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香合+赵金龙
摘要:利用归纳和演绎法、统计分析法和计量分析法研究了农地流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耕地流向不同时,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这两个因素的变化方向也不同,因而粮食产量变化也会不同。当耕地流向普通农户或家庭农场时,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是积极的、正向的;当耕地流向专业合作组织或农业企业时,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是消极的、负向的。因此政府应对农地流转进行干预,根据流向不同采取差别化政策。
关键词:农地流转;粮食安全;耕地流向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9-4762-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19.066
Impacts of Farmland Flow on the Food Output
YANG Xiang-he, ZHAO Jin-long
(Business School,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Baoding 071000,Hebei,China)
Abstract: The influences of farmland on food production was studied with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method,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econometric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land was flew to the ordinary household or family farms, its impact on food security was active and positive. When the land was flew to the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or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its impact on food security was negative.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tervene in land transfer and make different policies depending on various flowing of farmland.
Key words: land transfer; food security;farmland flow
作为人均耕地资源非常紧张的人口大国,中国必须重视注意粮食安全问题。而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水平主要取决于其粮食生产能力。当前政府大力鼓励和支持农地流转,尤其是向农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经营转换。然而,不同主体经营农地的目的和方式不同,因此耕地流向必然会影响国家粮食产量。
1 农地的流向
农地流转是指农地相关产权在不同主体之间的流动。农地的流向可以分为普通农户、家庭农场、农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几类。普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的概念是清晰的,但家庭农场和农业大户的含义比较模糊。家庭农场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新概念。一般认为家庭农场是规模适度、主要由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管理和劳动、家庭主业为农业、经营者为乡村户籍人口的经营组织形式。专业大户是经营规模很大,由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个人或其家庭进行经营管理,生产劳动主要由雇工进行或通过外包方式进行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家庭农场与农业大户有明显区别,前者更接近于传统农户中以农业为主业的农户,而后者更接近于企业。所以,为了分析的方便,本文将农业大户并入到农业企业中。
2 农地流向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定性分析
粮食总产量主要取决于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水平两个指标。农地的流向不同,这两个因素的变化方向也不同,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也不同。
2.1 农地流向对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
耕地的种植结构会因流向不同而不同。同一集体组织内部农户间流转的耕地的种植结构通常不会发生变化。组织内部农户之间的流转往往是由非经济因素引致的,通常是外出打工者将土地交给留守农民代为耕种。留守户转入耕地仅仅是为了使自家劳动力利用得更充分一点,获得更多收入。将土地转入后,一般仍会按以往方式使用。由于组织内的农户在农地利用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所以这种流转通常不会引起种植结构的改变。即使农地流入户想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转变土地种植方式,也很难实现。一是这种耕地流转的稳定性较差,流出户随时都可能收回去,因此调整种植结构风险很大;二是调整种植结构的成本很高,往往需要额外的资本投入、遇到新的技术障碍和承担更大的市场风险,大多数留守农户难以承受。因此,集体内部农户间流转一般不会改变耕地的种植结构。
家庭农场的经营结构往往比较接近于普通农户,即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所以,从总体上看,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家庭农场后,耕地的利用结构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转入专业合作社和企业的土地,其利用结构往往会发生较大变化。普通粮食作物产业的运营比较成熟,无论是生产作业还是市场购销都相对固化,单个农户均可以顺利进行,因而合作所能产生的增值收益非常有限。所以,专业合作社大多不经营粮食作物,至少不经营普通粮食作物。2012年农业部公示的6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中,只有3.3%的合作社经营大宗粮食作物。也就是说,当耕地流向合作社后,种植结构会出现非粮化的趋势。
企业经营普通粮食作物也很难生存。企业租入耕地并雇工生产的做法无疑增加了农业生产经营成本。为了获得大片耕地,企业往往需要支付较高的地租,这样才能使得犹疑的农户也愿意把农田租给企业。农业企业还需要支付雇工工资。这样企业在单位耕地面积上投入的人工费用就要比普通农户高很多,通常在300元左右。而企业通过提高种植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来提高单产的潜力非常有限。目前中国在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主要粮食作物方面的单产已处于较高水平。世界银行公布的2006年主要农作物单产显示,中国稻谷的单产水平为6.26 t/ hm2,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11 t/hm2;中国小麦的单产水平为4.46 t/hm2,而世界平均水平为2.80 t/ hm2;中国玉米的单产水平为5.37 t/hm2,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82 t/hm2。中国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已非常困难。也就是说,用租入土地种粮食,其成本将上升约20%~30%,但产出却很难增加,这将导致租地企业无法生存。一旦离开国家的补贴和项目支持,企业经营普通粮食作物就会发生严重亏损[1]。据农业部经管司在调查县统计,农户之间流转土地中用于种粮的比重占71.9%,而流入规模企业等主体的土地中用于种粮的比重仅为6.4%[2,3]。因此,一旦耕地流入企业,其种植结构不可避免地会非粮化。
2.2 农地流向对粮食单产的影响
粮食单产取决于生产中的要素组合,即生产函数。普通农户种地往往是凭借传统经验和随大流,即使转入了一点土地,其种地方式也不会发生改变,该怎么投入还会怎么投入。所以,小农户之间的耕地流转不会引发生产函数变化,其单产水平也就不会变化。家庭农场一般拥有自己的机械设备和相对充足的资金,经营者的素质也较高,因此农业生产中的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的投入会增加,从而使单产水平提高。即当土地由普通农户流向家庭农场后,粮食单产水平通常会提高。
流向企业的耕地的粮食单产水平可能会降低。由于企业需要雇工经营,因此其劳动力成本远高于一般农户。企业流入耕地后,为了减轻工资压力,投入到单位耕地上的劳动会减少,企业甚至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粮食减产”[4],这自然会导致粮食单产水平降低[5]。企业雇工和家庭内部成员在农业劳动中的积极性相差较大,加之企业对雇工劳动的监督非常困难,农业企业中出工不出力现象难以避免,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这自然会导致耕地单产水平降低[6]。
3 农地流向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定量分析
农地流向对于单产水平影响的定量分析已有很多,并且基本达成了共识。大量研究文献表明农业不是一个具有显著规模效应的产业。万广华等[7]在1996年的研究发现,我国谷物生产几乎不存在规模经济效益。卫新等[8]通过对浙江省农户的调查分析、高梦滔等[9]通过对八个省农户的调查分析得出了农户土地规模与产量呈反相关的结论。钱贵霞[10]认为粮食播种面积每增加1%,主产区农户户均的粮食产量仅增加0.688%,即随着经营规模扩大,耕地单产水平降低。钱贵霞测算出河北省单产水平最高时的耕地规模为2 000~3 333 km2;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为3 333~6 666 km2;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省为2 000 km2以下,湖北、四川省为6 666~13 333 km2。可见,“小农更有效率”有着坚实的实证基础[10],一旦耕地流向大规模的经营主体,粮食单产水平就会降低。
下面重点分析一下耕地流向与粮食播种面积之间的关系(表1)。由于资料所限,难以确切分析农地流转后粮食产量的变化,所以本文以流转后用于种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流转总面积的比重来反映流转方向对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根据2011年《全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资料》中的承包地流转去向和流转后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测算出流入农户的耕地所占比重和流转后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比重。
根据上面的定性分析可知,耕地流向农户的比重与流转后用于种粮食的耕地所占比重应当是呈正相关的。运用SPSS得到两者的相关关系图(图1)。由图1可见,流向农户的耕地越多,则粮食播种面积所占比重也越高。
运用SPSS软件,选取一元线性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下列结果(表2、表3和表4)。
即:流转后用于种植粮食的耕地所占比重=0.005+0.719×流入农户的耕地所占比重
F=16.49,R=0.609
可见,流入农户的耕地所占比重与流转后耕地用于种植粮食的比重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流入农户的耕地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流转后耕地用于种粮食的比重就会增加0.719个百分点,所以耕地流向农户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
4 结论和对策建议
耕地流向对粮食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耕地流向农户比流向规模经营主体更有利于保证粮食产能。从粮食安全角度出发,应当鼓励耕地在农户间流转,尤其应当鼓励耕地向以种粮为主的家庭农场流转。同时,应当严格限制耕地向企业流转,禁止工商资本进入农地流转市场。
参考文献:
[1] 贺雪峰.不要人为推动农业规模经营[EB/OL].三农中国,2013-04-21.http://www.snzg.cn/article/2013/0421/article_33514.html.
[2] 张路雄.中国耕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不可回避的政策选择[EB/OL].中国乡村发现网,http://www.zgxcfx.com/Article/10985.html,2009-06-01.
[3] 陈 靖.粮食安全视角下的农业经营问题——基于大户经营模式的讨论[J].中州学刊,2013(4):57-61.
[4] 郭 亮.当前农地流转的特征、风险与政策选择[J].理论视野,2011(4):39-42.
[5] 陈 洁,刘 锐,张建伦.安徽省种粮大户调查报告[J].中国农村观察,2009(4):4-14;98.
[6] 孙新华.城镇化,谁来种地?[J].南风窗,2013(4):64-66.
[7] 万广华,程恩江.规模经济、土地细碎化与我国的粮食生产[J].中国农村观察,1996(3):32-37,65.
[8] 卫 新,毛小报,王美清.浙江省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10):31-36.
[9] 高梦滔,张颖通.小农户更有效率——八省农村的经验证据[J].统计研究,2006(8):21-26.
[10] 钱桂霞.粮食生产经营规模与粮农收入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51-55.
[11] 石晓平,郎海如.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研究综述[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76-84.
2.2 农地流向对粮食单产的影响
粮食单产取决于生产中的要素组合,即生产函数。普通农户种地往往是凭借传统经验和随大流,即使转入了一点土地,其种地方式也不会发生改变,该怎么投入还会怎么投入。所以,小农户之间的耕地流转不会引发生产函数变化,其单产水平也就不会变化。家庭农场一般拥有自己的机械设备和相对充足的资金,经营者的素质也较高,因此农业生产中的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的投入会增加,从而使单产水平提高。即当土地由普通农户流向家庭农场后,粮食单产水平通常会提高。
流向企业的耕地的粮食单产水平可能会降低。由于企业需要雇工经营,因此其劳动力成本远高于一般农户。企业流入耕地后,为了减轻工资压力,投入到单位耕地上的劳动会减少,企业甚至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粮食减产”[4],这自然会导致粮食单产水平降低[5]。企业雇工和家庭内部成员在农业劳动中的积极性相差较大,加之企业对雇工劳动的监督非常困难,农业企业中出工不出力现象难以避免,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这自然会导致耕地单产水平降低[6]。
3 农地流向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定量分析
农地流向对于单产水平影响的定量分析已有很多,并且基本达成了共识。大量研究文献表明农业不是一个具有显著规模效应的产业。万广华等[7]在1996年的研究发现,我国谷物生产几乎不存在规模经济效益。卫新等[8]通过对浙江省农户的调查分析、高梦滔等[9]通过对八个省农户的调查分析得出了农户土地规模与产量呈反相关的结论。钱贵霞[10]认为粮食播种面积每增加1%,主产区农户户均的粮食产量仅增加0.688%,即随着经营规模扩大,耕地单产水平降低。钱贵霞测算出河北省单产水平最高时的耕地规模为2 000~3 333 km2;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为3 333~6 666 km2;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省为2 000 km2以下,湖北、四川省为6 666~13 333 km2。可见,“小农更有效率”有着坚实的实证基础[10],一旦耕地流向大规模的经营主体,粮食单产水平就会降低。
下面重点分析一下耕地流向与粮食播种面积之间的关系(表1)。由于资料所限,难以确切分析农地流转后粮食产量的变化,所以本文以流转后用于种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流转总面积的比重来反映流转方向对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根据2011年《全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资料》中的承包地流转去向和流转后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测算出流入农户的耕地所占比重和流转后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比重。
根据上面的定性分析可知,耕地流向农户的比重与流转后用于种粮食的耕地所占比重应当是呈正相关的。运用SPSS得到两者的相关关系图(图1)。由图1可见,流向农户的耕地越多,则粮食播种面积所占比重也越高。
运用SPSS软件,选取一元线性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下列结果(表2、表3和表4)。
即:流转后用于种植粮食的耕地所占比重=0.005+0.719×流入农户的耕地所占比重
F=16.49,R=0.609
可见,流入农户的耕地所占比重与流转后耕地用于种植粮食的比重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流入农户的耕地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流转后耕地用于种粮食的比重就会增加0.719个百分点,所以耕地流向农户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
4 结论和对策建议
耕地流向对粮食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耕地流向农户比流向规模经营主体更有利于保证粮食产能。从粮食安全角度出发,应当鼓励耕地在农户间流转,尤其应当鼓励耕地向以种粮为主的家庭农场流转。同时,应当严格限制耕地向企业流转,禁止工商资本进入农地流转市场。
参考文献:
[1] 贺雪峰.不要人为推动农业规模经营[EB/OL].三农中国,2013-04-21.http://www.snzg.cn/article/2013/0421/article_33514.html.
[2] 张路雄.中国耕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不可回避的政策选择[EB/OL].中国乡村发现网,http://www.zgxcfx.com/Article/10985.html,2009-06-01.
[3] 陈 靖.粮食安全视角下的农业经营问题——基于大户经营模式的讨论[J].中州学刊,2013(4):57-61.
[4] 郭 亮.当前农地流转的特征、风险与政策选择[J].理论视野,2011(4):39-42.
[5] 陈 洁,刘 锐,张建伦.安徽省种粮大户调查报告[J].中国农村观察,2009(4):4-14;98.
[6] 孙新华.城镇化,谁来种地?[J].南风窗,2013(4):64-66.
[7] 万广华,程恩江.规模经济、土地细碎化与我国的粮食生产[J].中国农村观察,1996(3):32-37,65.
[8] 卫 新,毛小报,王美清.浙江省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10):31-36.
[9] 高梦滔,张颖通.小农户更有效率——八省农村的经验证据[J].统计研究,2006(8):21-26.
[10] 钱桂霞.粮食生产经营规模与粮农收入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51-55.
[11] 石晓平,郎海如.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研究综述[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76-84.
2.2 农地流向对粮食单产的影响
粮食单产取决于生产中的要素组合,即生产函数。普通农户种地往往是凭借传统经验和随大流,即使转入了一点土地,其种地方式也不会发生改变,该怎么投入还会怎么投入。所以,小农户之间的耕地流转不会引发生产函数变化,其单产水平也就不会变化。家庭农场一般拥有自己的机械设备和相对充足的资金,经营者的素质也较高,因此农业生产中的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的投入会增加,从而使单产水平提高。即当土地由普通农户流向家庭农场后,粮食单产水平通常会提高。
流向企业的耕地的粮食单产水平可能会降低。由于企业需要雇工经营,因此其劳动力成本远高于一般农户。企业流入耕地后,为了减轻工资压力,投入到单位耕地上的劳动会减少,企业甚至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粮食减产”[4],这自然会导致粮食单产水平降低[5]。企业雇工和家庭内部成员在农业劳动中的积极性相差较大,加之企业对雇工劳动的监督非常困难,农业企业中出工不出力现象难以避免,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这自然会导致耕地单产水平降低[6]。
3 农地流向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定量分析
农地流向对于单产水平影响的定量分析已有很多,并且基本达成了共识。大量研究文献表明农业不是一个具有显著规模效应的产业。万广华等[7]在1996年的研究发现,我国谷物生产几乎不存在规模经济效益。卫新等[8]通过对浙江省农户的调查分析、高梦滔等[9]通过对八个省农户的调查分析得出了农户土地规模与产量呈反相关的结论。钱贵霞[10]认为粮食播种面积每增加1%,主产区农户户均的粮食产量仅增加0.688%,即随着经营规模扩大,耕地单产水平降低。钱贵霞测算出河北省单产水平最高时的耕地规模为2 000~3 333 km2;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为3 333~6 666 km2;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省为2 000 km2以下,湖北、四川省为6 666~13 333 km2。可见,“小农更有效率”有着坚实的实证基础[10],一旦耕地流向大规模的经营主体,粮食单产水平就会降低。
下面重点分析一下耕地流向与粮食播种面积之间的关系(表1)。由于资料所限,难以确切分析农地流转后粮食产量的变化,所以本文以流转后用于种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流转总面积的比重来反映流转方向对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根据2011年《全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资料》中的承包地流转去向和流转后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测算出流入农户的耕地所占比重和流转后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比重。
根据上面的定性分析可知,耕地流向农户的比重与流转后用于种粮食的耕地所占比重应当是呈正相关的。运用SPSS得到两者的相关关系图(图1)。由图1可见,流向农户的耕地越多,则粮食播种面积所占比重也越高。
运用SPSS软件,选取一元线性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下列结果(表2、表3和表4)。
即:流转后用于种植粮食的耕地所占比重=0.005+0.719×流入农户的耕地所占比重
F=16.49,R=0.609
可见,流入农户的耕地所占比重与流转后耕地用于种植粮食的比重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流入农户的耕地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流转后耕地用于种粮食的比重就会增加0.719个百分点,所以耕地流向农户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
4 结论和对策建议
耕地流向对粮食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耕地流向农户比流向规模经营主体更有利于保证粮食产能。从粮食安全角度出发,应当鼓励耕地在农户间流转,尤其应当鼓励耕地向以种粮为主的家庭农场流转。同时,应当严格限制耕地向企业流转,禁止工商资本进入农地流转市场。
参考文献:
[1] 贺雪峰.不要人为推动农业规模经营[EB/OL].三农中国,2013-04-21.http://www.snzg.cn/article/2013/0421/article_33514.html.
[2] 张路雄.中国耕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不可回避的政策选择[EB/OL].中国乡村发现网,http://www.zgxcfx.com/Article/10985.html,2009-06-01.
[3] 陈 靖.粮食安全视角下的农业经营问题——基于大户经营模式的讨论[J].中州学刊,2013(4):57-61.
[4] 郭 亮.当前农地流转的特征、风险与政策选择[J].理论视野,2011(4):39-42.
[5] 陈 洁,刘 锐,张建伦.安徽省种粮大户调查报告[J].中国农村观察,2009(4):4-14;98.
[6] 孙新华.城镇化,谁来种地?[J].南风窗,2013(4):64-66.
[7] 万广华,程恩江.规模经济、土地细碎化与我国的粮食生产[J].中国农村观察,1996(3):32-37,65.
[8] 卫 新,毛小报,王美清.浙江省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10):31-36.
[9] 高梦滔,张颖通.小农户更有效率——八省农村的经验证据[J].统计研究,2006(8):21-26.
[10] 钱桂霞.粮食生产经营规模与粮农收入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51-55.
[11] 石晓平,郎海如.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研究综述[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7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