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的榜样
——焦裕禄》诞生记

2014-11-29 16:03本刊编辑部
人民公仆 2014年4期
关键词:分社兰考事迹

■ 本刊编辑部

《县委书记的榜样
——焦裕禄》诞生记

■ 本刊编辑部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河南兰考县。兰考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一下车,他就直接来到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参观,并看望焦裕禄亲属和当地部分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总书记说,虽然焦裕禄离开我们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只要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我们还是共产党,这种精神就要传递下去。

总书记的讲话感召着广大干部,焦裕禄精神鼓舞着广大干部。

焦裕禄事迹被发现、传颂、弘扬,张应先是一位功不可没的新闻工作者。

张应先当时在新华社国内部工作。1964年10月,总社调整河南分社领导班子,张应先被调到河南分社任副社长并主持工作。到郑州后,张应先立即到河南省委报到并请示工作。时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省委宣传部长宋玉玺热情接待了他,并风趣地说,河南是灾区,欢迎你来同河南人民同甘共苦。这席话既表达了欢迎之情,也交待了河南人民与困难作斗争的现实省情。

根据总社和省委的指示,张应先召开了记者情况汇报会,研究制定宣传报道计划。会上张应先第一次听到焦裕禄的名字。提供线索的是农村组记者鲁保国。鲁保国说,今年(1964年)5月下旬,河南省在民权县召开全省沙区造林工作会议,兰考县县长张钦礼作了典型发言,介绍了已故县委书记焦裕禄对兰考县除“三害”(风沙、盐碱、内涝)作出的重大贡献和许多感人事迹。当张钦礼介绍到焦裕禄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滩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时,张钦礼已是泪流满面。会议原本规定,典型发言每县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过去了,当时主持会议的河南省副省长王维群也被感染,他站起来说:“讲,不受时间限制。”就这样,张钦礼讲了两个半小时,全场泣不成声。会议结束时,王维群宣布:“转变会议主题,下午全体讨论焦裕禄事迹。”

记者情况汇报会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作为扎根在中原大地的新闻工作者,谁没有看到过自然灾害的肆虐,谁不了解群众改变落后面貌的企盼。一种责任感在与会同志心中涌动:“这一线索是我们分社发现的,也应由我们分社完成这一报道任务。”

接着分社成立焦裕禄报道小组,由张应先、鲁保国、逯祖毅三人组成,任务落实到人。大家着手进行紧张的宣传报道准备工作。是写新闻还是写通讯?当时认为,写新闻比较快。为了让这个典型尽早见报,决定把这篇报道写成新闻。

一个重大报道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新闻由头。正在考虑报道怎么入题的时候,省委召开了生产救灾动员大会。省委第二书记文敏生在谈到灾区干部思想状况时,表扬了已故的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说他是生产救灾中涌现出的一名优秀领导干部,全省干部都应该向他学习。这个动员会对张应先来说,真是雪中送碳,它表明了省委的态度,点明了宣传报道的现实背景。回分社后张应先对鲁保国、逯祖毅说:“新闻由头有了,走,马上去兰考!”

张应先等人到了兰考,“新华社焦裕禄报道组来了”的消息也不胫而走。许多干部和群众争先恐后向记者介绍焦裕禄的事迹。

最先找来的是张钦礼县长,他一见面就深情地说:“我可把你们盼来了……”说着便向他们介绍焦裕禄带领县委一班人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故事。他说:“老焦虽然去世了,但他同兰考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的革命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

闻讯赶来的还有县委办公室秘书刘俊生,他主动陪我们到焦裕禄生前树立的韩村、秦寨、赵垛楼、双杨树四个典型单位去采访。在村里,不少群众主动前来反映情况,提供线索。一些人眼泪汪汪地说:“焦书记是我们的好书记啊!他来到我们这里,就领着我们治沙、治碱、治水,等到这里自然面貌稍有改变时,他却离开了我们……”

在兰考,张应先等人的采访已不仅仅是挖掘和整理线索,而是在采掘一座精神富矿。焦裕禄精神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鲁保国、逯祖毅推荐张应先执笔,张应先含着眼泪连夜写出一篇报道。为了争取早日见报,他们一面送审,一面将稿件传给总社。总社于1964年11月18日播出,11月19日,《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题为《焦裕禄忠心耿耿为党为人民》的报道,这是有关焦裕禄事迹最早的一篇报道。也正是这篇报道,拉开了报道焦裕禄事迹的大幕。

焦裕禄的事迹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在河南引起很大反响。河南省委正式发出通知,号召全省干部学习焦裕禄忠心耿耿为人民的精神,并指示《河南日报》加强这方面的报道。时任报社总编辑刘问世、副总编辑翁少峰对此事抓得很紧,先后派出农村部主任李光照、黎路、记者部主任安孚林等人赴兰考采访,对焦裕禄事迹作连续报道。省电台也派出编辑、记者前往采访。在各方面配合下,全省迅速掀起学习焦裕禄的热潮。

时隔一年,也就是1965年4月初,新华通讯社副社长穆青去西安路过郑州时,给新华社河南分社的记者周原交待了一项去河南重灾区豫东采访的任务,以了解当地农民在三年困难时期是如何摆脱穷困的。

周原到了兰考,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卓兴隆将周原领到了兰考县委办公室秘书刘俊生那儿,待周原说明来意,刘俊生没有寒暄,张口就说:“兰考除‘三害’,咱们的县委书记是累死的!”。

周原急问:“咋累死的?”

“活活累死的!”周原的心被震了一下。“居然有为一方百姓累死的县委书记?”他不大相信地又问,“谁?”“焦裕禄!”

尽管《河南日报》和新华社河南分社都宣传过焦裕禄,周原却是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他当记者也有些年头了,还是被眼前的情景所打动:一个县委普通干事,谈起一位已经过世的县委书记,竟然声泪俱下。

刘俊生哭着,说着,突然站起来,从立柜上取下一把藤椅,“这就是焦书记常坐的”。周原看不出这把破旧的藤椅有什么特殊之处,不解地望着哭个不停的刘俊生。刘俊生指着藤椅上的一处窟窿,硬着声说道:“焦书记肝病发作时,就找件硬东西,一头压着肝部,一头顶在右边的椅靠上坚持工作,日子长了,就顶出了这个窟窿。”

办公桌的玻璃板底下压着一张字条:“兰考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是焦裕禄临终前准备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内容他还没有来得及动笔。接下去的日子,周原哭肿了眼睛。

12天之后,周原回到郑州。穆青一行刚好从西安回来。一见面,穆青就从周原的眼睛里知道:灾区“有金。”

面对穆青的到来,张钦礼、刘俊生,还有焦裕禄的秘书李忠修有些紧张,兰考这个穷县很少有记者来,可今天……他们把已经熟识的周原悄悄拉到一边,问:“没想到来了这么多北京的大记者,这该咋个讲法?”

周原说:“你们第一次怎么跟我讲的,就怎么跟他们讲。是啥说啥,一句不要夸大。”

“讲焦书记还用夸大?”三个人的眼圈红了。

刘俊生便把平日焦裕禄最感动自己的那些事情,一桩桩,一件件,细细道来。他说焦裕禄在大雪封门时的访贫问苦,救灾时舍不得吃群众一口饭、喝群众一杯水、抱病查风口、奋不顾身带头蹚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他说焦裕禄死后,兰考的几十万老百姓自发地给焦裕禄烧纸,哭坟;说梁老庄梁俊才的瞎老婆子哭得死去活来;老韩陵70多岁的萧位芬扑到墓上,手抠进坟头黄土,呼天喊地地唤:回来呀回来,焦书记!高照头的靳梅英老大娘大黑天摸进城,看见宣传栏里有老焦的照片,不走了,坐在马路上,就傻傻地看着,那天,天上正落着雨……说着,说着,就见穆青眼中一亮,两行泪水潸然而下。“焦裕禄与人民的感情这么深!”穆青站起来,激动地在县委会议室来回走着,好一阵,他才在一处停下来,肃穆地说:“我参加工作28年了,从没哭过,却被焦裕禄感动得忍不住要流泪。”

最初穆青没有准备宣传焦裕禄,听了焦裕禄事迹的汇报深受感动,认为焦裕禄的精神太感人了,有进一步宣传报道的必要。于是穆青断然决定:“原来的计划不搞了,就写兰考。就写焦裕禄!”

“重新报道焦裕禄!”他说,“像这样的党的好干部不组织力量宣传出去,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失职!”

在兰考,穆青经过和各级干部群众座谈,搜集到许许多多生动感人的素材。采访期间,穆青悲恸得不能自持,时常在屋子里不停地来回走动,眼泪抹了一把又一把。有时中午,炊事员做好了饭,谁也没去吃,一个个都在哭。下午继续谈,更不行,一开口就哭,伤心得连钢笔都捏不住。晚饭热了又凉,无人动筷,咽不下。

窗外夜幕降临,寒气愈加浓重,北风呼呼作响。穆青站在一盆炭火前,望着蓝色的火焰,心里翻江倒海。

这么一个县委书记很少见到。他这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又这么热爱他、怀念他。在他身上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全部的优秀品质。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到的他全做到了。我们一定要把他写出来!不把他写出来,我们就对不起人民!”

在兰考是没法写稿的,泪珠子抹不干。穆青说:“去地区。”于是,在昔日的“开封府”,穆青、冯健、周原三人,每人一间屋,各把一头,写通讯、配评论、赶社论,开始没日没夜地干起来。

这位38岁就走上新华社副社长领导岗位的穆青,那时风华正茂,激情如潮,几天也不睡。他像个严厉的“监工”。有一 天,他走到周原的屋里,拿起刚写出的一页稿纸,当看到“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句话时,竟喜形于色,拍案叫好:“这样的话多来两句!”可是,当周原那1.2万字的人物通讯初稿出来后,穆青看了,却直摇头。因为,悲而不壮,泪太多了。 穆青说:“不能把焦裕禄简单地写成一部‘好人好事录’。要高瞻远瞩地提炼出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主题,并以这个高度来表现焦裕禄的革命精神和思想风貌,这是决定这篇人物通讯成败、优劣的关键。”

穆青决定亲自动手大改。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为推敲一句话或一个标点,常常同冯健争得面红耳赤。一直改到了第九稿。第九稿除基本素材外,周原初稿上只字未动的,就剩下一句:“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稿子送了上去,抓宣传的中央领导看了很满意。这篇通讯从采写,到修改、提炼、加工、编辑经过了好几道工序。初稿写成后,带到北京,又做了好多修改和补充。最终形成了一万多字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1966年 2 月 7 日,这篇通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和《人民日报》刊出后,震憾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许多干部和群众一遍又一遍地收听广播,阅读报纸,人们从焦裕禄事迹中看到了党的光荣传统和人民公仆的高大形象。激发了人们战胜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发了全国学习焦裕禄的热潮。

新的时期,习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时指出,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焦裕禄精神成为鼓励一代又一代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分社兰考事迹
中国船级社举办第五届检验业务技能比武大赛
又访兰考
“三清一改”靓兰考 人大代表作示范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记者》
“互联网+履职”:兰考人大代表的新行动
兰考交卷
法新社进入朝鲜
与时俱进
清澈的河 透明的心——根河市阿龙山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沃田关爱青少年事迹
半个多世纪的“雷锋情结”——记盐城市雷锋事迹陈列馆馆长夏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