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足球落后的文化根源①

2014-12-05 11:48:20张培宁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足球精神体育

张培宁

(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江苏苏州 215021)

深刻影响当代社会生活的世界第一运动——足球,发展到今天,俨然已成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之一,成为人们每日工作间歇、茶余饭后消遣闲聊的谈资。当2004年亚足联秘书长维拉潘代表国际足联向世人宣布:“中国是足球的故乡,足球的发源地是山东淄博临淄”的时候,我们以我们中国的蹴鞠是足球运动的始祖为荣,但是,每每提及到现代的中国足球的时候,却让国人无地自容。

中国足球到底缺失的是什么,又将走向何方,探根求源,人们对于我国的足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消极情绪,失望的足协、失去信心的国足及失去兴趣的联赛,使得足球在中国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文化贫困。[2]正是这种体育文化和足球文化的缺失把中国足球紧紧的牵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停滞不前。

1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体育文化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它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而诞生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身体活动方式不断得到发展变化充实丰满,体育的文化因素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积淀。人类的体育文化走过了一个漫长的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历程。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体育文化:体育文化就是人类在所有的体育现象及促进体育发展的活动中,在价值观念、精神状态、情感倾向等层面,在理论认识、方法手段、技术技能等层面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与在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总和。[3]

中国体育文化是指由中国古代文明演化而成在农业经济背景下,以中国传统哲学的身体观、生命观为思想基础,以独特的养生术、武术为主要外在表现形式的体育文化现象。西方体育文化则是指由古希腊文明演化而成,在工业经济背景下,以西方近代科学的身体观、生命观为理论依据,以特殊的竞技运动为主要外在表现形式的体育文化现象。[4]

1.1 中西方体育文化背景的差异

几千年繁衍生息的中华民族,创造出了极其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以其宽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带着巨大的惯性和社会裹挟力冲击着中国的传统体育。华夏民族的农耕文明造就了中国人稳定、无争、内敛的文化品格,同样这种背景下也产生了与之吻合的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个人的修身养性为主,以宽厚、礼让、平和为特征的中国传统养生体育。

西方体育则以工业文明为依托,产生于经济、政治和文化与中国有极大差异的社会环境中。西方这种全新的工业文化使人们广泛形成了民主观念、自由观念和法制观念。其多元多层的体育文化结构和以竞争性的运动项目为主导的体育形式,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具有明显的世界性、竞争性、科学性和商业性等特色。[5]

1.2 中西方体育文化主导精神的差异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群体本位即所谓的依附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和宗族集团,强调义务本位,注重“仁”、“礼”。[6]这种“群体本位”的文化主导精神下的中国体育也强调“天人合一”、“气一元论”,把人和自然看做一个整体,强调整体的和谐,淡化体育的竞争性,具有典型的整体观。

而西方的文化精神是主客对立的,强调人作为独立的个体的地位,要求人对自己的命运负责,使得“个人主义”成为西方文化中的一种主导精神,而这种主导精神显然也参与到西方体育中,并成为西方体育的主导精神。具体表现为西方体育文化的“利我”性。西方人从事体育活动坚持的是个人主义,提倡个性解放,宣扬个人独立,突出个人自由,尊重个人权利,重视契约关系。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充分肯定了个人的奋斗与个人价值,将个人英雄主义推至极致。[5]

1.3 不同的文化形成的体育观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在“天人合一”、“中庸和谐”,产生于民族文化大背景下的中国传统体育也秉承着这一精神。它追求形神合一、内外合一,以静为主,注重修身养性,呈现出礼让、平和的特征。这种体育价值观压抑了个人外在超越和公平公正意识的竞技体育的发展。

“天人对立”、“物我二分”的观念使得竞争成为西方体育的灵魂,他们注重竞技能力的培养,追求主体对客体的征服,以超越身体极限为原理,逐渐形成以人为本,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价值取向。

1.4 中西方对待体育态度的不同

体育竞赛被中国纳入道德体育之中,强调道德升华在娱乐中实现,因此,对竞赛并不是一般的反对,争取胜利或者鼓励胜利不是首要任务,道德在竞赛中的升华才是最重要的。[7]“胜亦可喜,败则无忧”、“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都说明我们对胜负看的很轻,更多的追求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更注重比赛过程中人与人的交往。

而西方竞技运动则不同,他们鼓励竞争、强调竞争,提倡超越自然、超越对手。在竞赛活动中注重规则的作用,用规则来节制比赛,而不是用道德准绳来维持比赛。

2 世界各异的足球文化

吴义华认为[8]:“足球的实质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燕成也承认[9]:“足球的灵魂是物化背后的文化革命。”肖子亮也提出[10]:“实际上,如今的足球运动是集政治、经济、哲学等为一体的文化现象。”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开始重视足球的文化的内涵,那么到底什么是足球文化,王岗在他的《体育的文化真实》一书中指出[3]:“足球文化是足球运动主体创造的不同形态物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它包括三个构成要素,即足球的物质文化、足球的精神文化和足球的制度文化,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足球的精神文化对足球的影响。

2.1 足球文化的多样造就的不同足球风格

放眼世界足坛,足球运动的发展无不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都内化在这项运动中,最终构成了各具特色的具有不同民族传统的足球文化。不同的文化底蕴又孕育出不同的足球风格。

拉美文化的激情与冲动使得人们把拉美足球誉为“艺术足球”、“浪漫足球”、“桑巴足球”,这是对拉美足球的灵魂——文化对足球影响与制约的最恰当的表达。与征服相连、与战争相伴的英格兰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扩张与征服的文化传统内涵,也造就了长传冲吊的英式足球的基本风格。严谨、笃实的日耳曼战车碾出了进行曲式的足球,德国足球流淌的是日耳曼民族文化,一种思维严谨、自信、坚强、韧而不拔的精神。坚韧而又浪漫、豪放而又细腻的民族文化熏陶下的法国足球顽强硬朗而又不乏灵巧洒脱。

2.2 中国的足球文化

中国足球运动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深深的打上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烙印。丰富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不只有积极的因素,不得不承认还有相当的一部分的制约因素。“重伦理、倡中庸、轻竞争”、“礼让”、“重文轻武”这些绵延不息的“黄色文明”以它特有的强大影响力,不光制约了足球的始祖——蹴鞠运动发展成为现代足球,也使中国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造成了习惯性的社会心理定势和伦理氛围,正是这些因素限制了中国现代足球的发展和提高。“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个性精神,如同雷池禁地一般,无人敢趟,创造性的战机消失在这种文化心态中。正如刘黎明所说[11]:尽职尽责就是说漏洞不要在后卫出现,前锋要抢点到位,这种“各扫门前雪”、“出头的椽子先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文化“顽疾”中,岂有不输之球。

3 中国足球文化的救赎

“中国足球在外在表现形式上,中国足球不会差于先进国家。俱乐部的硬件设施,球员的从头到脚,一掷千金请外教的豪情,可以相媲美于足球文化的先进国家。不过精神的空虚是外表的光鲜掩盖不了的。”[12]中国足球没有文化优势,就不可能拥有未来。[9]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正经历巨大的转型期,国家奉行的改革开放、强国富民政策,极大地推动了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融与契合。中国足球积极学习先进的西方足球文化体制和改革,正在走向开放,走向与世界的接轨,但是中国足球文化的发展决不能成为西方足球文化的中转站和储存库,而应该秉承民族文化的源泉,取其精华,在坚持民族体育文化个性的基础上,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兼容并含蓄地接纳各国足球文化的补养,培植适宜中国足球生长的文化土壤,要坚决摒弃那种有技术无道德、金钱至上的体育异化现象。[11]我们必须要摒弃和善、温良、礼让等“中庸之道”的文化核心,在符合比赛规则的前提下,融入西方的血性足球之中。我们要抛弃“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观念,鼓励球员的个性发展,提倡创造性,让我们的队员能依赛事变化情况审时度势创造性的执行既定方案,讲究即兴发挥。只有从文化层面和思想意识角度把我们中国足球的“劣根性”、“顽疾”彻底解决掉,我们的足球才能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出头之日才指日可待。

[1]搜狐网.FIFA排名:国足第104创历史最差比叙利亚高一位[EB/OL].http://sports.sohu.com/20090114/n261750427.shtml.

[2]马连鹏.现代足球的民族精神与中国足球的文化缺失[J].体育学刊,2006(6):31.

[3]王岗.体育的文化真实[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34.

[4]曹继红,王揖涛,茹秀英,等.近现代中西方体育文化交流及其未来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6):727-729.

[5]杨弢,姜付高.中西方体育文化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6]董红刚,张琴,田雨普.中西体育观对比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3):45.

[7]杨春海.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中国足球发展战略刍议[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17-318.

[8]吴义华.中国足球路在何方[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2):101.

[9]燕成.歧异与救赎:中国足球文化的重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5):38.

[10]肖子亮.足球文化内涵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报,2004(9):26-28.

[11]刘黎明.中西文化比较及对中国足球的理性思考[J].体育文史,2000(6).

[12]朱保成.从文化的角度论中国足球现状[J].安徽体育科技,2005(6):46-47.

猜你喜欢
足球精神体育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拿出精神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中国漫画(2017年4期)2017-06-30 17:04:03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