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山
自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小组成立后,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国产化春风好像一夜之间就吹遍了神州大地。说起最近的IT业界,真可谓是风生水起。从中央政府采购禁装Windows 8系统,到政府禁止国企使用美国咨询公司,再到最近的政府禁止采购赛门铁克与卡巴斯基,这一系列举措都使国内IT界掀起层层热议。如何在这利好的背景下抓住发展机遇,成为了每个国产IT厂商重点思考的课题。
孕育多年一朝发力
实际上,国产化并非一个新话题。就像最近在朋友圈疯转的那个小故事一样,“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在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的根已经在土壤里覆盖了数百平米。”国产化也是如此。
很早之前,政府部门(包括业内的专家学者)就已经在积极倡导国产化,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国内各IT厂商也通过承担国家课题研究,不断突破产品价值,从技术上、服务上不断创新,扎实自身生存的土壤,让国内厂商的产品更加适应本土企业的需求,进而具备与国外厂商PK的实力。
IT国产化的突然加速,源于政府对信息安全的日益重视。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各同志在北京中关村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就3D打印、集成电路装备、节能环保、云计算、大数据、高端服务器等国产化技术听取了专题汇报。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还仔细观看了浪潮关键应用主机K1、海量存储AS10000等核心装备,并拿起了浪潮研发的处理器协同芯片询问相关情况,明确指示:“在关键领域要使用国产设备,能够替代(国外的)就行,哪怕还不完善,也要坚持使用,安全第一。希望浪潮继续努力,坚持自主创新,在云计算核心装备上争取更大的突破。”2013年11月15日习总书记在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说明中重点强调网络和信息安全牵涉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2014年2月27日,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总书记再次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中国要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
“棱镜门”事件如同催化剂一般,促使国内IT厂商,在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器、存储、数据、应用软件等整个链条上,都开始发生“聚合反应”,相继成立了国产主机联盟、国产软件应用推进联盟等多个面向关键应用领域的IT产业联盟。此外,还有一系列促进产业内合作的会议及线下活动,使整个产业链上的厂商快速聚合,以求产业链的共赢发展。
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仍漫长
对于国产化应选择何种道路的问题,承担着国家863课题项目研究以及核高基项目的浪潮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浪潮认为应秉持软硬件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将产品覆盖至关键应用主机、高性能计算机、大数据一体机、海量存储和企业云、政务云、云服务等。不断提升自己软硬件一体化综合实力的浪潮,拥有国家涉密信息系统甲级集成资质及单项资质,在军工、航空航天等国家涉密行业实践多年,沉淀了完整的安全保密技术与管理机制,为众多涉密机构设计IT系统,提供IT系统安全保障。其中,浪潮所提供的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完整性与抗抵赖、数据加密、密级标识与输出控制等七大安全机制为企业信息安全保驾护航。可以说,浪潮已经具备了国产化全替代的能力。
7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浪潮考察时,明确表示今后出访不仅会推销中国高铁、中国核电、也会向全球市场推荐中国的“云计算”。这足以说明国产设备以及国产应用已经具备了与国外产品竞争的能力与实力。此外,近期浪潮GS成功替换某知名国外软件,打通原先独立的各业务系统,实现了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管理,这也进一步佐证了国内软件现在已经完全有能力替代国外软件。所以说,国产ERP软件的崛起,既是我国软件产业的盛事,也是广大行业用户的福音。
当然,现阶段仍需理性对待国产化替代。过去一年,在IT国产化舆论之下,国内IT厂商确实在部分行业已经实现了攻城略地,但是由于整个产业链还不成熟,以及技术的相对落后,仍然难有很强的话语权。某市场研究机构日前针对国内大型企业进行调研显示,尽管目前已经有83%的大型企业在信息安全过程当中使用国产产品,但是整体信息系统中,完全使用国产产品的案例并不占多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企业在信息化的一些关键环节上使用了国外信息化产品,而国外产品往往对上下游产品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对国内产品具有很大的排斥性与不兼容性,这也导致了信息系统的国产化推进困难的局面。从核心技术来看,目前不少IT行业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中国许多IT厂商都是二次开发后进行相关产品的生产。可以说,IT国产化替代路仍很漫长。
最近一年多来,不管是国家的政策引导,还是市场需求的持续升温,以及国内IT厂商的抱团发力,种种迹象均已充分表明,国内IT厂商确实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国内IT厂商必须抓住此次发展良机,共同为产业链的共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场“聚合反应”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作者系浪潮集团执行总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