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梦
瓦尔特公司是世界著名轻武器制造商,由卡尔·瓦尔特于1886年创建,其品牌一直延续至今,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瓦尔特公司设计出品了大量优秀手枪,产品遍布全球。上海公安博物馆中共展出6支瓦尔特手枪。第一支是瓦尔特M4 7.65mm手枪,该枪是瓦尔特公司在一战期间为德军生产的军用手枪,是在瓦尔特M3手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体积增大,提高了容弹量,改善了握持性能,优化了瞄准装置,1915年5月获得德国政府25万支手枪的订单。M4手枪共有4种改进型和若干变型枪,外形上略有不同。馆中的这支是1924~1929年生产的第4种变型枪,采用黑色枪身和硬橡胶握把,握把上有瓦尔特公司“W”花体字母商标,8发弹匣供弹。套筒尾部制有16道防滑凹槽,而早期型号为12条或7条凹槽。套筒左侧铭文为斜体小写英文“Walther Patent Cal.7.65”,而早期型为全文大写,此外铭文下方还有瓦尔特公司的旗形徽标。
第二支是瓦尔特M9 6.35mm微型手枪,这是瓦尔特最后一种以Mod编号的手枪,也是世界上最小的6.35mm微型手枪,全枪长仅100mm,全枪质量259g,6发弹匣供弹,比著名的FN勃朗宁宝贝手枪还要小,生产从1921年持续到1945年。该枪外形方正,握把上有一个圆形螺钉,握把下方是瓦尔特公司的旗形商标,套筒铭文已经磨光,套筒尾部制有17道防滑凹槽。
馆内有3支瓦尔特PP/PPK警用手枪。瓦尔特公司于1929年推出PP警用手枪(Polizei Pistole),1930年又推出了全枪长缩短18mm的PPK刑警手枪(Polizei Pistole Kriminal),PP/PPK手枪均有多种口径。与早期瓦尔特公司Mod手枪无击锤单动击发设计不同,该系列手枪首次将击锤击发机构运用到自动手枪上,实现双动发射,取得巨大成功,其也因在007电影中现身而广为人知,PPK手枪更是被我国仿制成52式公安手枪。馆中的瓦尔特PP 7.65mm手枪套筒左侧带有瓦尔特旗标和斜体铭文,其中铭文分三部分,前部上排铭文为“Waffenfabrik Walther.ZellaMehlis(Thür)”,意为“瓦尔特制造公司择拉梅里斯(图林根)”;下排铭文为“WaltherPatent Cal 7.65m/m”,是瓦尔特的专利说明;后部有“ModPP”的枪支型号铭文,但其枪号模糊,只有5位数,与瓦尔特6位枪号不符,应该是进入国内后的编号。该枪左侧尾部手动保险可旋转90°,说明是1932年前的产品,手动保险旋至上方为射击状态,露出红点标记,由此在中国称为“德国一点红”;另外弹匣下有加长底托,便于手大者握持。馆中的瓦尔特PP 9mm手枪外观与7.65mm型号基本相同,只是套筒左侧没有任何铭文,说明是1944、1945年的德国军用手枪版;另外,其枪身尾部手动保险采用后期样式,仅能旋转70°,且弹匣没有底托。馆中的瓦尔特PPK 6.35mm手枪采用的黄色木质握把和瓦尔特旗标的样式与PP型不同,弹匣底托加长。套筒左侧铭文与7.65mm版基本一样,只是在枪型铭文上标注了“6.35m/m”和“PPK”,尾部手动保险为早期的旋转90°设计。
馆中最后一种瓦尔特手枪是德军制式型号瓦尔特P38 9mm手枪,该枪是瓦尔特公司1930年代开始研制的军用自动手枪,用以代替服役30年的卢格P08手枪,在二战中德国多家军火商均按照军方要求生产了P38手枪。馆中这支P38手枪是斯普林沃克工厂生产的,其套筒上有“P38”和“cyq”字样,其中“cyq”是纳粹武器局分配给普林沃克工厂的武器代码。该枪有3处枪号标示,扳机护圈上方有“4907g”字号,套筒上有“2333”和“4907”两组数字,判断“4907”是德军枪号,而“2333”是国内使用单位重新制在枪上的编号。
绍尔公司是家族企业。该家族早在18世纪就已经在德国图林根州的苏尔市进行武器生产和贸易,1970年代,绍尔公司与大名鼎鼎的瑞士西格公司合作,成为世界枪械市场上武器生产巨头——瑞士西格-绍尔公司。由于绍尔商标图案上的两个“S”犹如两条缠绕在一起的蛇,所以该公司生产的自动手枪在我国有“蛇牌撸子”的称谓。馆内共展出2支这样的“蛇牌撸子”。其中一支是绍尔M1919 6.35mm微型手枪,该枪是绍尔公司1919年研制而成的一种6.35mm微型手枪,是公司早期型M1913 7.65mm手枪的缩小版,先后推出了3个版本。馆中这支枪枪号“31135”,属于第二个版本,其扳机护圈内部上方还有一个凸起,这是绍尔公司的专利设计,可以让射手通过手指触摸感知枪机是否处于保险状态。其枪机保险通过连杆与扳机护圈上面的凸起联动。保险状态下,凸起突出于护圈上缘,保险解除时,凸起与护圈上缘平齐,因此手指很容易感觉到保险打开与否。这也是第二个版本之前的特征,而第三版本就取消了这一设置。不过,该枪握把上却有第三个版本才有的较大的椭圆形“SS”花体图案,估计是在中国维修组装的时候“混搭”了。另一支枪是绍尔M1930 7.65mm手枪,其是绍尔公司于1930年推出的一种自动手枪,是在M1913手枪基础上改进设计的。该枪保留了原型枪的管状套筒及套筒尾部环状防滑纹。握把为硬橡胶制成,除了双“S”商标外,握把上部还有“Cal.7.65m/m”的标识,其中“m/m”为上下排列。endprint
德国枪械设计师海因里希·奥其斯早年在比利时学习和工作,一战结束后回到德国开了一家枪械制造厂,推出6.35mm、7.65mm、9mm三种口径的奥其斯手枪。奥其斯手枪在当时以做工精良、价格便宜、射击精度高而著称,除销往欧洲各国外还大量出口北美和中南美洲。奥其斯逝世后,该品牌为德意志制造公司所有。馆中有一支德意志制造公司生产的奥其斯7.65mm手枪,握把上镶嵌有该公司翘尾巴猎豹标志的黄铜小牌,由于尾巴呈S形,往往被人误称为是“蛇牌撸子”。套筒左侧有“DEUTSCHE WERKE”和“WERKE ERFURT”两组铭文与小豹商标,铭文意为“德意志制造公司”和“爱尔福特制造”。1921年德国射击比赛70%用枪均为奥其斯7.65mm手枪,当年9月26日Halensee射击锦标赛冠军用枪就是这种手枪。另外还有由是奥其斯6.35mm微型手枪,与前支枪外形基本一样,只是尺寸稍小,全枪长缩短了65mm,也是由德意志制造公司生产的。
该枪是德国柏林的弗朗兹·斯托克机械制造厂于1921~1932年间生产的一种自动手枪,该枪有7.65mm和6.35mm两种口径,两个版本共生产了4.5万支,主要面向运动手枪市场,其质量高、价格贵,政府方面只有德国柏林警察局和奥地利警方有所订购。馆中只有一支斯托克7.65mm手枪,木质握把上依稀可见“STOCK”的标志,握把底部的枪绳挂环在标准型上是没有的,有警务用枪的特点。其套筒左侧铭文已经模糊,勉强可见“FRANZ STOCK-BERLIN.D.R.P”和“CAL 7.65”斜体字样。
美国天才枪械设计师约翰·摩西·勃朗宁在手枪设计方面创造性地将枪管、击发装置置于套筒中,提高了枪机质量,降低了整枪尺寸,这一重大发明影响了后世自动手枪设计。自1897年起,比利时国家兵工厂FN公司与勃朗宁建立了近30年的合作关系,“勃朗宁”更成为FN商标的一部分。
馆内共收藏有16支不同类型的勃朗宁自动手枪。其中最早的一种型号是勃朗宁M1900 7.65mm手枪,这是勃朗宁与FN公司合作推出的第一支自动手枪,也是第一种采用套筒结构的自动手枪。馆内展出2支M1900手枪,其中一支枪的握把上有一个M1900枪形图案和“FN”的花体字母图案,所以该枪在我国有“枪牌撸子”的称谓,而采用这种图案的M1900手枪是1904年以前生产的。另外一支M1900手枪的握把纹饰换成了单一的“FN”花体字母图案,这是1915年后批次的特点。在M1900手枪旁有一支更大型的勃朗宁M1903 9mm手枪,这是FN公司生产的第一种大型军用制式自动手枪,但由于市场反响并不好,该枪只生产了58442支,在所有勃朗宁手枪中是产量最少的一型。
馆内还收藏了多支勃朗宁工艺手枪,一种是勃朗宁M1906 6.35mm手枪。M1906是勃朗宁为FN公司设计的第三种量产枪,成功开创了袖珍自动手枪的先河,被称为“口袋手枪”、“掌心雷”,在民用、警用市场广受追捧,产量突破百万。馆内共有3支M1906工艺手枪,其中一支银色雕花M1906工艺手枪枪身镀镍,其上雕有西欧宫廷风范的精美花纹,并采用昂贵的象牙握把,尽显奢华。另外一支是黑金雕花M1906工艺手枪,枪身呈黑色,表面采用镶金工艺雕出梅花和枝叶花纹,黑色和金黄两色结合,彰显神秘尊贵。这两支枪都带有套筒保险和附加的光滑扳机板,保险锁定套筒时,套筒不能拉动,这是1911年之后生产的产品,而之前的产品无此保险。第三支M1906虽然不是工艺枪,但却是1950年代后的一种有趣改型,被称为FN Baby Browning(勃朗宁宝贝)6.35mm手枪。这支枪在M1906基础上进一步简化了部件,缩短了全枪长,减轻了质量,并取消握把保险,手动保险也移到更方便操作的扳机护圈附近。枪身上有一个“S”字母,硬橡胶握把上除了花体“FN”图案外还有一个“BABY”的花体图案。该枪广受民用市场欢迎,此外还被一些执法机构和特工人员使用,而馆中这支枪极有可能是上海公安机关在解放初期反特行动中缴获的。
另外一种出现工艺枪较多的型号是勃朗宁M1910 7.65mm自动手枪,馆内共有6支该型枪,其中5支是工艺枪。M1910枪口帽前端加工有一圈放射状的防滑纹,犹如花朵,故在中国被称为“花口撸子”,而一战前刺杀斐迪南大公的就是一支M1910手枪。第一支是黄金雕花M1910工艺手枪,枪身通体金黄,采用象牙握把,雕有漂亮的波浪纹图案,套筒铭文分两行刻在铭文牌上,铭文牌镶嵌在套筒上。第二支是白银雕花M1910工艺手枪,枪身通体为银色,采用叶状雕花,套筒铭文分三行刻在铭文牌上,铭文牌镶嵌在套筒上,握把则为普通的硬橡胶质地。第三支也是一支白银雕花M1910工艺手枪,通体银色,但采用类似于第一支的波浪纹雕花和象牙握把,这是时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长的杨帆同志在1950年的配枪。第四支是黑金雕花M1910工艺手枪,与前述M1906工艺枪一样,枪身颜色为黑色,花纹为金色六瓣花和枝叶纹饰。第五支是镀镍豪华版M1910手枪,是1913年后生产的一型枪,枪身呈金属银色,与早期版本相比,套筒前部下缘形态有所不同。第六支是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刘晓同志于1950年代使用的标准型M1910手枪。
馆内还有一支加长型的勃朗宁M1922 9mm手枪,该枪是应南斯拉夫要求在M1910手枪基础上研制的加长型军用制式手枪,采用加长枪管,增加了弹匣容弹量,后来被荷兰、德国等军方采用。馆内还展出了M19359mm大威力自动手枪。该枪是勃朗宁生前设计的最后一种手枪,发射9×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采用创新性的双排弹匣,可以容纳13发枪弹,具有极强的火力。根据大连陈传生先生考证,从1938年5月开始,FN公司共向中国分三批交付大威力手枪5000支。博物馆中的这支大威力手枪是带可调式照门的前期型号,后期改为固定式照门。
“贝亚德”是比利时安申·埃斯布里施蒙·皮珀公司旗下的一个著名手枪品牌。皮珀公司最初由比利时人亨利·皮珀于1866年创立,他是欧洲大规模生产运动步枪的先驱,1898年去世后由其儿子尼古拉斯·皮珀继任,1905年将公司命名为安申·埃斯布里施蒙·皮珀公司,1907~1908年在赫斯塔尔建立了新工厂,为丹麦、西班牙军队特许生产德国伯格曼自动手枪。馆中收藏的是贝亚德M1908 7.65mm微型手枪,这是比利时枪械设计师伯纳德·克拉诺斯于1908年设计的一种微型手枪,有6.35mm、7.65mm、9mm三种口径。馆中的这支7.65mm手枪握把上有“BAYARD”倾斜字样,套筒左侧为型号铭文“CAL.7.65 MODELE DEPOSE”,套筒座下方、套筒顶部有“ANCIENS ETABLISSEMENTS PIEPER”和“HERSTAL-BELGIUM”铭文,意为“安申·埃斯布里施蒙·皮珀公司”和“赫斯塔尔-比利时”,套筒座左侧、握把上方还有带“BAYARD”字样的骑士图案,这是贝亚德手枪的品牌商标。(待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