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摘 要:当今,各个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几乎都实行了教学改革,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本文则从侧重学生思辨思维的培养和实用英语口语的训练的教学目的出发,以教材中的课文内容设计为思路,阐述英语课堂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思辨思维;实用英语口语;能力培养;课堂设计
教育部2004年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和英文书写翻译能力。而思辨思维一词最初由美国教育家最开始使用,英文书写为"Critical Thinking Skills"。在国内,最早研究思辨思维的教育学者文秋芳将该词译为"高层次思维能力",它由"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组成。"认知"维度上包括分析、推理、评价三项核心技能,并通过清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五条标准进行评判。在"情感"维度上,包括好奇、开放、自信、正直与坚韧五个基本特质。
1 课程设计示例
本文以董亚芬主编的《大学英语精读第三册》(第三版)Unit 3中的课文"Why I Teach"为例,讲解课堂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导入,以及如何鼓励学习独立的思考及恰当的口语表达。
文章背景:作者是被美国教育发展进步委员会评选命名的"1983年最佳教授"。在文章中陈述对教师职业的钟情和热爱。
教学目的:透彻理解作者在金钱和权力问题上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并把学生引入教师的内心世界,感受教师的敬业精神、治学态度和对学生倾注的爱。
教学重点:分析、归纳教学工作的甘苦。认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提问法
启发式、连环式提问:
(1)Is the title "Why I Teach" a question or an answer? A question from whom? An answer from whom? Who is he? (Look at Note 2)
(2) Are you curious about such a topic being a student? Why or why not?
(3)What do you think is he going to talk about?
(4)Do you want to know why I teach?
深层理解类问题:
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when he says "teaching is a profession built on change"? (Textbook Question 5, P.67)
挖掘式问题:
"When the material is the same, I change" , the author means what has changed?
归纳式问题:Textbook Question 9, P.47
思考类问题:Question 10,P.47
评价式问题:Topics for Discussion 1, P.47
关联问题:如表。
2 最终教学成果展示
在学生们基本掌握本文大意和核心词汇后,教师就可以通过课上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参与课文展开问题的回答和讨论。教师会发现,原本一篇需逐句逐段讲解的课文在回答问题环节后,很容易就被学生们理解了。一些启发性、发散型问题还会激发学生思辨思维能力。在回答问题时,学生需要组织自己的语言,这也提高了口语水平。
最后,在课文内容完成后,教师可以设计课文相关话题的写作环节。如:可以命题作文,题目为:How to Be a Good Teacher& My Ideal Job.学生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己选定一个题目,进行作文的训练。
3 反馈评价
教师可以对每个学生回答问题表现和改写作文的水平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指出学生们在两个环节中出现了哪些错误,以便以后避免。学生在讨论、交流和写作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及时进行归纳。教学评价模式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辅以终结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达到"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的效果。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根据"课前知识储备拓展--课堂设定开放性思索性有深度的问题--合作探究、积极思辨、实践体验--成果展示--反馈评价"的五步教学模式,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有助于解决大学生英语思辨缺乏的现象,提高学生们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并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岳鹏. 面向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课堂设计研究[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576号"关于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石化问题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当今,各个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几乎都实行了教学改革,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本文则从侧重学生思辨思维的培养和实用英语口语的训练的教学目的出发,以教材中的课文内容设计为思路,阐述英语课堂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思辨思维;实用英语口语;能力培养;课堂设计
教育部2004年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和英文书写翻译能力。而思辨思维一词最初由美国教育家最开始使用,英文书写为"Critical Thinking Skills"。在国内,最早研究思辨思维的教育学者文秋芳将该词译为"高层次思维能力",它由"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组成。"认知"维度上包括分析、推理、评价三项核心技能,并通过清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五条标准进行评判。在"情感"维度上,包括好奇、开放、自信、正直与坚韧五个基本特质。
1 课程设计示例
本文以董亚芬主编的《大学英语精读第三册》(第三版)Unit 3中的课文"Why I Teach"为例,讲解课堂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导入,以及如何鼓励学习独立的思考及恰当的口语表达。
文章背景:作者是被美国教育发展进步委员会评选命名的"1983年最佳教授"。在文章中陈述对教师职业的钟情和热爱。
教学目的:透彻理解作者在金钱和权力问题上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并把学生引入教师的内心世界,感受教师的敬业精神、治学态度和对学生倾注的爱。
教学重点:分析、归纳教学工作的甘苦。认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提问法
启发式、连环式提问:
(1)Is the title "Why I Teach" a question or an answer? A question from whom? An answer from whom? Who is he? (Look at Note 2)
(2) Are you curious about such a topic being a student? Why or why not?
(3)What do you think is he going to talk about?
(4)Do you want to know why I teach?
深层理解类问题:
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when he says "teaching is a profession built on change"? (Textbook Question 5, P.67)
挖掘式问题:
"When the material is the same, I change" , the author means what has changed?
归纳式问题:Textbook Question 9, P.47
思考类问题:Question 10,P.47
评价式问题:Topics for Discussion 1, P.47
关联问题:如表。
2 最终教学成果展示
在学生们基本掌握本文大意和核心词汇后,教师就可以通过课上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参与课文展开问题的回答和讨论。教师会发现,原本一篇需逐句逐段讲解的课文在回答问题环节后,很容易就被学生们理解了。一些启发性、发散型问题还会激发学生思辨思维能力。在回答问题时,学生需要组织自己的语言,这也提高了口语水平。
最后,在课文内容完成后,教师可以设计课文相关话题的写作环节。如:可以命题作文,题目为:How to Be a Good Teacher& My Ideal Job.学生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己选定一个题目,进行作文的训练。
3 反馈评价
教师可以对每个学生回答问题表现和改写作文的水平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指出学生们在两个环节中出现了哪些错误,以便以后避免。学生在讨论、交流和写作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及时进行归纳。教学评价模式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辅以终结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达到"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的效果。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根据"课前知识储备拓展--课堂设定开放性思索性有深度的问题--合作探究、积极思辨、实践体验--成果展示--反馈评价"的五步教学模式,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有助于解决大学生英语思辨缺乏的现象,提高学生们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并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岳鹏. 面向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课堂设计研究[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576号"关于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石化问题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当今,各个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几乎都实行了教学改革,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本文则从侧重学生思辨思维的培养和实用英语口语的训练的教学目的出发,以教材中的课文内容设计为思路,阐述英语课堂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思辨思维;实用英语口语;能力培养;课堂设计
教育部2004年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和英文书写翻译能力。而思辨思维一词最初由美国教育家最开始使用,英文书写为"Critical Thinking Skills"。在国内,最早研究思辨思维的教育学者文秋芳将该词译为"高层次思维能力",它由"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组成。"认知"维度上包括分析、推理、评价三项核心技能,并通过清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五条标准进行评判。在"情感"维度上,包括好奇、开放、自信、正直与坚韧五个基本特质。
1 课程设计示例
本文以董亚芬主编的《大学英语精读第三册》(第三版)Unit 3中的课文"Why I Teach"为例,讲解课堂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导入,以及如何鼓励学习独立的思考及恰当的口语表达。
文章背景:作者是被美国教育发展进步委员会评选命名的"1983年最佳教授"。在文章中陈述对教师职业的钟情和热爱。
教学目的:透彻理解作者在金钱和权力问题上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并把学生引入教师的内心世界,感受教师的敬业精神、治学态度和对学生倾注的爱。
教学重点:分析、归纳教学工作的甘苦。认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提问法
启发式、连环式提问:
(1)Is the title "Why I Teach" a question or an answer? A question from whom? An answer from whom? Who is he? (Look at Note 2)
(2) Are you curious about such a topic being a student? Why or why not?
(3)What do you think is he going to talk about?
(4)Do you want to know why I teach?
深层理解类问题:
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when he says "teaching is a profession built on change"? (Textbook Question 5, P.67)
挖掘式问题:
"When the material is the same, I change" , the author means what has changed?
归纳式问题:Textbook Question 9, P.47
思考类问题:Question 10,P.47
评价式问题:Topics for Discussion 1, P.47
关联问题:如表。
2 最终教学成果展示
在学生们基本掌握本文大意和核心词汇后,教师就可以通过课上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参与课文展开问题的回答和讨论。教师会发现,原本一篇需逐句逐段讲解的课文在回答问题环节后,很容易就被学生们理解了。一些启发性、发散型问题还会激发学生思辨思维能力。在回答问题时,学生需要组织自己的语言,这也提高了口语水平。
最后,在课文内容完成后,教师可以设计课文相关话题的写作环节。如:可以命题作文,题目为:How to Be a Good Teacher& My Ideal Job.学生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己选定一个题目,进行作文的训练。
3 反馈评价
教师可以对每个学生回答问题表现和改写作文的水平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指出学生们在两个环节中出现了哪些错误,以便以后避免。学生在讨论、交流和写作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及时进行归纳。教学评价模式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辅以终结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达到"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的效果。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根据"课前知识储备拓展--课堂设定开放性思索性有深度的问题--合作探究、积极思辨、实践体验--成果展示--反馈评价"的五步教学模式,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有助于解决大学生英语思辨缺乏的现象,提高学生们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并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岳鹏. 面向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课堂设计研究[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576号"关于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石化问题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