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在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对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探索

2014-11-28 02:24吴丽娜
世纪桥 2014年6期
关键词:人民军队邓小平

吴丽娜

摘要:邓小平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高度重视军队问题。积极开展兵运工作,成功改造广西旧军队,解决了把一支以旧军队和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开创了我军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新形式,为我党和我军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邓小平;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人民军队

1929年邓小平同志来到广西,以“中央代表身份对俞作柏、李明瑞做统战工作”。[1](P.25)邓小平在工作中吸取了大革命后期由于我党对建立军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掌握领导军队,导致大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高度重视军队问题。为此他在广西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对创建新型人民军队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一、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军队掌握在谁手中,关系到军队的性质,更是关系到革命成败的首要问题。因此,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军队是保持军队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重要条件,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邓小平在创建红七军的过程中,始终把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坚强的领导作为首要任务。

(一)支部建在连上,在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制度

在三湾改编中,毛泽东创造性的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原则。邓小平在对旧军队进行改造时,通过统战工作,安排我党一批同志进入广西教导总队、广西警备第四、第五大队工作,建立了各连队党的秘密组织,加强党的秘密组织工作。陈豪人在1930年1月的《七军前委报告》中,指出“现军中各连,均有支部之组织”。[1](P.105)通过支部大力发展党员,两个月便在广西教导总队发展了300多名党员。张云逸同志回忆到,正是由于将党的基层组织秘密设在连队里,我们才能教育群众、团结群众,进而迅速争取群众。

(二)科学的领导体制

一个科学的领导体制,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关键。邓小平同志在红四军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在军队的领导制度上实行和坚持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

1.建立党的组织机构,完善党代表制度

1929年12月20日,以邓小平名义为首的红七军颁发了《关于党的组织工作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通告》确定了党领导军队的组织系统,前委是军队中最高政治指导机关和党的最高指导机关,在前委之下,各纵队设队委;纵队委之下,各营设营委;每连队设一支部,军官与士兵同志混合组织;各营委及各支部直属队委指挥。教导队支队、训练所支部、政治部支部、军部支部及特务营营委直属前委指挥。这样的组织制度,有效地对军队进行整合,实现党对军队的领导。

2.军队党委和地方党部的关系

邓小平等同志严格区别了军队党委和地方党部的关系。《通告》里指出:地方党部与所在地方军中最高党部发生平行关系,但受前委之指挥。关于党的前委的职权因广西地方党部弱到甚至于等于没有组织的目前,可以暂时执行其管理权,但是必定要帮助其独立的组织,决不能以军队中的党的系统代替了地方党部。

3.集中领导与民主

红七军意识到红四军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民主与集中的问题。提出要注意集体领导,即党委集体领导的制度,规定党内一切重要问题均应召集各级委员会讨论决定;临时问题及日常细小问题可由书记解决,但解决后应向各委员(或干事)报告;在指导机关中的同志应经常地注意党的工作问题,不可一切问题推在书记身上。这里蕴含着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的思想。

另外,《通告》对实行民主集中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指出:“实行民主化时仍须保持民主集权制之确立,须防止极端民主化现象。”[1](P.75)在朱毛经验基础中,根据红七军的实际情况,设置兵委职权,防止红七军出现极端民主化现象。

邓小平在广西工作期间,正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形成时期,他为随后召开的古田会议作出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确立,作出了重要探索和贡献。

二、探索新型官兵关系

官兵关系,从本质上反映了军队的性质。建设新型人民军队,必须建设新型官兵关系。

(一)撤换反动军官

反动军官是民主和新型官兵关系的绊脚石,要建立新型官兵关系,首先就必须撤换或者改造反动军官,废除旧军队的陋习。广西警备大队军官的成分非常复杂,军官打骂士兵情况普遍,士兵敢怒不敢言。张云逸在改造教导总队、警备第四、第五大队时,决定撤换这些反动军官。对政治上反动的旧军官,采取了“调虎离山”的办法,给这些人以较高的职位,实际上是剥削其对军队的领导权。部队进入右江后,撤换反动军官是转变前的重要准备工作。撤换反动军官为建立官兵一致的关系扫清障碍。

(二)建立士兵委员会

在军队中建立士兵委员会,让士兵群众参加军队的民主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创造。

1929年10月,邓小平到达右江地区后,首先召开了一个党的委员会议(后来称前敌委员会,书记是邓小平),会上决定整顿、补充部队,实行官兵平等,建立士兵委员会。会后,军队营连设立士兵委员会,隶属于军中政治工作系统之下。

政治上,士兵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参与军队管理,代表士兵利益,在军中享有一定的权力。它还同旧军阀进行斗争,维护士兵的权益。士兵委员会定期开士兵会议,会上每个士兵都有发言机会。经济公开,由士兵组织审查委员会审查,开支由军需定期向审查会报告,组织裁判委员会,士兵委员会改变了旧军队官兵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确立了官兵一致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内部关系,这种民主制度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邓小平、张云逸不仅重视组织建设,更重视军队的思想建设。红七军主要是由旧军队和农民转变而来,非无产阶级思想相当严重,为此他们在红七军内部开展了以广大基层士兵群众为对象;以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建设。

(一)思想理论学习

首先是学习党的理论。邓小平曾说“不学习共产党理论,就没有共产党的责任感”。[1](P.295)要使改造的队伍真正成为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队伍,首先就必须让他们了解我党的主张。当时宣传党的主张方式多种多样。一、政治委员会的宣传工作。前委之下设有的政治部是政治工作最高机关,它主要对内实施政治教育。当时政治部积极开展士兵政治教育工作。政治委员在与豪绅之武装战斗中,从实际方面,启发士兵之阶级意识,在平时则每(周)上政治讲堂一小时至二小时,则举行个别谈话,举行士兵会,这时期,士兵稍有活泼之气象,工农兵联合反国民党的观念,渐深入士兵之脑海中。[1](P.193)二、刊印宣传手册。我党加紧对军队的宣传,发行针对广大士兵的《士兵之友》。另外红七军前委按邓小平的指示,大量印发了《党员须知》、《革命知识常答》、《经济教授提纲》,作为红军前委、右江特委对党员进行教育的教材。通过宣传小册子,让群众在比较的基础上,更深刻明白共产党的主张。三、党员的言传身教。在教导总队中,有很多的学员,尤其是在政治部工作的政训教导员中有很多是共产党员,他们不断地学生灌输革命思想,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张云逸作为警备第四大队大队长兼教导总队副大队长,带头起表率作用。他给学员上课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层层引导启发学生。

(二)发动群众

从旧式军队转变为新型的革命军队,必须提高广大士兵的革命觉悟。发动广大士兵进行斗争活动是另外的途径。理论必须与实际结合才能成为有利的武器,广大士兵必须进行斗争,并且在斗争中提高自身的觉悟。发动群众斗争的主要方法是,从日常斗争发展到政治斗争,在广大士兵群众中,进行革命的民主教育,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发动他们与发动军官进行斗争。而且斗争要依靠广大士兵群众,而不能仅仅依靠自上而下的命令。

根据党委的决定,大家立即行动起来,在部队中公开宣传党的主张,严办了一向克扣军饷、打骂士兵,为大家所痛恨的梁营长(即先派驻百色的第二营),因而大大推动了部队的民主改革,战士的觉悟普遍提高,革命积极性也增强了。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斗争,使广大士兵明白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共产党的性质、纲领和任务,树立革命思想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

四、军队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要建设一支革命的军队,首要要明确建军的宗旨,即军队为谁打仗。

(一)渐渐废除军饷制度

旧军队是建立在雇佣制基础之上的,士兵当兵绝大多数是为了生计,其目的为了升官发财。很显然,这样的士兵不可能为人民打战,成为革命的主力。红七军主要是从李明瑞部队改造而来,更多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因此改造还很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我军还保留着薪饷。

但是,红军绝不是雇佣的军队,所以二十块的薪饷,是绝对要渐渐的使其废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党在士兵群众中进行广大的宣传,使士兵群众能了解红军的意义和他本身来当红军的任务。并且经过经济公开,当兵夫役一律待遇平等,这些办法来使士兵群众自己起来废除薪饷制,只有零用钱及供给伙食衣服。通过废除士兵的薪饷,巩固红军的基础,使士兵群众彻底的了解红军的政治任务,也使士兵真正得到解放。

(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逐渐取消军饷制度的基础上,我党在红七军中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

红七军一成立,前委在所颁布的《中国红军第七军目前实施纲领》、《中共工农第七军司令部、政治部布告》等文件中,公开宣布红七军是“工农劳苦群众的武装”,宗旨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邓小平在右江根据地的斗争中,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他到各地区视察,常常到贫苦农民家去访问贫农;对困难户特别照顾等等。

邓小平在创建红七军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我军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道路和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我军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它将一只旧军队改造成为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队伍,我党掌握了武装的力量有利回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武装。为百色起义的顺利举行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共百色市委党史办公室编.右江风雷——邓小平 与百色起义[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胡悦]

猜你喜欢
人民军队邓小平
浅析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廉政建设研究述要
艰苦奋斗作风的政治分析
抗战时期人民军队英模的作用及其启示
邓小平承认:林彪比他更能理解毛泽东的意图
浅析东北抗日联军对人民军队的历史贡献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