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党的群众工作与创新社会治理研究——基于对中浦院473名学员调研问卷的分析

2014-11-27 09:16
社会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群众工作

李 德

一、引 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因此,党的群众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提高群众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群众路线是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巩固党执政地位的不竭动力,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创新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践行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需要围绕群众所共同关心的、常见的、多发性的社会矛盾,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切实解决住房、就业、医疗、子女入学等广大群众特别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

目前,全国上下正在轰轰烈烈地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了全面、客观分析当前党的群众工作与社会治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探索和思考创新群众工作与社会治理的有效对策,2013年8月至11月,我们围绕“当前党的群众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这一主题,对前来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习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与社区管理专题研究班 (赴新加坡)”、“拓宽国际视野、提高参与全球经济竞争能力专题研讨班 (第2期)”、“创新城市基层党建专题研讨班 (第7期)”、“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防范专题研讨班 (第9期)”、“2013年两院院士和中央联系专家班 (第2期)”、“创新城市社会管理专题研讨班 (第5期)”、“东莞市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培训班”、“河南省巩义市领导干部培训班”、“广西政法系统政治部主任专题培训班”、“广东省中山市现代城市领导者专题培训班”、“江苏省徐州市‘年轻正职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第二期”、“2013年浦发银行二级分行行长培训班”、“2013年嘉定区‘班长工程’——农村党组织书记研修班”、“东营市经济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第三十三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15个班次的学员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73份,回收率为94.6%。问卷所调查的学员来源广泛,有中央各部委制定相关政策的学员,有各省市具体从事党政以及政法工作的学员,亦有各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以及长期在基层从事农村工作的党组织书记等,这些来自各部门不同层级学员的想法和建议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调查所用问卷设计的题量相对较少,共有11个客观题,1个主观题,学员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大部分在十分钟以内可以做完。学员对问卷进行了认真填写,尤其是在主观题中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及宝贵建议。

二、当前我国群众工作及社会治理面临的现状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群众工作史,党在九十多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形成了重视和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的强大政治优势,为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不断胜利提供了不竭的力量源泉与根本保证。

(一)当前党的群众工作具有的优势及取得的经验

第一,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为改善民生提供了充足财力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给全体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繁荣的文化生活。①祝灵君:《社会管理中的群众工作:历史经验与现实途径的选择》,《科学决策》2011年第7期。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达到103740亿元,比2002年增长4.5倍,年均增长20.8%。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投入,增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能力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②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新世纪实现新跨越新征程谱写新篇章——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9月18日。

第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逐步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早在1939年,陈云就指出:“改善群众生活才能发动群众。”1942年,毛泽东在谈到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时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例如,从2006年到2008年,我国义务教育用三年的时间,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四大步,全面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的全过程。从教育投入总量看,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从2002年的548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96万亿元,增长了3.6倍,年均增幅约17%。更令人欣喜的是,2012年,教育投入占GDP比例4%的目标终于顺利实现,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科学规范的教育投入机制初步形成③袁新文、赵婀娜:《教育免费,奠基民族复兴——十六大以来民生领域发展成就述评之一》,《人民日报》2012年8月9日。。据卫生部统计,到2011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5.3万个;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860万人。每千人口执业 (助理)医师数达1.85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1.65人,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全国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县县有达标医院、社区有卫生服务站的目标,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卫生部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已由2001年的60%下降到2011年的35%。这说明,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大幅增加,群众看病负担相对减轻,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显著改善①白剑峰、李红梅:《基本医保编织全球最大全民保障网》,《人民日报》2012年8月22日。。

第三,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在服务群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2012年对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748个城市社区的初步调查统计,截止到2011年底,共建立城乡社区党组织58099个。其中,建立党委的社区为7030个,占12.6%;建立党总支的社区为13964个,占25.0%;其他社区大都建立了党支部,还有极少数社区建立了联合党支部,基本实现了“一社区一支部 (或一总支、一党委)”。全国各地通过公开招聘、公推直选、两推一选、民主选举等途径,加强和改进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社区党组织干部队伍和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各地党组织及其广大党员在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012年3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办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专题研究班 (第4期),来自全国各地州 (市)级党委及中央国家机关直属单位的23名厅级领导干部参加了学习。我们围绕当前城市社区党建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对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问卷,学员对当前各地的基层党建创新工作还是比较乐观的,对基层党组织现状比较了解,对基层党建关注程度较高,其所在的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状况比较正常、有效,当前我国大多数基层党组织工作状况总体上比较有力,绝大部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状况比较好,在加强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四,新媒体的兴起拓展了群众利益表达的渠道。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众传媒的日渐发达,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当今社会是一个“新媒体”或是“全媒体”时代。跨媒介的报道体系,集合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等各种传播工具,使信息超迅捷传输,涵盖了人们接受信息所需要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全部感官,不同阶层和喜好的受众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媒介,来接受信息并随时进行反馈,从而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②张庆洁:《全媒体时代的政府形象塑造与舆情危机应对》,《传媒》2012年第2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更广阔的空间,一方面互联网成为广大群众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开展监督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为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新方式、新途径③杜飞进:《网络时代与群众工作——略论网络环境下群众工作的变革与创新》,《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9期。。目前,全国各地政府部门通过创新群众工作方式,积极搭建网络问政平台,加强了与群众的沟通,拓展了群众利益表达的渠道。另外,群众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为开展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具体如下页图1所示:

因此,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密切党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经验,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是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始终把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时刻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落实在行动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调动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动员和领导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使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显著改善④李景田:《90年来党密切党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启示》,《新湘评论》2011年第15期。。

(二)当前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1.党群、干群关系总体“不差”,但部分地方“不和谐”

图1 当前党的群众工作所具有的明显优势

群众工作从本质上讲就是研究和解决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工作,只有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有效消除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问题,不断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①王芳:《以群众工作推进社会管理科学化》,《理论导刊》2011年第11期。。通过分析学员提交的问卷可知,学员认为当前党群、干群关系总体上“不差”,但由于个别党员干部缺乏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等因素,部分地方党群、干部关系出现“不和谐”现象。例如,对当前党群、干群关系的总体评价,52.65%学员认为“一般”,28.16%学员认为“较好”,14.69%学员认为“较差”,2.86%学员认为“差”,1.63%学员认为“好”。学员认为当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主要因素是“部分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服务意识不强”(26.18%)、“部分党员干部与群众缺少交流沟通”(23.13%)、“部分党员干部能力差,不能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22.11%)、“上级政策不符合基层实际”(14.49%)、“历史遗留问题得不到解决”(14.10%),等等。

学员认为当前一些地方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的原因有:“少数干部腐败行为和官僚作风严重,自身素质不强,令群众很失望”(17.12%)、“个别群众为了自己的私利,‘不顾大局’给改革发展稳定添乱,社会情绪极不稳定,一点就着”(16.80%)、“一些地方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漠视民意,引发群众不满”(16.72%)、“一些干部的群众立场动摇,群众观念淡薄,与民争利现象突出”(7.20%),等等。

2.我国处于经济发展黄金期和矛盾社会凸现期,群众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起了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加快,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大量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利益主体、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各利益群体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各类群体性及公共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当前,我国社会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和社会矛盾的凸现期。

学员认为目前党的基层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主要有:“经济利益分配不均衡,贫富分化严重,部分群众生活困难。部分党员干部滥用权力与以权谋私所造成的社会不平等、不公正,导致一些群众产生相对剥夺感,易产生心理和社会的危机,形成不满情绪及仇官、仇富、仇警心理”(23.98%),“市场经济导致群众主体多元化、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利益解决复杂化,群众工作呈现‘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一些工作‘热在上面、冷在下面’”(20.82%),“群众的权利意识显著增强,传统的群众工作思路和方法已难以适应新要求”(19.29%),等等。

2011年7月至12月,我们围绕“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这一主题,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对前来学习的“城市社会管理专题研究班”、“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专题研究班”等15个班次的306名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学员普遍认为目前社会矛盾与冲突较为严重,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因素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原因逐步深化和复杂。学员认为目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包括因土地拆迁引发的纠纷、政府的服务意识不到位、环境污染、医疗纠纷、食品安全等。约有60.8%(186人)的学员认为出现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主要原因是“过于追求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滞后”,84.6%(259人)的学员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利益分配不均衡,贫富分化严重,弱势群体生活困难”,74.5%(228人)的学员认为“因滥用权力与以权谋私所造成的社会不平等、不公正,导致一些社会成员产生相对剥夺感,易产生心理和社会的危机,形成不满情绪及仇官仇富心理”,从而会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约有33.3%(102人)的学员认为原因在于“社会阶层逐步固化,社会流动性减弱”。

可以肯定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们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需要几百年才完成的发展历程,但是西方国家在不同时期出现的社会矛盾在我国这个相对集中的时机逐步显现出来。2006年以来,全国百人以上群体性上访事件平均每年达800多起,近20万人次。仅北京市信访部门每天接待上访者就达到400人次以上。在这些群体性事件中,涵盖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房产买卖、国企改制、企业破产、水库移民、环境污染、劳资关系、劳动争议、医疗纠纷、民族纠纷、宗教纠纷、涉法涉诉、损害赔偿、食品药品安全、利益分配、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弱势群体权益保障,以及入学、就业、看病、社保、治安等各个方面的矛盾纠纷,而每一个矛盾纠纷的背后都涉及到一系列经济政治等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关键时期,这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使党的群众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三、以党的群众工作创新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党的群众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内涵和本质上是一致的。一方面,要通过优化党的群众工作,实现社会治理工作观念的人性化、机制的规范化、手段的信息化,创新治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使社会治理工作更好地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加贴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探索服务型治理的新路径;另一方面,要通过创新治理体制,建立政府牵头、部门负责、专群结合、社会参与的服务管理队伍,把人、财、物投入到基层,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探索社会化治理的新路,拓展党的群众工作的新领域①顾丽梅、王芳:《协作治理:党群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因此,党的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创新的载体,社会治理创新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党群关系基础之上,党的群众工作的缺失必然会损害与动摇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基础。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领导干部的执政道德建设

社会治理,说到底是对人的服务,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融群众工作和民生工作于一炉,把群众需求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更好地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验与教训反复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什么地区坚持了以人为本,党群关系就密切,改革开放与现代化事业就顺利;什么时候什么地区不坚持以人为本,党群关系就受到损害,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事业就遭到挫折。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①周鹤龄、张克文、殷勤燮、庞啸:《当前党的群众工作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在这次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被调查学员认为触及面较广,有了初步成效,党风有好转,带动社会风气大为改观,深得民意。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注意防止出现“集中教育与日常工作‘两张皮’,搞形式主义、走过场”(21.88%),“不能有效解决党员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19.58%),“批评、自我批评和整改流于形式”(32.76%),“党员干部参与面不够”(7.19%)等。学员认为,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关键是党的干部,要加强对干部的管理、教育和监督,确保每一个干部能忠实、正确地贯彻和执行党的方针和政策,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着想,为人民服务。学员希望在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改进工作作风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进行重点整改,例如,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 (8%);领导干部深入调查研究 (10%);切实改进文风、会风、接待方式 (13%);严格控制“三公”经费 (12%);防止部门利益至上、行业不正之风 (12%);整治干部跑官要官、拉票贿选(11%);领导干部严格管理家属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 (11%),等等。

历史证明,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民的幸福安康,需要执政党良好的执政道德做支撑。所谓执政道德,是指执政党在执政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用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标准评价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来调节执政行为,调整执政者与社会及他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执政道德的核心是解决党在执政活动中解决权力为谁服务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执政党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党的十七大向我们揭示了党的建设目标是要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做好群众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说,首先就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始终认为,谁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同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谁就有力量、有智慧、有办法,就能够经受考验,战胜困难,作出突出的成绩②辛向阳:《当前党的基层群众工作的几个问题研究》,《探索》2012年第4期。。就目前而言,要构建一个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尤其要强调以下执政道德规范:(一)体恤民情,尊重民意;(二)严以律己,廉洁奉公;(三)艰苦奋斗,敬业勤政。培养“执政为民”的执政道德,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其从政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努力做到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情为民系、欲为民节、廉为民守。因此,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群众路线为主要内容的经常性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做好群众工作的理论素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道德。

(二)重视调查研究,切实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

学员认为,广大领导干部对群众要有深厚的感情,真正做到心里装着群众,重视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认真倾听群众的心声,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把群众的疾苦当作第一要务,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迫切需求的问题重点。同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让干部更多关心民生民意,把“让民富,解民忧”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学员认为,当前群众反映强烈关系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有物价高、房价贵 (13.75%)、就业难 (12.65%)、就医难(12.13%)、环境污染严重 (13.36%)、养老难 (10.82%)、出行交通难 (12.06%)、治安差(5.41%)等。

政府只有切实改善民生,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住房、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才能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即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民意,顺应民心,做到凡是不能使群众受益、得不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措施不出台,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强制性措施不出台,可能引发社会震动的措施不出台,与民争利的措施不出台,确保人民群众正当权益不受损①童名谦:《做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求是》2011年第8期。。

(三)创新工作方法,提升社会治理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在新的时期,面临群众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新挑战,需要积极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长期以来群众工作所形成的好机制、好方法还没有被许多领导干部所掌握,部分同志往往用机械、粗暴的工作态度和简单、单一的方法,甚至采取强迫命令的方式去做群众工作,这不仅不利于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反而还会引发新的矛盾、激起新的事端和形成新的对抗。学员认为目前造成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淡化,官僚主义严重”(28.82%),“部分党员干部工作拈轻怕重,愿意做能出风头、易出政绩的‘大’事情,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情”(28.55%),“部分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不过硬,怕群众告状,找自己麻烦,不敢面对群众”(21.78%),“部分党员干部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不会讲群众语言,与群众有隔膜”(20.85%)等。例如,积极创新与构建网上群众路线,这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信息化背景下党的群众路线的拓展和创新,是党联系、服务网民群众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各级党委政府应转变工作理念,积极搭建制度化的网络问政平台,拓宽网上群众工作渠道,大力推动党务政务公开,建立健全在线交流联系的顺畅通道,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网上群众工作水平②刘先春、李传辉:《新时期网上群众路线的价值与路径探析》,《理论与改革》2013年第3期。。

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例如建立民意沟通机制、民主管理机制、矛盾排查机制、高效服务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社会管理机制、信访评估机制等,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推动群众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17.99%);在领导方法上,实现由行政命令向教育引导转变,加大民主协商解决办法的使用力度,提升民主决策能力 (15.90%);在管理方式上,实现由简单管理向综合服务转变,更加注重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服务型、阳光型政府建设 (17.32%);在工作重心上,实现由群众上访向干部下基层转变,更加注重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16.74%);在工作方法上,实现由“堵”向“疏”转变,更加注重用合理引导和科学分析的办法来处理复杂问题,善于预防、化解矛盾 (17.57%);工作力量上,实现由少数部门努力向各部门齐抓共管转变,更加注重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全员、全方位服务群众工作的格局,将工作重心放在保障群众利益上 (14.49%)。

(四)强化制度保障,健全群众利益表达及重大决策参与机制

一是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进一步拓展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形式建立和完善与群众的沟通机制,搭建和创新崭新的沟通平台,切实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轨道。二是要健全群众不良情绪疏导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协调各种矛盾和冲突,通过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使广大群众能够自觉接受党的政策。认真研究社会心态,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我们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要把情绪疏导与群众诉求表达、政务信息公开、广泛吸纳民意有机结合起来,让群众感到被重视、被尊重、被理解。高度关注网络舆情,及时疏导网络民意,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积极作用、遏制网络消极影响。三是健全矛盾化解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构建司法诉求机制,健全法律援助体系,确保群众能够得到及时的司法救助。四是健全应急处置机制。要把加强应急处置作为群众工作与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及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拓宽各种有效渠道,不断扩大群众对社会事务的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进一步完善媒体公示、社会听证、人大政协监督等手段,虚心接受群众的监督批评。对党委、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及重大突发性事件等要依法使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政策制定,既要看该不该干,还要看能不能干,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有效防止决策不当引发的社会矛盾。

猜你喜欢
群众工作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不工作,爽飞了?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