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①

2014-12-05 10:09王剑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9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竞技课外

王剑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3)

随着青少年体质的逐年下降,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各个领域共同关心的话题,目前的学校体育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青少年增强体质的要求。除参加学校体育课外,青少年也在课外时间有选择性地参加一些课外体育活动培训。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大多采用小班制教学,在同样的认知结构、同样技能水平的共同参与下,青少年即掌握了一门新型体育运动技能,更是给青少年创造了集体学习和娱乐的机会。课外体育运动,尤其是竞技类项目,既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又能促进青少年的大脑认知水平的提高,从而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主义集体精神,养成努力学习、顽强拼搏的个性特征,因此,应当重视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加强课外体育活动对青少年体育的研究。本文就课外体育活动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作用进行论述,为以后青少年更好的从事课外体育运动夯实基础,为推动课外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基础。

1 青少年的社会竞争能力得到培养

竞技体育运动的最大特点是激烈地竞争性,凡竞技体育运动就存在输赢、冠亚军,往往一场比赛、一次运动,不仅是个人竞技能力的展现,更是集体智慧的一种体现,体育竞赛是在体育竞技对抗中,个人和集体的荣誉感充分激励下,青少年在比赛中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竞争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竞技意识[1]。例如:散打、泰拳、跆拳道、空手道等徒手对抗类项目就是以两人在特定的规则下使用踢、打、摔、拿等竞技方法进行体能、技术、战术、心理的对抗,培养青少年的进取精神,迫使青少年承担输赢后心态的变化与起伏。一方面,在日常的训练中都是围绕取胜制定相关的战术或训练技术,尤其是在比赛中,教练、教师的诱导与鼓励,以及对手的拼搏影响,使这种竞争意识不断强化和深入;另一方面,在获得胜利的过程中,往往要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和阻碍,有来自竞争对手、有环境、有自身心理和生理等等,在克服这些内外因素的阻碍、争取实现胜利目标的过程中,不仅培养青少年不畏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也对青少年社会竞争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2 青少年的挫折承受能力得到提高

青少年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个性心理发展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易激动且多变,如何塑造青少年完整的个性化心理成为新时期的关键,如果在青少年期间给予一定挫折教育是人生发展不可稀缺的,摆脱早期青少年的情绪化和不稳定的个性,避免心理与行为多变,给予青少年创造打击或挫折的机会,锻炼其稳定的个性。多数青少年在心理发展关键过程中,家庭条件或者自身条件优越,个性发展具有不稳定的特征。社会认知的欠缺和思维方式的局限,不可避免的出现单纯幼稚的思维方式,一旦受到打击和失败,很容易产生负面反应。如连续失误时,如何使自己尽快冷静下来而不灰心,这些都是对自己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更重要的是它也培养了参与者的团队配合能力及应变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体育运动是依靠判断的运动,必须预测将要发生的情况而迅速做出决策。体育竞赛本身就是成功和失败相互交织一项社会实践工作,其项目具有的竞争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意味着在两人或多人之间必有胜利者和失败者,竞赛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个人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外在群体的影响,致使竞赛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使任何人都难以保持不败。面对比赛中不可避免的失败和挫折,客观上要求参加者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不要困一次的跌倒而怀疑自己,而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跌倒中找出取胜的对策和办法,从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恢复自信心[2]。

3 青少年社会规范教育得到加强

课外体育运动具有激烈的身体对抗和频繁的人际交往,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蕴涵着许多行为规范,如公平原则、公正原则、公开原则等体育精神,由裁判委员会、仲裁委员会、公众传播媒介等进行监督和实施。体育运动竞赛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娱乐活动,有众多的参与人员进行比赛的协调和管理,在这一领域中确立了明确而细致的各种行为规范与规则要求,例如:运动员守则、竞赛规程、比赛规则、注意事项等,由于体育竞赛中的这些规范训练可在体育教师或者教练有目的、有意识、有条件的指导下反复地练习,使青少年在体育竞赛活动中学习了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懂得了行为规范的一般特征和注意事项,对规则的解读和学习有助于青少年对其他社会规范的理解和学习。社会规范知识的学习是为青少年以后社会化过程做铺垫,就像所有体育运动都有一套既定程序的规则和要求。遵守体育道德与法规训练,也是在进行早期的规范化训练,早期的社会规则教育,为后期青少年步入社会、做一名遵纪守法的社会公民创造了客观的物质条件。特别是在比赛中青少年了解到规则的真正意义,会区分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和一般的犯规,并开始相互监督和自我约束,在各类比赛中尊重教练、尊重同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种相互尊重模式的“合作”将有利于青少年深刻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因此,在这样的环境和机会尝试下,青少年逐渐认可比赛的规则和内部的竞争模式,步入社会也接受了社会的规则,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培养青少年社会规范教育知识和早期社会规范模式[3]。

4 青少年社会角色得到锻炼

校外组织的各类课外体育活动的训练和比赛,青少年可以深入社会角色与各类人群充分接触,与不同身份的人员接触,要有不同的态度和角色定位,如何选择符合自身特色的角色定位是比较困难的。某种角色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有一套一致的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可以体会到通过个人的角色扮演可以成功扮演各种角色。青少年一旦步入社会,社会就按照对“职业劳动者”的“要求和标准”来进行要求与评价,再也不是先前社会对学生“为社会培养潜在劳动者”的评价要求[4]。青少年作为社会潜在劳动力的储备者,为了更好的做一名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公民。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所承担的职能不同。整个社会以看作是一个大的交际圈,学校和学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个子系统相对单纯和简单,而其他的系统性质、功能、作用、任务相对负责和交叉。其次,早期的社会角色锻炼,可以培养青少年场景的尝试,早期的角色尝试可以得到锻炼,为以后角色的定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5 行为约束能力得到提高

青少年作为成人发展的预备阶段,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期,对促进儿童人格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各项社会化的逐步完善,学习任务的加重、成长的矛盾、世界观的建立,使该时期的青少年叛逆、无权威化,常常体验到各种压力和冲突,易怒、猜疑和个人崇拜主义的发生,产生偏激的思想,因此,自控能力的提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个性发展至关重要。而体育运动则是在相对完整的规则下进行学习和锻炼,首先必须尊重规则,在规则合理的范围内,展现自己优秀的竞技能力和竞技水平,通过对规则的深刻领悟,青少年可以养成尊重规则、加强在比赛期间的行为约束能力,加强了行为的约束能力,可以帮助青少年提供早期的社会化做准备,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习惯。在运动过程中,要控制情绪、控制错误动作或者犯规的发生,避免给比赛或者是竞技能力测试留下隐患。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自我的心理素质,学到很多控制自己情绪和调节自身心理的手段和方法。体育运动的顽强拼搏、独立思考、计划的执行等都是建立在良好的行为约束能力背景下,因此体育运动的特征和社会适应能力中的行为约束能力不谋而合。

6 结语

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培养青少年的社会竞争力、规范适应力、挫折承受力、为后期的社会角色定位提供平台。

[1]田桂菊.从武术的本质特征论中国武术的发展走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12(1):17-19.

[2]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292-293.

[3]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9-60.

[4]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29-144.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竞技课外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体育运动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