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怀念——追忆与原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的一次会面

2014-11-27 08:27:18卫继农
支部建设 2014年22期
关键词:临猗马口泵站

■ 卫继农

今年5月21日,是原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同志逝世3周年纪念日。我虽是一介庶民,但却有着与陶老同桌用餐共话深情的美好经历。至今回忆起来,还是激动不已。这是一次不寻常的幸会,是零距离向革命老前辈学习的难得机遇。

那还是2000年6月,我们夹马口引黄灌溉工程欲举办一次纪念引黄工程上水40周年庆典活动,计划在渠首竖一通纪念碑。碑文究竟该由谁来题?大家几经商议决定由原临猗县委书记、夹马口引黄灌溉工程创始人之一祁英同志题书为宜。当时我是筹备组成员,领导派我担当此任。接到任务不敢怠慢,急赴长治市拜谒慕名已久的祁英书记。孰知,祁老患病住院治疗后刚刚回到家中休养,鼻孔里还插着氧气管,家属拒绝接待任何客人。祁老在内室听见是临猗人口音后,执意要见。当我步入房间时,只见老人躺在床上伸手示意让我到他跟前,我坐在床边。老人握住我的手,我俯下身子轻声细语地与老人交谈。向他表明来意后,他语气坚定地说:“这个词我可不能题,我们当时只不过是具体实施者,当年省委书记陶鲁笳同志对夹马口引黄灌溉工程不仅特别关注,而且还亲临现场视察指导,我的意思是让陶老题写最合适。”我说:“现在无法与陶老联系。”祁老坦然地说:“这不难,我们虽然已经离休多年,但经常还有书信往来。明天,你来拿上我的书信直接到北京找陶老就行。”后来,他为庆典活动寄来用宣纸书写的贺词和贺信。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祁老这种实事求是、不图名的举动着实令人感动。

拿着祁老的亲笔信,顺利地在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的某高干小区找到陶老住地,住地民警将我领到陶老的楼层,服务员让我在客厅等候。环顾四周,窗明几净,墙体雪白,西侧上方竖着陶老坐在藤椅上的一张彩照。不一会走廊里一位身材魁梧、步履蹒跚的老人缓缓而来。我急忙上前搀扶着老人在沙发上落坐,呈上祁老的信。陶老边看信边对我说:“你们临猗人可真是有福气,遇上了一位好书记。他在任时为你们县干出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大事。祁英同志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一位老省委书记几十年后还如此褒奖他的下属,足见其当年的作为。他为临猗引黄上垣,修建大礼堂,搞万亩棉田方,启用年轻干部,这四大政绩已成为临猗人的永恒话题。看来,陶老是位很健谈的人。接着我向陶老介绍并汇报了夹马口引黄灌溉工程的发展历程。当汇报到市委市政府果断组建起一个由张学会为核心的年轻有为、学有专长的新的领导班子,这班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大胆改革,从硬件着手,彻底解决了制约工程发展的电力设施、水源脱流、渠道淤积三大瓶颈,率先实现网络化,并把“水”这种特殊商品推向市场,实行市场化管理,如今灌溉面积已达到90万亩,灌区人均收入水平超过7000元时,陶老伸出大拇指连声夸赞:“好,好,好,你们干得好啊,真是后生可畏,后生可赞!”当我提出让他为夹马口庆祝上水40周年题词时,陶老叹了一口气说:“这几年让我题词的单位太多太滥,我都一一回绝了,一来是我的身体状况不好,二来是搞那么多题词干啥,没有多大意义。”一听此言,顿时,我的心凉了半截。我急忙说:“陶 老, 看来我们的希望也要落空了。”陶老笑了笑说:“不,你们所讲的词我一定要题。因为我对这座工程有感情。”接着,他老人家给我详细回忆了当年许多鲜为人知的情景:“记得大约是1954或是55年吧,是中央在成都召开会议,期间,我向毛主席汇报说,我们有个雄心壮志,想把黄河水引进山西,毛主席听后风趣地说,‘这算什么雄心壮志,不过是继承古人的遗志而已,汉武帝时代就已有引黄入晋、入京的打算。’我在心暗暗赞叹,主席真是博学多才,古今中外知道的东西真多!随口拈来,如囊中取物。后来,有人在班固著的《后汉书·沟洫志》中查到了历史记载。用现在的话就是说,在汉武帝时就有人建议,从包头附近的山岭开凿一个大洞,引黄河水经山西、北京注入渤海。后来,你们县夹马口引黄工程方案出台,我再次去中南海给毛主席汇报:我们山西准备在南部沿黄河一带搞几处大型引黄灌溉工程,第一期先搞200万亩,第二期再搞300万亩,共计500万亩。用这500万亩水浇地,保证山西人民的吃粮问题。毛主席听后非常满意,他老人家拍着我的肩膀说,‘小陶,这是好事,好事一定要办好!’工程开工后,一次,我专程赶往施工现场,记得是先到晋南行署所在地临汾,当时的地委书记是赵雨亭,秘书长是王绣锦,吃完饭没休息,绣锦同志就陪我去了临猗。”此刻我想,难怪后来在施工中水利部、外贸部、林业部全是一路绿灯,就是星期天林业部的老部长也慨然特批木材。当时人们就风趣地说,“夹马口工程”是“夹马国工程”。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夹马口引黄工程体现的是举国之力。接着,陶老又问起农村产业调整,农民的生活水平,都搞些什么经营,经济收入如何。当他听说晋南地区焚烧小麦秸秆时,十分惋惜地说:“这可是个大损失,用它搞编织工艺品可创造多大财富呀!”

当我问起他的身体状况时,他说:“患过脑血栓,骨头里缺钙,经过治疗恢复得还不错,生活能自理,就是觉得四肢无力,行动有点不大便利。”为了陶老的身体,我主动起身向他告辞,他让我次日中午来取题词。

第二天,我赶8点30分准时进了陶老家门。只见他老人家在老伴的陪伴下,正聚精会神地伏案挥毫。旁边已经放了好几张写好的宣纸。最后,他挑出两幅,取出特制的名章,工工整整地在落款处揿好后,再仔细端详一遍。见我到来,他说:“小卫,我的字不好,你看这行不行?”我说:“我对书法是外行,我将两幅一起拿上让方家选择。”说话间,已快中午12点,我急着要走,陶老拉住我的手非让我吃饭。我说:“北京西客站发往运城的车是下午5点,再迟就回不去了。”陶老笑着说:“来得及,来得及。”盛情难却,我只好等着吃饭了。陶老对我说:“小卫,我是高血压,不能吃肉,咱们吃炸酱面行吗?”我说:“我也是高血压,还有脂肪肝,炸酱面就美着哩!”陶老乐呵呵地指着我说:“典型的晋南人!”他吩咐老伴:“老贾,炸酱面,再做几个菜招待临猗客人。”此刻,我望着墙上的照片,触景生情地找话题:“陶老,这张照片照得不错!”陶老兴奋地说:“这是新华社一位有名的记者拍摄的,的确不错。”我放胆向陶老提出:“陶老,我能和你合个影吗?”陶老欣然应允。忙向里屋喊:“老贾,你来为我们当摄影师,我和小卫合个影,留个念。”陶老夫人贾于慈老人拿出相机,让我站在陶老身边,非常认真地按下快门。我既激动又感到非常拘谨,弥足珍贵的一张彩色照片就这样留下了。

过了一会儿,饭菜齐备。一盘炒苦瓜,一盘凉粉丝,一盘青椒,一盘豆腐丝,一盘黄瓜丝……还有的我叫不上名,满满的摆了一桌。另外,陶老还特别吩咐要上一碟油泼辣椒。他说:“这是晋南人的最爱。”陶老让我坐在他身边,不时给我碗里夹菜,一位83岁高龄、德高望重的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竟这样热忱款待我这普通平民百姓,我实在不好意思,也是因为天气太热加之激动又感动,脸上的汗像石缝的泉水不住的地往外冒。贾于慈老人赶忙给我递上一块刚用水沁过的凉毛巾,我边擦汗边自嘲着说:“胖人就是出不得门,特别是夏天更难堪。”陶老劝慰我说:“我也有过这种经历。那是1957年夏季中央在青岛开会,会后,山东省委设宴招待,我有事来迟,走进大厅坐位已经坐满,只有中央领导席还有几个空位,这时周总理向我招手,我坐在总理身边,接着毛主席来了就坐在我旁边,一边是主席一边是总理,我十分拘谨,主席见我紧张就边说边笑边给我夹菜。小卫,别拘束,家常些,时间还来得及。”温馨的话语,可口的饭菜,盛情的招待,是领导,是长者,更似亲人。此刻,我这个农家子弟受宠若惊,但更多的是欣喜,是荣幸,是无限的感念。

眼下,我已届古稀之秋,离开工作岗位也十多年啦,但我的房间里依然挂着我和陶老的那幅照片。陶老已经远去。但是,陶老的题字还在,每每到夹马口我都要站在纪念碑前,凝视着陶老的笔迹,心情像黄河波浪不时泛起层层涟漪;每次赴京总要到新街口外大街的那个小区前举目眺望,寻觅陶老的身影和踪迹。他走了,永远地走了。留下的是博学强记、呕心沥血、兢兢业业的忘我工作精神;留下的是胸怀坦荡、待人诚恳、为人厚道的高尚情操;留下的是难以割舍的亲民爱民情怀;留下的是为党为国廉洁奉公的崇高品德……他似一盏智慧的明灯,永远激励和照耀着我的人生历程。我永远难忘那浓郁的盛情和可口的饭菜,永远难忘那目光炯炯谈吐刚毅的高大身影。这就是革命老前辈的百姓情愫,这就是我亲身经历过的高干与平民的一次难以忘怀的晤面。

·相关链接·

夹马口引黄工程简介

夹马口引黄工程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境内,是黄河上第一座大型高扬程电力提水灌溉工程。 1958年建设,1960年受益。泵站共有三级九站。灌区由夹马口灌区、小樊灌区和泉杜灌区三部分组成。工程集“水源供给、泵站提水、渠系灌溉”于一体,设计灌溉面积90.9万亩,受益范围涵盖临猗、永济、万荣三县市19个乡镇45万人口。

2001年自主创建吴王浮体水源站,经2006年、2007年、2010年三次改进与扩建,现水源站安装机组26台,其中:900ZLB-2.4-4型立式轴流泵22台,700HW-8混流泵4台,配套总动力4590kw,提水能力50.2m3/s,是目前黄河流域上流量最大的浮体泵站。

夹马口泵站设计一级扬水,扬程70m,装机10台,配套动力7800kw,设计提水流量9.5m3/s。1998~2000年泵站实施扩建,增加2台机组,达到12台,配套动力14400kw。2010年泵站更换7台机组,2012年更新改造4台机组,现配套动力30880kw。

小樊泵站设计二级三站扬水。一级泵站扬程16.10m,装机6台,配套动力1960kw,提水能力7.9m3/s。二级泵站2处,其中小樊二级站扬程48.4m,装机4台,配套动力3360kw,设计提水流量4.8m3/s。龙行站扬程41.76m,装机4台,配套动力2240kw,设计提水流量3.2m3/s。

泉杜泵站(北扩工程)是在夹马口泵站提水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提水,设计扬程155m,泵站安装机组7台,配套动力36750kw,设计流量12m3/s,黄河水被累计提高219m,为运城峨嵋岭台塬40.6万亩耕地提供灌溉用水。

灌区配套干渠6条长125.43km,支渠49条长342.15km,斗渠1316条长1282.61km,渠系建筑物5590座。灌区为纯农业灌区,作物种植比例为经济林(苹果、葡萄、梨、桃、杏、枣、柿子等)85%、棉花10%、其他5%。

多年来,夹马口引黄工程在省委、省政府实施兴水战略的大政方针推动下,创造了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奇迹,灌溉面积由33万亩增加到90万亩,使地势较高的10个乡镇83个行政村40.6万亩农田也用上黄河水。灌区农民贾海斌说:“坡上的地现在每年可以多浇三四茬,盼了几十年的梦成了真。”测算显示,北扩工程让灌区苹果亩均产量增加30%左右,亩均产值增加800元至1000元。更值得一提的是张学会和他的团队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调整原有设计方案,坚持“生产设备高标准,生活设施一般化”的原则,原本设计需要2.8亿元,结果仅用了1.8亿元,增加灌溉面积40.6万亩,亩均投资约700元,远远低于目前同类灌区每亩1000元以上的投资水平。2013年泵站年提水达到1.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到90多万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灌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4626元,是全国农民收入最高的灌区。灌区农民高兴地说,“夹马口引黄工程”是灌区人民的生命之源、生活之要、生态之基,是一项“智慧工程”、“幸福工程”、“翻身工程”。去年,局长张学会同志被国际灌排水委员会授予“节水管理奖”,灌区更是全国知名的“灌溉先进单位”。眼下,各个泵站机声隆隆,渠水滚滚,正投入紧张的夏浇,灌区上下处处郁郁葱葱,一幅胜似江南的美景!

猜你喜欢
临猗马口泵站
马口鱼
垂钓(2023年11期)2024-01-21 16:07:04
张家边涌泵站建设难点及技术创新实践
山西临猗:“中华果都”水果飘香长江两岸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非遗视野下湖北马口窑的保护、继承与开发
流行色(2019年5期)2019-12-13 18:38:50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1-04 08:57:40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泵站数量
临猗中学之歌
黄河之声(2016年13期)2016-11-09 01:42:16
全省已建成泵站数量
来自马口窑的对话
——马口窑文献与当代陶艺创作研究展
美术文献(2016年3期)2016-07-05 07:38:44
马口煤矿分层开采工作面上覆采空区自燃治理技术研究
中国煤炭(2016年9期)2016-06-15 20: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