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德印
冠心病的终末阶段可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 而慢性心力衰竭不但存在着血流动力学障碍, 同时还有相关神经内分泌因素参与其中, 导致心力衰竭进一步加重。他汀类药物除了能够调整患者血脂水平外, 同时还有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等作用, 对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具有促进作用。本文选择本院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此类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共60例, 均为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患者, 所选患者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 同时合并有心力衰竭, 心功能分级均为Ⅱ~Ⅲ级患者, 上述患者中无心肌梗死、无肝肾功能障碍、无甲亢疾病、无肿瘤。所有患者在同意参与本实验情况下进行实验, 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所选60例患者中, 男35例, 女25例, 平均年龄62.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给予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给予β受体阻断药、根据心力衰竭情况给予洋地黄类药物强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 服用10 mg/次,每晚服用1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脂水平改变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脑钠肽水平改变情况, 患者在清晨取肘正中静脉血约5 ml, 采用荧光免疫法快速测定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水平。在本院彩色多普勒超声下测量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改变情况。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改变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下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和血浆脑钠肽水平改变情况:观察组治疗前的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和血浆脑钠肽水平分别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和血浆脑钠肽水平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和血浆脑钠肽水平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血浆脑钠肽水平、6 min步行距离改变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血浆脑钠肽水平、6 min步行距离改变情况(±s)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血浆脑钠肽(pg/ml)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463±49 162±43a 32.6±5.2 40.1±3.3a 283±45 349±31a观察组 30 455±34 98±22b 33.1±3.9 47.1±4.3b 284±33 411±45b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重构可导致心室壁张力和压力增加, 从而导致脑钠肽合成和分泌水平增加, 所以脑钠肽水平有助于反应心室容量和压力负荷[1]。而脑钠肽水平也与心功能分级有关系, 分级越高血浆脑钠肽水平越高。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的治疗和预后中均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认为, 心力衰竭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后, 此类患者的生存率增加[2,3]。在本文中, 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 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 观察组的血浆脑钠肽水平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 说明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 改善心功能,这与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是分不开的, 所以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不但能够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 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 值得借鉴。
[1]陈正道, 蒋亚斌, 曾向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 20(1):58-59.
[2]王万粮, 东洋, 刘俊丽.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和胱抑素C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1(4):1293-1294.
[3]付春江.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疗效分析.北方药学, 2013, 0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