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玮
知识的定义是: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识、判断或技能。知识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可以是组织的,也可以是个人的。知识可包括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和人际知识。显然“知识”,并非遥不可及,并非高深莫测,面对无处不在的“知识”,难点在于有效的管理。
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活动。知识管理是一门将知识资源视为“可管理”的资产的管理科学,通过知识管理的实施,使得企业在关注“人、财、物”等有形资产的同时,也更加关注“知识”这一无形资产,及时将企业的知识资源转化为员工和部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不断创新,将新技术迅速地运用于生产、设备和工艺中的能力。
因此,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以“构建知识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探索知识管理过程和体系结构,最大限度地利用知识资源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上海卷烟厂作为典型的工业制造企业,长期坚持深、实、细、新,追求卓越的管理理念,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体系,而整个管理体系运行的重要支撑就是各类知识的传递和应用。比如我们有大量的标准制度、技术文档、培训手册、论文;我们有各类信息化系统每时每刻产生的各类生产过程数据;我们有科技创新项目、质量改进、QC项目、合理化建议、以及各部门内部的项目;我们有各类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季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等;我们还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专家,在他们大脑中蕴含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和技能。这些都如同珍贵的血液,承载着生命力与活力,它们源源不断、川流不息,与企业管理架构一起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企业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存在着以下问题:比如,知识的系统性认知不强,没有完整的知识框架;知识的载体较多,多数相互割裂,缺乏统一的管理;知识的应用还不够全面,缺少有效的技术支持,使之得到快速应用;知识成果缺少评价与激励机制等。面对这些现实的问题,上海卷烟厂从2011年开始提出了建立知识管理体系的工作目标,并在梳理企业知识管理对象的基础上逐步开始实施。
上海卷烟厂在知识管理中明确,必须遵循“积累、共享与交流”这三个基本原理。“知识积累”是实施知识的管理基础,无论是显性知识还是隐形知识,无论是个人的知识还是集体的知识,无论是企业内部产生的知识还是从外部收集的知识,所有知识都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和沉淀。“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价值体现,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使知识在企业内部尽可能公开,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接触和使用企业的知识和信息;“知识交流”则是使知识体现其价值的关键环节,它在知识管理的三个原则中处于最高层次。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在内部建立一个有利于交流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气氛,使员工之间的交流毫无障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知识的积累、共享和交流也变得成本更低,操作更便捷,逐渐成为知识管理的必要工具。
我们确立了企业知识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一个长效的知识管理体系,让企业内各类资讯与知识,通过获得、创造、分类、存储、分享、更新、价值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和补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使知识在使用中实现增值,使个人和团队能快速提升技能,有力促进企业基础管理、创新管理、全员管理的水平,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目的。
同时我们还制定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具体目标为:
1.通过建立企业的知识框架,摸清企业的知识家底,同时统一全员对知识管理的认知程度;
2.通过研究现有知识分布现状,梳理并建立厂级知识收集、处理、分享的流程,探索建立统一的集成平台,减少知识交互的盲区和重叠区;
3.使全体员工能方便的获取、传递、交流知识,不求形式,但求方便和快捷;
4.激发全员参与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员工对知识的责任感,形成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转化的良性机制,同步建立个人激励方法。
企业的知识管理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现有各项管理紧密融合的。而贯穿知识管理过程的核心是知识,因此首先要搞清企业的知识在哪里,一般而言,一个企业的知识涉及面很广,主要包括:
员工知识:员工个人技能、知识潜力、工作经验、工作记录。
组织记忆:记录现有经验以备将来之用,包括知识库、案例库、最佳实践库和历史档案等。
产品和服务知识:产品中要有知识含量,围绕产品提供知识密集服务。
知识资产:智慧型资本/专利和无形知识产权,控制其发展和利用。
流程知识:将知识嵌入业务流程之中,在关键环节能有专家知识支持。
外部情报:从Internet、外部专家等渠道从企业外部收集到的知识和情报。
由此看出,知识已经渗透到企业的各个业务环节。上海卷烟厂结合本企业的管理实际,根据现有知识的分布情况,先按PDCA管理流程,构建了企业的知识分布框架(见表1)。
表1 企业知识分布框架
根据整理形成的知识分布框架,企业逐步推进各类知识的应用,同时根据各类知识的特点建立必要的运行载体和保障机制。
企业的知识处理可以分为知识的收集(输入)、知识的确认、汇总、分类(加工)和知识的分享(输出)。目前企业实际开展的知识应用案例就是严格遵循该处理机制。
1.制度标准类知识的应用。企业“最顶端”的知识是已经固化的各类标准。这里包含了保障组织机构稳定运作的管理体系及相关要求,包含了企业产品生产过程所需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运行参数,包含了企业各层级各岗位业务操作的工作流程和实施要点。这些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知识。
根据GB/ T 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GB/T 15496企业标准体系要求,上海卷烟厂制定了《企业标准化工作实施细则》,规定了上海卷烟厂标准体系以及开展标准化工作的要求、管理机构和职责、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实施及标准实施的监督检验等日常管理工作的要求。上海卷烟厂建立了标准化文件体系,将所有文件进行分类,分为综合性基础标准、企业技术标准、企业管理标准、企业工作标准四类(见表2)。其中综合性基础标准是企业综合类、基础类、通用类的标准;企业技术标准是针对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法以及包装贮运等技术内容。其存在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企业管理标准是针对各类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其对象一般是“事”,包括生产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各个领域,此类标准按业务管理流程编写,形成各业务事项的管理要求;企业工作标准是由部门工作职责和岗位规范组成,是明确了各部门、岗位的工作职责等信息。上海卷烟厂标准化文件体系针对四个大类还细化编制了二级类别,便于分类汇总。企业目前已经拥有各类标准1100多项,这些标准在建立之初就严格根据标准体系的分类进行策划,便于标准内容的归类,便于职工日常的获取。
为确保1100多个标准能有效受控并成为可分享的知识,企业制定了一套针对标准全生命周期的业务管理流程,并开发了与之配套的信息系统。该流程对标准的起草、标准的审查、标准草案的意见征询、标准的审定、标准的报批稿审核、标准的批准发布都进行了明确,使得每个处理环节都严密有序(见图1)。
通过信息化手段,将主要流程进行了信息化改造,提高了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各流转环节的效率以及操作的严密性,无论身在何处,我们每位操作和审核人员都能在网络版的系统中完成必要的操作,避免了审批流程的停滞,同时由于采用了信息化流程,每一步都是按要求执行并向下一个环节流转,避免了人为的差错。在信息系统的最终发布环节,各类标准按企业标准化文件体系的分类进行归档,同时所有授权用户可以在信息系统的发布端进行查询(图2),及时获取所需要的标准。
图3 运行状态监控系统
2.设备故障处置经验的应用。作为典型的制造型企业,最丰富的知识当属设备方面的知识,目前以设备故障处置为试点,以点带面拉动设备类知识的积累和沉淀,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将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团队)知识。
尽管企业各类生产设备按制度要求开展好日常保养工作,但当遇到突发故障时,如何有效快速地应急处置,直接决定了故障对生产和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然而实际生产中设备应急排故的经验都停留在老师傅的脑子里,如何有效地发掘、整理、传递这些隐性的知识,使之成为共有的知识,提升团队的集体能力,这就需要引入知识管理的平台。为此企业开发了《运行状态监控系统》(图3),该系统应用于信息条线和设备条线的日常生产管理中,以设备运行故障这一突发事件来触发相关知识的收集、处置和分享。我们要求生产一线的管理者及时对发生的各类故障进行记录,并且描述处置的方法。每一次的收集和积累不一定要长篇大论,只要将事件描述清楚,这样记录完毕的信息在必要的审核流程后,发布成为所有一线职工都可以查阅的知识。同时指派专人定期对记录的各类故障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对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加工,从操作经验、维修经验和日后管理经验等多角度进行完善形成维修经验一点课案例。上述做法已经纳入企业设备条线的日常业务工作中,并建立了长效管理的机制。
3.行业情报类知识的应用。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知识管理,需要我们的知识能支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取顾客的忠诚度,有竞争必然要有比较,有比较必然有同行的信息。企业目前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信息收集工作,比如定期将国家局发布的行业工业企业的对标指标进行分析,在市场上收集同行产品进行质量分析比对,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了解他们生产、设备、质量管理上的手段和方法,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对国内外先进烟草工艺技术的跟踪等等。企业各专业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本专业的内外部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作为企业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对照知识管理的要求,企业建立了所有行业情报知识的定期收集、汇总机制,借助开发的内部网页系统,将各类情报信息进行分类储存和发布,形成良性的分享和交流机制。
企业知识管理体系的核心是知识内容管理,多年来在不断推进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要保证整个体系的有效运行,还需要同步建立适合的保障机制,包括了组织机构保障机制、技术保障机制、人员激励保障机制和文化氛围保障机制。
1.组织机构保障。要持续有序地开展知识管理工作,首先就要明确知识管理涉及企业的哪些层面和哪些部门,并在有关联的部门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管理组织体系。这一体系所实现的功能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够清楚地了解企业已有什么样的知识和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使知识一定要能够及时传递给那些日常工作中需要它们的人;能不断生产新知识,并对知识的可靠性、生命力进行控制;对知识进行定期的检测和规范化等。
从本企业已经开展的各类知识应用案例看,每类知识应用项目实施前,都组建了知识管理工作的团队,其核心层人员,负责拟定知识管理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规划知识资源体系、选择管理软件建设知识库、组织对知识资源进行收集、过滤以及分类整理、推动全员参与知识管理;涉及部门设置一名人员,负责规划的具体实施、在基层推动各部门参与知识管理工作。所有团队成员一起参与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分析该应用主题中知识资源的构成、现状和潜在需求;规划总体实施计划;规划该类知识应用日常运作模式和工作流程,以便形成长效机制;明确团队和其他部门和岗位在知识汇集、共享和交流方面的责任,建立激励制度。
2.技术保障机制。知识管理本身就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得到发展,因此企业的知识管理也必将依托信息技术实现其强大的功能和管理目标。从本企业已经开展的各类知识应用案例看,大多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化系统。从实际应用效果看,显然信息化是对知识应用成果有效的支撑工具,当然由于本企业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因此组建的各类知识应用系统时,有些并非从零开始建设,而是在原有业务系统上增加信息的分类整理和知识分享功能,尽可能发挥信息化的优势,实现高效的知识收集功能,实现方便快捷的检索查询功能,实现智能化的引导和展现功能,以支持知识处理的全部环节,也充分体现知识管理三原则的内容。
3.人员激励保障机制。知识管理倡导的是全员参与知识的转移,作为知识的承载者、所有者,我们每一个员工都是知识管理体系中的关键性或者核心资源,如何激励员工的参与热情既是关系每一个员工自身发展的问题,也是知识管理乃至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从本企业已经开展的各类知识应用案例看,也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创新激励模式,在充分尊重员工自我发展需求、工作自主需求、公平公正需求的前提下制定开放的激励体系,尽管每类知识应用的激励方式略有不同,但都起到了激发主动性,形成良好氛围的目的。
4.文化氛围保障机制。以企业文化为推动力,培育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本企业在开展知识管理之初,就开展了必要的宣传和引导。
一是,强化共生共荣的理念。知识管理实质上是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基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建立知识共享与创新机制为核心。企业知识离不开企业的员工,因为他们所拥有的显性和隐性知识才是企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无形资产和主要资源。只有将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目标。因此,建立个体与集体相互依存、共同进退的文化理念,能使员工积极贡献知识智慧。
二是,营造知识共享和鼓励知识创新的氛围。我们提出要打造学习型企业,这就需要建立知识共享体系,营造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因为只有实现了知识共享,才能利用知识去创新,同时也可节约培训次数、减少研发费用,增强企业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创新是保持企业长久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尤其是知识的创新。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挖掘和管理,提高企业自身的知识创新能力,就能保持并提高核心竞争力。
企业开展知识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上海卷烟厂目前已经开展的各类知识应用案例正逐步发挥出她的潜能,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将继续,要让知识能更加方便的传递,让知识能更加便捷地被用户获取,让知识的含金量不断提升。如此,知识管理才能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有效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