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华
(严田镇中心卫生院,江西 安福343212)
消化性溃疡指的是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的慢性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对该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对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分别联合阿莫西宁和甲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组织检查以及电子胃镜检查后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溃疡的数目均为1~3个,溃疡面积约为0.5~2.5cm2,排除有上消化道手术史、消化道出血和长期应用抗炎或类固醇药物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人。其中观察组有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8.7±4.2)岁,胃溃疡患者22例,十二指肠溃疡27例;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21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9.1±4.8)岁,胃溃疡患者23例,十二指肠溃疡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给予两组患者口服阿莫西林(太原市卫星制药有限公司,H14020457)和甲硝唑(湖北美宝药业有限公司,H42020752)治疗,计量分别是0.5g/次和0.6g/次,均2次/d,治疗过程中实施相应的饮食控制和常规护理。在此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口服泮托拉唑肠溶片(湖北济安堂药业有限公司,H20084498)治疗,40mg/次,于早餐前的10~15min服用,1次/d;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H20033484)治疗,20mg/次,早餐前10~15min服用,1次/d。均4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期间嘱患者勿服用其他的抑酸药物,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和记录,在治疗一疗程后进行复查,并对疗效进行判定。
①治愈:患者在治疗后上腹痛、胃灼热、嗳气等体征或症状消失,溃疡于胃镜下消失,周围组织中未见炎症。②显效:上腹痛、胃灼热、嗳气等体征或症状改善明显,溃疡在胃镜下基本消失,可在周围组织中见轻微炎症反应。③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用胃镜观察到溃疡的面积缩小大于50%,但周围组织仍有炎症反应。④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甚至治疗后加重,溃疡的面积未改变或缩小了不到一半甚至面积增大。治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即为总有效率。
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两组的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的患者数量相当,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6%,而对照组为95.9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胃液过多分泌、胃黏膜的自身屏障功能降低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发生。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胃酸的过多分泌,质子泵抑制剂第一代以奥美拉唑为主要代表,能够对胃黏膜上的壁细胞起到选择性作用,能够有效抑制壁细胞上H+-K+-ATP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达到愈合溃疡的目的。联合应用甲硝唑与阿莫西林则是在控制胃酸分泌的同时,起到清除胃肠内幽门螺杆菌的作用[1]。
泮托拉唑是一种新型药物,是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相较于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具有稳定性和靶向性等优点。有研究发现,对于肝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泮托拉唑几乎没有任何的抑制或诱导作用,因此对药物于体内的代谢过程不产生影响,患者在应用时不需要调整剂量,尤其适用于伴有肝肾等功能障碍的患者[2]。
综上所述,泮托拉唑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与传统药物奥美拉唑的临床效果相当,均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泮托拉唑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更加稳定,对肝药酶的活性无影响,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因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刘志忠.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分别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J].中国实用医药,2013,8(8):189-190.
[2]颜纯新.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临床疗效 [J].吉林医学,2011,32(10):1952-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