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是个大舞台,年轻人放弃城里优越的工作和生活,到农村创业富民的报道最近屡见不鲜。《马向阳下乡记》的热播也引发了农村创业的热潮。到农村创业是否真的就一帆风顺?现实中的年轻人到农村创业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让乡村创业的梦想照进现实?
农村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
26岁的年轻人吴勇智,当过兵,开过餐馆,去年5月,他回到老家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养了1000只的鸡,开始在农村发展自己的事业。每隔几天便会将自己养殖的土鸡和土鸡蛋包装好,送到镇上的快递公司,经由他们派发到预定的客户那里。
吴勇智:“自己开了个小餐厅,因为自己买菜买土鸡买不到,加上我们去年山上政府把水泥路修通了,我就说回来养鸡,我觉得山上的环境挺不错的。微博上有几个老客户,去年在8、9月份的时候到我们家来过,到微博上去宣传了一些,慢慢积累了不少客户。”
从做出决定到付诸实施的时间很短,他本以为广阔农村,大有作为,但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却不温柔。从去年到现在,虽然销量还算可以,但他一直没有扭转亏损的状况。吴勇智说:“虽然看上去销量挺不错的,但是客户也只有100多个。那时候没想那么多,就两万多块钱,老爸给了我一万多,一年多自己没收入,现在兜里面一分钱没有,我是一点技术都没有,去年死亡率达到百分之七十。”
近些年,像吴勇智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转变思维,将创业的地方选在农村。不过,到农村创业就能立马挖掘出金子的例子却并不如媒体报道的那般多。
并不是所有年轻人都适合
农村创业
随着农业向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加快,现实情况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到农村扎根发展,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的年轻人都适合农村的土壤。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指出,到农村创业风险高、难度大,一定要综合考量自身的情况,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埋头苦干。
朱启臻:“今年年初有报道说,一个大学生回家创业,一年赚一千多万,类似于这样报道都误导了大家对农业的认识,好像农业也可以发财,这些报道一些是及特殊的及片面的报道,农业创业需要很多条件。我接触过很多的创业者,他们凭着一股热情,结果最后赔了很多钱,创业的积极性也受到极大的打击。”
年轻人需虚心
向农民学习种植经验
正是这样,对于创业的年轻人来说,如何弥补种养殖经验不足便成了他们最大的学问。在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山里辛庄村,86年出生的杜鹃就靠着这样的经验走出了一条成功之道。从09年回到村里,她就开始带领着当地53户樱桃种植户打品牌、抱团闯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杜鹃:“如果做农业生产,面临的很大的问题首先要与农民合作,处理利益点,对年轻人是一个考验。在生产环节需要积累一定吃苦耐劳的承受力,农业不会像新兴行业赚钱很快,更多需要的还是心理准备,很多人觉得农业很赚钱,都想做农业,但是很多人进来以后根本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美好。”
既要去得了农村,还要俯得下身虚心向农民学习种养殖经验。青年就业指导专家汪大正表示,如果说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地方,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汪大正:“真正到农村创业,最好是有农村背景的最好,城里的人根本不了解农村,他的背景、习惯啊什么,遇到的困难不亚于创业的困难,就像小马过河一样,有的过得去,有的过不去,他需要付出的艰苦和适应的过程比熟悉的环境大太多了,要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分析,不要一哄而上。”
农村是创业的热土,但并不是乐土
农村是创业的热土,但并不是乐土。除了具备必要的知识背景和技能,到农村创业还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以满足农村提出的更高要求。
比如说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他们到农村去应该说是最新型的农民的代表,不仅在于他们有文化有技术有知识,关键在于他们有外出的经历,有新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市场的观念,不断创新的意识。除了要了解市场信息的素质和能力,另外要懂你要经营的农业基本的技术和原理,还必须要了解国家对农业的相关政策,能够取得当地政府对你所创业的领域的必要的支持,这是所必须要关注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