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楠
摘 要:数据库技术是我国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最重要的必修课之一,然而,数据库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据库的学习兴趣,因此,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应加大数据库教学方法优化研究,提升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据库 教学方法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c)-0128-01
目前,计算机科学技术中门类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功能也最强大的就是数据库技术,因此,我国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都把数据库技术列入本专业的必修课。然而,一些高等院校内,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方法还是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重在理论表述,与实践操作相脱节,很难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因此,教育部门和高等教学应正视学生的现实需求,结合各个学校的教学优势,加大数据库教学方法优化研究,进而提升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效果。
1 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般而言,数据库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关系代数、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关系数据理论和数据库设计等章节的内容,一本科学、系统、综合的数据库技术教材,应该具备上述知识内容。
1.1 关系代数
关系的完整性和关系代数是关系数据库的重点内容,这一章节的内容需要学生上机操作,让学生在上机练习中初步接触数据库管理工具 SQL Server,对DBMS 数据库管理工具也进行简单的了解。关系代数中最难学习的内容就是除法,因为除法涉及新概念象集、关系代数运算投影和选择等,因此,教师在讲授除法时,尽量多分配一些时间,采用一些合适的教学技巧,帮助学生攻克难关。
1.2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是数据库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在社会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这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运用SQL软件完成对数据库的查询、插入、删除、更新等操作操作,其难点是如何教会学生用 SQL 正确完成复杂的查询,教师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大这个环节的授课时间。
1.3 关系数据理论
关系数据理论指的是数据库逻辑设计中如何构造一个好的数据库模式,这节内容应详细阐述1NF、2NF、3NF、BCNF和4NF的定义,和每种范式所达到的数据库规范化要求,这一章节的难点在于对于给定的数据库进行规范化程度的分析。
1.4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重在安排实际的操作设计内容,这一章节的内容应向学生大量提供一些典型数据库的设计和操作案例,让学生明白数据库的建立过程,掌握常用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是指导学生从事上机实验的必备内容。
2 数据库课程教学优化的必要性
2.1 数据库课程内容的独特性要求改革陈旧的授课方式
数据库课程具有理论基础强、实践应用性突出、学科间知识综合性明显、学科内多层面内容交融、前沿新技术发展迅速等特征,这种特征就要求数据库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应不断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增添的新知识新技术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可以根据知识体系的特点及环节间关联,从系统的高度和协同的观点对教学大纲和核心内容进行设计,突出这门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层次性。
2.2 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弱化了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里,教师比较喜欢沿用传统、陈旧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来讲授这门课程,课堂上,教师把大部分时间都安排在理论讲授上,教师仅仅希望通过讲授,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讲,很难精神集中,兴趣也很难被激发起来,这种方式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3 一些数据库的课程内容也不太完善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编制的数据库教材中,有的学校采用适用于理论研究的人员如重点高校本科生、 研究生使用的课程,这种教材主要介绍数据库原理,侧重于理论研究,忽视了应用方法与技术的表述;有的学校采用适用于广大非计算机、非信息管理类专业的本、专科生的课程,这类教材主要是以数据库技术为主题,侧重于对某一具体数据库软件产品及其开发技术的介绍, 数据库理论知识方面较少,可见,这两类风格的教材各有千秋,也各有缺陷,都不能完全满足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应用性专业的本、专科学生进行数据库课程教学的需求。
3 数据库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数据库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必须花费较长的时间才从事上机操作,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我国教育机构和相关高校以充分考虑数据库课程的特殊性,结合学校的自身优势,加大教学方式的创新力度,在理论授课、实验操作、课程考核等环节上都进行改革尝试,鼓励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组合,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3.1 理论讲授上鼓励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数据库课程的理论比较深奥、复杂,完全靠学生自学也不太现实,这门课程在源头上还是离不开老师的教授。教师在理论讲授的时候,可以告别传统的个人独自照本宣科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理论学习之中,与学生实现双向互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讲解、代码段分析、软件演示、相互提问、课堂讨论和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等方式,合理安排各个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由以前的被动接受改为主动学习,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创新思维的习惯与能力。
3.2 改革实验课程的操作方法
学生要想完全掌握数据库课程的理论内容,具备一定的操作技巧,离不开长时间的课内实验操作。部分学校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相分离,教师讲授理论的进度和实验老师的总体安排不一定完全吻合,导致了学生对所学内容并不能得到及时的实验操作。因此,高校必须改革实验课程的操作方法,增加数据库的上机课时,突出实验操作的重点和难点。比如,在上机内容中,SQL 教学是重点,实验老师在根据实际情况,多准备一些SQL上机练习题,通过大量的练习,最终让学生熟练运用SQL 语言。
3.3 运用案例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相关的教学理论,案例教学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法也最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数据库教学中应用这种方法,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与学生相关的数据库案例,比如利用学生花名册、成绩表、教师工资单等建立数据库,然后进行数据库设计、建模、数据库维护等示范操作,既能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总之,数据库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不是以一种教学方法替代另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促进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把多种教法的组合起来,进行多元化运用。只有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晓松.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学科教学整合若干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
[2] 隋云海.IMS数据库的优势和未来发展[J].中国金融电脑,2007(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