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科学》近十年(2004—2013)的核心著者测评

2014-12-01 21:32姚红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0期

姚红

摘 要:依据发文量和被引量两个计量指标,运用综合指数法测评《出版科学》近十年(2004-2013)的核心著者。

关键词:综合指数法;核心著者;出版科学

在期刊的存在与发展过程中,每个作者对它的贡献是非均匀的,其中总有一些作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被称之为核心著者。他们的论著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要明显高出其他作者。他们建树越多,学术造诣越高,他们的论著在量的方面就愈丰富,质的方面愈易引起学术界的反响和承认,表现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媒体方面,便是其论著有较大的绝对量和较高的被引用频次。本文基于这种原理,用作者发文量和被引量两个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测评《出版科学》近十年(2004-2013)的核心著者。

一、数据源与测评方法

1.数据源

笔者选取中国期刊网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

2.测评方法

使用一种十分简易的方法——综合指数法。该法包括计算指标均值、折算指数和加权综合指数,对参评对象进行排序和评价等四个步骤,计算公式如下:

①xj+=■■xij(指标正均值)和xj-=■■xij(指标负均值)

②kij=■×100(xij>0的折算指数)或kij=■×100(xij<0的折算指数)

③ki=■wjkij(加权综合指数)

其中xij为第i个对象第j项指标值,nj+为第j项指标取正值的对象个数,nj-为第j项指标取负值的对象个数j=1,2,…,p,i=1,2,…,n,n为评价对象个数,p为指标个数。

综合指数表明,不同计量单位的两个或多个指标的综合水平,值大者为佳,最大者则为最优。本文正是基于综合指数法这样的原理,依据发文量和被引量计算各著者的综合指数值,并排出他(她)们的名次,从而评选出核心著者。

二、确定《出版科学》的核心著者

1.确定核心著者候选人

首先,从中国期刊网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统计出2004-2013年间在《出版科学》上发表的文章及其被引量和相关作者(调查对象只限于第一作者及学术性文章),共计发文有1497篇,最高产的作者是罗紫初,17篇,然后依据普赖斯定律:(N≌0.749(■)(其中ηmax为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确定核心著者候选人。根据统计数据,可知《出版科学》近十年的核心著者候选人共有87位,将这些候选人的发文量和被引量列于表1中。

表1 核心著者候选人评价指标

注:限于篇幅,表中仅列87位候选人的一部分。如读者需要全部的数据,可向作者直接索取。

2.计算候选人的发文量及被引量的折算指数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以第一位候选人罗紫初的发文量和被引量的折算指数的求取过程为例):

k11=■×100=(17/(409/87))*100=357.45

k12=■×100=(22/(1066/87))*100=177.48

以此类推,可求得所有候选人的发文量折算指数及被引量的折算指数。

3.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根据业界专家们的评定,本文将发文量和被引量权重值分别定为0.5和0.5。

4.计算每位候选人的加权综合指数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以第一位候选人罗紫初的加权综合指数k1的求取过程为例):

k1=0.5*k11+0.5*k12=0.5*357.45+0.5*177.48=267.47

以此类推,可求得所有候选人的加权综合指数,将它们按大小排序。

5.确定核心著者

选取加权综合指数值在100以上的著者作为核心著者,列于表2中,共有29人,约占候选人人数的33.33%。

表2 核心著者加权综合指数序

三、结论

总结上述的研究分析,可知:

1.《出版科学》核心著者共有29名

在2004-2013年间,《出版科学》发文量为1497篇(其中不包括消息、动态之类的非学术性文章),其中由核心著者完成的为212篇,核心著者为29名。

2.《出版科学》的核心著者的素质高

高等院校和杂志社(期刊编辑部)是编辑出版学人才济济的地方,其人员有着很高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是一个素质很高的群体,而《出版科学》的核心著者75.86%(22名)就是来自这样的群体。正是这样一些著者刊登了许多反映出版编辑学的发展前沿、新理论、新问题、新观点、新思维、新角度和新内容,且文风朴实、起点高、准确鲜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颇具真知灼见的文章,使得《出版科学》的整体质量得到了根本保证。

3.《出版科学》的核心著者有一些是知名度很高的专家学者

在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都是在业界有很高知名度的大家,或是高校的教授,或是出版单位的业务骨干,他们都具有非常高的学术造旨。如对出版营销管理、数字出版和科学信息交流有着很深入的研究,并曾入选首批“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的方卿教授;会16种外文的出版家和翻译家林穗芳编审;参与创建我国高校第一个出版学专业且被评为全国编辑出版学科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的罗紫初教授;被美国汤姆逊出版公司出版的英文版《中国出版》一书称其为“中国著名出版人”的周百义总编辑;曾参与策划、组织出版了大批重点图书,如《汉语大字典》《中国哲学史丛书》的资深出版人蔡学俭编审;还有我国出版界许多重要事件的直接领导者和重要参与者的位高权重的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宋木文。这些大家成为核心著者,极大地提高了《出版科学》的知名度。但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说,《出版科学》的高品位、高质量深深吸引了大家们的目光,令他们纷纷将高质量的稿件投往此刊物并成为其核心著者。

4.《出版科学》的核心著者并不全是“名人”

在《出版科学》的核心著者群中,出版界的晚辈和后学也占了一定的比例,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出版科学》唯质而论的择稿原则。因此,笔者断定,《出版科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本备受广大读者和作者青睐的刊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坚持了这样的择稿原则。

5.《出版科学》的核心著者相当一部分来自湖北省

《出版科学》的核心著者72.41%(21名)是来自湖北省,该刊所秉承的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为出版人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的办刊宗旨由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事实上,《出版科学》创刊20年来,为全国特别是湖北省的编辑出版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相对便利的展示他们科研成果的平台,并为推进湖北省乃至全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也因此在出版界和学术界赢得了尊重和肯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秦寿康.综合评价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40.

[2]罗式胜.文献计量学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398.

摘 要:依据发文量和被引量两个计量指标,运用综合指数法测评《出版科学》近十年(2004-2013)的核心著者。

关键词:综合指数法;核心著者;出版科学

在期刊的存在与发展过程中,每个作者对它的贡献是非均匀的,其中总有一些作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被称之为核心著者。他们的论著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要明显高出其他作者。他们建树越多,学术造诣越高,他们的论著在量的方面就愈丰富,质的方面愈易引起学术界的反响和承认,表现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媒体方面,便是其论著有较大的绝对量和较高的被引用频次。本文基于这种原理,用作者发文量和被引量两个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测评《出版科学》近十年(2004-2013)的核心著者。

一、数据源与测评方法

1.数据源

笔者选取中国期刊网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

2.测评方法

使用一种十分简易的方法——综合指数法。该法包括计算指标均值、折算指数和加权综合指数,对参评对象进行排序和评价等四个步骤,计算公式如下:

①xj+=■■xij(指标正均值)和xj-=■■xij(指标负均值)

②kij=■×100(xij>0的折算指数)或kij=■×100(xij<0的折算指数)

③ki=■wjkij(加权综合指数)

其中xij为第i个对象第j项指标值,nj+为第j项指标取正值的对象个数,nj-为第j项指标取负值的对象个数j=1,2,…,p,i=1,2,…,n,n为评价对象个数,p为指标个数。

综合指数表明,不同计量单位的两个或多个指标的综合水平,值大者为佳,最大者则为最优。本文正是基于综合指数法这样的原理,依据发文量和被引量计算各著者的综合指数值,并排出他(她)们的名次,从而评选出核心著者。

二、确定《出版科学》的核心著者

1.确定核心著者候选人

首先,从中国期刊网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统计出2004-2013年间在《出版科学》上发表的文章及其被引量和相关作者(调查对象只限于第一作者及学术性文章),共计发文有1497篇,最高产的作者是罗紫初,17篇,然后依据普赖斯定律:(N≌0.749(■)(其中ηmax为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确定核心著者候选人。根据统计数据,可知《出版科学》近十年的核心著者候选人共有87位,将这些候选人的发文量和被引量列于表1中。

表1 核心著者候选人评价指标

注:限于篇幅,表中仅列87位候选人的一部分。如读者需要全部的数据,可向作者直接索取。

2.计算候选人的发文量及被引量的折算指数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以第一位候选人罗紫初的发文量和被引量的折算指数的求取过程为例):

k11=■×100=(17/(409/87))*100=357.45

k12=■×100=(22/(1066/87))*100=177.48

以此类推,可求得所有候选人的发文量折算指数及被引量的折算指数。

3.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根据业界专家们的评定,本文将发文量和被引量权重值分别定为0.5和0.5。

4.计算每位候选人的加权综合指数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以第一位候选人罗紫初的加权综合指数k1的求取过程为例):

k1=0.5*k11+0.5*k12=0.5*357.45+0.5*177.48=267.47

以此类推,可求得所有候选人的加权综合指数,将它们按大小排序。

5.确定核心著者

选取加权综合指数值在100以上的著者作为核心著者,列于表2中,共有29人,约占候选人人数的33.33%。

表2 核心著者加权综合指数序

三、结论

总结上述的研究分析,可知:

1.《出版科学》核心著者共有29名

在2004-2013年间,《出版科学》发文量为1497篇(其中不包括消息、动态之类的非学术性文章),其中由核心著者完成的为212篇,核心著者为29名。

2.《出版科学》的核心著者的素质高

高等院校和杂志社(期刊编辑部)是编辑出版学人才济济的地方,其人员有着很高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是一个素质很高的群体,而《出版科学》的核心著者75.86%(22名)就是来自这样的群体。正是这样一些著者刊登了许多反映出版编辑学的发展前沿、新理论、新问题、新观点、新思维、新角度和新内容,且文风朴实、起点高、准确鲜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颇具真知灼见的文章,使得《出版科学》的整体质量得到了根本保证。

3.《出版科学》的核心著者有一些是知名度很高的专家学者

在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都是在业界有很高知名度的大家,或是高校的教授,或是出版单位的业务骨干,他们都具有非常高的学术造旨。如对出版营销管理、数字出版和科学信息交流有着很深入的研究,并曾入选首批“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的方卿教授;会16种外文的出版家和翻译家林穗芳编审;参与创建我国高校第一个出版学专业且被评为全国编辑出版学科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的罗紫初教授;被美国汤姆逊出版公司出版的英文版《中国出版》一书称其为“中国著名出版人”的周百义总编辑;曾参与策划、组织出版了大批重点图书,如《汉语大字典》《中国哲学史丛书》的资深出版人蔡学俭编审;还有我国出版界许多重要事件的直接领导者和重要参与者的位高权重的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宋木文。这些大家成为核心著者,极大地提高了《出版科学》的知名度。但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说,《出版科学》的高品位、高质量深深吸引了大家们的目光,令他们纷纷将高质量的稿件投往此刊物并成为其核心著者。

4.《出版科学》的核心著者并不全是“名人”

在《出版科学》的核心著者群中,出版界的晚辈和后学也占了一定的比例,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出版科学》唯质而论的择稿原则。因此,笔者断定,《出版科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本备受广大读者和作者青睐的刊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坚持了这样的择稿原则。

5.《出版科学》的核心著者相当一部分来自湖北省

《出版科学》的核心著者72.41%(21名)是来自湖北省,该刊所秉承的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为出版人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的办刊宗旨由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事实上,《出版科学》创刊20年来,为全国特别是湖北省的编辑出版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相对便利的展示他们科研成果的平台,并为推进湖北省乃至全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也因此在出版界和学术界赢得了尊重和肯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秦寿康.综合评价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40.

[2]罗式胜.文献计量学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398.

摘 要:依据发文量和被引量两个计量指标,运用综合指数法测评《出版科学》近十年(2004-2013)的核心著者。

关键词:综合指数法;核心著者;出版科学

在期刊的存在与发展过程中,每个作者对它的贡献是非均匀的,其中总有一些作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被称之为核心著者。他们的论著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要明显高出其他作者。他们建树越多,学术造诣越高,他们的论著在量的方面就愈丰富,质的方面愈易引起学术界的反响和承认,表现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媒体方面,便是其论著有较大的绝对量和较高的被引用频次。本文基于这种原理,用作者发文量和被引量两个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测评《出版科学》近十年(2004-2013)的核心著者。

一、数据源与测评方法

1.数据源

笔者选取中国期刊网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

2.测评方法

使用一种十分简易的方法——综合指数法。该法包括计算指标均值、折算指数和加权综合指数,对参评对象进行排序和评价等四个步骤,计算公式如下:

①xj+=■■xij(指标正均值)和xj-=■■xij(指标负均值)

②kij=■×100(xij>0的折算指数)或kij=■×100(xij<0的折算指数)

③ki=■wjkij(加权综合指数)

其中xij为第i个对象第j项指标值,nj+为第j项指标取正值的对象个数,nj-为第j项指标取负值的对象个数j=1,2,…,p,i=1,2,…,n,n为评价对象个数,p为指标个数。

综合指数表明,不同计量单位的两个或多个指标的综合水平,值大者为佳,最大者则为最优。本文正是基于综合指数法这样的原理,依据发文量和被引量计算各著者的综合指数值,并排出他(她)们的名次,从而评选出核心著者。

二、确定《出版科学》的核心著者

1.确定核心著者候选人

首先,从中国期刊网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统计出2004-2013年间在《出版科学》上发表的文章及其被引量和相关作者(调查对象只限于第一作者及学术性文章),共计发文有1497篇,最高产的作者是罗紫初,17篇,然后依据普赖斯定律:(N≌0.749(■)(其中ηmax为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确定核心著者候选人。根据统计数据,可知《出版科学》近十年的核心著者候选人共有87位,将这些候选人的发文量和被引量列于表1中。

表1 核心著者候选人评价指标

注:限于篇幅,表中仅列87位候选人的一部分。如读者需要全部的数据,可向作者直接索取。

2.计算候选人的发文量及被引量的折算指数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以第一位候选人罗紫初的发文量和被引量的折算指数的求取过程为例):

k11=■×100=(17/(409/87))*100=357.45

k12=■×100=(22/(1066/87))*100=177.48

以此类推,可求得所有候选人的发文量折算指数及被引量的折算指数。

3.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根据业界专家们的评定,本文将发文量和被引量权重值分别定为0.5和0.5。

4.计算每位候选人的加权综合指数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以第一位候选人罗紫初的加权综合指数k1的求取过程为例):

k1=0.5*k11+0.5*k12=0.5*357.45+0.5*177.48=267.47

以此类推,可求得所有候选人的加权综合指数,将它们按大小排序。

5.确定核心著者

选取加权综合指数值在100以上的著者作为核心著者,列于表2中,共有29人,约占候选人人数的33.33%。

表2 核心著者加权综合指数序

三、结论

总结上述的研究分析,可知:

1.《出版科学》核心著者共有29名

在2004-2013年间,《出版科学》发文量为1497篇(其中不包括消息、动态之类的非学术性文章),其中由核心著者完成的为212篇,核心著者为29名。

2.《出版科学》的核心著者的素质高

高等院校和杂志社(期刊编辑部)是编辑出版学人才济济的地方,其人员有着很高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是一个素质很高的群体,而《出版科学》的核心著者75.86%(22名)就是来自这样的群体。正是这样一些著者刊登了许多反映出版编辑学的发展前沿、新理论、新问题、新观点、新思维、新角度和新内容,且文风朴实、起点高、准确鲜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颇具真知灼见的文章,使得《出版科学》的整体质量得到了根本保证。

3.《出版科学》的核心著者有一些是知名度很高的专家学者

在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都是在业界有很高知名度的大家,或是高校的教授,或是出版单位的业务骨干,他们都具有非常高的学术造旨。如对出版营销管理、数字出版和科学信息交流有着很深入的研究,并曾入选首批“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的方卿教授;会16种外文的出版家和翻译家林穗芳编审;参与创建我国高校第一个出版学专业且被评为全国编辑出版学科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的罗紫初教授;被美国汤姆逊出版公司出版的英文版《中国出版》一书称其为“中国著名出版人”的周百义总编辑;曾参与策划、组织出版了大批重点图书,如《汉语大字典》《中国哲学史丛书》的资深出版人蔡学俭编审;还有我国出版界许多重要事件的直接领导者和重要参与者的位高权重的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宋木文。这些大家成为核心著者,极大地提高了《出版科学》的知名度。但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说,《出版科学》的高品位、高质量深深吸引了大家们的目光,令他们纷纷将高质量的稿件投往此刊物并成为其核心著者。

4.《出版科学》的核心著者并不全是“名人”

在《出版科学》的核心著者群中,出版界的晚辈和后学也占了一定的比例,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出版科学》唯质而论的择稿原则。因此,笔者断定,《出版科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本备受广大读者和作者青睐的刊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坚持了这样的择稿原则。

5.《出版科学》的核心著者相当一部分来自湖北省

《出版科学》的核心著者72.41%(21名)是来自湖北省,该刊所秉承的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为出版人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的办刊宗旨由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事实上,《出版科学》创刊20年来,为全国特别是湖北省的编辑出版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相对便利的展示他们科研成果的平台,并为推进湖北省乃至全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也因此在出版界和学术界赢得了尊重和肯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秦寿康.综合评价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40.

[2]罗式胜.文献计量学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