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秘密花园

2014-11-27 04:02郑好
文物天地 2014年10期
关键词:罗汉乾隆皇帝乾隆

郑好

紫禁城中现存格局完整的花园有四座:内廷后中路的御花园、太后太妃生活区的慈宁宫花园、乾清宫以西的建福宫花园和宁寿宫区的宁寿宫花园(也就是俗称的乾隆花园)。前两座花园始建于明代,历经多次改造重修;后两座是奉乾隆皇帝敕修的。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六旬大寿之后,乾隆皇帝下旨营建退位后的颐养之所——宁寿宫及花园。

乾隆皇帝作为18世纪杰出的统治者,驾驭了他的时代。他延续祖辈入关后对君权文化定位的调整,继续实践满族皇权与中华正统文化的对接,尊奉儒家思想,在文治武功方面都颇有建树。他统治着一个繁荣强盛的东方帝国,疆域辽阔、社会富庶、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乾隆皇帝是一位杰出的艺术鉴赏家和实践者。他汉文造诣深厚,一生都在从事艺术创作——绘画、书法、诗歌,他收藏世界范围内的艺术珍品,尤其喜爱钟表。他还有一项钟爱的艺术创作——造园。

皇家园林的建造不仅师法自然,园林的创作更体现出帝王对儒家礼制的实践,对文雅生活的追慕,园中还有帝王对信仰的供奉和精神寄托。

儒家的治世

乾隆皇帝青少年时代就勤学多识,对孔孟儒家学说有较深的理解,奉行以忠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范。公元1795年,乾隆执政满六十年,因不愿意超过祖父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的先例而宣布退位。乾隆皇帝在执政的六十多年间奉行“勤政”、“仁政”,认为只有天下太平、人民福寿,才可以“归政”、“倦勤”。孝

孝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品德,而在当时也是社会等级制度的基础。((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这样的儒家经典乾隆皇帝八岁时即能背诵。

弘历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由父亲雍亲王引见给祖父康熙皇帝。康熙皇帝非常喜爱弘历,坚持要把他从圆明园带到宫中居住。弘历还在那年夏天受邀陪同康熙皇帝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弘历与祖父的相处时间只有短短的七个月。但是这段伴侍的经历和这种亲密关系留给乾隆皇帝的印象对他的影响重大、深远。

乾隆皇帝对母亲的侍奉更是殷切备至。他每日给母亲请安;为母亲举办盛大的六十、七十、八十大寿庆典;无论是北往盛京故土,还是巡游江南,亦或造访五台山,拜谒孔庙,几乎每次巡游都带着母亲。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春正日(元旦),太后于新落成的宁寿宫赐宴他的儿子乾隆皇帝,并于阶下赐宴平定金川的有功将领,乾隆皇帝作《蒙圣母赐膳于宁寿宫喜而成什一韵二首》,诗曰:

“西律蒇勋绩,东朝豫懿怀。

膳颁八珍列,乐奏六英谐。

调鼎盐梅共,采薇将士偕。

古来多凯宴,几见赐思斋。

母子情牵处,忧劳略释怀。

砌花都色喜,檐鸟亦音谐。

阳雨幸时若,孙曾绕膝偕。

还期就闲此,仍复侍萱斋。”

大意是说在(第二次)平定金川战役(1771—1776年)后,母亲于宁寿宫赐宴,犒劳立下赫赫战绩的功勋之臣。母子情深,母亲处处念着为国操劳的儿子,儿子的忧劳可以释怀。台阶上花儿都含着喜悦,屋檐下鸟儿都唱着歌。雨逢其时,孙曾绕膝。待我归政闲居于此,仍然要到萱堂奉侍母亲。可是第二年正月,86岁的太后驾薨。为了怀念母亲,乾隆皇帝下旨将母亲的这次赐宴情景制作成珐琅挂屏,陈设于乾隆花园第四进院落的“养和精合”以示纪念。挂屏表现宁寿宫区后部东路的畅音阁(戏台)院落,台上正在演戏,对面挂着帘子的厅堂是太后看戏的落座处。画面右上角镌刻乾隆皇帝的这首诗,由大臣于敏中敬书。

文治仁政

乾隆皇帝先后八次到曲阜,拜谒先师孔子。“国家崇儒重道,尊礼先师”。儒家思想强调君主对上天和民众的职责。这大概也是乾隆皇帝希冀“亿万人增亿万寿,泰平岁值泰平春”,且以此为己任的基石。

乾隆御笔“和于气为春”贴落贴于“养和精舍”东稍间南壁。“养和精合”位于乾隆花园第四进院落西南角,曲尺形平面。诗曰:“和于气为春,和于理为仁。夫人所宜养,最要者为君。九寓及万物,方寸怀应肫。有时或用义.由仁施乃纯。洁治宁寿宫,聊以备倦勤。精舍号养和,拟议非不伦。乾惕励此日,优游待他辰。苟诚得斯憩,余年颐此身。仁尚可弗居,义更何足论。养和乃真养,图称无事人。”表达为君施仁政和归政颐养的愿望。

玉粹轩位于狭长的乾隆花园第四进院落西边配殿的位置,进深局促。贴于玉粹轩明间西壁的贾全等绘厅堂婴戏图通景画贴落,画中所绘落地罩、隔扇、壁纸与室内灯笼框夹纱落地罩、壁纸装修相衔接,运用透视画法和透视缩短,把局促的配殿空间幻化成敞亮的厅堂。厅堂左边是隔扇墙,隔扇心是花鸟、山水画,扇心装有玻璃,一位皇妃正在欣赏窗外的美景,玻璃倒映出她美丽的容颜。她身旁两位皇子忙着把花瓶里的旧花取出换上新采撷的梅花,除旧迎新。厅堂右边是开放的落地罩,穿过落地罩是月亮门,通往室外花园。园中有一株梅树,梅花盛开,一位皇子站在枝杈上把采撷的梅花往下递,另一位皇子站在湖石上伸着双手去接。厅堂敞亮,墙上挂着《三老图》,两边是由董诰书写的乾隆皇帝御制诗句“亿万人增亿万寿,泰平岁值泰平春”。靠墙摆放着一张紫檀案,上面陈设着书匣、画卷、茶炉、花觚。案前放置一张床榻,一位王妃端庄悠闲地坐在上面,看着孩子们嬉戏玩耍,充满了喜悦和幸福。王妃身前的皇子,蹲在地上正用铁钎拨弄着火盆里的炭灰;他身后的小公主拿着太平鼓、鼓鞭在演奏,床榻边的皇子吹着笙箫与她配合。这幅通景画贴落展现了升平乐事的吉祥寓意,也体现出乾隆皇帝的长寿愿望,生命的延续由儿孙来传递,并借由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句“亿万人增亿万寿,泰平岁值泰平春”点明。

道家的隐逸隐逸的向往

清人绘《弘历采芝图轴》绘制于雍正甲寅夏四月,即雍正十二年(1734年)。图绘身着汉服的青年男子,一手执如意,一手轻扶梅花鹿,神情淡定,在他身旁站有一位提篮荷锄的少年。画幅右上角时为和硕宝亲.王的弘历自题:

何来潇洒清都客,逍遥为爱云烟碧。

筠篮满贮仙岩芝,芒鞋不踏尘寰迹。

人世蓬莱镜里天,霞巾彷佛南华仙。

谁识当年真面貌,图入生绡属偶然。

长春居士自题

自题诗道出了弘历隐逸蓬莱仙境的“道仙”向往。下钤“宝亲王宝”白文方印、“长春居士”朱文方印,迎首钤“乐善堂”白文椭圆形印。画幅正上方钤“八徵耄念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太上皇帝之宝”等印。可见乾隆皇帝对这幅登基前的肖像画所呈现的情境非常喜欢,晚年也时常拿出来欣赏。

清人绘《弘历古装行乐图轴》绘乾隆皇帝身着文士装束,执笔沉思,欲在芭蕉叶上创作的书房小景。“蕉叶题字”的典故出自唐代书法家怀素,他因家贫买不起纸,于是以芭蕉叶代纸练字,终有所成。蕉叶题字渐渐演变成文人效仿的风雅之事。此幅肖像正是乾隆皇帝借此展现对汉文化的热衷,和对文人士大夫生活的向往。

“云浆入口飘乎仙”

乾隆皇帝酷爱茗饮。在乾隆八年(1743年)至六十年(1795年)的五十二年中,几乎每年都要在重华宫举行盛大的茶宴活动。宫廷茶宴是清代宫廷中一项重要仪式,主要内容是赋诗、饮茶。

茶能“盈精育秀”,乾隆皇帝在《试中泠泉》诗中有“云浆入口飘乎仙”之语。他通过茶感悟“五行相生本毋义”、“互为其根仍妙合”的道家自然观,更道出“淡如君子洁如仙”的意境和哲理。

景德镇御窑厂迎合宫廷所需,烧制了多种御用茶具,有红彩、青花等品种。江苏宜兴则进呈精美的紫砂器。器身大多题有乾隆皇帝御制诗文,配有烹茶图,图文并茂,集诗、书、画于一体。

青花诗文碗外壁腹部一周青花楷书乾隆御制诗《咏雨前茶》二首:“新芽麦颗吐柔枝,水驿无劳贡骑驰。记得西湖龙进谷,筠筐老幼采忙时。第一泉花活火烹,越瓯湘鼎伴高清。聂夷中句蓦然忆,新谷新丝合共情。”诗后署诗名及“乾隆丙戌暮春御制”,钤青花“乾”“隆”二字方、圆连珠印。

矾红彩题诗盖碗的盖面及碗外壁以矾红彩书乾隆皇帝御制诗《荷露烹茶》,盖面诗文为:“秋荷叶上露珠流,柄柄倾来盎盎收。白帝精灵青女气,惠山竹鼎越窑瓯。学仙笑彼金盘妄,宜咏欣兹玉乳浮。李相若曾经识此,底须置驿远驰求。”碗外壁诗文为:“荷叶擎将沆瀣稠,天然清韵称茶瓯。胜泉且免持符调,似雪无劳拥帚收。气辨浮沉原有自,火详文武恰相投。灶边若供陆鸿渐,欲问曾经一品不。”句末书有“乾隆甲申御题”,并钤红彩篆书“乾”“隆”二字方、圆连珠印。

宜兴窑紫砂芦雁图六方盖罐所附茶籝为便携式茶具。以紫檀木制成,细竹皮镶边,上安铜提手。分四格,上层抽屉面为浮雕夔龙纹,右侧置两个透雕的木质托盘。下层左侧的扁盒开两个六方孔,可放置茶壶、茶叶罐。下层右侧紫檀木座上放置竹编铜茶炉。盖罐赭色砂泥,口、足、盖、钮均为六方形,腹六面通景绘《芦雁图》,表现出精湛的泥绘技法。茶炉上圆下方,外为铜骨竹编,炉膛填土,中间有铁箅相隔,紫檀木托。这套茶具设计巧妙,融紫砂工艺、木艺、竹艺于一身。

乾隆皇帝极爱品茗,在皇宫御苑、热河行宫多处修建茶合,竹编铜茶炉是茶合的必备之物。据清官档案记载,从乾隆十六年(1751年)到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造办处陆续在苏州及江宁织造定制了二十几件竹编铜茶炉,分别放置在紫禁城、颐和园、香山和承德避暑山庄等处。

佛家的精神寄托

乾隆花园中,几乎每座殿座中都辟有佛堂,佛教神像及法器的供奉十分耀眼。清帝崇信无量寿佛,于宫中开辟了众多的极乐世界道场,以供膜拜。

乾隆皇帝曾经六次巡访五台山。他认为自己与文殊菩萨之间有着特别的联系,这在唐卡、佛屏中都有表现。这种佛屏在清宫档案中称为“漆泥子佛挂龛”,是用来供奉佛教尊神的龛,而不是装饰用的挂屏。“漆泥子佛”就是俗称的藏传佛教中的“擦擦”(tshatsha)。做法是以净泥为胎,压模成型,然后根据尊神的特征绘画色彩。清官多座殿座中都供有这种形式的佛龛,尤以乾隆时期为最盛。

这件紫檀雕花框极乐世界佛龛的不同寻常在于它的主尊并不是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而是乾隆皇帝自己。造办处在为养性殿做的“漆泥子挂龛”时提到“圣容欢门”,说明主尊正是乾隆皇帝自己。

1757年春,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驻杭州西湖行宫时,到圣因寺拜谒。圣因寺最初是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南巡时的行宫,雍正时改为圣因寺。他看到了该寺收藏的五代著名高僧、画家贯休的《十六罗汉图》,大为赞叹。此画见于(《宣和画谱》的记载,在南宋初年由内府流落至此,流传近千年。由于罗汉的名称是按照唐代翻译的《法住记》罗汉考传统汉文音译名,乾隆皇帝按照他钦定的《同文韵统》的合音字,用汉字重新拼读梵文罗汉名,并按照他少年时代的朋友和精神导师三世章嘉若必多吉为他考定的十六罗汉的次序,亲笔在画上题写,并在文后题了一段跋文,交代了这段故事。原画遵照乾隆皇帝的旨意珍藏于圣因寺西湖山房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陷杭州,圣因寺遭受劫难,原画流失。

乾隆皇帝对于贯休的十六罗汉画非常喜爱。乾隆花园云光楼所供的这套十六罗汉像屏便以贯休十六罗汉像为底本制作。通过这组文物,我们能想见圣因寺贯休罗汉画的真迹。罗汉像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汉地传统的罗汉古僧奇貌高行的特点。这种样式的罗汉成为贯休罗汉画的标志性特点,贯休自称他的灵感来源于梦中所见。每位罗汉旁均附有乾隆皇帝的赞辞,赞辞上首有红漆各式印章一枚,下首有两枚,均是乾隆皇帝的御用印章。每尊罗汉的形象均用嵌玉表现,工艺技术水平高超。每扇屏风背后为黑漆地描金植物绘画图案,有兰草、古松、寿桃、芭蕉、荷花以及松竹梅组合等,雍荣华贵。

根据档案记载,这十六扇屏风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由大臣国泰贡献给乾隆皇帝,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特意撤销了云光楼上所供的围屏画,将这套屏风供奉于此。九州的胸怀江南情结

在修建乾隆花园时,乾隆皇帝已经四次下江南,“眺览山川之佳秀,民物之丰美”是重要的行程安排,对于“扬州盐商……拥有厚资,其居室园囿,无不华丽崇焕”羡慕赞叹。

乾隆花园的内檐装修融合了极其丰富的镶嵌、雕刻工艺,不仅大量运用珍稀宝石,还大面积使用竹的材料和不同的漆器品种,并大量运用南方特有的工艺技术。

梳理内务府《奏销档》、《活计档》可以发现乾隆花园的修建过程以及这种装修装饰特殊性的来源。以一条乾隆三十八年十月六日两淮盐政李质颖奏请陛见并交卸盐政印务事奏折为例:“李质颖恭请陛见奏奴才李质颖谨奏为仰恳圣恩事伏查六七等月接奉内务府大臣寄信奉旨交办景福官符望阁萃赏楼延趣楼倦勤斋等五处装修奴才已将镶嵌式样雕镂花纹悉筹酌分别预备集料加工选定晓事商人遵照发来尺寸详慎监造今已办有六七成约计明岁三四月可以告竣”,从这段史料我们可以清楚知道宁寿宫区的景福宫、符望阁、萃赏楼、延趣楼、倦勤斋等五处殿座内檐装修由两淮盐政李质颖承办。南方工匠的活计以细腻、精美著称,选材丰富,工艺精到,成就了乾隆花园内檐装修的辉煌。

乾隆花园第三进院落北边的萃赏楼二层东次间西缝装置了一件紫檀拼竹夹玻璃画隔扇。隔扇四幅骈置,左右端扇固定,中间两扇对开为门。隔心双屉,紫檀回纹拼竹灯笼框嵌西番花螺钿,框心夹描金彩绘西番花纹样玻璃画双层。绦环板、裙板为黑漆描金西番花装饰纹样。

“玻璃画”是用颜料在玻璃上绘制图画,利用玻璃的透明性在着彩的另一面欣赏,色彩明朗、秀雅。玻璃画技法由朗世宁带人中国,绘画题材广泛。早期用于建筑的外檐门窗上,进而应用于内檐装修罩橘上,也用在挂屏、插屏、围屏、宫灯等处,极具装饰效果。紫禁城中玻璃画用于内檐装修仅为重华宫及萃赏楼两处。

“拼竹”是将挺直圆润的幼竹,经打磨、切角,镶拼成各式图案的装饰技法。要求选取同一直径的竹枝,以利切角对接。乾隆花园中除了萃赏楼的罩槅运用拼竹工艺,倦勤斋室内戏台栏杆也采用同类做法,且使用的幼竹都是斑竹,竹枝端头以象牙封堵。萃赏楼内檐装修的紫檀拼竹夹玻璃画罩桶,采用了玻璃画、拼竹、黑漆描金、螺钿镶嵌等多种装饰技法,工艺复杂,做工考究。

陈设于乾隆花园“养和精合”的攒竹嵌玉石宝座,七屏式,背板和扶手均用竹丝镶嵌回纹边,中心为紫檀地百宝嵌花卉纹。座面黑漆地,上饰描金西番花和云蝠纹图案。座面边缘嵌一周长方形玉板,下有束腰。腿和牙条均用竹丝镶嵌回纹边,四足坐在托泥上,托泥下有龟足。

《圆明园万寿山内廷三处备案同则例》之《三处备同硬木装修则例》中有关于“攒竹例”做法用工的记载,说明这种处理竹子并用于装修装饰的做法成为一种规制。这件宝座集竹丝镶嵌、百宝嵌、黑漆描金等多种装饰手法于一身。

陈设于玉粹轩的雕天然木框嵌玉石花鸟纹挂屏,外周呈不规则长方形的鸡翅木边框雕刻出天然树纹。内髹黄色漆地,上用青玉、白玉、翡翠、水晶、玛瑙、青金石等各色宝石组合镶嵌成紫藤和花鸟图案,展现出一幅“玉堂富贵”的吉祥画卷。

这种在漆地上镶嵌多种经过雕刻加工的宝石的做法称为“百宝嵌”,最早出现于明末清初的扬州,“以金、银、宝石、真(珍)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玛瑙、玳瑁、砗磲、青金、绿松、螺钿、象牙、蜜蜡、沉香为之。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花卉、翎毛,嵌于檀梨漆器之上”,由艺人周翥发明,故称“周制”,到了乾隆时期已成为宫廷常用的一种制作工艺。移天缩地

粘贴于“养和精合”明间西壁的园林婴戏图通景画贴落,运用直线透视、透视缩短以及明暗结构的绘画技巧,构成独特的视觉错觉艺术效果的观感体验。画中绘制十位皇子、公主在廊下嬉戏,背景是远处的山峦。山坡上盛开菊花,秋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通过绘画把室外的景致移缩到室内,可谓“移天缩地在君怀”。同样的方法也运用在倦勤斋西四间戏场部分的室内装修中。

1715年,耶稣会士朱赛佩·伽斯底里奥内的到来对于中国宫廷影响深远,他的中文名字是郎世宁。他开创了独特的无阴影的视觉错觉艺术效果的宫廷绘画——“线法壁子”。但负责画作的具体创作的并不是郎世宁一个人,而是由“如意馆”皇家画院的艺术家们集体创作。1766年郎世宁去世后,他培养的学生王幼学、王儒学等继续娴熟地使用这些技巧作画,最著名的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乾隆花园中的作品。

乾隆花园的内檐装修较雍正时“朕看从前造办处所造活计好的虽少,还是内廷恭造式样,近来虽其巧妙,大有外造之气。尔等再造时不要失去内廷恭造之势”的固守,更加开放、包容,无论是江南奇巧绝技,还是西方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晶,统统揽入怀中。结语

乾隆皇帝亲自指挥了乾隆花园建筑群的修建工程,他追慕文人士大夫归隐山林的理想生活,向往极乐世界美妙的环境和与佛等量的无量寿命和无量功德。同时,他自豪于自己的文治武功,得意于自己的长寿和家族的兴旺。他把他的追慕、向往、自豪、得意的丰富情感留在了他亲自提议兴造的园林和建筑群中。

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长宜茀禄:乾隆花园的秘密”展览,展线设计借鉴观众在乾隆花园中的实际观览路线展开,先感受花园的平面布局、造园艺术,再进入到花园中尚未开放的建筑中一一品味,更进一步感受乾隆皇帝的精神世界。借由乾隆花园保护修复工程,许多原本作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大体量的建筑内檐装修构件、通景画贴落能够在得到修复后走出乾隆花园,走出故宫,通过展览的形式让更多的观众欣赏到,着实难能可贵。

(责任编辑:李珍萍)

猜你喜欢
罗汉乾隆皇帝乾隆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下)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上)
顾绣罗汉朝观音图轴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中)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乾隆:瑰丽多姿
乾隆:来尬诗吗
少林功夫拳(四)
乾隆皇帝与平桥豆腐
贪珠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