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卫+袁秀华+况润元+李文红+张萌
摘要:以赣州市为研究区,构建了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模型,利用该模型分别划分出3类不同的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并进一步分析了赣州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演变(2000-2011年)。研究结果表明,赣州市尚主要处于重点开发区,近12年来相对资源承载力变化比较平稳,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应用于主体功能区划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相对资源承载力;空间分异;赣州市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9-4590-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19.021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n Ganzhou Based on Relat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LUO Wei,YUAN Xiu-hua,KUANG Run-yuan,LI Wen-hong, ZHANG Meng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and surveying & Mapping Engineeri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341000,Jiangxi,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Ganzhou city was studied. A division model of main functional regions was built based on relat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3 different types of main functional regions including optimizing development regions, key development regions and restricted development regions. The advices were proposed specifically for the three main functional regions to further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relative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2000-2011). Results showed that Ganzhou city was still the key development zone. The relative resources bearing capacity in the last 12 years was stable. The relative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model applied to main function division had good effects.
Key words: relat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Ganzhou city
相对资源承载力是以比具体研究区更大的一个或多个参照区为对比标准,根据参照区人均资源拥有量或消费量、研究区资源存量,计算出研究区各类相对资源承载力[1]。此概念与传统资源承载力对比,强调自然与经济资源间的互补性,扩大了人口承载资源范围[2]。主体功能区划将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口都纳入人地地域系统的考察范围,要求综合自然条件数据和经济社会数据,信息量相对庞大[3]。而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信息,可以得出各个地区主体功能定位,又能科学判断各类主体功能区适度人口容量[4]。诸多研究证明,主体功能区划分提出的指标体系要求与相对资源承载力所蕴含的信息相吻合,说明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空间分异模型的可行性。
考虑到空间单元过小,数量较多,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量的难度很大;空间单元过大,内部可能存在多种主体功能区,难以用一类主体功能概括,本文以地级、县级单位作为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单元。赣州市是世界重要的客家人聚集地、脐橙产地、钨产地和稀土产地,是江西第二大城市,受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社会经济因素和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造成内部18个县资源禀赋不同[5-7]。本文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理论,对赣州市主体功能区进行区划,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1 主体功能区划分模型
1.1 模型的选取
借鉴前人研究中对该模型提出的相关建议[4,8-10],结合研究成果和赣州实况,兼顾3个子系统自然、经济、社会组成复合系统的相互影响,采用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模型和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模型。
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
Csg=WwCgw+WfCgf+WlCgl
式中,Csg、Cgw、Cgf、Cgl分别表示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相对水资源经济承载力、相对森林资源经济承载力和相对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该模型中Ww、Wf、Wl分别表示相对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权重值。
Cgw=Igw×Qw=Go/Qwo×Qw
Cgf=Igf×Qf=Go/Qfo×Qf
Cgl=Igl×Ql=Go/Qlo×Ql
式中,Igw、Igf,Igl分别表示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经济承载指数;Qw、Qf、Ql分别表示研究区水资源量、森林资源量和土地资源量;Qwo、Qfo、Qlo分别表示参照区水资源量、森林资源量和土地资源量;Go表示参照区经济总量。
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
Csp=WwCnpw+WfCnpf+WlCnpl+WeCecp
式中,Csp、Cnpw、Cnpf、Cnpl、Cecp分别表示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相对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相对森林资源人口承载力、相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人口承载力;Ww、Wf、Wl、We分别表示相对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和经济资源承载力的权重值。
Cnpw=Ipw×Qw=Po/Qwo×Qw
Cncf=Ipf×Qf=Po/Qfo×Qf
Cnpl=Ipl×Ql=Po/Qlo×Ql
Cecp=Ipec×Qec=Po/Qeco×Qec
式中,Ipw、Ipf、Ipl、Ipec分别表示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和经济资源人口承载力指数;Po、Qwo、Qfo、Qlo、Qeco分别表示参照区人口总数、水资源量、森林资源量、土地资源量和经济资源量;Qw、Qf、Ql、Qec分别表示研究区水资源量、森林资源量、土地资源量和经济资源量。
1.2 划分标准
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计算,参照文献[9,10]将上文所建立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Csp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Csg分别与赣南地区的常住人口数P和国内生产总值Qec比较,可得出4种结果(表1),从而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标准。
2 主体功能区划分
计算相对资源承载力之前需先设定内部权重因子,参照文献[1,9-12]将相对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和经济资源承载力的权重因子Ww,Wf,Wl,We分别设定为0.2,0.2,0.2,0.4;同时将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模型中的Ww,Wf,Wl设定为0.33,0.33,0.34。文中所用全省数据来源于《江西统计年鉴(2012年)》,赣州市数据来源于《赣州统计年鉴(2001-2012年)》。
以整个江西省为参照区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图1),随着近年赣州经济发展,章贡区、南康、于都等13个县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呈现人口超载现象;仅章贡区处于相对经济超载状态。参照全省平均水平,最后依据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标准(表1)得出:①仅章贡区符合Qec>Csg、P>Csp即人口与经济同时超载的状态,属于优化开发区A;②崇义、全南、龙南、寻乌、定南5县符合Qec 对以整个赣州市为参照区的主体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图2),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①优化开发区。优化开发区A包括章贡区、南康市和瑞金市,符合Qec>Csg,P>Csp,即人口、经济均超载,呈现出经济发展水平高,国土资源开发密度较大,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逐渐减弱等特征。该功能区范围和赣南地区工业较发达的地区基本一致,是赣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区。今后应该减少人口压力,降低单位经济产值所占用的资源总量,减轻资源环境压力。优化开发区B包括赣县、大余、龙南,符合Qec>Csg,P 3 赣州市主体功能区的动态分析 3.1 赣州市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的演变(以整个赣州市为参考区) 由表2可知,赣州市多数辖区现实经济总量(GDP即Qec)与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Csg)的差值均在-30亿至30亿之间,变化较小,总体说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与现实经济总量处于平衡状态。但章贡区经济总量一直远远大于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Csg),且其差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说明经济处于超载状态,并于2011年达到峰值,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超载了156.83亿元,究其原因是章贡区属于市辖区,耕地和林地面积较少,较大部分属于建设用地,人口较多,经济发达。宁都县经济总量一直小于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Csg),经济处于富余状态,并于2009年达到峰值,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富余了81.46亿元,主要是宁都县土地面积即耕地面积大,森林资源丰富,但工业化水平不高,经济不发达。 3.2 赣州市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演变(以整个赣州市为参考区) 由表3可知,赣州市大部分辖区现实人口总量(P)与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Csp)的差值均在-10万人至10万人间浮动,变化较小,总体来说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与现实人口总量处于平衡状态;但于都县的人口总量(P)一直大于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Csp),且其差值范围为24万~34万人,说明人口超载,并于2009年达到峰值,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超载了33.19万人,主要原因是于都县人口众多,是赣州市惟一人口突破百万的县,耕地和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相对其他县市要小,且经济不够发达。崇义县和宁都县人口总量(P)一直小于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Csp),人口处于富余状态,并均于2011年达到峰值,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分别富余了14.88万和15.00万人,究其原因是崇义县和宁都县森林资源丰富,人口较少,工业化水平不高,经济不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