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流动人口管理中的应用

2014-11-25 11:03冼永滢
数字化用户 2014年18期
关键词:读卡器电子标签出租屋

冼永滢

前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乡一体化的进展,中国社会的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镇、城市,给流动人口的管理带来巨大压力,特别是流动人口的治安问题日显突出。藏污纳垢是城中村出租屋的一个显着特点,给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带来了不和谐。实现流动人口的信息化、动态化管控措施迫在眉睫。

一、现有的人流人口信息管理技术模式

(一)微机前端采集。公安人口管理部门一般架设b/s架构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前端网页手工录入流动人口信息,或通过读卡器读取流动人口的身份证或居住证芯片信息,通过网络发送数据存储于人口管理中心数据库。

(二)嵌入式手持设备(PDA)信息采集。建立结构化、标准化、多层次的信息获取架构,考虑离线、在线方式的信息获取,建立便捷、经济、高效的信息同步机制,使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多种设备获得需要的信息。采用嵌入式手持设备(PDA)作为出租屋移动巡查人员的信息终端,随时查询出租屋、房东、房客等相关信息及执行相关处理。

(三)建立移动应用、流动监管人員的管理、记录、数据同步系统,并提供对出租屋检查情况的记录手段。服务端采用基于Linux为中心,采用跨平台的Java解决方案,建立区信息中心、管理系统、移动设备统一的数据查询、处理平台,为进一步其他部门的多种应用建立基础环境。

二、现有模式的优缺点

现有管理模式具有相对成熟的信息采集方式,已在人口管理部门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流动人口采集、证件办理和数据分析工作模式。但现在各城市的流动人口管理信息是静态的,流动人口信息数据库基本上靠人工记录到电脑,居住证的信息就是登记时的信息,甚至几年都没有刷新,几乎完全是静态信息。尽管公安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出租屋定期巡访、登记核对、加装电子门锁(门禁)、出入口加强巡逻,但这些基本上是“人防”与“物防”的措施,即使是门禁系统这样的“技防”也是极其普通的静态防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化、动态化、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无法满足流动人口的“流动”特点要求。事实上,出租屋的上门走访登记管理方式无法每天进行,因为工作量太大,靠人力无法满足要求。

三、新技术引进流动人口管理设想

(一)人脸3D成像与识别技术:通过3个不同角度的摄像机,同时对人脸进行拍照,取得三维的人脸信息并存储在人口信息中心。传统的人脸识别技术要求摄像头正对人脸采集图像,大大降低了识别率和准确率,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行动中的人脸是很难正对摄像头的。新技术不管其脸部是否正面对着监控摄像头,系统通过分析也可识别其身份。这种新技术比较适用于安全级别要求很高的场所,如使馆区、特殊保密部门等,其特点是要求事先建立脸谱信息数据库。

(二)电子标签技术:电子标签是一种RFID卡(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英文缩写),采用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同时识别多个贴有电子标签的高速运动物体。RFID本身有着十分宽广的使用领域,公交卡、第二代身份证、电子门禁卡等都是低频RFID卡(LF,工作频率在30MHZ),刷卡时卡几乎要贴着刷卡器(所以低频卡又俗称耦合卡),而电子标签则是超高频UHF卡(工作频率在430MHZ和900MHZ频点, 属于无源卡)和微波卡(工作频率在2.45GHZ频点,属于有源卡—卡内有集成的电池),可在比较远的距离被读卡器读写信息等。目前,电子标签扫描系统每秒可以扫描120以上目标,完全可以满足出租屋、小区的出入口、公交站、地铁口等密集场合人流的检测要求。采用双频RFID居住证卡,流动人口所持的与身份证关联的居住证卡既可作为出租屋门禁卡,又有电子标签功能,能够被居住区道路出入口和街道出租屋的远距离读卡器读取其信息。

(三)物联网:基于物联网,将各个行政职能部门的传感器链接在一个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城市物联网综合管理系统”(CIMSIT),即治安(智能视频监控与报警)、智能交通(车辆管理与交通违章)、安监管理(生产安全、危险品、放射品等监管)、消防(火源隐患监视)、节能减排等,此综合管理系统真正实现了基于现场数据的实时综合联动管理。把流动人口管理纳入到CIMSIT中来,并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有机结合,通过物联网RFID技术,就能对流动性保持记录,比如某可疑人物一段时间的流动记录可以在地图上形象地表达出来,某某时间出入哪个小区的哪个出入口、某某时刻进出某某出租屋,什么时候从附近的哪个公交站或地铁站出现。

四、效果分析

(一)强化治安防范。在大范围内推广安装新型电子标签读卡器,通过在水陆空客运站口全面推行身份证验证登记,能够威慑流窜作案分子,大大降低了其异地作案的便利性;在居民区、商场出入口安装人脸识别终端,一定程度限制了有作案意图的人员自由出入,可以有效减少入室盗窃和盗窃商铺案件的发生。

(二)对危重点人员进行预警管控。建设起一张疏而不漏的身份证验证登记网络,最大限度压缩在逃人员的活动空间。

(三)防范尾随入室作案。安装与公安流动人口管理系统联网、进行信息交换的门襟,这类门禁能自动地读取路过此门附近(约5米内)流动人口的居住证电子标签信息(非门禁权限信息),这样可以记录尾随或跟随人员,防止尾随进屋作案。

(四)记录人口运动轨迹。新型读卡器自动上传登记读卡地址和时间,形成人口的运动轨迹,与串并的异地相似案件发案规律进行比对,找出相同轨迹的人员进行排查,从而协助侦破流窜作案、异地作案的案件。

五、结束语

只有把最新的信息技术、物联技术用于流动人口管理,研发智能化信息采集技术,才能真正破解流动人口信息采集难、管理难的困局,才能不断提高公安机关管理效率,更好的为社会和广大人群众服务,提高群众满意率。

参考文献:

[1]《物联网技术》刘化君

[2]《实用射频技术》胡树豪

[3]《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赵军辉

[4]《人脸识别:原理、方法与技术》王映辉

猜你喜欢
读卡器电子标签出租屋
与淘汰命运抗争 看懂笔记本的读卡器
颜值与功能并重
基于EMV非接通信规范的非接触读卡器设计
多合一读卡器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加气站电子标签系统
甜蜜的时刻
浅析RFID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出租屋捣鼓计划低成本拗出新格调