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文化的探析与应用

2014-11-27 07:31陈瑶
流行色 2014年9期
关键词:两面性高明明度

陈瑶

色彩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构成美丽斑斓世界的重要元素之一。就如伊顿所说的:“色彩就是生命,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看来就像死的一般。”由于人类所处的地域。文化、环境、以及年龄的不同、个体的心情、时间流变等的特异性,人们的爱好和认同也就各不一样,也使得世界上没有绝对美的色彩,也没有绝对丑的色彩。

激情的、纯度高的红、黄、蓝等颜色代表了新一代的青年人。而沉稳的、中低纯度的颜色代表了成熟稳重的中年人,那些低明度和低纯度的含灰的颜色代表了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但这和喜好无关,往往青年人更喜欢追求单纯的黑色、灰色,能脱颖而出,体现炫酷感。而老年人更愿意穿着艳丽的颜色,提升自己的精神面貌。中国人喜庆时候喜欢红、黄、紫,顾忌黑白等颜色,而西方人则在喜庆的时候喜欢选择白色。

同时不同颜色也代表着不同的心情,有人崇拜,有人讨厌。同一颜色也有他的两面性——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例如,红色具有激情、热情、向上、积极、奔放、兴奋冲动、向前、吉祥、幸福、活力、朝气等的正面意义,但是也具有警告、暴力、恐惧、血腥、忌妒等的心理压力;蓝色具有永恒、沉稳、冷静、纯洁、理智、安详与广阔、清新的感觉,但是也具有忧郁、悲观、压抑、阴沉、保守、呆板等的心理感受;黄色具有尊贵、权利、希望、安全的感觉。但是也具有低贱、色情、挑衅、危险的意义。本期我们将解析黄色的两面性。

黄色是属于三原色之一,它与红色和蓝色平均分布在调色环上,位置距离相隔120度。与紫色是互补色,黄色和红色调和产生出橙色,黄色和蓝色调和产生出绿色。在整个光波中,黄色的波长介于570-585毫微米的光线所形成的颜色。

一、尊贵色

黄色取自大地的颜色。长期以来受到中华民族的喜爱和推崇。在中国,黄色属于五行色彩中之一,位居正中,属土的象征。被历代帝王视为中央之色。青白赤黑四色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方。黄色是中华民族最尊贵的颜色。是权力的象征,是君主独占的颜色,神圣不可侵犯。在封建制度下,黄色的衣服只有皇子才有资格穿。任何个人没有皇上的恩准,都不准穿着黄色的衣服。在封建社会中。最高贵的荣誉就是获得皇帝的黄马褂的御赐。

二、低贱色

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当今中国,黄色也转变为色情,低贱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提到黄色,人们就会与色情和性联系在一起。在百度上搜索黄色,会大面积弹出A片、《3d肉蒲团》、色情男女等与色情和性有关的字眼。而黄色也被经常与打,扫动词联系在一起,如“扫黄打黑”,“很黄很暴力”在2008成为最火爆的一句短语。

三、安全,预警

明度指的是色彩的明亮程度。不同色相的明度不一样,同一色相由于所处的位置,光线等原因,他们的明度也会不一样。同时明度越高,光线的反射也就越大。所以色彩的明亮程度决定了色彩的性格和特点。黄色由于在有彩色中的明度最高,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经常被用来作为安全的提醒或者警告。在一些工地上,我们经常看到工人带的安全帽大多数都是采用黄色的制作,这样容易及时提醒工人的安全意识。同时具有对太阳光线高反射的黄色安全帽,可以使在烈日底下工作的工人,免受阳光的暴晒。降低头部的温度,从而预防工人由于受热而中暑或者疾病的发生。

四、危险

黄色具有的高明度,虽然给他带来了安全的意思,但也给他带来了危险的性格。当黄色与更高明度的无彩色白色或者其他高明度的颜色放在一起时,黄色就失去了他的安全警示功能。高明度的色彩搭配,将会使人们的眼睛降低黄色的识别能力。使人们在混乱或者紧张中出现错误的判断。甚至看不到警示。从而出现生命危险。所以黄色在作为安全警告时,一般都采用与低明度的黑色或者是高纯度的红色进行搭档。形成强烈的对比。甚至黄色与黑色利用相互交替的条纹图案来搭配。黄色与红色搭配时。黄色再加上荧光,使用条纹的图案。使黄色更加明显。对比更加强烈。提高人们视觉的识别率。

每一种色彩都有两面性。黄色也是一样,所以我们在处理黄色时,要根据合适合适的产品。合适的场合和合适的方式去应用。

猜你喜欢
两面性高明明度
Propagation of surface magnetoplasmon polaritons in a symmetric waveguide with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gas
基于Coloro色彩体系不同色深公式的颜色深度研究
爸爸的“高明”之处
Study on the Perturb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wo-Channel Laser Propagation in Atmospheric Turbulence
理性看待经济数据的两面性
浅谈中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与表现
印刷颜色的明度预测评价
农村大学生“失业”具有两面性
外部技术影响企业绩效的两面性——一个非线性视角的实证研究
专利制度的两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