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文
与对外货物贸易地理方向一致的是,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地理方向同样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为例,“十一五”时期,美国、德国和中国香港稳居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贸易伙伴前三名。该时期中国与三大伙伴实现的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额约占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的六成。然而,随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以及国际多元文化市场的不断开拓,未来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地理方向必将发生新的变化。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趋势就是,阿拉伯世界将是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重要指向;中阿文化贸易将为中国对外文化贸易注入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一、中阿文化贸易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一)历史悠久的经贸文化往来是推进中阿文化贸易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中国和阿拉伯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著名的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很早就将中国和阿拉伯联系在一起。自公元7世纪中叶起,中阿政治关系日益密切,经济往来趋于频繁,文化交流更加活跃,这种状况对彼此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单从文化的角度看,对于同属东方文化圈范畴的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对人类文明均有杰出的贡献,且在外交、文学、书法等领域有着诸多相似的文化价值认同和共通之处,成为中阿交往以及文明对话延续的坚实基础和宝贵财富。从某种意义来说,中阿文化贸易雏形可以溯至彼此交往之初,因为通过外交、贸易以及军事接触的文化交流、交往,其文化与交易特征彼此交融,并有着极为强烈的外显性,这为中阿文化贸易注入了历史的基因,理应成为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典范。
(二)强劲的双边贸易增长为当前中阿文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对于活跃的古代中阿贸易,进入21世纪的中阿关系和经贸往来愈加深入,呈现出新的气象和特点。当前的中阿经贸合作正处于以能源合作为抓手,以商品贸易为基础,广泛涉及双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医药、纺织、旅游、文化等多领域的全方位发展时期。尽管目前中阿经贸合作受到西亚北非地区局势的影响,却依然逆势而上。统计显示,近年来,中阿双边贸易保持了年均近30%的增长。2012年,双边贸易额已经达到了2224亿美元,同比增长14%,又一次创历史新高,中国已成为阿拉伯国家第二大贸易伙伴,阿拉伯国家已成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但这还不是最终的目标。在突尼斯举办的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上,中阿各方达成共识,到2014年,中阿贸易额要达到3000亿美元。中阿双方,现在都已把对方作为自己的重要贸易伙伴。强劲的双边贸易增长为当前中阿文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阿博览会为中阿文化贸易注入了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为了促进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往来,从2010年到2012年,中阿已经举办了三届贸易论坛。统计显示,三届论坛,共签订合同项目201个,合同金额2547.56亿元;共设置展位7000多个,展览面积12.5万平方米;共举办阿拉伯国家投资推介对接会10场、国内省(市、自治区)专场推介会12场,涉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加工等各个领域。2012年9月,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宁洽会暨中阿经贸论坛更名为中阿博览会,这既是对三届宁洽会暨中阿经贸论坛取得巨大成就的高度认可,也是基于搭建我国向西开放平台、构筑全方位开放格局的战略考虑。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搭建中阿博览会这一国际合作平台,以各种形式的经贸合作为先导,逐步推进中阿经贸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是中阿博览会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标志着中阿的交流进入深度合作期。
(四)双边聚居及经商人口的壮大是中阿文化贸易发展的可靠力量
中阿交往的重要成果不仅体现在促进双边经济、文化发展,同时也加速了人口的移动和聚居。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700多年前的元朝时期,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来到泉州——即阿拉伯世界所熟知的“刺桐”从事经商贸易,其中相当数量的商人在那里定居、繁衍生息。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如今约有2万多穆斯林族裔居住在泉州湾畔的晋江市陈埭镇,那里也成为福建省最大的回民聚居地,陈埭回族社区的很多年轻人都从事着与中阿贸易相关的工作,他们勤于学习,努力工作,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做出了贡献。在广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约有10万多阿拉伯“广漂”。他们享受着广东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成果,同时也真诚地把广东看作自己的故乡,并为建设这个“故乡”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两地贸易,在深圳的阿拉伯商人专门组织成立了深圳阿拉伯商人联合会。此外,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其他有着深厚伊斯兰文化的地区与阿拉伯世界有着天然的联系。这种文化生根、人口聚居的状况无疑成为中阿文化贸易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可靠力量。
二、中阿文化贸易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一)阿拉伯世界动荡为双边文化贸易发展带来一定困难
近年来,受阿拉伯国家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大国竞相角逐中东、社会思潮复杂多变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阿拉伯国家的分化不断加剧,其发展呈现出变革与动荡并存的复杂局面。尤其是“阿拉伯之春”带来外资投资减少、旅游业发展受挫以及证券股票市场崩盘等不良后果,由此导致外汇储备减少并波及酒店、餐饮、航空等多个行业,使国内失业率、通胀率攀升,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加剧。而对于文化贸易来说,稳定的市场环境和消费预期以及不断繁荣发展的相关产业是推动中阿双边贸易的重要条件。然而政局的动荡不仅影响到经济发展,降低阿拉伯世界对进口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而且制约着双边文化交往规模的扩大,深度的加强,为中阿文化贸易发展带来诸多困难。
(二)中阿文化领域的民间交往有待加强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稳步发展,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为了充分发掘合作潜力,建立新的双边合作机制,推动合作关系迈上新台阶,从2004年起到目前,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已经召开四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政治互信、互利合作以及人文交流方面进一步深化了共识。然而相较于政府积极推动以及历史上中阿经贸文化交往的盛况,目前中国以及阿拉伯国家民间文化交流、交易往往更关注欧美市场,由此造成中阿文化贸易民间基础薄弱,市场潜力不足。因此中阿双边文化领域民间交往有待开拓加强。
(三)中阿双边贸易结构和贸易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开展双边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目前,在22个阿拉伯国家中大部分国家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许多生产和生活用品基本靠国外进口,例如机电产品、纺织品、鞋类、轮胎等,而在这方面中国产品有着价廉物美的优势。中阿经济的高度互补为双方在石化、能源、港务等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然而,从贸易结构上来看,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石油化工产品比重较大,而出口商品又集中在劳动密集型领域,给人一种低价低质量的恶劣印象,直接影响双边贸易的发展。因此中阿贸易的商品结构需要优化,需要从消费关系向投资关系转变,实现经济贸易的多样化,其中文化贸易和投资应该是重要的选择,由此推动出口贸易粗放型的数量扩张,转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的集约型增长,进一步转变贸易发展方式,这是中阿双边贸易发展的长久之计。
(四)中国在阿拉伯世界的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亟待提升
有学者研究指出,目前中国还没有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切实可用的软实力,中国对阿拉伯国家传播文化的平台和渠道还很匮乏,真正展现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核心文化产品数量还很有限。而文化产品出口的相关分析也显示,中国在对外文化传播缺乏针对性,难以在国际文化传播竞争中形成优势。以阿拉伯世界为例,目前在拥有1.5亿人口的22个阿拉伯国家,共有1个中国文化中心、9所孔子学院,但在阿拉伯的书店、图书馆中,很少能找到中国文化的书籍,中国出版的有针对性的阿拉伯文图书仅26种,而影视版权输出则为空白。2011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前十五位进出口市场均集中在欧美,而没有阿拉伯国家的身影。因此开发丰富的、有针对性的文化产品和传播平台,将真正反映当代中国精神风貌的代表性作品推介给世界民众,才能有效拓展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空间。可见,中国在阿拉伯世界不应该只关注于货物贸易,在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方面亟待提升。
三、未来中阿文化贸易发展的趋势和空间
(一)中阿文化贸易的规模和增速有望大幅提升
按照一般的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井喷。201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600美元。同时依据美国《金融杂志》2010年公布的数据,全球最富有的国家在阿拉伯的卡塔尔,人均GDP为9万多美元。从平均水平来看,根据阿拉伯经济理事会公布的统计报告,早在2007年,阿拉伯国家人均GDP的平均值已达4661美元。因此,对于两个发展中经济体,中阿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都面临着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双方有着庞大的人口和市场基础以及巨大的文化消费潜力,加之快速增长的双边贸易,稳步发展和卓有成效的投资及基础设施合作,特别是服务领域良好合作的起步,均表明中阿文化贸易是未来双边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有力增长点。相关信息显示,目前中国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已在阿国设立分行或代表处,阿联酋、摩洛哥等国的6家银行也在华开设了分支机构;中阿间直航航线不断增加,目前每周航班数量已超过100班次;11个阿拉伯国家已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2012年中国首站到访阿国人数达40万人次。而中阿博览会的举办以及中阿自由贸易区的申办无疑为中阿文化贸易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带来了希望。可以预计,随着中阿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化和贸易便利条件及基础设施的改善,未来中阿文化贸易的规模和增速有望大幅提升。
(二)部分文化行业双向贸易可先行突破
阿拉伯人对中国精神文化的了解长期停留在器物层面上,有着生疏感和模糊感,但却拥有挥着不去的亲近和好感。就目前情况看,在阿拉伯国家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以及文化产品、服务的规模和数量远远无法满足阿拉伯民众的需求。前叙利亚驻华大使穆罕默德·海依尔·瓦迪指出:“目前,在阿拉伯的书店、图书馆中,很少能找到中国文化的书籍。在阿拉伯国家和中国的电视台,反映阿中文化的节目也不多。”而前约旦哈希姆王国文化大臣阿迪勒·图维斯博士则认为:“通过电影、旅游以及对文学、诗歌和哲学作品的翻译,可以推动文化交流。希望能看到更多介绍有关中国文化、文明、工业发展及中国在当代世界贸易活动中独特地位的电视节目。”未来中阿文化贸易的突破和拓展不能希冀面面俱到,而实际可行的是首先推进条件具备、易于进行传播和提升影响力的文化行业,如当前中阿在金融、旅游、演出、出版、会展等方面,起步良好,前景广阔。金融方面,2013年中阿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金融合作进一步加强,对于双边文化贸易融资、发展文化金融必将带来积极影响。旅游和演出方面,近年来,中阿旅游服务贸易蓬勃发展,同时国内的一些演出团体开始在阿拉伯国家进行商业演出,如四川德阳杂技团赴阿联酋商演,江西杂技团参加利比亚商演,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阿曼、科威特商演等。出版方面,阿拉伯世界多家出版社推出了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出版项目,如埃及最高文化委员会主持的“国家翻译计划”,已出版20多部直接译自中文的古今文化、文学著作。黎巴嫩的阿拉伯科学出版社与中国的五洲传播、华语教学等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多种普及型中国文化读物。阿联酋的文字翻译工程,也已资助出版了多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这些活动不仅对中阿文化贸易发展提供了积极的金融、渠道和平台支持,而且也是极有发展潜力和空间的文化贸易行业领域。
(三)区域文化贸易合作潜力强劲
一方面,阿拉伯世界政局动荡,双边文化贸易存在困难;另一方面,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分化进一步加剧。近年来,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平均增长率基本保持在4-5%左右,但不平衡性依然十分严重。埃及、苏丹等阿拉伯大国的经济增长在6-7%左右,沙特等海湾国家的经济增长在4%左右;毛里塔尼亚、科摩罗等基础薄弱的国家经济发展依然缓慢;而饱受战乱折磨的伊拉克和索马里等国的经济发展则无从谈起。可见,未来中阿文化贸易的发展要从稳定和优势突出的区域和国家着眼,中阿区域文化贸易合作潜力强劲。以沙特为例,近年来,中沙两国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往日趋活跃,但目前双方文化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多,尚有很大发展潜力。2013年,沙特阿拉伯王国担任本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主宾国,中沙业界以此为契机,将开展更多经典作品互译及文化产品贸易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而宁夏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大开放中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继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工业园、灵武羊绒产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园区之后,国务院又批准在宁夏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中国穆斯林国际商贸城、世界穆斯林城、希诺健康城等大项目也纷纷落户宁夏。目前,宁夏已在阿联酋、埃及等国家设立了6个境外销售中心,成为发展区域文化贸易的重要平台和渠道。未来中阿文化贸易必将率先在地区合作方面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四、中阿文化贸易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一)从战略层面拟定中阿文化贸易发展规划,重视和加强政府推动及民间文化贸易发展
实现中阿文化贸易的良好起步以及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从战略层面对其做好长远规划。要制定专门针对阿拉伯世界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战略,并协调“市场多元化”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形成面向阿拉伯世界的三足鼎立的战略格局。就“文化软实力提升”战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充分利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及传媒秩序重构的机遇,加强与阿拉伯世界的文化对话和相互理解,深化中阿合作论坛的主题和内容,将文化交流、文化合作,特别是文化贸易置于更高的层次,不断拓展商业性文化交流;其二,加强中华文化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和辐射,特别是利用出版物、电视频道、新媒体、电影节、博览会等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和双边沟通;其三,加强与阿拉伯世界的公共外交,尤其注意发挥民间力量,支持与中阿文化促进相关的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设立更广泛的文化、教育交流基金,形成中阿官方与民间全面合作共促双边文化贸易的多通道格局。
(二)谋划中阿文化贸易行业及区域突破策略,大力推进中阿地区、城市文化贸易合作
阿拉伯世界的动荡与分化虽然给中阿经贸往来带来困难,但从全球来看,却是市场转向和开拓的重要机遇。因为政治动荡使阿拉伯世界原对外贸易,包括文化贸易地理方向可能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中阿双方应适时推进文化贸易的繁荣发展,谋划中阿文化贸易行业及区域突破策略,无疑是一件共赢互利、面向未来的战略举措。具体而言,一则要深入调研和分析目前阿拉伯国家文化市场状况,高度重视市场开发潜力大、前景好的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同时选取国内发展基础和条件良好的地区,如宁夏、广东、福建等地,推动建设中阿双方文化贸易合作示范园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文化贸易姊妹城市等,探索中阿文化贸易地区合作,创新合作机制。二则要突破中阿文化贸易行业或区域的瓶颈问题,可以选择金融、旅游、演艺、广播影视及会展等作为先行突破的行业,与中阿文化交流一道,拓展中华文化“走出去”在阿拉伯地区的影响力;同时要鼓励和支持阿拉伯地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进口,让国内民众给更多了解阿拉伯文化,扩大双向交流、贸易的文化消费基础。
(三)发挥资源和渠道优势,促进产业融合,不断创新中阿文化贸易发展模式
中阿目前拥有的合作论坛、博览会、中国阿拉伯交流协会、阿拉伯文化中心、阿拉伯艺术节等交流平台和渠道,为中阿文化贸易的开展铺平了道路。未来中阿文化贸易,要充分重视和发挥现有的资源和渠道优势,共同加强双边渠道建设,如中国在阿拉伯世界海外文化中心的建设和推广应该迈入新阶段。为此,首先要在中阿货物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积极推动服务贸易、文化贸易的发展,促进文化贸易产业基础的壮大和融合,包括加快中阿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经纪等的繁荣发展,特别是要逐步培养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以及文化企业品牌。其次,在鼓励中阿文化贸易的同时,考虑加大文化企业的对阿投资,增加中阿文化贸易商业存在模式的比重,在此过程中,探索文化保险,完善相关机制,尽可能规避投资、进出口中的各种风险。此外,要大力支持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鼓励对阿文化贸易跨境交付、境外消费以及自然人移动,不断创新中阿文化贸易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