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艳婷,邹海琼
(湖北省十堰市妇幼保健院,湖北十堰442000)
小儿腹泻在临床上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小儿大便次数显著增多、大便形状改的消化道综合征[1],夏季发生几率较高,2岁以下小儿多发,1岁以下者约占总发生率的一半[2-3]。小儿腹泻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起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会引起患儿的死亡[4-6]。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诊治的小儿腹泻患者180例,男100例,女80例;年龄5个月~2.2岁,平均1.3岁。患儿腹泻5~15次/d,腹泻物呈现蛋花状大便,出现发热、尿少、呕吐等症状。患儿大便中存在没有消化的食物。患儿精神状态不佳,萎靡。患儿心肺功能正常。病程1~28 d。3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一般资料(±s)
表1 3组一般资料(±s)
组别 n 年龄/岁 腹泻次数/(次/d)对照组60 1.3 ±0.8 11 ±6.9西药治疗组 60 1.3 ±0.9 11 ±6.1中西医结合组60 1.3 ±0.6 11 ±5.8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补液、抗炎等)。西药治疗组根据腹泻时间长短,进行治疗,脱水较轻者加服口服补液,病程较长、脱水严重者配合静脉补液和抗炎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除采取补液和抗炎治疗外,再予健脾止泻汤加减治疗,健脾止泻汤是由党参、补骨脂、茯苓、炒扁豆、淮山药、桔梗、甘草、白术和肉豆蔻制得,水煎服用。
1.3 疗效评定标准[5]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大便中无未消化食物,且对病原学进程检查呈现为阴性;好转:患儿每日大便的频率降低,大便镜检基本正常,患者体征基本恢复正常;未愈:患儿大便次数未减少、患儿的症状体征没有得到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组治疗3 d、10 d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3组治疗3 d及10 d疗效比较 例
腹泻在临床上为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大便的频率超过平时次数,且患者的粪质含水量高,稀薄。同时粪便中也发现有尚未消化食物,并且镜检发现其伴有脓血或者黏液[6]。根据腹泻的发病时间,腹泻可分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两种。腹泻是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共性症状,患者同时还常伴有发热、黏液便、腹痛、腹胀、呕吐、血便等表现。如果患者伴大便带血、贫血、消瘦等则要注意患者肠癌出现的可能性;若患者伴水样便症状推断是由于霍乱弧菌感染患者导致的;而患者出现腹胀和食欲差等症状,则需检查防止患者出现肝癌。
目前,对腹泻的发病机制已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点[7]:①是高渗性引起的患者腹泻,如使用高渗性的药物或者食用高渗性食物导致的。②吸收不良性腹泻也是腹泻发生的一种机制。例如由于患者部分疾病引起的弥漫性肠黏膜损伤和正常功能的改变,也会诱发腹泻的发生。③黏膜隐窝细胞的主要作用是肠道的分泌,而患者肠道内的吸收则主要依赖肠绒毛腔面上皮细胞。若此过程出现异常,也会导致腹泻的发生。④患者肠黏膜炎症时会有大量的黏液、脓甚至血液渗出,此过程会引起患者发生渗出性腹泻。⑤传染性腹泻又叫做菌痢或结肠炎,一旦被传染或感染此病,将一生携带此菌。
腹泻是4个月~2岁年龄段幼儿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功能在该年龄段还没有完全具备功能,体内的胃酸与消化酶分泌量很少,并且消化酶的酶活性较低,而婴幼儿的代谢功能强劲,所以最终引起小儿的机体防御功能较弱。不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的小儿腹泻病患者,都表现出患者大便频率增大,同时大便的外部状态表现出与正常状态的明显不同。小儿腹泻病患者的肠蠕动功能增强,导致体内的水、电解质甚至营养物质的流失,影响患者体内的食物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另外,患者发生感染性腹泻也可能是由于病原体侵袭患儿肠上皮细胞引起炎症损害导致功能障碍引起的。
小儿腹泻的中医临床治疗应以健脾补虚为根本,健胃止痛、扶正祛邪。而西医主要通过改善患者的胃黏膜屏障,修复损伤的胃黏膜及腺体。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在临床上具有巨大的优势。健脾止泻汤健脾运化补血,清利湿热之邪,对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泻均有疗效。处方中的党参、白术、甘草、茯苓、淮山药和炒扁豆健脾益气,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加速患者胃黏膜的修复,并可调整胃肠激素的分泌。桔梗通宣肺气,调畅气机,使胃气下行。健脾止泻汤全方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处方中的补骨脂、肉豆蔻具有温肾固肠的功效。笔者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3 d、10 d的临床效果,均优于另2组(P<0.05),因此,中西医结合对小儿腹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效果明显好于单独进行常规西药治疗。
[1]彭玉,冷丽,陈竹,等.推拿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1,31(12):1116-1120
[2]周贤华,卢俊.头穴点刺法治疗小儿腹泻[J].中国针灸,2011,31(5):446
[3]柴增辉.火针治疗慢性结肠炎60例[J].中国针灸,2011,31(5):476
[4]Casado Dones MJ.Acute infantile diarrhea.Nursing treatment[J].Revista deenfermeria(Barcelona,Spain),2009,33(9):50 -59
[5]高彬昌,刘晓萍,薛咏梅,等.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2(5):1136-1138
[6]Cho HJ,Yoon JY,Bae MH,et al.Familial transthyretin amyloidosis with variant asp38Ala presenting with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and chronic diarrhea[J].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Ultrasound,2012,20(4):209-212
[7]Gao S,Shao J,Du J,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a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originated from cattle in Gansu Province,China[J].Virus Genes,2013,47(1):178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