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教海+别墅+王孝刚+夏松波+张友昌+夏关章
摘要:简要分析了湖北省发展机采棉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就湖北省机采棉发展提出五点建议。
关键词:机采棉;发展思路;对策;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562.04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9-4540-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19.008
Development Thoughts and Measures of Picking Cotton
with Machinery in Hubei Province
ZHANG Jiao-hai1,BIE Shu1,WANG Xiao-gang1,XIA Song-bo1,ZHANG You-chang1,XIA Guan-zhang2
(1.Economic Crop Institute,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64,China;
2.Agricultur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Gong'an County, Gong'an 434300,Hubei,China)
Abstract: The necessity, possibility and problems were briefly analyzed. The five advices on development of picking cotton with machinery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picking cotton with machinery; development thoughts; countermeasures; Hubei province
机采棉是指利用机械采摘代替人工采摘的棉花收获方式,是现代化植棉的重要内容,是未来棉花生产发展的必然方向。棉花机械收获在棉花生产机械化中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环节,也是关系到棉花生产能否实现规模化种植的关键步骤。世界主要产棉国如美国、澳大利亚及中亚各国都十分重视棉花机械收获技术装备的研制开发和生产应用。目前,这些国家和地区均已基本实现棉花收获机械化。其中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棉花机收比例已达到99%以上,中亚棉区也已达到60%以上,机采棉的实现使这些国家人均管理棉田面积达67 hm2以上[1,2]。我国棉花机械采收近年发展迅速,但仍局限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3.33万hm2棉田,而包括新疆地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在内的广大棉区仍完全依靠人工采摘,棉花机采还处于探索阶段[3,4]。近年来内地棉区逐步认识到棉花机采的重要性,开始开展机采棉农艺技术的相关研究,并有小范围的机采示范,取得了一定成效[5-10]。湖北省相关单位也开展了机采棉方面的一些探索性工作[11],但距规模化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近年来湖北省棉花生产面临人工成本持续上升、机械化水平低、植棉效益差等突出问题,种植面积呈持续下滑态势,已严重影响湖北省用棉安全,发展机采棉势在必行。
1 发展机采棉的必要性
1.1 发展机采棉是促进棉区经济和做大做强湖北省纺织工业的需要
棉花是湖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是棉产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湖北省棉花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46.6万hm2左右,产量50万t左右,位居全国第四位,长江流域第一位。同时湖北省又是用棉大省,作为湖北省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的纺织工业,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近五年(2009-2013年),湖北省纱产量已从149.36万t增加到302.00万t,布产量从38.62亿m增加到79.25亿m,年生产服装1亿件以上,每年以棉花为主要原料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创汇15亿美元左右,约占全省出口创汇总值的25%。湖北省纺织需求用棉常年在120万t左右,而湖北省棉花生产量只有需求量的40%左右。强大的需求是发展棉花生产的动力,但维持湖北省棉花产业链的持续稳定发展不再是靠传统的人工操作,而是大力推广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管理技术,特别是开展机采棉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1.2 发展机采棉是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降低棉花生产成本的需要
棉花生产田间管理细、用工多,是我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典范。棉花生产管理用工比水稻、玉米、大豆等同季作物多,而且主要靠人工操作,机械化程度低。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用工价格一路高涨,2007年农村劳动力价格还在35元/(人·d)左右,至2012年已涨为120元/(人·d)以上,上涨2.4倍。现阶段棉花生产用工每公顷255个左右,人工费高达30 600元/hm2以上,其中采花用工占到50%~60%[12]。人工成本和植棉效益的平衡点已经被打破。近几年因棉花收购价格波动大,棉田效益不稳定,湖北省棉花种植面积已呈持续下滑态势,现有棉花生产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惟有发展机采棉,适度规模化种植,大幅度减少人工投入,方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
1.3 发展机采棉是保证棉花生产安全,提高湖北省原棉竞争力的需要
湖北省常年需求原棉120万t,而目前年生产量只能满足40%左右,另40%靠外省调进,其余的只能靠争取进口配额解决。纱厂为什么愿意用美棉、澳棉,甚至亚非一些国家的棉花,而不愿意使用中国的棉花?一是进口棉价格低;二是外棉质量好,特别是“三丝”含量少;三是纺织行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成纱质量。因此,若不采取必要措施稳定棉花生产,湖北省用棉主动权将移交,完全依靠外调解决,这对湖北省整个棉花产业链将是灾难性的打击。
1.4 发展机采棉是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要
目前,棉花生产过程,包括耕整、播种、中耕施肥、植保和灌溉等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惟独棉花移栽和采收依旧依赖人工。人工采摘劳动强度大,采摘成本高,以人工采收50 kg/d子棉的工效计算,采收6.7 hm2单产子棉3 750 kg/hm2地块的棉花,需要10个采棉工人连续工作50 d才能完成。而如果用一台4行采棉机按采收0.8 hm2/h计算,采收同样地块同一单产棉花只需9 h左右即可完成,其经济社会效益显而易见。若机收示范成功,机播跟上就能实现棉花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2 湖北省发展机采棉的可行性
2.1 湖北省光热资源丰富,适合机采棉发展
机采棉要求棉花生育期短,结铃和吐絮比较集中。湖北棉区光热资源丰富,从5月底到10月底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机采棉的播种、生长和采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湖北省降雨量呈减少的趋势明显,夏涝减少,秋湿和烂铃明显减轻[13],10月份多以晴好天气为主,十分有利于机采棉的吐絮与采收。
2.2 发展机采棉已有成功经验
机采棉的种植和采摘加工技术已非常成熟,世界上发达国家实现棉花机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我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已有二十多年的棉花机收成功经验,采摘和加工设备也非常先进,机采技术和加工技术不断提升,机采棉与人工采棉在品质上的差距越来越小;在销售方面,从去年开始国储棉已开始收储机采棉。只要把好机采棉的质量关,市场销售的空间较大,如美国棉花全是机采棉花,由于价格低、三丝少,受到国内纺织企业的青睐。黄河流域的山东、河北、河南等省机采棉的试验示范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2012年和2013年,机采棉的试验示范在湖北省棉花主产区天门市和荆州市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一套适宜机采的棉花种植技术规范。2013年在天门、监利和洪湖三地的棉花机收现场观摩会上,机械采棉的采净率达到90%以上。来自植棉大户、棉花专业合作社和棉花加工企业的代表,对机采棉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对采棉机及后续加工设备配套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因此,发展机采棉不是行不行的问题,而是如何根据湖北省棉花生态条件和技术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棉机,研发相应的种植技术,实现机采棉技术本地化的问题。2013年底,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与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就湖北省机采棉研发与推广达成初步合作谅解备忘录,为湖北省机采棉发展带来动力。
3 发展机采棉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现有棉花种植方式和规模不适宜机械采收
目前湖北省90%以上棉田为麦(油)棉两熟,麦(油)套栽占相当大的比例,并以精耕细作的传统生产方式——营养钵育苗移栽为主,不适宜全程机械化操作;二是杂交棉宽行窄株种植方式也不适宜机械采收;三是农户种植规模小而且不集中,不利于机械下田。
3.2 农艺与农机结合尚处于探索阶段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采棉机主要由美国约翰迪尔公司生产,有单行机、双行机、四行机、五行机和六行机,不同机型生产力水平和机械化装备水平有很大差异,对棉田生产规模要求也有较大差异。湖北省棉田规模一般较小,机型选择、棉花品种筛选、种植技术配套均需要考虑农艺与农机的结合,不断研究,逐步完善。
首先不同规格的采棉机,对棉花的种植模式和管理方式有不同的要求,农艺与农机必须配套;其次,机采棉对棉花品种选择也有要求,一般机采棉品种需满足三点:一是高产稳产,子棉单产能达到3 750 kg/hm2以上;二是生育期要短,全生育期150 d左右,保证在10月底前全部成熟采完;三是株型紧凑,耐密植、耐高温,结铃集中,吐絮畅,采净率高。目前示范种植的早熟棉品种普遍表现为铃小、吐絮不畅,耐高温性差,产量不稳,不适宜机采。
推广机采棉,不仅棉花品种需革新,栽培技术也要同步创新。机采棉由于生育期短,需要高密度栽培,以密补短,提高产量,种植密度要达到6万~9万株/hm2,因此,其配套管理措施同现在的杂交棉管理有很大的差异。机采棉的播期选择、株行配置、肥水调控、化学调控、病虫草害防治、催熟剂筛选与使用等技术均需要融合配套。
3.3 缺少与机采棉相配套的棉花加工设备
机械采收的棉花含有大量杂质,不能直接进行轧花。因此,机采棉在轧花前必须进行清花处理,需要相应的清花设备,而湖北省现有的棉花加工企业还不具备这些能力。
4 发展机采棉的建议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将进一步减少,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棉花生产只有实现全程机械化才有出路。机采棉是棉花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机采棉,这也为湖北省机采棉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4.1 成立机采棉发展联席会,充分发挥行政主导作用
发展机采棉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农艺(育种、栽培、植保、土肥、推广)、农机(配套采收机械)及收购加工企业几个方面。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组织,科研院所、高校、农技推广等研发单位协作,以棉麻学会、棉花协会、优质棉产业协会、棉花专业合作社等群团组织为依托,形成合力,促进机采棉在湖北省的快速发展。
4.2 建立机采棉研发专项基金,加快农艺与农机结合技术研发
为加快机采棉在湖北省的发展,一方面有关研发机构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的支持,另一方面湖北省相关部门也应尽早设立机采棉研发专项基金加以扶持。在采棉机的选择上,建议先引进美国约翰迪尔公司生产的双行或四行采棉机1~2台,通过吸收利用和再创新,最终实现采棉机械的本土化;在机采棉加工配套方面(清花设备),选择1~2个条件好的棉花加工企业给予技术和资金支持;在配套农艺技术研发上,针对采棉机械对农艺栽培的要求,开展适宜机采的棉花新种质创制和配套栽培技术的研发组装;同步开展机采对棉花产量、纤维品质、纺纱质量影响的研究。
4.3 将采棉机、清花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畴
目前,棉花机采在内陆棉区尚处于起步阶段,种植和收购加工没有衔接,加上采棉机械和清花设备价格比较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等因素,限制了机采棉的发展。建议政府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财政支农项目向采棉机、配套机具及清花设备倾斜,重点进行补助。
4.4 大力发展机采棉专业合作社,推动社会化服务
一是由零散种植向规模种植转移,扶持种植大户。一家一户的小面积种植,品种难统一,技术措施难落实,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承包等方式集约种植,发挥规模效应,以降低风险、提高效益。二是围绕机采棉发展,培育一批种植、采收专业合作社。联合加工企业采取订单预约,专业生产,采收加一条龙的方式。专业合作社一头连农户,一头连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资金、技术、机械、规模经营的优势,为农户提供品种、机耕、机播、田管、收获、销售、信贷等服务,解决小而难问题。
4.5 先示范后推广,逐步推进
机采棉在内陆棉区还是新鲜事物,缺少成熟的经验,需稳步发展。同时机采棉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棉花产业链的很多部门,必须齐抓共管,协同努力才能做好。根据近两年发展机采棉的经验,建议在有基础的棉区建立机采棉试验示范基地2~3个,通过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由点及面,逐步扩大。
参考文献:
[1] 魏 华.中国机采棉市场分析与展望[A].全球格局下的棉业可持续发展——2012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国棉花协会,2012.
[2] 周亚立,刘向新.机采棉技术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A].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10.
[3] 蔡国栋,罗 全.新疆兵团机采棉有望突破520万亩 占棉花播种面积近6成[EB/OL]. (2013-07-09).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7/09/c_116467717.htm,2013-07-09.
[4] 郝付平,韩增德,韩科立.国内外采棉机现状研究与发展对策[J].农业机械,2013(31):144-147.
[5] 陈雪梅,张晓洁.山东省发展机采棉的前景与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2):107-111.
[6] 中国棉花杂志社.全国机采棉现场观摩暨中棉所棉花新品种展示会在河南安阳召开[J].中国棉花,2013,40(11):23-24.
[7] 孙 丽.东营市政府召开机采棉现场会[J].山东农机化,2012(6):12.
[8] 张雪林,彭凡嘉,张兴平.湖南机采棉新品种选育初报[A].中国棉花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汇编[C].河南安阳:中国棉花学会,2013.
[9] 代建龙,李维江,辛承松.黄河流域棉区机采棉栽培技术[J].中国棉花,2013,40(1):35-36.
[10] 石建军,徐隽铭,李淑能.运城棉区发展机采棉大势所趋[J].农业技术装备,2013(22):50-52.
[11] 羿国香,段银庭,王琪娥.不同密度麦后直播棉生育特性与经济效益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3):2996-2998.
[12] 毛树春.中国棉花景气报告2012[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13] 毛树春,谭砚文.WTO与中国棉花十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