋同现象”就是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就会积极参与进来,因而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快速的被评论、转载;而人们如果发觉某一观点与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驰时,则会拒绝传播来自相反立场的信息。这样一来就使得那些武术爱好者选择跟自己观点相同、相似的人来关注,或是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人来关注,致使自己生活在自己筑建的一个封闭的世界里,导致自己的思想也封闭起来,不愿接受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信息。

3.3 虚假性

微博的出现,使武术爱好者可以大胆地、随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前随波逐流的从众现象已淡出人们的视野。在微博上,武术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的几个人,交流对象是随机选择的,他们的交往空间是非常广阔的。然而有些武术爱好者为了提高自己的关注度,发表一些个性新颖的观点,可是这些观点并没有足够的可信度,常常导致信息的虚假性。武术爱好者之间不免观点会有分歧,可有时被感性围绕他们会不顾事实将虚假消息大量散发,致使事情的真相被埋没在角落里。

4 如何利用微博客传播武术文化

4.1 扩大社会对微博的认同

微博虽然说是面向一切大众开放,可是由于博主自身条件的限制,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目前,拥有微博的武术爱好者大部分都是拥有一定的知识和网络基础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微博传播武术文化仅仅在微博用户之间拥有一定的效应,反而将非微博用户狠狠的甩在身后。解决它的唯一办法就是宣传、普及这种武术文化传播方式,扩大社会上其他武术爱好者对微博的初认识,直至认同。逐步地帮助那些信息弱势群体追赶先头部队,而非因噎废食[3]。

4.2 提升权威信息的引导

利用微博进行武术文化传播已是当下重要的途径之一,微博对武术文化的影响是不可估测的。武术爱好者在利用微博进行武术文化传播时,当中必不可少的夹杂着自己观点。而人们总是会有一些从众趋向,致使其他武术爱好者跟随着他们的脚步前进,可该观点是否具有权威性还是值得考虑的问题。所以为了可以正确的引领武术文化前进的步伐,必须加强武术名人、名家和武术部门微博的管理,提升权威信息的管理,做好领头人。

4.3 加强“把关人”的培养

给予足够的自由的同时,微博的世界也给武术爱好者带来了不安。某些武术爱好者为了个人的关注度而忽略了信息的可靠性。自由的言论是微博的特征,同时也是致命的弱点,当然不能为了信息的可信度而剥夺了武术爱好者发表言论的自由,那么这两者之间该怎样更好地权衡,在可靠性与自由之间连接一个枢纽——“把关人”,就像原告、被告和法官。原告和被告都有陈述自己观点的自由,可是最后敲锤定案的人是法官。只有这样,微博在武术文化的传播中才能走的更高、更快、更远。

5 结语

微博的出现为武术文化传播带来了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只要正确的运用微博,必将对武术文化的广泛传播产生积极的意义,这毋庸赘言。

[1]赵民,张军峰.社会运动中的Twitter现象——兼论Twitter的性质与发展方向[J].新闻大学,2009(4).

[2]杜海宝.传统大众传播理论在微博客传播过程中的变异[J].运城学院学报,2010(4):101.

[3]赵蒙旸.“推”出的公民社会——微博在大陆的发展探究[J].传媒与和谐,2010(4):7.

猜你喜欢
爱好者博客观点
美食爱好者的随笔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03-09 03:16:08
蝴蝶爱好者
观点
直播答题爱好者
博客天下
博客天下(2015年2期)2015-09-15 14:12:57
业内观点
营销界(2015年22期)2015-02-28 22:05:04
新锐观点
清风(2014年10期)2014-09-08 13:11:04
观点参考
博客相册
博客天下(2009年12期)2009-08-21 07:35:10
博客相册
博客天下(2009年22期)2009-05-19 03:4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